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填空(略)
说明:填空题出自于导论、第一章或部分简答题。
一、名词解释。
1、 审美阀原则:这是德国实验心理学的先驱费希纳在《美学导论》中提出的16种审美原则的第一个原则。这一原则运用于意识水平,它要求刺激在它能够使主体产生快乐或者痛苦之前必须达到一定的强度和持续时间。
换言之,进入审美阀限的刺激,才有可能唤起审美愉悦。
2、 唤醒理论:是英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贝里尼提出的理论,又称为“规范与审美愉悦的关系理论”。贝里尼特别关注美感的唤醒,提出通过不同的刺激类型的特性,如新奇性、好奇性、复杂性、模糊性和费解性等,可以促使唤醒的产生。
他认为审美愉悦由两种唤醒而得到。一是“渐进性”的唤醒:它使情感达到适当程度,其过程是紧张情绪的适度递增。
二是“亢奋性”唤醒:情感超过可意的程度而剧烈上升,然后在唤醒下退时获得一种解除的愉快。
3、 需要层次:是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理论。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有五个层次,由低到高排列是: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五个层次的需要,只有较低层次的需要基本得到满足时,较高层次的需要才会发生。
4、 崇高体验:崇高体验是艺术家经由自然或社会的某种外在刺激所唤醒的压抑在内心的带有痛楚和狂喜成分的激情体验。
5、俄狄浦斯情结:也叫“恋母情结”。这是弗洛伊德分析艺术作品和艺术家的创作心理机制时运用的一个重要概念。
他把性本能视为精神活动的原动力,并把性本能追溯到人的童年时期。由于人生下来处于不能自立的状态,只能完全依赖父母的照料,于是,婴儿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渐与父母结成了特殊的性关系,这就是父母与子女之间发生了爱的竞争。男孩怀着对母亲的柔情,视母亲为自己的所有物;女孩则怀着对父亲的柔情,视父亲为自己的所有物。
这种关系甚至会引起男孩视父亲有如情敌,女孩视母亲有如情敌。弗洛伊德把这种“性”的选择和竞争叫做“俄狄浦斯情节”。他认为所有的人在儿童时代都有恋母情结。
他把俄狄浦斯的行为动机,解释为人类童年时期萌生的恋母仇父的愿望的达成。
6、高峰体验:这是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理论。按马斯洛的定义,最高快乐实现的时刻,称之为高峰体验。
这是审美的知觉、创造性的时刻、智力的顿悟、**高潮的体验,以及运动完成的某种状态,等等。高峰体验是自我实现者一个十分突出的特点。虽然高峰体验在许多领域都可能出现,但是,马斯洛认为在审美活动中高峰体验最容易出现。
美的高峰体验是人类生活的一个中心部分。
7、集体无意识:这是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提出的理论。集体无意识指的是那种由于某种潜在体验的普遍性而形成的人类悟性的基本模式或原型的贮存。
它并不为个体的显意识所掌握,尽管它包含了连远祖在内的过去所有时代积淀的经验及其影响。
8、人格结构: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的构成包括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部分。本我是原始的、生来就有的、非理性的无意识的部分,集中了人的各种本能的欲望和冲动,而性欲则是一切欲望和冲动的根本。
本我遵循顺应本能冲动的快乐原则。自我是意识系统,代表着理智,以现实的原则控制本我的活动,它是调节本我与外界的中间人,既按现实原则行事,又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快乐原则的需要,调和了现实原则和快乐原则这两个对立的原则。超我是伦理化的自我,带有理想的特征,它的目的是控制和引导本能冲动。
超我中充满了对本能欲望实行制约的种种因素,譬如理性、禁忌、社会的伦理道德规范和标准、宗教戒律等等。
9、超越体验:艺术家的超越体验,指的是他们超越实用功利和超越个体实存时的经历和感受。这种超越体验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是对实用功利的超越。其次,是对世俗艺术趣味和文化环境的突破。再次,是对个体存在的超越。
10、无意识:又叫潜意识。弗洛伊德把人的精神活动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三个层面。
无意识是人类精神活动中最深层和最原始的部分,在这个层面中充满着不容于社会的各种本能和欲望,它们时刻想冲出前意识和意识的层面表现出来。无意识心理活动的根本内容是“本能冲动”,主要表现为性本能。尽管无意识处于人的精神结构的最低层,大部分的无意识不能呈示到意识的水平上,但它却在冥冥之中影响甚至规定着心理的最微妙的活动。
无意识时时刻刻影响着人的一切言行。
11、镜像阶段:是当代法国精神病学家和心理学家拉康在考察主体形成的时候提出来的。拉康认为,人初涉世界是非主体的、不分化的存在,在我与物之间并没有什么区别。
但是,一旦到了一定的年龄阶段,人就达到一次主体性跃迁的转换点。当婴儿在镜子中看到自己,也就是看到镜像活动与自己身体活动之间的关系时,他为自己的发现感到高兴,并拼命向镜子靠近,以便看得清楚些。这种识别的行动正是“我”的初次出现,也就是所谓的“初次同化”。
(婴儿和镜子的合一)。但“初次同化”也意味着第一次的“自我疏异”。原因是现时活动中的“我”与镜中之“我”是**的。
拉康的镜像说与视觉艺术有相当的类比性。
12、孤独体验:是指一个人内心的寂寞,而不是指一个人的外在孤单。孤独体验实际上产生于主体渴望沟通的强烈需求与这个需求不能实现之间的矛盾。只有害怕孤独的人才会有孤独感。
三、简答题。
1、 如何评价实验派的文艺心理学研究?
