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心理学复习

发布 2022-10-18 09:06:28 阅读 5789

《文艺心理学》思考题。

第二章现代西方文艺心理学流派。

潜意识又叫无意识,即是在意识和前意识之下受到压抑的,没有被意识到的心理活动,代表着人类更深层,更隐秘,更原始,更根本的心理能量。它是人类一切行为的内驱动,包括人的原始冲动和各种本能以及与本能有关的各种欲望。

原型指集体无意识中一种先天倾向,是心理经验的一种先结构,是集体无意识中能够体验到的一种印象或意象,有时也叫原型意象。是集体无意识的主要内容和在心灵中的表现,所有的原型的集合构成了集体无意识。主要特征:

超个体性、种族继承性、抽象性、符号性。

俄狄浦斯情结是弗洛伊德的著名论点。即人从儿童时期就有了性的意识,男孩的恋母弑父的情意综,就是俄狄浦斯情结。

人格结构弗洛伊德的精神结构的理论,认为人格的构成包括本我、自我、超我三个部分。所谓本我,它是原始的,生来就有的潜意识部分,遵循顺应本能冲动的愉快原则。自我代表着理智,以现实的原则控制本我的活动。

超我是伦理化的自我,带有理想的特征。

集体无意识指的是那种由于某种潜在体验的普遍性而形成的人类悟性的基本模式或原型的贮存。

高峰体验高峰体验就是自我实现的创造性活动中最激动人心,最能发挥自己潜能的时刻,是人存在的最完善和最和谐的最佳状态的极乐的瞬间体验。

自我实现所谓自我实现,是指人的自我发挥和自我完善的一种欲望,也就是一种使自己的潜能得以实现的倾向。

1、梦与艺术创造的关系应当如何理解?

首先,梦有巨大的压缩作用,而压缩也有一种躲避意识监视的倾向。同样,艺术家在选择和提炼题材时也是为把潜意识中的力比多加以伪装和变形;

其次,梦意是呈现视觉的形象,绝少有抽象、无形的思想,在梦的世界里,最为活跃和流动不定的总是与记忆相关的情绪性表象具有很强的可再现性;

其三,梦中的视觉形象几乎都是处在一种高度紧张的“戏剧性”中,也就是说,它与日常生活中的情形形成了相当鲜明的对照,因而是一种移位了的东西;

第四,梦具有相当的象征意义,特别是与性有实质的联系。梦不是什么无稽之谈,而总是有所指涉,有所意味。

2、如何评价弗洛伊德的文艺心理学观?

弗洛伊德的文艺心理学观,在今天仍然或多或少地受到怀疑,但是却又被外行地运用于艺术问题和美学,而且经常是以一种错综的或歪曲的方式去运用,因此,有人坚决反对把精神分析运用于艺术之上。但是,如果谨慎地应用同时又不排斥其他资料,精神分析理论对于艺术和艺术家的解释依然是深刻的解释。

3、谈谈原型与特定文化的关系。

艺术家在很多方面和处于自卑或无能状态中的儿童一样,他们的心中总是拥有着某种目标,而且往往是由想象而生的优越性目标,因而,艺术家的内心充满了诸如此类的心理冲突:贫乏和富有,附属性和支配性,苦难和幸福,无知和全知以及无能和创造等。在这里,想象的目标越是优越,艺术家的不安和痛苦就可能越深,但也可能同时意味着可以激发更为惊人的创造力,获得某种真正的自卑的超越。

4、简述荣格的文艺心理学思想。

人格整体论。这是荣格分析心理学的理论核心。在荣格看来,心灵和人格结构是由意识(自我)、个体无意识(情绪)和集体无意识(原型)三个层面构成的先在整体。

集体无意识是人格和心灵结构最底层的无意识部分,是难以意识到的,但它们又在不断寻找各自的外在表现形式,于是通过梦、幻觉、想象和象征的形式表现出来。

原型理论。荣格认为集体无意识的内容是由全部本能和它相系的原型所组成。所谓原型,是指集体无意识中一种先天倾向,是心理经验的一种先结构,它使个体以其原本祖先当时面临的类似情境所表现的方式去行动,是集体无意识中能够体验到的一种印象和意向。

