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复习概要部分答案

发布 2022-10-18 06:32:28 阅读 9690

考试题型包括:名词解释(5*3=15分)、单选(12*1=12分)、多选(5*2=10分)、判断改错(5*2=10分)、简答(5*6=30分)、论述(2小题共23分)。

复习题要。第一章:绪论。

心理学的诞生及概念: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过程:(认知: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情绪;动机、意志)心理状态;心理特征:(气质,性格,能力)

心理学的研究取向:1、生物学取向(关注生物因素如何影响心理与行为。)

2、行为取向(关注环境和经验怎样影响个体(人或动物)的行为。eg行为论者新行为主义)

3、心理动力学取向(关注个体行动的动力因素,如本能、内驱力、需求或动机等。)

心理学的任务(一)描述:对心理与行为加以描述。(二)解释:

将心理和行为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分析清楚。(三)**:利用心理学知识对未发生的事件作出**。

(四)调控:调节和控制心理和行为。

心理学研究的基本程序:1、选择课题。2、提出理论或假设。3、设计研究方案。4、搜集并整理资料。5、验证理论或假设

通过本学期的学习,你觉得师范生学习心理学的价值何在?

1.心理学是教师必备的专业知识,心理学在教师教育中有重要的的作用。

一)为促进有效教学服务。

二)为培养学生的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全的人格特点服务。

三)为增进师生的心理健康服务。

教育心理学如何帮助你成长成为一名优秀教师?

第二章:感觉知觉与注意。

感觉知觉注意的概念:感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刺激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反映,是人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的过程;

注意: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感知觉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1. 刺激要达到感觉阈值

2. 要让学生运用多种感觉信息通道参与教学。

3. 利用知觉的选择性规律,突出教学重点。

4. 利用知觉的理解性规律,提高感知效果。

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1. 正确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

2.充分重视有意注意规律的应用。

3. 运用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组织教学。

第三章:情绪情感与意志品质。

情绪情感的概念。

情绪的类型。

情绪的调节。

意志品质。第四章:智力与智力测验。

智力的概念。

智力理论。第五章:人格。

人格:人格是个体在先天生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才智、情绪、愿望、价值观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的有机整合,它赋予个人在适应环境时独特的模式;

气质: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

正确认识气质(1)气质类型无好坏之分。

2)气质不能决定个体的社会价值和成就高低。

3)心理活动的动力并非完全决定于气质特性。

精神分析理论、特质论、人本论人本论(一)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二)罗杰斯的自我理论。

气质的体液说与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说的对应关系。

第六章:学习理论与学习动机。

联结派与认知派学习理论。

1.(一)桑代克的“试误-联结”学习理论(二)巴甫洛夫与华生的经典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三)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四)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2.[一]布鲁纳认知发现学习理论。

[二]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

学习动机的概念:

学习动机理论及其应用。

第七章:记忆与学习策略。

记忆的概念。

感觉记忆的容量、编码和保持时间。

短时记忆的容量、编码和保持时间。

长时记忆的遗忘、进程、原因及有效复习。

学习的认知策略与监控策略。

第八章:思维与问题解决。

思维的概念与特性: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间接性:思维是通过某种媒介来反映客观事物。概括性:思维能够反映事物的本质及事物间的本质联系和规律。

思维的品质。

创造性思维的概念与特征:

创造性思维, 是人以新颖、独创的方式解决问题,并能产生新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心理过程。1)思维的流畅性(2)思维的变通性(3)思维的独特性。

创造性思维的训练。

批判性思维及其训练。

第九章:学习迁移。

学习迁移的理论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所产生的影响,是已获得的知识经验、认知结构、动作技能、学习态度、策略和方法等,与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之间所产生的影响。

学习迁移的促进。

第十章:教学设计与教学策略。

教学设计、教学策略。

教学目标的表述与要求。

意义学习的条件与教学策略。

第十一章:有效教学与课堂管理。

有效教学的理解及模式。

应对课堂问题行为的几种效应1. 首因效应2. 信任效应3. 皮格马利翁效应4. 马太效应5. 无声效应6. 暗示效应7. 近因效应。

第十二章:教育测量与教学评价。

教育测量、教学评价、教师评价、教育测量的编制。

第十三章:品德及其构成要素。

品德:是社会道德在个体身上的体现,是个人根据社会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采取行动时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道德品质的心理成分:

1、道德认识2、道德情感3、道德意志4、道德行为。

皮亚杰与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第十四章: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师压力管理。

心理健康及其一般标准、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自我心理调节的方法、教师如何进行压力管理。

教育心理学复习部分

2 学习动机的基本成分 分类。成分 学习需要 认知内驱力 自我提高的内驱力 附属内驱力 学习期待与诱因 p61 分类 间接地远景性学习动机和直接的近景性学习动机 外在性动机和内在性动机 主导性学习动机与辅助性学习动机 p63 3 学习动机理论 强化动机理论 归因动机理论 成就动机理论 自我效能理论 ...

教育心理学部分答案

1 联系实际说明如何激励中学生的自我效能感?1 让学生经常体验成功是提高自我效能感的关键。自我效能感理论指出,学习者亲身经历的成败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最大。首先,制定班级活动目标时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建立适当的目标,目标定的过高师生经过艰苦努力还达不到,就不会产生成功的体验,反之,目标过低,即使达到了...

小学教育心理学概要

小学教育心理学重点复习总结。绪论。第一节教育学产生与发展识记 教育学 是研究教育活动,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领会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1 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教育学还没有成为独立学科,其作为教育思想常同哲学 政治 伦理 宗教等思想混杂在一起。此间的教育专著是 学记 雄辩术原理 等。学记 是世界上第一部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