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 下 语文期末复习试卷

发布 2022-11-02 23:41:28 阅读 5524

七年级(下)语文期末复习试卷。

本卷共8页。满分120分。含卷面书写5分。另有附加题8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18分)

积累。(一)

1.把下列一句话抄写在田字格中,要求字迹工整、规范、美观。(2分)

黄河 ! 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

2.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 斑蝥(máo) 攒(án) 玉簪花(zān) 木屐(jī)

b. 嫉妒(jí) 泯然(mǐn环谒(yè) 郝叟(sǒu)

c. 祈祷(q炽痛谰语(lán红妆(ānɡ)

d. 日曛(xūn ) 迥乎不同(ǒnɡ) 运鬓(bìn骊歌(lí)

3. 选出下边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2分)

a.零落:稀疏不集中懊恼:懊悔阻抑:抑制哽住:气流阻塞。

b.亘古:延续不断人迹罕至:稀少讪笑:讥讽畸形:不正常的。

c.和蔼:态度亲切人声鼎沸:开水闯练:锻炼匿名:隐藏

d.家喻户晓:明白踱来踱去:迈方步走惨白:凄惨鉴赏:鉴别。

4. 根据语言环境,填入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 )2分)

老师同学这样耐心地帮助他。

a. 他下决心改正错误b. 他不得不下决心改正错误。

c. 他怎能不下决心改正错误呢? d. 他真要下决心改正错误。

二)依据原文默写下列各诗(每句2分)

5.春潮带雨晚来急滁州西涧》韦应物)

6. 峨眉山月半轮秋峨眉山月歌》李白)

7. 深林人不知竹里馆》王维)

8.故园东望路漫漫逢入京使》岑参)

9青草池塘处处蛙。(《约客》赵师秀)

二。 (15分)

文言文阅读。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足,送儿还故乡。

10.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2分)

愿为市鞍马但闻黄河流水鸣渐渐。

11.翻译(2分)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12.《木兰诗》第三小节诗反复用“旦辞”“暮宿”并通过地点的快速转换反映了当时一种什么情况?(2分)

13.木兰在战争中战功赫赫,为什么她要执意辞官还乡?这样写对塑造木兰这个形象有什么作用?(2分)

失亲得学》邴原(三国时人)少孤(幼时丧父),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

” 原曰:“凡得(能够)学者,有亲也。一则愿(羡慕)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内心)感伤故泣耳。

”师恻然曰:“苟欲学,不须资也。”

14.解释加点的字(2分) 中心感伤故泣耳。

温故而知新。

15.用“”划分节奏(3分)

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

16.清说一说邴原“中心感伤”而泣的主要原因:(2分)

三。 (27分)

现代文阅读。

春之怀谷》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从绿意内敛的山头,一把雪再也撑不住了,噗嗤的一声,将冷面笑成花面,一首澌澌然的歌便从云端唱到山麓,从山麓唱到低低的荒村,唱入篱落,唱入一只小鸭的黄噗,唱入软融融的春泥——软如一床新翻的棉被的春泥。

那样娇,那样敏感,却又那们浑沌无涯。一声雷,可以无端地惹哭满天的云,一阵杜鹃,可以斗急了一城杜鹃花。一阵风起,每一棵柳都吟出一则白茫茫、虚飘飘、说也说不清、听也听不清的絮,每丝飞絮都是一株柳的分号。

反正,春天就是这样不讲理、不逻辑,而仍可以好得让人心平气和。

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满塘叶黯花残的枯梗抵死苦守一截老根,北地里千宅万户的屋梁受尽风欺雪扰犹自温柔地抱着一团小小的空虚的燕巢。然后,忽然有一天桃花把所有的山村水郭都攻陷了。

柳树把皇室的御沟和民间的江头都控制住了——春天有如旌旗鲜明的王师,因为长期虔诚的企盼祝祷而美丽起来。

而关于春天的名字,必然曾经有这样的一段故事:在《诗经》之前,在《尚书》之前,在仓颉字之前,一只小羊在啮草时猛然感到的多汁,一个孩子在放风筝时猛然感到的飞腾,一双患风痛的腿在猛然间感到的舒活,千千万万在溪畔在江畔浣纱的素手所猛然感到的水的血脉……当他们惊讶地奔走互告的时候,他们决定将嘴噘成吹口哨的形状,用一种愉快的耳语的声量来为这季节命名——“春”。

鸟又可以开始丈量天空了。有的负责丈量天的蓝度,有的负责丈量天的透明度,有的负责用那双翼丈量天的高度和深度。而所有的鸟全不是好的数学家,他们吱吱喳喳地算了又算,核了又核,终于还是不敢宣布统计数字。

至于所有的花,已交给蝴蝶去点数。所有的的蕊交给蜜蜂去编册,所有的树,交给风去纵笼。而风,交给檐前的老风铃去——记忆——垂询。

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或者,在什么地方,它仍然是这样的吧?穿越烟囱与烟囱的黑森林,我想走访那踯躅在远年代中的春天。

17.给加点的字注音。(2分)

内敛啮草。18.根据文章的内容,第一自然段中的“冷面”和“花面”各指什么?(2分)

