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心理学考试重点

发布 2022-10-17 13:35:28 阅读 1946

一、选择,判断。

1、影响动机的强度和方向的因素:源于人的内部的需要,源于人的外部的条件。

2、社会支持是最重要的应对应激的外部资源。

3、应激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生理过程,包括应激刺激,对威胁的知觉评价,应激反映三种主要成分。

4、焦虑状态含三种主要成分,分别是生理唤醒、情绪体验以及威胁、不确定性和担忧的认知表征。

5、倒u形假说**,个体处于较低的唤醒水平时,工作效率较低;处于中等唤醒水平时,工作效率最高;处于较高唤醒水平时,工作效率下降。倒u形假说还**,对于需要精细肌肉协调性的复杂运动而言,最适宜的唤醒水平可能较低一些。

6、赫尔的内驱力理论推测,操作成绩(p)是内驱力状态(d)与习惯强度(h)的乘积,即p=d*h。内驱力的增强(唤醒水平提高)将使又是反应出现的可能性增大。如果优势反应是正确的,唤醒水平的增高会引起操作成绩的提高。

如果优势反应是错误的,唤醒水平的增高会引起操作成绩的下降。

7、汉宁的个人最佳功能区理论强调个体差异,认为每个运动员有自己独特的理想机能区段。焦虑水平的增高会引起操作成绩的下降。

8、维纳认为,人们对成功和失败的解释有以下几个方面:能力高低、任务难易、努力大小和幸运与否。这四个方面构成两个维度:

内外控和稳定性,这就是最初的归因模型,。他的研究表明,人们把成功或失败归于何种因素,对情绪体验和今后工作的积极性有重要影响。

9、人们对成功与失败进行的归因,可以分为4个主要方面:内外控、可控性、稳定性和整体性,他们在体育运动领域具有实际意义。

10、奈德弗的注意方式理论将注意能力分解为两个维度:范围(狭窄到广阔)和方向(内部到外部),并以此分为广阔--外部、广阔--内部、狭窄--外部、狭窄--内部四种注意类型。

11、运动技巧是运动技能的高级阶段,它的特点是对动作的清晰知觉和精确表象,以及执行动作时的高度自动化。

12、根据运动神经系统分化的程度、注意范围的宽窄、知觉的清晰性、肌肉动作的协调性、视觉和动觉的相对重要性、意识参与的程度等方面的情况,可将运动技能的学习过程分为动作的认知阶段、联系阶段和完善阶段三个互有区别又有紧密联系的阶段。

13、概括化理论认为,迁移是由于人对各任务间具有的一般性因素进行了概括。共同要素说认为,迁移是由于各任务中各种成分具有共同要素,这种成分一般包括相似刺激或相同反应。格式塔理论认为,如果在两种学习情境中发现了一种动态模式或关系,就可发生迁移。

双因素理论认为迁移是一般因素和特殊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人们不仅仅可以“学习如何进行学习”,迁移一般的工作方式,还可以通过掌握刺激与反应的模式来学习各项特殊任务。

14、目标设置训练是根据有效推动行为的原则设置合理目标的过程。在目标设置过程中,应将长期目标、中期目标和短期目标先后结合,尤其应当重视短期目标的制定和实施。

15、比赛的情绪调节方法:生理调节方法;认知调节方法、环境调节方法。

16、美国学者艾赞2023年提出的计划行为理论认为,人的行为却决于行为意向;行为是由个人对行为的态度、主管规范和个人所体验到的主管控制感共同决定的;主观控制感不仅决定行为意向,而且对行为的产生也有一定的**作用。

17、健康信念模式:hbm假设,人是否产生预防性的健康行为(如参加身体锻炼),取决于其对自身潜在疾病的严重性的知觉,及其对采取的代价与所获利益的评估,主要是针对老年人的模式。

18、勒温将领导方式分为:民主型领导、**型领导和放任性领导三种类型,并认为民主型领导造成的团体的时期最高,工作效率也最高。

李克特将领导方式分为剥削式的的集权领导、慈善式的集权领导、协商式的民主领导和参与式的民主领导四类,他认为参与式的民主领导其效果最好。

三隅二不二将领导方式分为工作取向与人情取向均高、工作取向高而人情取向低、工作取向低而人情取向高和工作取向和人情取向都低四种,并认为第一种领导方式下,下属成员的成产效率和劳动积极性最高。

二、名词解释。

1、动机:能引起并维持人的活动,将该活动导向一定的目标,以满足个体的念头、愿望或理想等,是推动一个人进行活动的心理动因或内部动力。

2、自我效能:指一个人对自己能否成功地完成一项任务所持的信心和期望,对自己成功地完成一项任务所具备的潜能的认识。对效能信息(行为成就、替代经验、言语劝说、情绪唤醒)、效能期望、行为及思维模式三类因素之间的关系做了概括。

3、目标定向理论:目标定向是影响内部动机的重要因素。指向活动本身并以自身进步为参照的任务定向可以激发对任务的直接兴趣,而指向将自己同他人进行能力比较的自我定向则会导致内部动机的下降。

4、应激:指当有机体遇到超越自己应对能力的刺激或扰乱自己平衡状态的事件时表现出的特定的或非特定的反应形态。

5、唤醒:指有机体总的生理性激活的不同状态或不同程度。

6、焦虑:指由于不能克服障碍或不能达到目标,而体验到身体和心理的平衡状态受到威胁,形成的一种紧张、担忧并带有恐惧的情绪状态。

7、竞赛焦虑指对当前的或预计到的具有潜在威胁的竞赛情景产生的担忧。它包含情绪体验、认知表征和生理变化三种成分。

8、归因:是指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进行分析、判断和指出其性质或推论其原因的过程,体育运动领域的归因是指人们如何解释训练水平提高的快慢以及比赛的失败和成功。