主要特征是超个体性、种族继承性、抽象性、符号性。

集体无意识与创作过程。荣格认为,文艺家的创作是一种非自由的、由集体无意识支配的创作。文艺家都深信自己是在绝对自由中进行创作,其实这不过是一种幻想:

“他想象他是在游泳,但实际上却是一股看不见的暗流在把他卷走。”这股暗流就是荣格所说的集体无意识。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荣格说:

“不是歌德创造了《浮士德》,而是《浮士德》创造了歌德。”歌德不过是集体无意识的代言人罢了。

人生中有多少典型情景就有多少原型。我们能够从那些经典文艺作品中的主题、人物甚至形式、结构中概括出许多原型,揣摩到全人类或某一民族的共同生存体验。如荣格提到的浮士德精神就是潜藏于每个德国人心灵深处的一种集体无意识,这种集体无意识在作品中就是原型主题和原型象征。

)5、格式塔文艺心理学是如何解释文学创作过程中的心物关系的?

格式塔文艺心理学对文学创作过程中的心物关系提出了两条重要原则:其一,整体性原则。认为人的一个知觉视野具有组织起来的趋势,呈现为一个完整的图形,即“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其二,同形论,又称为异质同构论。认为在知觉活动中,在作为对象的物理现象与作为认知主体的人的大脑生理现象之间存在着某种同形关系。

6、格式塔文艺心理学是如何解释审美活动的生理基础的?

当人们看到某种客观物体或景物时,这些客观物体或景物的结构形态会通过观察者的视觉系统在大脑皮层上引起生理力的活跃,这种生理力就构成了类似物体或景物结构的内在形式。当这种生理力的内在结构形式被观察者的心理所体验到时,尽管观察者体验到的是自己大脑皮层上的变化,但他却认为是体验到了来自物体或景物的性质。在心与物之间有了这层以大脑皮层生理力的变化为中介的关系,心理事实与物理事实便被沟通了。

7、如何评价马斯洛的高峰体验理论?

所谓高峰体验,就是自我实现的创造性活动中最激动人心,最能发挥自己潜能的时刻,是人存在的最完美和最和谐的最佳状态的极乐的瞬间体验。高峰体验对文艺家的审美心理和完美人格的建构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马斯洛认为审美心理的建构就是审美人格的创造和确立,这是一个终极的目的。

审美活动中的高峰体验具有以下基本特点:主客交融性、超功利性、超时空性、突发性、迷狂性、神秘性。

高峰体验与文艺创作的关系紧密而又微妙,只有进入高峰体验,才能进入无意识创作、“非自觉性”创作,“只有进入无意识之中天才方其为天才”。也就是说,一旦进入高峰体验的迷狂状态,创作主体将失去意识的自控和调解,完全陷入了非自觉创作的过程。

第三章文艺家的个性心理结构。

个性心理结构所谓个性心理结构是一个多元交叉的心理复合体,是指感觉,知觉,记忆,理解,思维,想象,情感,意志,性格,能力等各种心理要素的机能构成的综合系统。文学艺术家的个性心理结构是孕育一切文艺作品的母胎,只有在作家艺术家的创作心理,与他所加工再造的对象完全契合时,创作才能获得成功。

童年经验童年经验就是一个人在童年的生活经历中所获得的心理经验的总和,在艺术家创作心理的体验中起重要作用。

1、谈谈个性心理结构对创作主体的制约作用。

文艺家作为实践和创作活动的主体,也不能超出其审美心理结构的制约,也不可能离开他的个性心理去进行创作。文艺家的个性心理结构制约着他的创作:

第1,优异的心理结构和心理素质,能使作家、艺术家的感觉,知觉,感情时常处于活跃状态,使他的内心体验变化多端,使他的回忆联想,想象,显得丰富多彩而又美妙奇特。

第二,优异的个性心理结构能使文艺家成为全面的表现人的自由本质的创作主体,在艺术创造的心理机制中,心理自、内心解放起着关键的作用。

作为一个文艺家只有他的个性心理结构达到高层自的审美水平时,才能够在自身实践和各种精神因素的和谐运动中,通过审美创造,表现人的自由本质。

2、谈谈童年经验在文艺家审美心理建构中的作用。

文艺家的童年经验是指文艺家从幼年到少年的生活经历中获得的心理体验的总和。童年经验对文艺家审美心里建构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童年经验是文艺家审美心里建构的“墙基”。那些最初的、自发的然而也是最强烈的情感体验像浇筑在在心理深处“集体无意识”基础之上的第一层水泥浆,以后的整个个性心理大厦,就在这层墙机上逐渐建构起来。