答:19.文章第二自然段写了哪几种景物?“哭”“急”“吟”三个词各表达了怎样的情景?(3分)

答:20.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写得好,请说出好在**?(2分)答:(1

21.文中哪句话直接点明“春之怀古”的含义?(2分)

答:22.用一句话概括第四自然段所讲故事的内容。(2分)答:陆游》

陆游已气息奄奄。儿子要为他请郎中。 陆游摇头制止,说,没有用了。陆游的眼里有泪。陆游说,思念能用药治好吗?儿子不懂。

陆游的眼睛投向北方的天空,久久地,不愿回来。儿子懂了,很小的时候,父亲告诉他,故乡在遥远的北方。父亲已经用眼睛、手和语言告诉他千遍万遍了。

陆游继续写他的诗,他已经提不动笔了,他一个字一个字地吐,让儿子一个字一个字地记。儿子哭着劝,父亲,别写了!儿子很想问父亲,诗歌能够上阵杀敌吗?

诗歌能够收复北方的大好江山吗?还有一个冷酷的现实儿子没有告诉父亲,国人早已不读诗歌,国人喜欢的是杭州西湖湖畔的歌舞、暖风和醉醺醺的酒意。

陆游仍写。陆游说他得靠诗歌滋养生命和思念,思念故乡的时候,就抓一把诗解馋。陆游说,诗歌能让他的眼睛还亮着。陆游要儿子听。陆游的脸一派紧张肃穆。

陆游吼,是地动山摇金戈铁马的杀伐之声啊!是金人攻我大宋城池啊!金人打过长江了!

儿子知道父亲已是回光返照。哪有什么杀伐之声啊!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那边传来的歌舞声、管弦声正一阵阵地漫溢过来,暖风、歌舞和酒肉已经把大宋的江山浸泡得酥软软、醉醺醺的。

但儿子不敢说。

陆游大吼,叫儿子赶快操家伙,金人杀来了。一句句的诗歌,如一支支复仇的箭,从陆游的嘴中飞射而出。陆游说,诗歌也能抗敌杀敌。

儿子让父亲静一静。一记响亮的巴掌打在儿子的脸上,陆游吼,十万火急的军情你还能静?

儿子不知所措。突然,陆游猛然跃起。随着一声巨吼,一道箭柱从陆游的嘴里冲出,刺破茅屋直射北方的天空。

那是父亲的鲜血啊!儿子急急追出,但**追得上?那些鲜血已经飘飞向北方的天空。它们慢慢地组合成一首28字的绝句。在汴梁的上空久久徘徊。

写诗怎么会把人写死呢?儿子胆战心惊。

西湖那边歌舞仍然绵绵不断。能有好消息在家祭的时候告诉父亲吗?捧着那首带血的绝句,儿子一片茫然。

23.根据全文特别是最后一段的内容推断,那首“28字的绝句”应是《 》诗,请写出它的两句内容。(3分)

24.怎样理解“诗歌也能抗敌杀敌”这句话? (2分)

25.文中画线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2分)

26.“捧着那首带血的绝句,儿子一片茫然”。请展开想像写一段话,表现儿子当时复杂的心理。

4分) 40

27.读完此文,心灵为之震颤。请你从选材、写作手法、语言等几个方面任选其一,举例分析此文撼人心魄的原因。(3分)

四。 (10分)

短文修改。最是难忘军训时。一声哨响,我们一个个“小兵”,迅速聚会操场,开始了紧张而有叙的训练。

②头顶上的大火球好像要把我们溶化了似的,使劲放着光和热。③再加上“无情”的教官一会儿让我们“齐步走”,一会儿让我们“跑步走”,一会儿又让我们“正步走”,累得我们一个个的头上、脸上、颈上都是汗珠和汗水。④这怎能不说不“苦”?

怎能不说不“累”呢?⑤我经常上学迟到。⑥军训中,我曾为了懒散,被教官批评。

⑦我感到无比惭愧,暗下决心改邪规正,终于被选入了方队。⑧这让我明白了“不经一凡风雪苦,哪得梅花扑鼻香”这句歌词的真正含意。⑨这怎能不又说是乐?

怎能不说是甜呢?

28.文中有多个错别字,请把其中的三个改为和 。(3分)

2019七年级下语文期末复习试卷 二

七年级下期末试卷 一 1 积累与运用 17分 1 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画横线的字注音。3分 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 钻之弥坚,越坚,钻得qi 越而不舍。他想吃尽 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弥 m qi 锲炯 ji ng 2 请将下面语句用正楷字体准确 规范 ...

七年级语文七年级下语文期末复习测试

七年级下语文期末复习测试。七年级下语期末复习测试。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在答题中,能写出一笔好字,不仅为评卷者所欣赏,而且也从一个侧面展示了你的风采。本卷书写分5分。基础知识与运用 16分 1 按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2分 u 不成军雅俗共sh ng 摩肩接踵 深恶 痛疾方兴未...

七年级下语文期末复习卷

七年级下语文期末复习卷三。1 知识与积累 50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依据意思填成语。27分,每空1分 1 在大家的cu n duo下,我们一起前往赵庄。月色便m ng l ng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y ng yu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