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心理学

发布 2022-10-17 14:24:28 阅读 7047

管理心理学:管理学之中的人学,研究在社会和组织活动中,人们与环境相互作用,从事工作的心理活动及其行为反应的规律,旨在提高管理效率的科学。

研究的对象:人、心理、行为。

一、管理之道:管理思维方式。

一)管理思路:

管——安——配置资源。

理——治——理顺资源。

管理就是对组织资源进行有效配置和处理。

二)管理核心:

1、目的效应:决定:手段服从目的。

2、木桶效应:稀缺:缺一不可。

3、竹竿效应:重要:关键因素。

人力资源是社会和组织最重要的战略性资源。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把人力资源配置好、管理好,获得最大的价值,这是组织发展的核心。

三)管理关键:

管理——人的心理——有效行为——组织目标。

四)管理保证:

组织的未来往往取决于管理者应付挑战的专业程度。

二、管理之道:传统管理模式。

一)传统管理的产生:机器大生产、竞争加剧——管理由经验而科学。

经典管理模式: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科学管理原理》

亨利·法约尔——《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

马克斯·韦伯——《社会和经济组织理论》

管理模型:1、管理宗旨:确保组织任务完成。

2、管理关键:监督控制人的外部行为。

3、管理方式:管、卡、压。

4、管理保证:科层管理体制。

二)传统管理的理论基石。

1、经济人的人性设计。

人就是追求利益,特别是经济利益的理性动物。

2、经济人假设的主要理论观点。

享乐哲学——“快乐原则”:感官动物——感受性——趋利避害。

社会竞争——“马太效应”

3、对经济人行为特征的价值判断。

1)人天生就是懒惰的,害怕工作和学习。

2)人是为了交换利益来组织中工作的。

3)个人的目的和组织的目的是冲突的。

4)人是被动的可追随的,因此是可控制的。

5)有少数人天生有很强的自我控制能力。

4、对传统管理模型的分析。

1)合理性:人的自然属性和本能活动;经济利益的驱动功能;科学和法治。

2)不合理性:扭曲人的本质,机械呆板方式,无人性管理对员工粗暴摧残。

三、管理之道:现代管理模式。

一)西方改良:

1、改变了自己生产的组织方式。

2、对社会生产的保障方式进行了调整。

3、社会管理的一系列调整。

二)传统管理方式:由物而人。

1、霍桑实验(开始):

1)社会需求(决定性):刺激了员工尊重的需要和自尊的需要。

2)激励。3)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4)形成的群体、非正式群体。

2、现代管理的理论基石。

1)社会人行为特征判断。

认识社会的人,社会属性是其本质属性。

人的行为是受社会需求满足程度所决定。

人是生活在特定社会关系中,受其制约。

人的理性和情感世界都会支配人的行为。

人既有逻辑性行为也有非逻辑性的行为。

2)自我实现人行为特征判断。

人天生就是勤奋的。

认识敢于承担责任的。

人是可以自我激励的。

人有巨大的创造潜能。

环境扭曲了人善良本性。

3、现代管理模型。

起点:斯凯轮计划。

劳资——关系——命运共同体——主人翁感受——生机——利。

顶点:日本管理模型。

1)管理宗旨:以人为本,推动人的发展。

2)管理关键:攻心为上,培养主人翁感。

3)管理方式:自主管理,精巧的管理艺术。

4)管理保证:服务意识,创造别人创造的条件。

4、对现代管理模型的分析。

1)合理性:实现了管理理论、管理宗旨、管理方式、管理手段的革命,推动管理效能不断提升。

2)不合理性:一味强调人的灵性,忽视管理的科学性;一味强调人的精神,具有唯心主义的成分。

四、管理之道:最新管理模式。

管理自身的运动规律,要求管理必须继续向前发展。

一)最新管理的产生。

1、三大浪潮(民族化的浪潮、全球化的浪潮、信息化的浪潮)、科技革命、信息社会、知识经济——社会生产方式变化、社会活动方式变化——管理上层建筑变革、组织行为模式变革。