实验派心理学主要是专业心理学才能涉足的领域。这些专业心理学家不太关心艺术理论家更关心的宏观性课题,因为他们要考虑研究的可行性、信度和效度。对于大多数的实验艺术心理学家来说,心理学的考虑往往高于对艺术本身的思考。
实验艺术心理学家对艺术活动至关重要的情感、动机和人格都没有充分涉及,或者暂时不可能充分涉及。实验的艺术心理学虽然会稳步地向前发展,但不太可能产生石破天惊的结论。实验心理学的缺陷是:
由于它没有顾及到实验者的主观条件和实验时客观环境的影响,这就使得一些统计数字带有偶然性和不稳定性。同时它也没有涉及到艺术中的情感表现和对现实的感情把握等主要现象。
2、 体验有哪些特性?它与艺术活动有哪些同构关系?
体验的特性与艺术活动的同构关系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体验的生命性与艺术的心灵性。二是体验的情感性与艺术活动的意蕴性。
三是体验的“忘我”与艺术的“移情”。四是体验的“反刍”与艺术的“诗意”。
3、文艺心理学同文艺学其他分支相比,有什么优势?
文艺心理学与文艺学的其他分支相比,有自己的优势:文艺心理学能进入到文艺哲学和文艺社会学所无法深入的领域,能进入艺术创作和艺术接受的个性心理的深处。例如关于艺术本质问题,文艺哲学往往从哲学反映论和认识论的角度,从存在决定意识的角度来说明艺术和生活的基本关系,但这样做无法揭示艺术活动中审美主体复杂而微妙的心理过程。
长期争论不休的形象思维问题就是一个例子。如果只是从哲学思辨的层次对形象和思维、感性和理性进行宏观研究,不深入到创作过程中直觉、想象、情感等心理因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就很难对形象思维问题作出科学的阐述。
4、格式塔文艺心理学是如何解释文学创作过程中的心物关系的?
格式塔文艺心理学用同型论(异质同构论)来解释文学创作过程中的心物关系。同型论依据“场”的概念去解释“力”的样式在审美知觉中的形成,认为外部事物、艺术样式、人物的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在结构形式方面,都是相同的,它们都是“力”的作用模式。自然物虽然有不同的形状,但都是“物理力作用之后留下的痕迹”。
艺术作品虽然有不同的形式,却是运用内在力量对客观现实进行再创造的过程。总之,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其基本结构最后都可以归结为“力的图式”。正是在这种“异质同构”的作用下,人们才在外部事物和艺术作品中,直接感受到某种“活力”、“生命”、“运动”和“动态平衡”等性质。
事物的形体结构和运动本身就包含着情感的表现,具有审美的意义。人的生理活动和内在情感,也是一种“力”的表现形态,只不过内在情感的这种“力”发生在内心深处罢了。
5、艺术体验的生成有什么特征?
艺术体验的生成有三个特征:(1)体验生成的互渗性。(2)体验生成的意向性。(3)回忆:体验生成的重要形式。
6、文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它同普通心理学是什么关系?
文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审美主体在一切审美体验中的心理活动,是文艺创作和文艺接受活动中的审美心理机制。文艺心理学同普通心理学的关系:普通心理学同文艺心理学的关系最为密切,它在文艺心理学的研究中占有特殊地位,文艺心理学研究离开普通心理学是很难完成的。
普通心理学的一般理论、观点和方法对于文艺心理学的研究有重要指导意义,它是文艺心理学研究的基础和前提。但是文艺心理学在运用普通心理学的一般理论、观点和方法时不能机械照搬,必须根据文艺心理学对象的特点加以消化和改造,使之成为文艺心理学的理论、观点和方法。
7、为什么马斯洛的心理学是第三思潮?
