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北大网院作业

发布 2022-10-19 14:55:28 阅读 9401

根据巴甫洛夫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具有强、平衡、不灵活特点的神经类型对应的气质类型是( )**课件第五章,教材第十章)

a. a. 胆汁质

b. b. 多血质

c. c. 黏液质

d. d. 抑郁质

c2.下面哪一项不是意识的功能?( **课件第二章,教材第三章)

a. a. 控制着我们注意什么和思考什么

b. b. 意识使我们能够将感觉与学习记忆相结合来认识世界

c. c. 意识帮助我们选择和存储有意义的信息

d. d. 意识控制我们的思维和情绪 d

谁提出了智力三因素理论?(**课件第七章,教材第十章)

a. a. 斯滕伯格

b. b. 加德纳

c. c. 亨利高达德

d. d. 麦克弗森 a

鼓励独立完成作业,严惩抄袭。

远亲不如近邻",说的是什么因素对人际吸引的影响?( **课件第十一章,教材第十七章)

a. a. 相互性

b. b. 相似性

c. c. 互补性

d. d. 接近性 d

谁提出梦的内容是由一个睡眠审查者遗漏的无意识材料。(**课件第三章,教材第六章)

a. a. 冯特

b. b. 弗洛伊德

c. c. 华生

d. d. 桑代克 b

情绪 (**课件第九章,教材第十三章)

情绪是指伴随着认知和意识过程产生的对外界事物态度的体验,是人脑对客观外界事物与主体需求之间关系的反应,是以个体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

定势(**课件第二章,教材第四章)

思维定势(thinking set),也称“惯性思维” ,是由先前的活动而造成的一种对活动的特殊的心理准备状态,或活动的倾向性。在环境不变的条件下,定势使人能够应用已掌握的方法迅速解决问题。而在情境发生变化时,它则会妨碍人采用新的方法。

消极的思维定势是束缚创造性思维的枷锁。

信度与效度(**课件第一章,教材第二章)

信度主要是指测量结果的可靠性、一致性和稳定性,即测验结果是否反映了被测者的稳定的、一贯性的真实特征。

效度是测量的有效性程度,即测量工具确能测出其所要测量特质的程度,或者简单地说是指一个测验的准确性、有用性。信度是效度的前提条件。

旁观者效应和责任扩散(**课件第七章,教材第十一章。

旁观者效应也称为责任分散效应,是指对某一件事来说,如果是单个个体被要求单独完成任务,责任感就会很强,会作出积极的反应。

指当发生了某种紧急事件时,如果有其他人在场,那么在场者所分担的责任就会减小。因为每个人都认为助人的责任和助人的失败所带来的可能成本应由大家共同承担,也就是说提供帮助的责任扩散到其它人身上。

10.简述问题解决的步骤及有影响的心理因素 :(**课件第六章,教材第十二章)

1)问题解决的策略;策略不同,问题解决的效率不同。

(2)已有知识的数量和组织方式等;如专家和新手解决问题的效率差异。

(3)知识表征的方式;可能影响问题的解决。

(4)心理定势;影响有积极也有消极的。

(5)功能固着;

(6)动机;动机强度不同,影响大小也不同。

(7)情绪;

(8)人际关系;团体协助会使问题得以迅速解决,反之,则会妨碍问题的解决。

简述阿尔波特的特质理论(**课件第十章,教材第十四章)

阿尔波特(c.w.auport,2024年一2024年)是美国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和人格心理学家。阿尔波特给人格下了著名的定义:人格是个体内部的心身系统的动力组织,它决定人行为和思想的独特性。

他进一步指出:这种内部动力组织是由特质构成的。

简述智力理论(**课件第七章,教材第十章)

智力三元论的兴起,乃是受了认知心理学上讯息处理论的影响,试图以认知历程的观点,解释认知活动中所需要的能力。按智力三元论的设想,个体之所以有智力上高低的差异,乃是因其面对刺激情境时个人对讯息处理的方式不同使然。因此,设法测量个体在认知情境中讯息处理的方式,自可由之鉴别个体智力的高低。

什么是强化物,什么是惩罚物,并区分阳性强化、阴性强化、阳性惩罚、阴性惩罚四个概念。(**课件第五章,课本第八章)

所谓强化,从其最基本的形式来讲,指的是对一种行为的肯定或否定的后果(报酬或惩罚)。根据强化的性质和目的,可把强化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

惩罚:是与强化对立的行为矫正程序,是基于非预期性行为给予惩罚物的过程。

阳性强化,个体做出某种行为或反应,随后或同时得。

到某种奖励,从而使行为或反应强度、概率或速度增加的过程。 这里的某种奖励就是正强化物。

阴性强化,就是对于符合组织目标的行为,撤消或减弱原来存在的消极刺激或者条件以使这些行为发生的频率提高。

简述意识的概念以及意识的三个水平(**课件第三章,教材第六章)

意识,是人的头脑对于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是感觉、思维等各种心理过程的总和。通过身体接收到声音、味道、颜色、触感等信息被意识知道的过程,称之为意识过程。

1) 无意识水平:无意识水平是指个体对其内在的身心状态或外界环境的变化没有觉知的意识状况。例如,个体的生理变化。

2) 前意识水平:前意识水平是指保持在人脑中的过去经验或信息,平时虽然不被觉知,但可由需要时再复现或提取而达到觉知的意识状况。

3) 潜意识水平:潜意识水平是指蕴含在意识曾之下的欲望、情绪等经验被控制和压抑而使个体在当时不觉知的意识状况。

兰大网院护理心理学课程作业A

交卷时间 2018 11 29 10 45 18 一 单选题 4分 思维过程主要体现在。a.a对事物的分析综合过程中 b.b对事物的比较过程中 c.c对事物的概括过程中 d.d解决问题的活动中 纠错 得分 4 知识点 第二章认知过程 展开解析 答案 d解析 4分 对某一 儿童的日常行为作系统的观察分...

兰大网院护理心理学课程作业C

交卷时间 2018 11 29 11 47 50 一 单选题 4分 行为 的基本原则不包括。a.a确立靶症状或靶行为 b.b个人的自由联想 c.c循序渐进逐步进行 d.d强调实践和自我练习 纠错 得分 4 知识点 第五章心理 展开解析 答案 b解析 4分 根据术前焦虑和术后效果存在着倒 u 字形的函...

北大普通心理学

第一编总论。第一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性质和方法 第一节 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心理学 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 是一种精神现象,是在头脑中进行的精神活动 是有层次,有结构的,既包括有意识的自觉的反映形式,又包括无意识的自发的反映形式,既有生理水平 行为水平的反映,又有个体水平及群体水平的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