管理就是文化,管理就是用文化进行管理,诞生出最新管理模式的核心思想。

2、最新管理的理论基石。

复杂文化人假设。

人是特定文化的产物,文化制约人的行为。

文化的差异性造就人与人的不同。

文化的变迁决定人事变化着的。

社会、文化的复杂性,使得人是复杂的。

3、最新管理模型。

1)软管理思想。

软管理:软性资源、柔性方式、文化管理。

2)权变管理思路。

权变管理:系统管理、差异管理、动态管理。

4、对最新管理模型的分析。

没有绝对最好的东西,一切随条件而定;根据不同的具体条件,采取相应的组织结构、领导方式、管理机构。

五、六、攻心之术:动机鼓励、态度改变。

管理——动机激励——工作动机——有效行为——组织目标。

管理——态度改变——行为态度——有效行为——组织目标。

一)态度极其态度功能。

1、态度是主体对客体,包括自身做持有的系统化的、稳定的、内在反映倾向。

2、态度是由认知因素、情感因素和意向因素构成的。

3、态度是人在与后天环境相互作用中取得一定经验而习得的心理定势。

二)态度改变的技术研究。

1、提高改变者影响力:权威性、可靠性、喜好性。

2、增强信息传递的冲击力。

选择信息传递的方式:

明示:公开、大量、逻辑强行冲开对方的心扉。

暗示:隐蔽、间接、潜移默化绕开对方的心理防线。

诱示:公开、间接、利益辅以需要的满足,诱使对方接受信息。

3、降低被改变者的抵抗力。

1)打破对方内心平衡,引起认知失调。

2)拉近之间心理距离,大目标小步子。

3)分析对方内心需求,满足实际需要。

4)了解被改变者个性,知彼乃是基础。

七、个性管理。

一)人格:人格倾向性(需要、动机、态度、信念)、人格特征(个性:气质、性格、能力、兴趣)

二)个性针对性管理的基本原理。

1、测量每人的性格类型,建立个性档案。

1)性格分类:生理类型论、态度类型轮、心理类型论、行为类型轮。

2)行为分类:

权力型:、处理事情果断,行为快捷、决策具有意志力。

、敢作敢为、敢冒风险、锋芒毕露、性格外倾。

、敢于竞争、喜欢挑战、争勇好斗,有斗争精神。

、喜欢权利,也善于权利,把获得权力作为目的。

、原则性强,喜欢挑剔,少体谅对方,缺同情心。

、争强好胜,对成绩有着狂热的追求和特殊偏好。

关系型:、三思而后行,绝不草率盲从,能够考虑各方面的平衡。

、做事精明、说话谨慎、不露锋芒,处事随和、充满魅力。

、善意并习惯从情感和关系方面来考虑问题、处理事件。

、喜欢权利,也善于使用权利,但并不认为权利是目的。

、处事工于心计,把竞争雄心暗藏在温文尔雅的外表下面。

、有较强协调能力,善于面对各种人与事,处理各种关系。

执行型:、对上级的命令和事先定好的计划坚决执行,全力以赴。

、习惯照章办事,喜欢有安全感、有秩序的工作。

、愿意维持现状,讨厌矛盾和冲突,不愿接受挑战和创新。

、习惯关注具体问题,操作能力强,不善全局考虑问题。

、做事严谨,但缺乏想象力,对复杂多变的环境适应慢。

、忠于组,公私分明,看淡个人私利,有一定牺牲精神。

疑虑型:、考虑事情易看到问题的一面,风险比一般人大得多。

、另一个典型个性是怀疑,对任何事都持怀疑批评态度。

、遇事易多虑,犹豫不决,总担心吃亏,不轻易下结论。

、观察仔细,设想具体,常常提出一些出人意料的问题。

、工于心计,虽经常怀疑和抱怨,但很少激化矛盾和冲突。

、心理压力比较大,处事、想法悲观,易自我封闭。

2、职位是人与事结合的最基本单位。每一种职位都要求人们具有相应的心理、行为特点。选择和配置员工时,要尽可能考虑到个性因素,使人的个性特征与岗位要求匹配。

管理中要引导员工建立扬长避短的工作模式。因材施管、因人而异,针对员工的不同个性特征,实施不同管理。

3、每个管理者都有自己的个性,必须根据自己的个性特征设计最适合自己的管理模式(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

