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数学认识平均分教学反思

发布 2022-12-03 00:58:28 阅读 2335

《认识平均分》教学反思。

平均分”的知识是学习除法的基础和关键,学生只有非常充分地认识到“平均分”的含义,才能在认识除法的时候水到渠成。对于学生来说“平均分”这部分知识并不是全新的知识,学生在生活中有过平均分的经历与体验,只是没有上升到利用专用名词来表述的层次。因此,本节课的教学,我利用一个生活情境导出问题,从问题的**解决过程中让学生构建生活与数学的联系,自然而然地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

本课知识的教学,大多数教学设计都是让学生从许多分东西的实例中抽象出概念的。但是,作为一堂常态课,要准备大量的实物让学生去动手操作显得不太现实。因此,本人基本简化了这些繁琐的预备工作,只是让学生采取画一画的办法。

虽然简单,但也基本实现了教学目标,具体分析,我认为成功之处有以下几点:

1、 从问题情境入手,让学生感悟平均分的重要性。上课伊始,我创设了一个情境:王老师班上有三位同学代表班级参加比赛,都为班级争得了荣誉,王老师买了6个苹果来奖励他们,你认为怎样分比较好?

学生脱口而出:每位同学分得2个。为了让学生将平均分与其他分法作个区别,我进一步引导:

其实要把6个苹果分给这三位同学,有很多分法,比如说,第一位同学1个,第二位同学2个,第三位同学3个。你还能想出其他的分配方案吗?学生们议论纷纷,想出了许多种分配方法。

在有了大量不同分配方案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比较观察:这么多种分法,你同意哪一种分法呢?为什么?

在讨论之后,我再引导学生给这种分法取名,有的学生说“公平分”,有的学生说“平分”,还有的学生说用“平均分”。此时,我顺势导入,让学生自己构建起了“平均分”的概念,沟通了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2、 再议“平均分”,加强与生活的联系,加深概念的理解。提示平均分的概论之后,我又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找“平均分”的实例,使学生的知识网络中“平均分”的概念由点到面延伸开来。

3、 动手画一画,直观再现“平均分”的含义。通过一些巩固练习,我让学生用符号代替实物动手画一画,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平均分”的形象化的理解。

4、 验证画法的正确,沟通与乘法知识的联系。在学生动手画之后,我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并将大多数学生的画法板书在黑板上。那么,这样画对不对呢?

是不是与总数想符合?我让学生去数一数。刚开始,学生们用手指点着,一个一个地数,我马上进行引导,还有更快的办法去数吗?

最后,学生们通过观察,发现可以用上学期学过的乘法口诀快速地数出总数来,从而使学生将平均分与乘法的知识相沟通了,这为学生今后学习计算除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且,我也发现,大部分学生在接下来的几道练习中,居然领悟到了直接用乘法口诀而想出了分的结果!这点,令我感到非常欣慰。

总之,本节课虽然简单,但也基本达到了我预期的教学效果。当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例2,本应该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感受分法的不同的,但是,由于我前面已引导学生(虽然不是刻意的)用乘法口诀找出分的结果,所以,这个部分的教学,基本上一笔带过,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这对一些后进生来说,跳跃性比较大,难以接受。

在课后的练习中,我就发现了有少数学生分的时候出错了。看来,这样的教学设计还有值得商榷的地方,有待于我以后进一步深思。

程冬生。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平均分说课稿

平均分说课。尊敬的各位领导 老师 大家好!下面我就这节课做一下简单的介绍,希望各位领导 老师多提宝贵意见。说教材。平均分 是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也是今后学习除法的基础。因为除法的含义就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学习除法首先要理解 平均分 所以,这节课的内容...

二年级数学认识平均分 一

凤凰木里完小 吴建宜。一 基本说明。1模块 小学数学。2年级 二年级。3所用教材版本 人民教育出版社。4所属的章节 第二章第一节。5教学时数 40分钟 多 教室授课 二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情境展示,使学生形成平均分的意识。2通过动手操作分小棒活动,知道并感受平均分的含义。3学会平均分的第一种...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平均分的认识》教案

平均分的认识。教学目标 1 让学生建立 平均分 的概念。2 让学生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教学重点 使学生建立 平均分 的概念。教学难点 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教学准备 10张正方形卡片 15个 卡片 20根小棒。教学过程 一 新课。1 教学例1,引入 平均分 师 我们来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