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心理学

发布 2022-10-18 13:30:28 阅读 5341

第一章绪论。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及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

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2024年,德国冯特莱比茵大学写著作《心理学原理》

医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与健康和疾病关系的科学,它既关注心理社会因素在健康和疾病中的作用,也重视解决医学领域中的有关健康和疾病的心理或行为问题。

学科性质:交叉学科、基础学科、应用学科。

医学心理学的相关学科:临床心理学、咨询心理学、异常心理学、健康心理学、行为医学、心身医学、心理生理学、神经心理学、护理心理学。

医学模式:是指医学的主导思想,包括疾病观、健康观等,并影响医学工作的思维及行为方式,使之带有一定倾向性,也影响医学工作的结局。

医学模式三种类型:自然哲学的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医学心理学的量化方法:描述、序量化、间接定量、直接定量。

医学心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心理测量法、个案法、实验法和相关研究法。

中国心理学会在2024年成立了医学心理学专业委员会。

2024年,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成立。

第二章心理学基础。

心理:人脑在反应客观事物时,所进行的一系列的复杂的功能活动。属于普通心理学。

感觉和知觉的区别:答定义、举例。

认知过程:是心理过程中的最重要和最基本的部分,它是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是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的基础。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

感觉是个体最简单最初级的心理活动,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心理现象的基础。

感觉的意义:1.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 2.保证了机体与环境的信息平衡。

感觉的特征:1.感觉性和感觉阈限 2.感觉后像 3.感觉的适应 4.感觉对比 5.联觉。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应。

知觉的特性:1.相对性 2.整体性 3.理解性 4.恒常性。

错觉:是在客观事物刺激作用下产生的对刺激的主观歪曲的知觉,是不正确的知觉。

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和再现三个基本环节。

分类:1.按记忆的内容分类: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运动记忆。

2.按加工方式或保持时间分类: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再认:当以前感知过的事物或场景重新呈现时能够识别出来。

再现:当以前感知过的事物或场景不在眼前时大脑将它们的反映重新呈现出来。

遗忘:.对识记过的事物不能再认或再现,或是错误地再认或再现,称为遗忘。

遗忘规律:1.遗忘进程先快后慢 2.遗忘的多少与记忆材料的性质和长度的关系。

3.遗忘的多少与个体的心理状态的关系

4.遗忘与个体的学习程度和学习方式的关系。

注意:是指个体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指向性和集中性是其基本特性。

分类: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有预定目的,又无需太多意志努力的注意。

特征/品质: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概括的、间接的反应、是认识的高级形式。

特性:间接性和概括性。

分类:1.思维方式分类: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

2.探索答案的方向:聚合思维(求同思维)、发散思维(求异思维)

3.独立程度分类:常规思维、创造性思维。

分类:分析与综合、比较、抽象与概括。

想象:是人们对头脑中已经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并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种类:有意想象、无意想象:没有预定目的,不自觉的想象被称为。

情绪和情感:指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的态度的体验。

联系:彼此依存、相互交融的,稳定的情感是在情绪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同时又通过情绪反应得以表达;情绪的变化往往反应情感的深度,在情绪发生的过程中,尝尝蕴含着情感。

情绪的功能:是适应生存的心理工具、激发心理活动和行为动机、心理活动的组织作用、是人际交往的手段。

情绪和情感的分类:1.从情绪发生和发展上分:喜怒哀俱。

2.从情绪状态上分:心境、激情、应激。

3.从情感上分:道德感、理智感、美感。

表情:面部表情、身段表情、言语表情。

情绪的理论:1.詹姆斯-兰格的情绪外周学说 2.坎农-巴德的情绪丘脑学说

3.阿诺德的评定-兴奋学说

4.沙赫特-辛格的情绪三因素学说:认知过程、环境刺激、生理反应。

意志:是指人们自觉地确定目标,有意识地支配、调节行为,通过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意志行动:人的意志是通过行为表现出来的,受意志支配的行为称为意志行动。

意志行动的基本过程:包括采取决定阶段和执行决定阶段。

意志行动的基本特征:1.明确的目的性 2.意志是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 3.以随意活动为基础。

意志的品质:1.自觉性 2.果断性 3.坚韧性 4.自制性。

人格:是指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具有一定倾向性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特征:1.独特性与共同性 2.社会性与生物性 3.稳定性与可塑性 4.整体性。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1.生理 2.安全 3.归属和爱 4.尊重 5.自我实现。

如何评价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具有实际意义,但忽略了社会对人的影响,机械主义。

动机:是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着一定目标的内部心理动力。

特征:选择性(对象)、活动性(强度)

动机的种类:1.内容:生理动机、社会动机 2.作用:主导动机、辅助动机。

3.长短:短暂动机、长远动机 4.原因:内部动机、外部动机。

动机冲突:1.双趋冲突:接近-接近式冲突,二者必择其一

2.双避冲突:避-避式冲突,接受其中一个,才能避开另一个,左右为难。

3.趋避冲突:接近-避式冲突,向往得到它,同时又想拒绝和避开它。

4.双重趋避式冲突:双重接近-避式冲突。

能力:是人顺利地完成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的心理特征。

能力是人的一种个性心理特征,知识是人类社会历史经验的总结和概括,技能则是通过练习而巩固了的已经“自动化”了的动作方式。

能力的分类:1.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一般能力是指在任何活动中都必须具备的能力。

