三年级数学教案《千米的认识》教案

发布 2022-12-04 00:24:28 阅读 4989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p7-8千米的认识。

二、教学准备。

课前让学生走走100米的一段路,感受100米的路有多长,同桌准备一根米尺与课件。

三、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

1、目标确定。

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这一长度单位,并通过操作、推想、交流等活动感知1千米有多长,初步建立1千米的观念。

2)知道1千米=1000米,并能进行简单的化聚。

3)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认识千米,让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在与同伴交流中体验学习数学的愉悦心情。

2、教学策略选择。

1)让学生成为建构新知的主人。

数学教学过程是学生对有关的数学学习内容进行探索、实践与学习的过程。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教师只是通过引导、组织及与学生的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建构新知时,要以学生为。

主,让他们去亲自体验。本节课我主要通过以下环节突破重点:第一,回忆活动,建立表象。

课前让学生通过走一走100米、扣一扣时间、数一数步数等活动,建立学生对100米的表象,从而让学生推出:10个100米是1千米,在100米的路上来回5次是1千米,大约走15分钟是1千米。第二,学生描述1千米的长度。

学生对千米的初步认识后,我放手让学生利用身边的数据来描述1千米的长度,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讨论,留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和广阔的学习空间,让学生自己学习。

2)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新课标强调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和学生心理特点,抓住日常生活中的感性材料,在课堂上创设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例如在教学千米的认识时,我就录制一段录像放给学生**,就可以告诉学生,我们刚才走了1千米。运用**教学一方面学生亲身体会到1千米到底有多远,把一个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另一方面,学生**时,每看到一处自己熟悉的事物,就指着说:

这就是什么。学生情绪高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这些信息的**于学生的生活和社会生产实际,拉近了学生与千米的距离,从而也达到了本课的教学目标,使学生体会到原来千米就在我们身边,原来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四、教学流程设计及意图。

教学流程。设计意图。

一、情境导入(课件出示一些路程指示牌)

平阳瑞安。50千米38千米。

乐清灵昆。45千米20千米。

师:小朋友见过这些牌子吗?你能看明白指示牌的意思吗?

师:千米也叫公里,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生活中以千米作长度单位是很常见的,1千米有多长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千米。(板书课题)

二、建立模型。

一)初步感知1000米的长度。

师:昨天我们一起测量了从百里路小学的校门口到丽都美容院刚好是100米的路程,同学们分小组走了走这100米的路程。

课件出示**,引起回忆后交流)

汇报交流:师:小朋友走100米大约用了多少时间?走100米大约用了多少步?

师:从校门口到丽都美容院是100米,1000米里面有几个这样的100米呢?(板书:10个100米)

师:根据这100米的路程,你还可以怎样描述1000米的长度?(一般学生会从来回次数、所需的时间和总的步数来回答)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事物引入,增强了数学知识的现实感和亲切感,课伊始就吸引学生的目光,为学习新知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矗。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的材料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相联系时,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兴趣,数学才是有生命力的。教师找准了教学内容与学生知识经验的切合点,在学生建立。

100米长度的表象基础上感知1千米的长度,在真实的生活体验中引领学生建立数学模型。

备芽若学生提出同学间所需时间和总的步数相差较大,可以让学生讨论为什么会有相差,然后得出全班的大约值。

二)介绍1千米=1000米。

1000米用千米做单位,可以写作1千米。

板书:1千米=1000米。

三)进一步感知1千米的长度。

师:我们用10个100米来描述1千米的长度,走1千米大约用15分钟的时间,走1千米大约用了20xx步等分式来描述1千米的长度,同学们能不能观察、测量自己身边的物体长度,再来推想1千米有多少个这样的物体?用你自己的方式来描述1千米的长度。

1、观察、测量后与同桌交流。

2、全班交流汇报。

四)强化感知1千米的长度。

课件出示学校周边的地图:从学校向右走,从校门口-麻行僧街-大榕树-百里东路-市二医大约1千米。从学校向左走,从校门口-一百超市--江心码头-江滨西路-郭公山-勤奋。

水闸-现代概念大约1千米。

师:其中第2条路是老师每天回家的必经之路,老师骑摩托车以每小时40千米的速度从学校出发到现代概念大约用了1分30秒,现在就让我们一起随着镜头来感受一下(课件**录象)。

三、千米和米的换算。

一)教学换算。

师:千米除了表示比较远的路程以外,它还可以用来表示河的长度、桥的长度、水的深度、山的高度,以及描述速度等。边说课件边出示**)

师:火箭的速度大约是每秒4千米,也就是多少米?

板书:4千米=()米(让学生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师:雅鲁藏布大峡谷水深约达5000米、南京长江大桥的长约6000米,能把它们成用千米作单位的吗?

