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争论的故事》备课参考

发布 2022-11-21 19:04:28 阅读 3276

三年级语文《争论的故事》备课参考。

导航台 一、 课文主要内容及思路导读

“争论”就是各执已风,互相辩论。你和别人争论过吗?为什么事争论?

争论的结果如何?有兄弟两为大雁是煮了吃还是烤了吃而争论,你猜结果怎么?结果,大雁既没煮了吃,也没烤了吃。

怎么回事?

这篇课文写盛老师给同学们讲兄弟俩争论的故事,并引导学生交流听后的感受。说明做事应握好时机,如果陷入无休止的争论。必将贴误时机,一事无成。

全文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可惜这时大雁早已飞得无影无踪了”写盛老师讲故事。故事讲的是兄弟两看见大雁不去射,反而争论如何吃大雁,还跑到村里去找人评理,哥哥说要把大雁煮了吃,他认为烤了吃,烟熏火燎的,能有什么味道,弟弟说要把大雁烤了吃。他认为烤了吃,皮香肉嫩,味道鲜美。

谁也说服不了谁的情况下,他们跑去找村里人评理。大家建议把大雁剖开,煮一半,烤一半,不就两全其美了吗?只可惜这时大雁早已飞走了,煮、烤都不可能。

第二部(从“故事讲完了”到结束)主要写同学们交流感想。通过学生之口来告诉我们这个故事的道理:做什么事都要抓住时机,不要因为没有意义的争论浪费时间。

讲故事 明道理

精品屋 二、课文精彩片断欣赏

片断点评 用来填饱肚子

不认为正确

兄弟俩谁也说服不了谁。

[欣赏] 这兄弟俩以打猎为主,射下大雁是用来填饱肚子的,所以“射”非常有必要。但大雁“从他们的头上飞过”,“飞”说明大雁不是静静地等在那里,它是活动着的,所以时间非常紧迫,不可耽误。但这兄弟俩却为着还没有射下的大雁争论如何吃法,竟然还争得头头是道,不分胜负,让人发笑。

金手指 三、表达方法提示

这篇课文大量运用人物语言,以对话推进故事的发展,通篇只有首尾两个自然段不是人物的语言。所以对话是这篇课文的特点。

在刚刚开始学与作文时,老师就教给同学们人物对话的形式。

×××说。这是最简单的一种,提示语放在前面。随着同学们的熟练掌握,老师又教给同学们另外两种,提示语放在后面和中间。 说。 说。

提示语放在后面,点句号。提示语放在中间点逗号。一些同学在运用时有些混淆,认为说后面都应点冒号。

其实提示语放后面,一句话已经结束了,当然点名号。提示语放中间,如果“说”后面点冒号,那么前面一段引号里的话和后面一段引号里的话就不是一个人说的了,你把它(提示语)看作句子的中间一部分,后面还有,理所当然地点逗号。这样理解是不是简单些。

同学在读这篇课文时,是不是已经发现课文中的很多对话没有提示语。

“这兄弟俩真笨,白白让大雁飞走了。”

“不是他们笨,是他们没有抓住时机。”

“兄弟俩这样争论下去,时间都白白浪费了。”

“不管做什么,关键是要先做起来。”

这段对话没有提示语,是因为话语接得比较紧凑,每句话分别是谁说的并不重要,重点在话的内容,所以没有提示语,还有一种情况也不需要提示语,那也是话语接得比较紧凑,再加上上文的提示,没有提示语。也能分清每句话分别是谁说的。

现在,同学们已经掌握了四种形式描写了物的语言,对话,要注意及时巩固复习哦!

益智园 四、创新与实践

1、在“金手指”里,我们了解人物对话的四种形容,你能否学着这篇课文中没有提示语的对话进行对话片断的小练笔,可以写同学们的争论,也可以写大街上,公共汽车上,菜市场里的人物的语言。

2、故事的兄弟俩教训了吗?下次再遇到类似的情况,你猜他们会怎么做?请你续编《争论的故事》。

三年级语文教案 《争论的故事》的争论

三年级语文教案。省 市 区 县 城南小学沈志彬。1 课堂上的声音。在 争论的故事 教学中,出现了两种声音,而且具有一定的典型性,现将两种声音实录如下 a.课堂1的声音 师 听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生1 兄弟俩真笨,白白让大雁飞走了。生2 不是他们的笨,是他们没有抓住时机。生3 兄弟俩这样争论下去...

三年级语文教案 争论的故事

一 复习。1 听写词语。2 你能用听写的词语,来讲这个故事吗?要求讲清事情的起因 经过 结果。也可以出示填空 故事的起因是兄弟俩看到大雁想充饥,经过是兄弟俩为怎样吃大雁,并跑到村里找人。结果他俩找到了一个的办法,可大雁。一 1 学生准备 不会讲的同学看书默读 2 请学生上讲台讲争论的故事。3 共同评...

语文苏教版三年级下册《争论的故事》

25争论的故事。一 教学目标。1 学会本课生字 新词,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理解课文内容,能有条理地复述课文。3 懂得课文蕴含的道理。二 教学重难点。重点 抓住兄弟俩争论的论点 大雁是烤着吃,还是煮着吃,朗读课文第 自然段,并结合课文内容理解 不以为然 争论不休 两全其美 这几个词语,加深对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