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8《观察水》教学设计

发布 2022-11-14 06:09:28 阅读 1793

《观察水》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本课结构表现为常用的引导认识思路,即由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在归纳认识事物方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水的特点及其属类——液体的特征,并采用竞赛活动的形式巩固学生对液体特征的认识。

第一,在归纳经验方面,利用学生原有的经验,让学生通过眼看、鼻闻、舌尝等方法,从4种液体中找到水。当然找到水很容易,但它不是目的,重要的是要通过分析找水的过程,来强化学生对水的基本性质(无色、无嗅、无味、透明等)的认识,来归纳认识物体特征的一般方法。即:

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舌头尝、用手摸。知道眼睛是我们的视觉器官,它能够帮助我们认识物体的颜色、形状、大小、沉浮、是否流动等;鼻子是我们的嗅觉器官,它能够帮助我们嗅出物体发出的气味;舌头是我们的味觉器官,它能够帮助我们品尝物体的味道;手是我们的触觉器官,它能够帮助我们感受物体的软硬、冷热。正是感觉器官的共同作用,我们才能全面地认识物体。

学生在找水时,往往关注哪一杯是冷开水的结果上,却不关注找水过程。这一课,教师一定要把学生认识物体的经验上升到用科学方法的层次上。而且要强调:

不了解的物体,不能随便闻,也不能随便尝。还要告诉学生其中的原因,有的也许是有毒的。

第二,在引导认识液体特征方面,通过观察各种容器中水的样子和水流,使学生发现水没有固定形状、容易流动的特点。其实,学生对水的流动性非常熟悉,但对水没有固定形状却停留在前概念水平,如果我们给学生创造将水“倒来倒去”的机会,学生就会概括出“水没有固定形状”的特点,从而将前概念发展到概念水平。所以,这部分教学内容看似简单,却体现着“做中学”的理念,它十分有利于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和准确的表达能力。

另外,这部分内容也为后面的“运水活动”做好知识铺垫。

第三,在巩固已有认识方面,课文设计了一个拓展性的运水比赛活动,旨在让学生在运水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水的流动性,间接了解有关虹吸现象的初步知识。对于运水,学生的经验是用杯子从一个桶中舀到另一个桶中,但教材增加了难度,先要求学生想各种办法,将水运到1米外的空桶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水易流动的特点,将粗管破开,形成“渠道”,用水杯取水倒人“渠道”的。

一端自然流入空桶;教师还可以启发学生利用家长养鱼的经验,把装水的桶放在高处,空桶放在低处,将管子的一端放在有水桶中,另一端先用嘴吸一下,当看到水流出管子后,将。其放入空桶中。教材继续增加难度,又要求学生想办法,将水运到更远的空桶里。

这一次,不但需要组内同学的合作,还需要组间同学的合作,大家齐心协力将管子加长,并设法将管子连接处密封,保证不漏水。当学生真的把水运到10米以外,甚至更远的空桶时,他们掌握的不单是几个知识点,更多的是体会到集体智慧的力量,感受到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所带来的快乐。

学情分析。从幼儿园到小学一二年级,学生在与水打交道的过程中,已了解了水的许多性质和用途。本课选择学生熟悉的水作为研究对象,就是要将学生脑海中的零星认识提升到水的内涵属性层次上,并且在概念提升的过程中,教给学生科学认识物体的方法,使学生在初次进入“物质世界”领域时,能够准确利用自己的感官判断物体的特征,形成科学的思维习惯。

学习目标。1.知道认识物体可用看、闻、尝、摸等方法。

2.会用多种感官认识水,能用语言、文字、图画等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发现。3.知道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液体。教学重难点。

重点:运用科学方法认识水的各种性质。

难点:选择用具,把水运到1米或更远处的空桶中。评价任务。

1.通过比较四种液体,认识观察物体的方法。2.认识水的基本性质。教学准备。

1.分组实验器材:杯子、牛奶、白糖、白醋、水、筷子、不同形状的器皿。2.演示器材:保鲜袋、杯子、水桶。

3.游戏器材:水桶、导水管、杯子、秒表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装有水的瓶子(不透明)晃动几下,让学生猜猜瓶里装的是什么东西。

2.学生猜测,教师引导学生说明猜测的根据。

3.提出问题:如果四个杯子分别装有牛奶、白醋、糖水和水,你有什么办法找到水?

