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八组第29课《古诗两首》同步练习。
1、按照课文看拼音写词语。
qǐ qiú qiǎo miào yún xiāo ping fēng
答案:乞求巧妙云霄屏风。
解析: 分析:这个题就是考查学生对生字、拼音的掌握情况,乞求:
指请求给予;祈求。巧妙:精巧美妙;灵巧高妙。
云霄:云端云上。霄xiāo①云:
云霄。②天空:重霄;九霄云外。
屏风,古时建筑物内部挡风用的一种家具,所谓“屏其风也”。屏风作为传统家具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由来已久。屏风一般陈设于室内的显著位置,起到分隔、美化、挡风、协调等作用。
点评:激发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提高学生准确认读拼音的能力。
2、补充诗句,再填空。
乞巧 作者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1) 七夕指的是农历( )是传说中( )鹊桥相会的日子。
2) 《乞巧》是( )代诗人( )描写民间乞巧盛况的名诗,体现了( )
3)“乞巧”是指向织女乞取( )的意思。这时。人间女子通常对着( )用五彩线穿针。
答案:(1)七月初七牛郎织女 (2)唐林杰人们追求幸福的心愿(3)智巧月亮。
解析:分析:这个题是考察学生对古诗基础知识的掌握,再一个就是把握古诗的主要思想。
乞巧这首诗通过叙述牛郎织女的美丽传说,每家的少女们都在望着月亮,乞取智巧的情景,展示了人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心愿。它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古诗。农历七月初七夜晚,俗称“七夕”,又称“女儿节”“少女节”。
是传说中隔着“天河”的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过去,七夕的民间活动主要是乞巧,所谓乞巧,就是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的意思。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对月穿针,如果线从针孔穿过,就叫得巧。
点评:主要测试学生对古诗的理解。
3、形近字组词。
乞渡( )气度( )
绕偷( )晓喻( )
答案:乞求气球渡河摄氏度缠绕晓得偷偷比喻。
解析:分析:每一组词都是形近字,有一部分相同的,但是它们的偏旁不同,所以读音、意思也就不一样了。
所以,组的词也就不一样了。乞求:指请求给予;祈求。
巧妙:精巧美妙;灵巧高妙。缠绕:
条状物回旋地束缚在加紧的物体上。纠缠;搅扰。知道明白的意思。
点评:主要测试学生对形近字的掌握。
4、填空。1) 写出下面汉字在诗句中的意思。
深( )沉( )长河( )应悔( )
2) 《嫦娥》一诗的作者是( )代诗人( )借( )的故事抒写了。
答案:(1)暗消失银河应该后悔 (2)唐李商隐嫦娥奔月诗人孤独凄凉的心情。
解析:分析:这个题是考查学生对字词意思的理解、掌握。
以及对古诗内容的把握。解释的这四个词都出自《嫦娥》。云母屏风上映着幽暗的烛影,银河渐渐疏落,启明星要消失了。
嫦娥应该后悔偷吃了灵药,眼望着碧海青天,夜夜心情孤寂。这首诗借嫦娥飞月的故事抒写了身处孤寂中的感受。在黑暗污浊的现实包围中,诗人精神上力图摆脱尘俗,追求高洁的境界,而追求的结果往往使自己陷于更孤独的境地。
清高与孤独的孪生,以及由此引起的既自赏又自伤,被诗人用精微而富于含蕴的语言成功地表现出来了,这正是本诗的特色。
点评: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
5、《嫦娥》的作者是( )朝诗人( )我还知道他写过很多诗,最喜欢他写的这句诗。
答案:唐李商隐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解析:分析:这个题主要是考察学生对作者朝代的把握,同时还要积累有关的诗句。
李商隐,晚唐著名诗人。擅长骈文写作,诗作文学价值也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浓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
他的诗有五百多首,我们只要掌握几首就可以。
点评:主要测试学生对作者朝代的把握。
6、查字典,按要求填空。
1)“宵”的音节是( )它是( )结构的字,部首是( )组词。
2)“霄”是( )结构的字,部首是( )第八笔是( )
3)“屏”的部首是( )去掉部首余( )画。
答案:(1)xiao 上下宝盖 (2)上下雨字头点(3)尸六画。
解析:分析:这个题是考察学生对字典的运用,掌握部首查字法的方法,利用汉字的部首来查字,多用于知道字形、不知道读音和释义时应用。
部首查字法的步骤:
1.找出所查字的偏旁部首 ,数清部首笔画。
2.在“部首检字表”的“部首目录”中找到这个部首,看清部首旁边标明的页码。
3.按这个页码找到“检字表”中相应的那一项,并从这一页中找出要查的部首。
4.数清所查字的笔画,(除去部首的笔画数),按这一部中笔画排列顺序找到所要查的字。
补充)部首查字法的运用:
部首的位置一般是:上、下、左、右、外;一般部首没有,可查中间。中间也没有可查左上角。
几个不受同时具备,可按下面顺序查:上下都有,查上不查下左右都有,查左不查右;内外都有,查外不查内。
点评:主要测试学生对字典的运用。
7、补充词语。
)河桥碧霄。
)秋月灵药。
答案: 渡看望偷。
解析:分析:这个题考查了学生对动词的运用情况。
动词,就是用来形容或表示各类动作的词汇。基本上每个完整的子句都有一个动词,要表示第二个动作时可使用不定词、动名词、对等连接词、从属连接词或增加子句等方法连结。
点评:主要测试学生对词语的积累。
8、.我能根据音节写词语。
