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 下 语文期末试卷

发布 2022-11-03 14:21:28 阅读 8226

七年级(下)语文期末试卷。

一.书写。在下列格子中,填入你最喜欢的一首五言古诗的四句(不得与下面填空题的内容相同)。(写出句子2分,书写规范美观3分,共5分)

二.语言积累及运用(24分)

人写了这样一副对联,此联为 “好( )读书不好( )读书,好( )读书不好读书。”上联意思是说是年轻是读书的好时候却不喜欢读书,下联的意思是年老了喜欢读书却不是读书的好时机了。你能据此注出对联中“好”的读音吗?

写在括号内。(2分)

2..根据你的理解,写出恰当的成语。(2分)

(1)在文章《邓稼先》中,作者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杨振宁用这个成语,准确描述了邓稼先的一生,热情赞美了他勇于奉献,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革命精神。

(2)他时而激情满怀,时而 (由正义而激发的愤怒充满心胸);有时热烈激动,有时雄辩过人。

3.古诗文积累(每空1分,共7分)

春潮带雨晚来急。

各领**数百年。

劝君更尽一杯酒。

千树万树梨花开。

许多成语都源于古文,请你写出“扑朔迷离”在《木兰诗》中的原句。

.仿照示例,运用古诗文名句,再写一句话。

示例:结识古仁人,我赞赏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

仿写:结识古仁人。

4.在西方,18世纪欧洲最杰出的思想家卢梭,曾建议每个成长中的青少年要读国**家___写的已成为冒险家的代名词和千千万万读者心目中的英雄。(4分)

5.根据你的观察和生活的感悟,仿写画线句子。(2分)

大自然能给我们许多启示:滴水可以穿石,是在告诉我们做事应持之以恒;大地能载万物,是在告诉我们求学要广读博览。

6、把下面句子的内容放在a、b两种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进行转述。要求:

1)不变更原意;(2)人物、人称表达准确;(3)时间地点交待清楚合理。

小李对小王说:“我明天上午不能去语文组找郭老师了,请你告诉郭老师一声。再帮我问问,后天晚上去她家里找她行不行。”

a、当天下午,小王在校门口对郭老师的女儿珊珊说到这件事,小王说: (2分)

b、第二天一大早,小王跑到语文组把这件事告诉郭老师本人,小王说: (2分)

7.某旅游景点有一则告示:

这则告示告诉游客的主要意思是什么?它写的好不好?请说说你的看法。

3分)三.阅读与体验――现代文部分。

一)荷包蛋(12分)

一天早晨,父亲做了两碗荷包蛋面条,一碗蛋卧上边,一碗上边无蛋。端上桌,父亲问儿子:“吃那碗?”

“有蛋的那碗!”儿子指这卧蛋的那碗。“让爸爸吃那碗有蛋的吧!”父亲说,“孔融七岁能让梨,你十岁啦,该让蛋吧!”

“孔融是孔融,我是我——不让!”儿子态度坚决。

“真不让?”“真不让!”儿子一口就把蛋咬了一半。

“别后悔?”“不后悔!”儿子又一口,把蛋吞了下去。待儿子吃完,父亲开始吃。当然父亲碗里藏了两个荷包蛋,儿子看得分明。

“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往往占不到便宜!”父亲指着碗里的荷包蛋告诫儿子。

儿子显出一脸得无奈。

第二次,那是个星期天的上午,父亲又做了两碗荷包蛋面条。一碗蛋卧上边,一碗上边无蛋。端上桌,问儿子:“吃哪碗?”

“孔融让梨,我让蛋!”儿子笑着端起了无蛋的那碗。

“不后悔?”“不后悔!”儿子说得坚决。

儿子吃到底,也不见一个蛋。父亲的碗里,上卧一个蛋,下藏一个蛋,儿子看得分明。

“想占便宜的人,可能要吃亏!”父亲指着蛋教训儿子说。

第三次,父亲又做了两碗荷包蛋面条,还是一碗蛋卧上边,一碗上边无蛋。

父亲问儿子:“吃那碗?”