4.学生讨论并动手操作。5.学生汇报本组方法。

6.教师小结:认识物体常用的科学方法是:先用眼睛看,再用鼻子闻,用舌头尝,用手摸等。不了解的物体,千万不能随便闻和尝,以免对我们的身体造成伤害。

二、观察水,描述水。

1.观察实验:仔细观察桌上这杯水是什么样的,把你们的观察方法和结果填在“记录表”中。

2.学生组内观察并记录。

3.教师组织学生汇报,强调看哪一组选用的方法最多,对水的描述最详细。4.师生小结: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的。三、认识液体的特征。

1.观察实验:用一个有洞的塑料口袋装水,水从破口处流出。2.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水在流动)

3.实验:让塑料袋里的水流进容器中,再把容器中的水倒人其他形状的容器中。

4.提问:水可以变成哪些形状?水有固定的形状吗?

5.讲解:水会流动,没有固定的形状,像具有水这样特点的物体,我们把它叫做液体。水就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液体。

四、**运水的方法。

1.教师布置比赛任务:请各小组合作,选择适当的用具,在不搬动桶的情况下,将一只桶里的水运到1米外的空桶里。

2.学生分组讨论,之后领取比赛用具。3.教师发出比赛开始的口令,学生开始运水。

4.教师:你们组采用了什么样的方法,结果怎样?利用了水的哪些性质?5.学生汇报交流。

6.教师:假如两只桶相距再远一些(老师可确定长度),你们组又会采用什么办法运水?

7.学生讨论,设计方案,进行操作。五、总结。

1.提问: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2.学生回答。

3.谈话:希望你们课后继续观察水,把你们发现的水的神奇之处记下来,下节课,我们继续研究。

教学反思。本次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准确利用自己的感官判断物体的特征,形成科学思维习惯。通过学生上来寻找水、教师指导认识水的特征,明确了身体各种器官观察产生的结果的描述。

通过对水的基本性质的认识(无色、无嗅、无味、透明等),来归纳认识物体的一般方法。即: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舌头尝等。

通过分析学生活动前后对水的性质的描述(教学活动前有的学生提到水是白色的,还有容易把透明的和白色两个性质混淆理解的原有认知经验)让学生明确眼睛是我们视觉器官,能帮助我们认识到物体的颜色、形状、大小等;鼻子是我们的嗅觉器官,能嗅出物体的气味;舌头是味觉器官,能尝出物体的味道等。

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都充分调动学生的原有知识经验,先让学生表达自己理解,同时让其他同学学会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找出同学发言的不妥和需要补充的内容,教师确实保护好学生的**兴趣,不轻易下结论,引导学生自己在活动中分析、总结,形成自己的正确认识。

科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观察水教案

一 教学目标 1 知道认识物体可用看 闻 尝 摸等方法。2 会用多种感官认识水,能用语言 文字 图画等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发现。3 知道水是没有颜色 没有气味 没有味道 透明的液体。二 教学的重点 重点 运用科学方法认识水的各种性质。三 活动准备 每组一套学生实验材料,牛奶 白醋 糖水 凉开水,几根筷...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观察水》教学设计

邗江实验学校三 上 科学教学设计。观察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会用自己的感官 眼 鼻 舌 手 耳朵 来观察水是一种什么样的东西。过程与方法 通过比较方法认识水是什么样的。体会人体感官在认识事物上的重要性,理解用感官观察水要有顺序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观察 研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留心观察 敢于提出不同...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观察水

观察水。教学目标 一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 过程中能够细心观察,尊重事实,尊重别人的意见。二 科学 1 会用多种感官认识水,并能够在多种液体中快速鉴别出水。2 能用语言 文字 图画等多种方式表达自己对水的发现。三 科学知识 1 知道水是没有颜色 没有气味 没有味道 透明的液体。2 知道观察物体常用的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