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心理学笔记 郑雪

发布 2022-10-18 05:11:28 阅读 6935

第一章绪论。

一、人格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观察法。

观察者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超越常识的分析能力;

若主试客观上不是那么熟练,可以从主观上设立一些有目的的观察指标。

1、定义:2、优缺点:

3、举例:多血质类型者的观察。

二)、自然实验法。

提出假设,设计实验,验证;

1、定义:2、优缺点:

3、举例:成败环境对大学生自信的影响研究。

三)、测验法。

1、定义:2、优缺点:

3、常用测验量表介绍。

四)、个案法。

1、定义:是通过记录被试当前的情况,过去的经历来描述(大量真实的表现)。

2、优缺点:

局限:结论不能够推广,难以确定因果关系,主试的主观影响比较大;

3、举例:五)、相关研究法。

1、定义:2、优缺点:

3、举例:成就动机与学生成绩的相关研究;家庭教育类型对学生心理影响研究。

二、人格的特征。

1.人格的整体性。

人格虽有多种成分和特质,但在个体身上它们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密切联系,综合成一个有机组织。

人格中任何因素的改变都会引起其他因素的改变,如认知成分的改变会引起情绪、行为的改变。

精神**症(schizophrenia):统一性的丧失是此病的本质。

精神** vs. 多重人格。

2.人格的稳定性。

跨时间的跨情景的稳定性 vs. 可变性方仲永、爱因斯坦、阿德勒。

3.人格的独特性。

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和行为是不相同的,由于人格结构组合的多样性,使每个人的人格都具有自己的特点。

独特性 vs. 共同性。

三、对人格的理解。

1、定义。1)、总和式定义(罗列式定义):代表人物:普林斯(认为人格就是个体一切生物的先天倾向、冲动欲求、趋向和本能以及有经验而获得的倾向和趋向的总和。

优点:有助于限制确定人格的外延;

缺点:很容易主次不分,混淆本质和非本质的内容;也可能过分扩大概念的外延,把本来不属于人格的东西变**格的内容。

2)、辅合式定义(完形式定义):特点:把人格的各个属性看成整体。代表人:卡米查尔(指一个人在任何发展阶段的全部组织。

迈克柯迪(认为人格是使有机体的行为具有个人特有倾向的整合。

优点:强调了人格的组织性;

缺点:并没有真正指出人格的本质是什么。

3)、层次性定义:把人格的各个属性按照一定的层次进行有序的排列。

代表人:詹姆斯(把人格称为真我,分四个层次。

一是物质的自我,包括一个人的身体、财产、家庭和朋友等;

二是社会的自我,指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和印象;

三是精神的自我,把不同层次的自我统一起来,协调他们之间的不协调;

四是纯粹的自我,就是对自己反省的自我,也就是自我对自我进行认识的自我。

优点:有助于对人格本质的理解更加深入;

缺点:混淆了物质和精神的界线。

4)、适应性定义: 从个体人格适应的角度。代表人:肯朴夫( 认为是人在对环境进行独特的适应中所具有的那些习惯系统的综合。

优点:重视人格的适应功能,是有积极意义的;

缺点:仅仅注重适应是不够的,重要的是改造环境,这才是人格魅力的真正体现。

5)、区别式定义:代表人:斯科恩(

认为人格就是习惯倾向和情操的有组织的系统,是起作用的整体或统一体,而那些习惯倾向和情操的区别一群人中任何一个成员不同于其他成员的特征。

优点:突出了人格的独特性,体现了人格的个别差异性;

缺点:忽视了对人的整体机能的研究。

目前,比较中肯的定义是奥尔波特的:人格心理学的创始人。总结定义:认为人格是个体内部身心系统的动力组织,决定人的行为和思想的独特性。

总定义:认为人格是认知、情感和行为的复杂组织,赋予个人生活的倾向和模式,它像身体一样包含结构和过程并反应天性和教养,另外还包含过去的影响以及对现在和未来的建构,过去的影响包含对过去的记忆。