“孔融让梨,儿子让面——爸爸您是大人,您先吃!”儿子手一挥做“绅士”状。

“那就不客气啦!”父亲端过上面卧蛋的那碗,儿子也发现了自己碗里面也卧着荷包蛋。

“不想占便宜的人,生活也不会让他吃亏!”父亲意味深长地对儿子说。 8、概括出**3个情节的共同点,然后填空。(2分)

做面总结。9、父亲说“孔融七岁能让梨,你十岁啦,该让蛋吧”的意图是什么?(2分)

10.父亲3次总结性的语言之间有着递进关系,文中能显示这种递进关系的词语依次是这表达了父亲对儿子的之情。(4分)

11.文中最能揭示主旨的句子是2分)

12.请就文中父亲教育儿子的方法谈谈你的看法 (2分)

二)(12分)

1)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有一位家庭妇女,人称伯诺德夫人。她身边只有两个幼小的儿女。为把德国强盗赶出自己的祖国,母子三人都参加了秘密情报工作。

(2)伯诺德夫人的任务是把收到的绝密情报藏好,等盟军派人前来取走。为了情报安全,她想了许多办法,但始终放心不下。最后,她终于想到了一个绝妙的主意——把装着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然后把它插在一个烛台上。

由于蜡烛摆在显眼的桌子上,反而骗过了德军的搜查。

(3)一天晚上,屋里闯进了三个德**官。他们坐下后,一个中尉顺手拿过藏有情报的蜡烛点燃,放到少校军官面前。伯诺德夫人知道,万一蜡烛点燃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蜡烛的秘密就会暴露,秘密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的生命将告结束。

她看着两个脸色苍白的孩子,急忙从厨房中取出一盏油灯放在桌上。“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说着轻松把蜡烛吹熄。

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

(4)轻松的心情没有持续多久,那位中尉又把冒着青烟的烛芯重新点燃。“晚上这么黑,多点支小蜡烛也好嘛。”他说。

(5)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这时候,大儿子杰克慢慢地站起来,“天真冷,我到柴房去搬些柴来生个火吧。”说着伸手端起烛台朝门口走去,屋子顿时暗下来了。

中尉快步赶上前,厉声喝道:“你不用蜡烛就不行吗?”一把夺回烛台。

孩子是懂事的。他知道,厄运即将来到了,在斗争的最后时候,他从容地搬回一捆木柴,生了火,默默地坐待着。烛光摇曳着,发出微弱的光。

此时此刻,它仿佛成了这屋子里最可怕的东西。伯诺德夫人的心提到嗓子眼上,她似乎感到德军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

(6)突然,小女儿杰奎琳娇声地对德国人说道:“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少校瞧了瞧这位可爱的小姑娘,说:

“当然可以。我家也有一个你这样年纪的小女儿。”杰奎琳镇定地把烛台端起来,向几位军官道过晚安,上楼去了。

(7)正当她踏上最后一级楼梯时,蜡烛熄灭了。

13、请根据文章内容拟一个10个字以内的题目。(2分)

14、第(5)段中,“他知道,厄运即将到来了。”加点的词“厄运”在文中具体是指:(2分)

15、 根据情节的四个组成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下面段落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分)abcd

16.文中三个画线句子你更欣赏哪一句?请选择一句并说明理由。(2分)

17.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那天晚上母子三人为了保护秘密情报所采取的具体行动。如:大儿子杰克借口搬柴,端走烛台。(2分)

伯诺德夫人。

小女儿杰奎琳。

18、母子三人保护秘密情报的行为表现出她们什么样的优秀品质?(2分) 四.阅读与体验――文言文部分(17分)

一)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二)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是以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观,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授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逾恭,礼逾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19、解释下列加点字。(4分)

世隶耕 ⑵或以钱币乞之 ⑶无从致书以观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20、下列加点的“之”用法与其他三项不一致的一项是2分)

a. 忽啼求之 b. 录毕,走送之 c. 余闻之也久 d.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20132019下七年级语文期末试卷

2013 201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七年级语文试题。考生注意 1.本试题共8页,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4分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震静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 现在却常是忧郁 一切都是sh n...

2019七年级下语文期末试卷

2012 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试卷说明 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共22小题,满分120分。一 基础。24分 1.古诗文默写。10分 1思君不见下渝州。2 春潮带雨晚来急。3 在岑参的 逢入京使 一诗中,表现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的句子是。4 木兰诗 中以质朴生动的语言塑造了木兰的美好形...

学年七年级 下 语文期末试卷

2010 2011学年七年级 下 语文期末试卷。命题人 靖江四中宋满华兴化楚水实验学校徐德湖。考试时间 150分钟满分 150分 一 积累运用 共30分 1 根据注音将汉字写在下面田字格内,要求书写工整 规范 美观。4分 m irz x n 力含辛苦情挑 2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