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与教育复习笔记

发布 2022-10-19 09:05:28 阅读 8400

一. 导论。

1.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2. 2024年德国生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专门的心理学实验室,从此心理学从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3.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经验研究法、是指在对事物不加干涉和控制为前提之下,获得关于事物发展变化的资料并从中提炼出规律性的东西(分为1、观察法2、谈话法3、调查法4、内省法5、心理分析法6、经验总结法7、活动产品分析法)

实验研究法、在人为干涉与控制的条件之下,通过控制影响事物发展的条件来引起被试的某种心理现象,并发现其中规律的方法。

测验研究法通过被试对已被鉴定的试题或作业所做的反应来解释被试的某些心理现象以及被试之间的心理差异。

4. 心理学是一门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综合学科。(交叉学科、边缘学科)

5. 科学的心理观(心理是反映的一种形式,而人的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a心理是物质世界中的一种反映形式。

b 心理是脑的机能。

c 心理受客观现实制约。

d 现实具有主观性。

e 心理是在实践中发生和发展的。

二. 感知觉。

1. 感觉:是人脑对于当前事物个别属性或具体状态的直接反映。你拿到一个橘子是橘红色的就是感觉。

2. 知觉:是人脑对当前事物的整体的直接反映。是高于感觉的感知觉水平。橘子是橘红色的,甜的等等构成的全部映像是知觉。

3. 关系: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感觉的整合;感觉和知觉通常是同时发生的,因而合称感知。

4. 感知觉的一般规律。

a 适宜律:感觉器官受到适宜刺激作用并引起兴奋时所产生的现象。

b 适应律:统一感受器接受同一刺激的持续作用,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适应可以引起感受性提高或降低)如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或者从亮处到黑的地方。

c 阈限律:能引起感觉的、持续一定实践的刺激量。对于特定的感受器官来说,适宜刺激必须达到一定强度。

绝对感受性:刚刚能够感觉出一个刺激物的最小刺激量的能力。

差别感受性:刚刚能够感觉出两个同类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的能力。

e=1/rd 对比律:指同一感受器在不同刺激作用下,感受性在强度和性质上发生变化的现象。感受对比有两类:同时对比黑人牙白、月明星稀和先后对比。吃完糖吃苹果特别酸。

e 联合律:一种感觉兼而另一种感受的心理现象。

f 练习律:包括分化律和补偿律。

分化律:有目的有计划训练可以提高感受性。

补偿律:由于某种感觉缺失或机能不全,会促进其他感觉的感受性提高,以取得弥补作用。盲人其他感觉特别灵敏。

5. 知觉的规律: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恒常性。

三. 记忆。

1. 记忆是人脑对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

2. 记忆的载体:记忆表象 (具有直觉性概括性)

3. 记忆的规律。

a 目的律:记忆有无目的影响记忆的效果。

b意义律:人们对记忆材料的理解程度影响记忆效果。

c 部位律:记忆材料的部位影响记忆效果。(首尾)

d遗忘律:德国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e 复习律:适度过度学习为150%

f 加工律人脑对知识经验的保持是一个积极地过程,知识经验在记忆中的保持并非一成不变,而是由变化有发展的。

4. 影响记忆保持的因素:识记的程度;记忆任务的长久性;记忆材料的性质;识记后的休息;识记后的复习。

5. 影响识记的因素:识记的目的性、意义性、材料的数量、材料的位置、识记时的情绪状态。

6. 影响回忆的因素:信息加工水平、联想线索、回忆场合、前摄和后摄抑制。回忆时的情绪状态。判断标准。

四. 情感。

1. 情感是人脑对客观现实与人的主观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

2. 情感的种类:情绪、情感、情操。

情绪:指有机体的生理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反映。

情感:人们的社会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的反映。

情操:人的高级社会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的反映。

3. 情感的功能。

a 动力功能:情感对人的行为活动具有增力或减力的效能。增力或者减力。

b 调节功能:情感对一个人的认知操作活动具有组织或瓦解的效能。正情绪促进,负情绪抑制或者干扰。

c 信号功能:情感对一个人的情感能通过表情外显而具有信息传递的效能。加强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言语生动力,替代语言、超越语言ex:no

d 保健功能:情感对一个人的身心健康又增进或损害的效能。

e 感染功能:一个人的情感具有对他人情感施予影响的功能。

f 迁移功能:一个人的对他人的情感会迁移到与他人有关的对象上去的效能爱屋及乌。

五. 个性。

1. 个性心理:一个人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各种心理现象的总和。

2. 个性倾向: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价值观、世界观。

3. 个性特征:包括气质、性格、能力。

第三章思维。

一、思维的概念:

思维是人对客观事物本质特征和规律性联系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二、思维的种类:

以思维的凭借物维度划分:动作思维小孩子惯用、形象思维、思考那条路比较近脑子里就会形成回家路的图像抽象思维。

以思维探索问题答案的方向划分:聚合思维(求同思维、辐合思维、集中思维)、发散思维(求异思维、辐射思维)司马光砸缸。

以思维的创造性维度画风:再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

以思维的目的维度分类:上升性思维、求解性思维、决策性思维。

以思维的逻辑性分类:直接思维、分析思维。

三、想象(思维的特殊形式)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新形象的过程。想象表象具有创造性和实践性。

根据想象是否依靠现成的描述划分,可以分为再造想象看了红楼梦在想象相关的东西和创造想象。作家作曲。

自造想象是依据语言文字的描述或图样、模型、符号等示意在头脑中形成与之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

创造想象是不依据现成的描述而在头脑中独立创造新形象的过程。幻想是一种与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于未来的想象,属于创造想象的一种特殊形式。

四、思维的心智操作(即思维过程)包括分析和综合(思维最基本的过程)、比较和分类、抽象和概括以及具体化和系统化。

五、影响问题解决思维的心理因素:情绪状态、动机强度(倒u曲线:中间+、过低过强-)、定势作用(+、功能固着、迁移影响(正迁移、负迁移)、原型启发(促进作用)、知觉情境。

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论述)

第七章注意。

一、 注意的概念: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一种重要的心理状态。指向性和集中性是其基本特点。

二、 注意的种类(注意的规律)

1、 无意注意,又称不随意注意,是一种事先没有预定目的,并且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上课有人突然破门而入,大家就会无意注意。

2、 有意注意,又称随意注意,是一种有预定目的、在必要时需要作出意志努力的注意。学习,或者像我们现在这样考试复习。

3、 有意后注意,又称继有意注意,是在有意注意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与目的任务联系在一起、但又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先不喜欢然后喜欢。

三、 注意的品质:

1、 注意的范围,又称为注意的广度,是指在同一时间内一个人能清楚地把握注意对象的数量。

2、 注意的紧张性,是指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高度集中程度,是注意的强度特征。

3、 注意的稳定性,又称注意的持久性,是指注意在某一对象上所能保持时间的长短,它是注意的时间特征。

4、 注意的分配,是指在进行几种活动(两种或两种以上)时,注意同时指向不同的对象。

5、 注意的转移,是指根据新任务的要求,主动及时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

第十章意志。

一、意志的概念:

意志是在实现预定目的时对自己克服困难的活动和行为的自觉组织和自我调节。

意志的特性:,目的性和调控性。

意志与行为总是密不可分的,通常称为意志行动。意志行动的特征:有明确的预定目标、与克服困难相联系和以随意运动为基础。

二、意志品质:

独立性,这一品质是指,个体倾向于自主选取决定和行动,既不易受外界环境的偶然影响,也不易被周围人的说三道四所左右。

果断性,指善于在复杂的情境中迅速而有效的采取决定,一经采取了决定,又及时地投入行动。

坚韧性。人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实现人生总目标,需要数十年的奋斗。长时期的向着既定的目标奋进拼搏,必须有意志的坚韧。

自制力。人不但是客观现实的主人,也应是自己的主人。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复习笔记

第一章发展理论。第一节身体 脑和神经系统的发展 1 青少年身体上的变化 p5 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类 一是体型外貌的变化 二是脏器机能的健全 三是性的成熟。此外与心理发展最密切的是 脑与神经系统的成熟变化。2 脑与神经系统的变化 p10 神经元的修剪原则 用进废退 3 大脑各部分的发育完善 p12 1 ...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复习笔记

第一章发展理论。第一节身体 脑和神经系统的发展 1 青少年身体上的变化 p5 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类 一是体型外貌的变化 二是脏器机能的健全 三是性的成熟。此外与心理发展最密切的是 脑与神经系统的成熟变化。2 脑与神经系统的变化 p10 神经元的修剪原则 用进废退 3 大脑各部分的发育完善 p12 1 ...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复习笔记

第一章发展理论。第一节身体 脑和神经系统的发展 1 青少年身体上的变化 p5 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类 一是体型外貌的变化 二是脏器机能的健全 三是性的成熟。此外与心理发展最密切的是 脑与神经系统的成熟变化。2 脑与神经系统的变化 p10 神经元的修剪原则 用进废退 3 大脑各部分的发育完善 p12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