在中国,人格就是“个性”,**于日本。

启示:1)、人格是外国的说法,起源于希腊,中国没有“人格”一词;

2)、人格并非是单一的概念,而是一类概念的综合体。

3)、人格是一种动力性的组织;

4)、人格是比较稳定的,时间上的一贯性和空间上的一致性。

2、各理论党派对人格的理解。

1)、精神分析理论(最主要的理论)

认为人的无意识对其行为方式的差异起决定作用。

2)、特质理论(核心理论之一)

认为我们行为的稳定性在很大程度上**于核心成分特质,是一种以某种特定方式行动的相对稳定而持久的倾向。

3)、遗传决定论。

认为遗传素质和心理过程决定了人格的个别差异。

4)、行为主义和学习理论。

认为稳定的行为方式是条件反射和心理预期的结果。人格由我们经历的事情所构成,它是行为的习惯系统,而行为则是由环境造就的,如果我们的经历和遭遇不同,我们的人格也不同。

美国的allport是人格心理学的创始人,2024年。人格是个体内部的心身系统的动力组织,决定人的行为和思想的独特性。

人格科学:人格是认知、情感和行为的复杂组织,富于个人生活的倾向和模式,它像身体一样包含结构和过程,并反映天性和教养,另外还包含过去的影响以及对现在和未来的建构,过去的影响中包含了对过去的记忆。

启示:1、人格不是中国的产物;

2、人格不是单一的概念,而是一类概念的综合体;

3、人格是一种动力性的组织;

4、人格是比较稳定的,它的稳定性表现在时间上的始终一贯和空间上前后一致性。

如何认识各种人格理论对人格内涵的认识?

a、有关遗传和环境假设的回答;

特质理论回避了这个问题;遗传决定论和精神分析都强调了遗传的作用;社会学习和人本主义则强调环境决定人的行为或者环境与遗传的交互作用造成了人格的差异。

b、有关过去、现在和未来假设的回答;

精神分析认为童年时的经历是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关键,行为主义强调过去的强化和现在的偶然性对人格形成的影响;社会认知学习理论:个体对未来的预期决定了他目前的行为表现;特质理论认为:现在都是过去的后果,我们可以借助目前的人格特质来**未来的行为;人本主义则认为:

当前的现实和未来的目标影响了个体潜能的发挥。

c、意识和无意识。

精神分析认为人的很多行为受到无意识力量的控制;行为主义则认为人们是能够理解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原因的;特质理论则从个体自我报告的资料出发,认为个体可以清楚地报告出他们的社会焦虑水平,以及他们是如何组织信息的;人本主义认为没有别人比自己更了解自己,但是同时也认为许多人并不清楚他们为什么那么做。

d、自由意志和决定论(主观与客观的关系)

行为主义认为行为是不能自由选择的,他是我们面对环境刺激的直接结果,斯金纳认为自由只不过是个神话而已;人本主义更多地考察个人的选择和责任感,并把这些看作是心理健康的基础;精神分析则一般不采取绝对化的立场但他们强调与生俱来的需要和意识机制;

在个人态度上应该把人格理论理解为各种人格理论的相关物,究竟哪种人格理论更重要取决于你个人研究的需要和目的;

三、人格心理学的历史。

2024年,美国的奥尔波特出版《人格:心理学的解释》标志着人格心理学的诞生。

第二章精神分析学派人格理论。

第一节弗洛伊德人格理论简介。

一、生平。家庭结构和父母亲的关系工作经历布洛伊尔——安娜·o

二、历史背景。

1、阶级矛盾尖锐,社会动荡不安

2、社会文化维多利亚女王时代:性本能受到极大压抑

3、思想文化渊源。

1)心理学上莱布尼茨的微觉说(统觉与微觉)

赫尔巴特的意识阈(观念上升为意识需要条件)

费希纳意识运动的学说(心理类似冰山)

2)哲学思想上。

叔本华和尼采的非理性主义(人的本质是意志而非理性,理性是对意志的不完全、不真实的表现)