童年经验生成并建构了文艺家一生审美心理的意向结构。意向结构对一个人的活动(包括审美活动)具有很大的控制作用。

童年经验对文艺家审美心理的建构只有十分珍贵的价值。尤其是童年时期的乡土影响、缺失体验和孤独体验,更是常常决定他一生的个性气质、感知方式、情感方式和思维方式。

3、谈谈心理创伤对文艺家审美心理建构的影响。

童年的痛苦体验对文艺家的影响是深刻的、内在的,它造就了艺术家的审美心理结构和意象结构。所谓心理创伤,是指一种强烈的、持久的、难以摆脱的痛苦;它是由创伤心境作用于主体进而由主体条件过滤、选择而成的反应;是一种与社会文化密切相关的心理现象。表现:

童年经验的心理创伤造成文艺家思想的深刻性和敏感性。童年经验的心理创伤常常使文艺家具有敏感的心灵和对生命存在的本质及其意义进行深入的思考。

造成文艺家个性气质的内向抑郁和孤独意识,孤独能升华为思想外化为作品。

心理创伤会影响文艺家道德认知活动,形成异常认知现象,从而建构起奇特的审美心理结构。

在童年经验的心理创伤中,母爱对文艺家审美心理的生成有特殊的作用。

第四章文艺家的心理体验

丰富性体验指文艺家获得爱、友谊、信任、尊重和成就时的内心感受,是一种欢悦、幸福的体验,使文艺家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人心灵的美好。

缺失性体验指文艺家对各种物质的、精神的、心理的、生理的等各类缺失的体验。

孤独体验指个体因在人际关系中未能满足自己的社会期望,主观上产生自己被忽视、被遗忘、被他人认为是无足轻重的感受,从而引发的一种心理状态。

神秘体验。归依体验所谓归依,就是寻找精神家园。文艺家的归依体验,就是文艺家在寻找精神家园的过程中所达到的神圣感和永恒的境界。

它是一种结束无意义生命以后重新获得生命意义的充实感、安适感、幸福感。

1、体验有哪些特征?它与艺术活动有哪些同构关系?

体验的生命性与艺术的心灵性。艺术的心灵性就是艺术家生命体验的审美表现。

体验的情感性与艺术活动的意蕴性。可以说,情感是体验的中心。

体验的“忘我”与艺术的“移情”

体验的“反刍”与艺术的“诗意”

没有心理距离,人就不能以自由超越的心态对待世界,也难以进行艺术活动。心理距离其实就是一种超越于对象之上的审美态度。

2、谈谈审美体验在艺术活动中的美学功能。

文艺心理学复习

文艺心理学 思考题。第二章现代西方文艺心理学流派。潜意识又叫无意识,即是在意识和前意识之下受到压抑的,没有被意识到的心理活动,代表着人类更深层,更隐秘,更原始,更根本的心理能量。它是人类一切行为的内驱动,包括人的原始冲动和各种本能以及与本能有关的各种欲望。原型指集体无意识中一种先天倾向,是心理经验的...

《文艺心理学》复习

一 练习题。1 作品在其诞生之初,就是指向特定的读者的。2 黑格尔把想象视为艺术家天才大小的主要标志,认为艺术家进行艺术创造,最杰出的本领就是想象 3 张力 的概念是来自于英美新批评。4 想象建立在人对世界的直接的感受之上,是由人的感觉 知觉和记忆在头脑中形成的最浅近 最基本的形象。5 审美感知是一...

文艺心理学

文艺心理学 授课计划。第一讲导论柏拉图的灵感论。第二讲西方马克思主义批评 异化理论 手机 第三讲全球化理论 含泪活着 第四讲女性主义批评 非诚勿扰 第五讲精神分析批评 张爱玲 第六讲叙事学 今日说法 第七讲结构主义批评 倩女幽魂 金陵十三钗 第八讲解构主义批评 同上 第九讲后现代主义批评 罗拉快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