píng fēng là zhú cháng é qǐ qiú qiǎo miào yún xiāo
答案:屏风蜡烛嫦娥乞求巧妙云霄。
解析: 分析:这个题就是考查学生对生字、拼音的掌握情况,屏风,古时建筑物内部挡风用的一种家具,所谓“屏其风也”。
屏风作为传统家具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由来已久。屏风一般陈设于室内的显著位置,起到分隔、美化、挡风、协调等作用。乞求:
指请求给予;祈求。云霄:浩瀚无际的 。
点评:激发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提高学生准确认读拼音的能力。
9、 拼一拼,写一写。
qiǎohé yún xiāo dùɡuò pínɡ mù xiǎo dé tōu tīnɡ tōu dù qǐ tǎo
答案:巧合云霄渡过屏幕晓得偷听偷渡乞讨。
解析:分析:这个题就是考查学生对生字、拼音的掌握情况,巧合拼音:
qǐaohé英文:coincidence基本解释[coincidence]恰好吻合;正巧一致如此巧合详细解释恰好相合或相同。渡 ①由水面过到对岸:
远渡重洋渡船 ②通过或由此到彼:渡过难关 ③过河的地方:渡口古渡 ④指渡船:
轮渡度与渡的区别度:度过对于时间来说的,屏幕,也称显示屏,是用于显示图像及色彩的电器。晓得,,知道明白的意思。
偷渡,秘密地渡过某一水域,偷渡出境。
点评:这个题就是考查学生对生字、拼音的掌握情况。
10、火眼金睛,对的打对,错的打错。
1)“长河”指很长的河。(
2)《嫦娥》是唐代诗人李白写的。(
3)“乞巧”指的是阳历的七月初七。(
答案:× 解析:
分析:这个题是考查学生对古诗内容的理解,只有理解了内容的意思,才能判断对错。 “长河”出自《嫦娥》“长河渐落晓星沉”,意思是银河,而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李商隐。
“乞巧”指的是乞巧节,是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是农历的七月初七。
点评:主要检测学生对古诗内容的理解。
11、选择合适的解释。
今宵a、用云母做的屏风。
碧霄b、古代的节日,又名七夕。
云母屏风( )c、银河,天河。
乞巧d、浩瀚无际的青天。
长河e、今夜
答案:e d a b c
解析: 分析:这个题是考查学生对词语意思的积累情况,。
这五个词都是古诗句里的词语,要想弄明白这些词语,我们必须要弄明白诗句的意思。七夕今宵看碧霄:农历七月初七的七夕节,仰望天空,似乎有牛郎和织女在喜鹊桥向会。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云母屏风上映着幽暗的烛影,银河渐渐疏落,启明星要消失了。
点评:检查学生对诗句词语意思的积累情况。平时要多读、多背。
12、 按课文内容填空。
1)乞巧节是每年农历的( )月初。那天是()、鹊桥相会的日子。
2)《乞巧》这首诗是唐朝诗人( )写的;《嫦娥》这首诗是唐朝诗人( )写的。
答案:(1)乞巧节是每年农历的七月初七。那天是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
2)《乞巧》这首诗是唐朝诗人林杰写的;《嫦娥》这首诗是唐朝诗人李商隐写的。
解析:分析:这个题考查了学生诗句的有关知识的积累、默写情况。
农历七月初七夜晚,俗称“七夕”,又称“女儿节”“少女节”。是传说中隔着“天河”的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过去,七夕的民间活动主要是乞巧,所谓乞巧,就是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的意思。
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对月穿针,如果线从针孔穿过,就叫得巧。《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名诗。农历七月初七夜晚,俗称“七夕”,又称“女儿节”“少女节”。
是传说中隔着“天河”的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过去,七夕的民间活动主要是乞巧。
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
古诗两首作业设计。第一部分 本课分层作业 人人必做 一 查字典,按要求填空。1 宵 的音节是 它是 结构,部首是 2 霄 查部首 再查 画,在字典中的意思是 二 比一比,再组词。宵 气 浇 浊 霄 乞 晓 烛 三 默写古诗。乞巧嫦娥 四 填一填。1 乞巧 是古代的节日,时间是农历 月 日,又名 这个...
古诗两首三年级语文下册
古诗两首。基础巩固 一颗星 一 比一比,组词语。妆 裁 咏 滨 装 栽 永 宾 二 想一想,填一填。1 一树高,万条 绿丝绦。不知细叶谁春风 2泗水滨一时新。东风面总是春。能力发展 二颗星 三 课文内容我知道。1 咏柳 这首诗运用了的修辞手法,把翠绿的枝叶比作 把柳枝比作后两句还用 的形式,把对柳树...
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
27 古诗两首。知识与技能 1 学会本课生字 新词。2 在理解古诗词句的基础上,想像诗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3 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默写 塞下曲 教学过程。一 导入。师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体现古代将领保家卫国,为国捐躯的古诗 从军行 塞下曲 简介作者 王昌龄 约698 7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