哈特曼的无意识研究(无意识是一个心理区域)

3)科学思想上赫尔姆霍茨的能量守恒观点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

4)医学上。

精神病人:魔鬼附身疾病。

精神病**学上的两种思想 a. 生理**观:脑的器质性病变 b. 心理**观:心理原因。

三、人格结构。

一)无意识、前意识、意识。

无意识:不曾在意识**现的和曾是意识的但已受压抑的心理活动。(压抑的童年事件、种系发生的天赋)

无意识存在的证据——神经症或精神病症状、梦、日常生活中的过失、催眠、灵感与直觉等。

前意识:位于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由那些虽不能即刻回想起来,但经过努力就可以进入意识领域的主观经验所组成。它起着检查功能,不许那些使人产生焦虑的创伤性经验、不良情感以及为社会道德所不容的原始欲望和本能冲动进入意识领域。

意识:人格的最表层部分,它由人能随意想到、清楚觉察到的主观经验所构成。具有逻辑性、时空规定性和现实性等特点。

二)本我、自我、超我。

1、本我(id)

快乐原则。与生俱来的潜意识结构,含人性中最接近兽性的东西,同肉体过程相联系,将躯体能量转化为精神能量。

本我活动的方式:内在反射系统;通过知觉系统和记忆系统得到的心理想象(原始过程)

2、自我。源于原始过程的不足。

现实原则。派生于本我,总是根据现实的可能性力图满足本我的要求,即继发过程。

自我与有机体的外层知觉、大脑的意识中心密切联系。

自我的机能:调节者;认同。

3、超我。道德原则。

从自我分化而来,指导自我约束本我的冲动。

包括良心和自我理想两部分。良心——受惩罚而内化了的经验;自我理想——受奖赏时内化了的经验。

4、自我的地位。

自我是处在本我、超我和外在环境之间的中介物,它要同时满足三者的要求。

自我强壮:自我能够审视外在的现实,然后选择能够满足需要而且不违反道德禁忌的行动。

四、人格动力。

一)精神活动的实质。

1.视人为一个能量系统,人的一切精神活动都是心理能的作用。

2.循环、呼吸和消化等过程消耗生理能;记忆、思维和感知等过程消耗心理能。

3.心理能可以积累、储存、释放和扩张或受阻。心理能和生理能之间可以互相转化。

二)本能。1概念:来自生物体内部的固有的驱力,由身体的刺激状态而产生的一种心理能量,是身体需要的心理代表。

本能:生的本能:性本能,生存本能;死的本能。

2、本能的分类。

1)性本能:与性欲和种族繁衍有关的本能(libido)

2)生存本能:个体生存必不可少的本能。

3)死的本能:驱使个体回到有生命之前的无机物状态。由此衍生出的最重要的本能是攻击。

人格心理学笔记

人格心理学第一讲笔记。1 珀文认为人格包含着过去的影响及对现实和未来的构建,过去的影响中包含对过去的回忆。健康的人更多是受现在与未来的构建,神经症者往往会受制于过去。2 伯格认为人格是稳定的行为方式和发生在个体身上的人际过程。比如老师拍学生的肩膀,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反应 好学生通常反应微笑 说明学...

人格心理学

第一章。1.如何让理解人格的概念?其基本特性是什么?一是只一个人在人生舞台上所表现出来的种种言行,人遵从社会文化习俗的要求而做出的反应。人格所具有的 外壳 就像舞台上根据角色要求所戴的面具,表现出一个人外在的人格品质。二是指一个人由于某种原因不愿意展现的内隐人格成分,即面具后的真实自我,是人格的内在...

人格心理学

南京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人格心理学 课程重考复习大纲。一 单项选择题。1 如果从信息加工的视角研究人的攻击性,这属于 的观点。a.认知流派 b.行为主义流派 c.人本主义流派 d.特质流派 2.是个人生来具有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a.个性 b.人格 c.气质 d.性格。3.对来自理论的 有逻辑联系的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