板书:5000米=()千米6000米=()千米。

同桌互说想法,然后全班交流)二)练习:

米=()千米800米+200米=()千米。

4千米=()米3千米-1000米=(米。

2、把每小时行的路程与合适的交通工具连一连。(略)

三)解释与拓展。

课件出示高速公路的指路标志,限速标志,汽车、摩托车上的速度表等让学生能说说指路标志、限速标志的意思。

四、总结评价。

师: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让你感到最深刻的地方在哪?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五、家庭作业。

与同伴在家的附近或学校附近走1千米的路程,体验1千米有多远。

此环节的设计让学生通过多方位、多角度的材料感知建立1千米的丰富表象,学生举例身边的事物并用具体的数据来描述1千米的长。

度,给学生提供操作、交流与想象的时间和空间,在提供学习资料的基础上现场生成学习材料,在交流中进一步感受1千米的具体长度,在头脑中比较清晰的建立1千米长度的模型,培养了学生的数感。

在学生具有大量的感性基础和丰富的表象积累上,以直观、动态的录象**让学生感知摩托车行驶1千米路程,用另一种的方式感知和感受1千米,强化了对1千米有多长的感受性。

此环节的设计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联系生活提供丰富学习材料作为数学教学的活教材,使数学不显得枯燥而是充满真实感和亲切感,感受数学与生活密切的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

四、教学片段实录。

片段一:初步感知1000米的长度。

师:昨天我们一起测量了从百里路小学的校门口到丽都美容院刚好是100米的路程,同学们分小组走了走这100米的路程。

课件出示**,引起回忆后交流)

汇报交流:师:小朋友走100米大约用了多少时间?(大约用了1分30秒)走100米大约用了多少步?(大约走了200步)

师:从校门口到丽都美容院是100米,1000米里面有几个这样的100米呢?(板书:10个100米)

师:根据这100米的路程,你还可以这样描述1000米的长度?

生:从美容院回到校门口一个来回是200米,1000米里面有5个来回。

生:走100米大约用了1分30秒,按这样计算,走1000米大约需要15分钟。

生:走100米大约用200步,走1000米大约需要走20xx步。

片段二:进一步感知1千米的长度。

师:我们用10个100米来描述1千米的长度,走1千米大约用15分钟的时间,走1千米大约用了600步等分式来描述1千米的长度,同学们能不能观察、测量自己身边的物体长度,再来推想1千米有多少个这样的物体?用你自己的方式来描述1千米的长度。

1)观察、测量后与同桌交流。

2)全班交流汇报:

生1:教室的2块地砖的长度大约是1米,20xx块这样地砖的长度约是1千米。

生2:一根米尺长1米,1000根米尺连接起来就是1千米。

生3:教室门高约2米,500个门叠起来的高度约是1千米,快冲天了!

生4:一张课桌的长约1米,1000张课桌连起来约1千米。

生5:一个同学把两臂张开伸直大约是1米,1000个同学手拉手大约是1千米。

生6:教室的黑板长约4米,250个黑板连起来大约是1千米。

生7:学校操场跑一圈是200米,跑5圈是1千米。

生8:体育中心泳池的泳道长是50米,游10个来回就是1千米。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体现新课标理念,设计巧妙,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学习素材,注重学生自己对知识的体验,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现实意义与价值。

一)让数学知识与生活密切联系。

当数学与学生的现实密切联系时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新课标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于1千米的观念的建立本身是枯燥的,学生会感到索然无味,只是机械被动的去学习。

然而教师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并根据学生的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有目的的选择和补充,教师选择贴近学生生活,以常见的事物作为教学内容,如课件**我国长江、雅鲁藏布江、火箭发射等**,让学生对它们的长度、深度、高度进行千米和米的换算,使学生自然就融入了学习环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的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到学习数学的价值与意义。

二)把已有的经验作为支点。

学生的空间知识来自于丰富的现实原型,培养空间观念要将教学拓宽到生活空间。教师能借助学生对100米的长度的认识作为敲门砖,找准发展空间观念的支点,通过课前感知、课中回忆、推想等一系列数学活动中逐步建立1千米的观念,让学生在真实的现实背景中,引领学生建立数学模型。

三)给学生充分的感性积累。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感受1千米,建立1千米的观念。教师能从学生所熟悉的校门口到丽都美容院之间100米的长度入手,推想1千米的长度;接着,让学生结合身边的物体利用数据来描述1千米的长度,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最后,再让学生通过看摩托车行驶1千米的实际长度的录象,层层递进,步步深入,注重感性积累与体验,在学生自己对知识的体验中建构新知的,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在用自己的方式描述1千米的长度时,留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和学习空间,自己探索与交流,学生的答案丰富多彩:

教室的2块地砖的长度大约是1米,20xx块地砖的长度约是1千米、教室门约高2米,500个门叠起来的高度约是1千米,冲天了!小朋友走1米大约要2步,1千米大约要走20xx步。这一环节的设计提供给学生再创造的时机,形成学生思维碰撞的高潮,课堂显得真实而生动。

千米的认识 2 三年级数学教案小学数学教案数学教案

第四课时千米的认识。教学目标。1 进一步认识千米,加深理解1千米的长度概念。2 培养学生操作能力教学重点 难点体验1千米有多远教学过程。一 复习。1 让学生说说1千米有多长,1米 1分米 1厘米 1毫米呢?2 填空 1千米 米1米 厘米1米 分米1分米 毫米。二 学生实践 把全班学生分为10个小组进...

三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千米教学设计教案

认识千米。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观念。2.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知道1千米是1000米,并能进行长度单位的简单换算。3.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发挥学生的空间想象。重点难点。重点 初步建立1千米的观念。难点 千米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教具准备小黑板 等。...

三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千米教学设计教案

认识千米。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观念。2.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知道1千米是1000米,并能进行长度单位的简单换算。3.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发挥学生的空间想象。重点难点。重点 初步建立1千米的观念。难点 千米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教具准备。小黑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