特殊能力是指在某种专门活动中所表现出的能力。

2.实际能力和潜在能力。

能力发展的个别差异:水平、早晚、类型/结构。

智力(iq):指认识方面的各种能力的综合,其核心是抽象逻辑思维能力。

气质:典型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性。主要表现在速度和灵活性、强度、意志努力的、心理活动的指向性度。

气质类型:是指某一类人身上共同具有的典型气质特征的有机结合。

气质的意义:1.气质对于社会实践活动具有一定影响,正确认识气质与职业活动对指导社会实践活动具有积极的意义。

2.气质不决定一个人社会活动的价值及其成就的高低。

3.不同的气质类型对人的身心健康有不同的影响。

性格:是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对客观现实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了的行为方。

式。性格是人格的核心部分。

特征:对现实态度方面的性格的性格、性格的情绪特征、性格的意志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

影响因素:1.家庭作用 2.学校教育 3.社会信息的作用。

气质与性格的作用:1.气质是生来俱有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受到先天遗传素质的影响,反应了高级神经活动的类型。性格是在后天的社会生活环境中逐渐形成发展起来的。气质形成早,不易变化。

性格形成晚,虽具有稳定性,但比气质变化快。

2.气质影响着性格的动态方面以及性格形成的速度。

第三章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

健康:一个人在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健康和道德健康四个方面皆健全。

心理健康:以积极的、有效的心理活动,平稳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对当前和发展着的社会、自然环境以及自我内环境的变化具有良好的适应功能,并由此不断地发展健全的人格、提高生活质量,保持旺盛的精力和愉快的情绪。

心理健康的标准:智力正常、情绪良好、人际和谐、意志品质、人格完整。

儿童心理健康:胎儿期(怀孕-出生)、婴儿期(0-1岁)、婴幼儿期(1-3岁)、幼儿期岁)、儿童期(6-12岁)。

胎儿期:孕期营养及保健与胎儿健康、孕妇的情绪与胎儿的健康。

婴儿期:母乳喂养的重要性、增进母爱、保证充足的睡眠、促进运动与智力的发展。

幼儿期:促进幼儿言语的发展、对幼儿的独立愿望因势利导、玩耍与游戏、正确对待孩子的无理取闹和过失、父母言谈举止的表率作用。

儿童期:科学合理安排学习、组织社会劳动、培养开拓创造性思维、注意“情商”的培养。

青少年期:发展良好的自我意识、保持情绪稳定、预防性意识困扰、清除心理代沟。

青年期:培养良好的适应能力、及时解决情绪情感问题、防止性的困扰。

中年期:注意身体健康、处理好家庭中各种关系、顺利度过更年期(男50-60 女45-55)

老年期:适应退休的生活、正确面对疾病和死亡。

青少年期(12-18岁)、中年期(35-60 35-50中年前期 50-60中年后期)老年期(60-死亡)

第四章主要理论流派。

精神分析理论:

1.潜意识理论:意识、潜意识、前意识。

2.人格结构理论:

本我(主要是性本能和攻击本能,其中性本能或称为力必多)

自我:调控作用,其活动遵循现实原则。

超我:至善原则。

3.性心理发展理论:口唇期、肛欲期、性器期、潜伏期、生殖期。

4.自我防御机制:压抑、反向作用、置换作用、退行、投射、升华。

5.神经症的心理病理学。

评述:1.开辟了无意识研究领域2.开辟了学科新领域

3.对现代西方社会思潮产生惯犯深刻的影响

4.哲学:抵制宗教思想-生物本能-上帝意志。

批评:1.方**:许多假设不可验证(科学性、可信性差)

2.依靠个案存在偏差(神经症和癔症3.泛性论。

行为学习理论(主要用实验方法):

行为狭义:个体活动中可以直接观察的部分。

医学心理学

医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活动与病理过程相互影响的心理学分支。医学心理学是把心理学的理论 方法与技术应用到医疗实践中的产物,是医学与心理学结合的边缘学科。它既具有自然科学性质,又具有社会科学性质,包括基本理论 实际应用技术和客观实验等内容。医学心理学兼有心理学和医学的特点,它研究和解决人类在健康或患病以及...

医学心理学

医学心理学重点。1 医学心理学对疾病与健康的思考。一 人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大脑通过神经系统将全身各系统 器官 组织 细胞 蛋白 分子 基因等部分统一起来。二 人同时有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心 身之间相互联系 相互作用。三 人与环境是密切联系,人是自然人,也是社会人。四 心理因素在人类调节和适应的功能活...

医学心理学

简述轻度与重度心理障碍区别要点?的眼光来分析来访者的心理问题的成因,用发展的觉它时却能依据以往经验组织成一个整体。3 知区别要点轻度重度观点来解决来访者的心理障碍以及对 效果的预觉的理解性。人在感知某一事物时,总是依据既往1,心理活动 部分出现障碍 严重破坏测。4 转介或转诊 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当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