马斯洛是20世纪60年代崛起于美国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他称自己的人本主义心理学为“第三种力量”或“第三思潮”。第一思潮是弗洛伊德主义心理学,第二思潮是行为主义心理学。
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心理学作为心理学上的第三思潮同行为主义心理学和精神分析心理学形成鼎立之势。弗洛伊德的研究对象是神经病和神经病患者,他的精神分析理论就是建立在这样的研究对象的基础之上的。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理论则大多基于对动物的研究,他们抹煞动物与人之间的本质区别,强调刺激-反应是人和动物的行为的共同机制。
针对上述两种心理学的弱点,马斯洛在心理学的研究方向上实行了两个转变。第一个转变是,弗洛伊德提供了心理疾病的那一半,他要补上心理健康的这一半。所以,他所着重研究的是健康的、自我实现的人的心理学,名曰:
健康心理学。第二个转变是,他致力于发掘人的潜力、创造性,因此他竭力发现和研究发展得好的、出色的人物。他自认为这种发现和研究,是“正在发生一次人的形象的改变”。
8、崇高体验有哪些重要特征?
崇高体验的特征是:其一,崇高体验是由衷的、诚挚的高尚体验,它摒绝一切矫饰和虚伪。其二,崇高体验是遭受挫折后的异常体验。其三,崇高体验渗透着强烈的献身冲动。
9、艺术家的超越体验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艺术家的超越体验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对实用功利的超越。其次,是对世俗艺术趣味和文化环境的突破。
再次,是对个体存在的超越。
四、论述题。
1.举例分析回忆与体验生成和艺术创作之间的关系。
答案要点:1)回忆是体验生成的重要形式。早在古希腊时代,柏拉图就提到过回忆与美感体验的关系。弗洛伊德也论述过回忆与美感体验之间的联系。
2)回忆是一种特殊的经验,因为它是由经过选择的印象组成的,而实际经验是一种杂乱无章的景象、表象、情感、肉体紧张、期待和微细而不明确的反应。
3)体验总是关于对象的经验。由于体验与对象的关系不同,体验有直接体验和间接体验之分。如果体验的对象与主体同时“在场”,体验与对象的关系是实的、具体的,那么这种体验便属于一种直接体验。
如果体验的对象与主体并非同时“在场”,体验内容只是经验的影像、意识和情景的存留,也就是说,体验与对象的关系是虚的、记忆的,那么这种体验便是一种间接体验。间接体验总是割断与对象的直接联系,在冥思中去召唤记忆进行协作,即体验与过去事件的联结,基于一种回忆。然而体验者与过去的联系总是具有现实色彩,因为回忆一件事情,就是再一次去体验它,只不过这一次体验与第一次方式不同而已。
4)回忆建立在以往的经验上。回忆是个人的历史记忆。回忆是对我们在时间和空间上有局限的往事的各种映象的再现。
在回忆时,我们不仅再现往事的各种客体,而且我们也把这些客体纳入一定的时间和地点,也就是我们回忆在何地、何时、在何种情况之下曾感知过这些客体,我们把这些客体和我们生活的某一个时期联系起来,而且我们还意识到这些客体的时间顺序。
5)由于回忆总是这样或那样地牵涉到人的个人生活,可以常常伴随着一系列的情绪。有机体能保存它从前的经验的某些痕迹,而且这些痕迹对它以后的反应有一定的影响。这是对记忆这一概念的生物学意义上的理解。
文艺心理学复习题
1.2.弗洛依德3.唤醒理论4.a.论诗三札 5.情感6.简化原则7.第四个层次8.社会历史文化学派。9.阿德勒。荣格。13.无意识创造的突发。14.无意识的作用。15.属相范式。16.读者的阅读效果。17.攻击性气质18.怀乡19实验心理学派。20弗洛伊德。21审美体验2220精神分析文艺心理学。...
文艺心理学复习
文艺心理学 思考题。第二章现代西方文艺心理学流派。潜意识又叫无意识,即是在意识和前意识之下受到压抑的,没有被意识到的心理活动,代表着人类更深层,更隐秘,更原始,更根本的心理能量。它是人类一切行为的内驱动,包括人的原始冲动和各种本能以及与本能有关的各种欲望。原型指集体无意识中一种先天倾向,是心理经验的...
文艺心理学复习
文艺心理学 思考题。第二章现代西方文艺心理学流派。潜意识又叫无意识,即是在意识和前意识之下受到压抑的,没有被意识到的心理活动,代表着人类更深层,更隐秘,更原始,更根本的心理能量。它是人类一切行为的内驱动,包括人的原始冲动和各种本能以及与本能有关的各种欲望。原型指集体无意识中一种先天倾向,是心理经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