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教学计划

发布 2022-11-05 05:32:28 阅读 8532

学年度第二学期进度表。

教学计划。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五年级品设学科。

一、学情分析:

学生的年龄在十二到十三岁左右,学生搜集信息和思考的能力比中低年级的学生有普遍的提高。我所任教的班级学生包括2/3本地居民子女和1/3的农民工子女,部分学生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和表现欲,学生的是非观念强烈,但是动脑思考的能力和主动性不足。小学生对于自身应该具备的良好行为习惯有所认知,但是认知转化为自身行为,甚至内化成思想意识还是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在课堂上进行引导。

五年级学生仍然比较活泼好动,注意力持久的时间不长,所以要继续加强对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并经常创设情景让学生运用自己的思维来认识世界,思考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与社会化水平。

二、学校资源和课程标准的关系:

学校的硬件软件资源为实现上海市中小学课程标准奠定了基础,学校免费向学生提供了必要的教材。除了包括学生课堂用书以外,还配有教师用书、练习册、活动册、挂图、卡片、音像带、多**光盘、配套读物等。

学校和教师还积极开发和利用其他课程资源,例如每周的红领巾广播也渗透了关于品德与社会的教育内容,图书馆的免费杂志也随时向学生开放,促进了教学目标的实现。

除了以上条件之外,信息技术课也教会学生充分利用计算机和网络资源,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学习,进一步增加学习的开放性和灵活性,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

同时,学校也坚决制止和严禁教师购买或向学生推荐非法出版印刷的模拟试题、同步练习等材料,维护了课程标准的权威。

三、校本教学目标:

首先,本校五年级学生对于品德与社会课程的要求主要建立在认知基础上,对于学生生活的上海市有所了解,对于上海市的历史、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所认识,并且能通过自己的探索,搜集资料,找到书本上没有的知识。

其次,五年级上半学期学生仍然比较活泼好动,注意力持久的时间不长,所以要继续加强对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为学生今后进入更高年级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三,要通过生动有趣的课程,提高学生对于社会的认识,增加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四、内容及相关专题: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进行小学生德育工作的主导渠道,对于小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综合原《思想品德》、《社会》、《生活与劳动》等课程以及相关的专题教育基础上重新建构而成的综合性课程。课程力图摆脱原知识体系的束缚,从培养全体小学生的公民素养和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与社会性发展出发,以培养小学生成为有爱心、负责任、守规范、善思考的小公民为目标,构建新的课程内容和结构体系,体现国家对义务教育阶段小学生在社会知识、社会**(方法、技能和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

课程融道德与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社会生活能力教育于一体,体现学生社会性发展与个性发展相统一的课程价值。课程的开设有利于增强小学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小学生良好品德的有效养成,也有利于解决以往小学《思想品德》课与《社会》课存在的部分内容交叉重复问题。

当前,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品德与社会》课程作为一门小学阶段德育的显性课程,承担着帮助学生“树远大理想,明做人之理”的任务。青少年时期正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步形成的关键时期。

心理学研究发现,对于小学生来说,有许多道德品质可以从培养行为习惯开始,在生活中养成。德育实践表明,将德育学科化、知识化的做法阻断了德育与生活的联系,很难实现德育的目标,而生活恰恰是儿童道德生命成长的最肥沃的土壤,“孩子是在体验中长大的,不是在说教中长大的”。 因此,《品德与社会》课程在设计上采用生活化的方法,坚持了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尊重儿童权利,建构对于儿童自身具有意义的课程等原则。

五、课程所需的学习材料:

学生用书、教师用书、课外补充资料、学生自己搜集的资料、**影像、ppt

六、课程实施要求的实施方式:

1、认真备课,钻研教材,抓紧课堂教学,做到当堂内容当堂掌握。

2、运用各种不同的肢体语言来辅助教学。

3、在课堂上多开展一些有趣的活动、游戏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生活中学习。

4、多为学生营造一些学习氛围,如:带领学生参加课余活动等等。

5、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尽量的运用已经学习的知识认识社会。

6、多看课外书,多思考,学会搜集相关资料。

7、多与学生交流,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七、教师课程与教学的实施策略:

1、 遵循品社课程的教学规律,寓思想教育于课堂教学之中;

2、 重视培养学习兴趣,创设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

3、 侧重思考能力的培养,同时注意语言表达、行为习惯的综合培养;

4、 坚持以自然环境教学为主的课堂教学;

5、 面向全体,因材施教。

八、教学组织方式: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新课改的逐步实施,教师也必须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儿童学习英语的特点充分运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活动方式来组织和改进课堂教学。

本学期,在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中,主要根据课本上的各个模块,通过唱歌、游戏、竞赛、猜谜和画画等小学生容易接受的形式,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初步进行自我独立思考,辨别是非善恶,接受新知识的能力。

由于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组织形式种类繁多,在教学组织方式上,主要依据每个单元的具体要求,常用的主要有:猜猜看、讲故事、填**、头脑风暴、竞赛、小调查、小制作等。

教材分析:第一单元:从依附自然到利用自然。

一、地球母亲的赠与。

二、祖先的智慧。

三、影响世界的中国古代发明。

第二单元:科学技术改变世界。

一、工业革命改变世界面貌。

二、信息传播加速社会发展。

三、科技振兴中国。

四、崇尚科学精神。

第三单元:与自然共生。

一、地球母亲的烦恼。

二、倡导可持续发展。

三、谨慎应用科学成果。

四、环保从身边开始。

九、学业评价的方法和程序:

品德与社会课采用考查的形式。考查的形式多样,灵活地运用学生自评与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社会评价等多主体的评价方式。对于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会采用口头或书面等形式进行考查。

对于基本能力与方法,会采取观察记录、主题活动、学习竞赛、情境辨析、问题讨论等方式进行考查。对于情感、态度、价值观,会通过行为测评结合品德评语,采用带有情感激励因素的描述性评语进行评价。本课程的学习评价还会与学校的操行评定、少先队的争章活动以及学生成长记录册适当结合起来进行。

从考查的形式可以看出,品德与社会课基本上不需要大量的死记硬背,而且上课又经常采用活动体验的方式,从这一点来说,学生上课是轻松的。但要真正的通过参加实践有所感悟,能力有所增强,品德行为有所进步是并不容易的,是要下一番苦工夫的,而且要持之以恒,从这点来说,学好这门课也并不轻松。

品德与社会五年级 上 教学计划

品德与社会五年级 上 教学计划。一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对待事情有着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具有判断是非的能力,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但做事又有片面性,还需教师指导 二 教材内容 本册共由四个单元组成 第一单元 让诚信伴随着我 第二单元 我们的民主生活 第三单元 我爱祖国山和水 第四单元 我们都是中华...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3 树立与时俱进的教师观。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是学生自主学习和 活动的组织者 支持者和参与者。我们的任务不再是讲解教科书,而是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和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帮助学生去体验 去 为达到这样的目标,我们要放低姿态,与学生平等对话,倾听他们的需要 要尊重学生的体验和判断,...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一 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共有三个单元 第四单元 我是小小主人翁 第五单元 历史告诉我们 第六单元 向人民英雄致敬。本册教材以学生的社会生活为主线,以主题构建教科书体系 重视德育的实效性,使儿童在多元的价值中做出正确的 合理的选择 重视从生活中体验意义,加强合作 分享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