4、管理者应该注重培养员工良好的人格特征。了解个性形成规律,形成员工优良性格培养的内外环境,持续不断地影响和塑造员工的人格,引起人格特征的变化。

八、组织之策,群体组合。

一)配置原则。

1、因事设职,按岗择人。

2、德才兼备,选贤任能。

3、用人之长,扬长避短。

4、同素异构,能级序列

5、相似共振,互补增值。

二)建章立制。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保证一个组织正常运作和有序发展,首先要建章立制夯基石。

三)目标关系。

1、组织目标分解为个人目标,个人目标的实现必然达成组织目标。

2、利益驱动、互动交流影响人际关系,要构建合理分配制度,形成良好的沟通。

四)文化功能。

文化通过塑造个人人格,整合团队目标、规范意见和行动,实现社会化,达成最大共识,形成良好氛围。

五)团队领导。

领导的定义: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指引和影响组织中的个体和群体,朝着组织所要实现的某种既定目标前进的一种行动过程。

领导=f(领导者*被领导者*领导环境*领导目标)

领导的功能:决策功能、统御功能。

九、组织之策、组织体制。

团队——组织机制、组织体制、组织变革——组织。

组织是为了达到特定的共同目标,经由各部门跟工合作和不同层次的权利和责任制度,而合理协调人群活动的有机整体。

组织体制是组织各个部分的联结模式。“体”是各个部门分工合作的关系结构体系;“制”是各个部门运行机理的制度规定。

一)组织体制理论。

1、经典组织理论:韦伯——科层体制:领导者,职能者、执行者、操作者。

2、行为组织理论。

重视组织成员与群体心理对组织的影响,重视成员与组织之间的需要平衡;强调组织内成员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相互影响力;把组织看成一个沟通系统、个性协调系统和邮寄协调系统。

3、系统组织理论。

把组织看成是社会系统的一部分,组织从社会中接受各种信息输入,在组织内加以转化,在输出成果给社会;组织本身也是一个次系统,组织内部各部门又形成再次级系统;组织与环境之间以及各子系统之间应保持协调一致,相互适应。

十、组织之策、文化建设。

1、组织文化是组织的灵魂。

2、文化的中国解读:人文化及天下。

3、组织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共同宗旨、共同理想、共同心态、共同准则、共同风格和共同人格。

4、组织文化的核心:组织价值观。

价值取舍——目标追求——精神情操——经营理念——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

5、文化的中国渊源。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作为世界文化的主流,创造了举世闻名的中华文化,有着极为深厚的历史资源。

1)在处理人与自人的关系上:讲协调、讲合一,追求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

2)在处理人与社会的关系上:讲认同、讲守常,追求社会本位的合理状态。

管理心理学管理心理学课程介绍

管理心理学。课程简介。管理心理学作为一门管理学与心理学的交叉学科及重要管理课程,是现代企业管理理论的核心内容,是建立在管理学 心理学 经济学 行为科学等理论基础之上的理论体系,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该课程既要向学生传授管理心理学领域的知识成果,使学生掌握管理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基本方法与技能,培养...

管理心理学

a 年龄结构 b 知识结构 c 智能结构 d 素质结构 e 专业结构。4 创新包括三个基本要素 ace a 创新主体 b 创新客体 c 创新过程 d 创新价值 e 创新结果。5 创新心理过程 abcde a 定向 b 准备 c 孕育 d 明朗 e 验证。三 判断题。1 工间操是消除疲劳的方法之一,安...

管理心理学

总分 100.00,做题时间 90分钟 一 单项选择题 总题数 30,分数 30.00 1.下列选项中,不研究归因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分数 1.00 a.布鲁纳 b.凯利。c.海德。d.韦纳。解析 2.同一班组 工段及车间的职工容易形成非正式群体,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分数 1.00 a.价值观念一致。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