9、基本归因偏差:观察者的一种归因倾向,即往往把行为者本身看作是其行为的原因,而忽视外在因素。

10、自我服务偏差:人们往往把成功归于自己的内在因素,如能力、努力或品格等,而把失败归于外在因素的一种归因倾向。

11、习得性无助:指由于无法控制某事件的出现或消除而感到无能为力,是后天形成的。它给运动员(特别是技能水平较低的或较为年轻的运动员)带来心理创伤往往是很严重的。

12、遗忘:指记忆的内容不能保持,或者提取记忆内容时产生困难。

13、遗忘曲线:通过统计办法,表示停止练习之后遗忘速率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曲线。特点是遗忘的过程先快后慢,但识记的内容不会全部忘光。

14、热身损耗:指经过较长时间间隔再重新练习一种已经学过的机能时,技能成绩明显下降的现象,但仅需少数几次练习,即可恢复原来水平。其原因可能同遗忘有关,更可能同心理定势有关。

15、连续技能:指组织方式上没有明确的开始和结束的动作机能。通常指那些具有重复或韵律性质,持续若干分钟以上的动作技能,如跑步、游泳、竞走、滑冰和骑自行车等。

16、分立技能:指组织方式上具有明确的开始和结束的动作技能。通常持续时间短暂,如投掷、踢球和排球中的扣球等。

17、运动表象:是在运动感知的基础上,在大脑中重现出的动作形象或运动情景,反映动作时间在时间、空间和力量方面的特点。包括身体的位置以及动作的幅度、方向和速度。

18、组块:是指短时记忆的短暂时间中,个体对彼此分离的刺激(如数字、单词、棋子等),通过知觉组织加以迅速处理,将原本零散的个别信息单元,组合成一个包括多个单元(或者具有意义)的、便于记忆的整体。

19、警觉:指在相对较短的时限内在一定环境中觉察特定的、不能预期出现的事件的准备状态。

20、警戒:指在相对较长的时限内在一定环境中察觉特定的、不能预期出现的事件的准备状态。(警觉和警戒决定着在一段时间里能否对不频繁而又无规律的刺激做出快速、准确的反应。

21、心里不应期:在相继给予两个刺激并对两个刺激分别产生反应时,如果两个刺激间隔时间短,第二个反应的时间就延长,这种推迟的时间就是心里不应期。(假动作效应)

22、技能:是人们在活动中运用知识经验经过练习而获得的完成某种任务的动作方式或心智活动方式。

23、技巧:技巧是技能的高级阶段。当动作的完成达到了自动化阶段以后,当人对动作的各组成成分以及时间、空间、力量特点产生了清晰的运动知觉和动作表象以后,这种技能就变成了技巧。

24、技能动作自动化:是由于大脑皮层建立了巩固的动力定性。

25、动力定型:在反复练习的过程中,大脑皮层经常受到按一定顺序出现的刺激物作用,因而形成某种与之相适应的暂时联系系统,即动力定型。

26、运动技能:指在学习活动、体育活动和生产劳动中的各种行为操作,主要是借助神经系统和骨骼肌肉系统实现的。

27、智力技能:是借助于内部语言在头脑中进行认识活动的心智操作,其中主要是思维活动的操作方式。

28、心理技能训练:广义上讲是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受训者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施加影响的过程。狭义上讲是采用特殊手段使受训者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心理状态并进而调节控制自己行为的过程。

29、任务定向:指学习的目标是掌握运动技能,提高个人成绩,强调同自己的过去比较而建立成绩标准并注重个人的努力过程。

30、自我定向:指学习的目标是体现自己与众不同的能力,在同他人比较的基础上建立成绩标准。(目标定向理论提出,人物定向的目标更有助于人的学习活动和个人发展)

31、表象训练:是在暗示语的指导下,在头脑中反复想象某种运动动作或运动情景,从而提高运动技能和情绪控制能力的过程。

32、暗示训练:是利用语言等刺激物对运动员的心理施加影响,并进而控制行为的过程。通过语言,人能接受暗示和进行自我暗示,通过代表外部环境和体内环境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语言来调节认知、情感和意志过程。

33、角色定位:是指运动员比赛前和比赛中对自己、队友和队友之间关系的认识倾向。(运动员赛前应建立合理的角色定位,其原则是无论对手是谁,每次参赛都应进行重新定位;应自始至终定位于“拼”,而不是“保”;应自始至终集中于比赛过程;赛后应及时进行重新定位。

)34、比赛方案:是指教练员和运动员根据比赛目标而为比赛进程制定的详细计划。(比赛方案可以帮助运动员提高自行,提高团队凝聚力,提高应付突发状况的能力,做到有备无患。

比赛方案的内容应当是全方位的,重点是技术战略准备,同时,也应包括新闻采访和衣食住行等其他准备。)

35、心理健康是一种生活适应良好的状态,其含义至少应包含认知、情绪和社会适应三个维度。心理健康的具体目标目前尚不统一,但都是围绕这这三个维度定义的。

36、领导:是指引和影响个人或组织,在一定条件下实现某种目标的行动过程。这个动态过程由领导者、被领导者及其所处环境三种因素组成。

37、观众效应:指有他人在场时,操作成绩产生的变化。关于观众效应的社会心理学研究多以社会促进效应为题。

运动心理学复习重点

运动心理部分。体育心理学 是研究人在体育活动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人的心理活动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大方面。第一个被视体育心理学的研究是特里比特的对运动员成绩影响的研究实验。科曼 格里菲思于1925年在美国创建第一个运动心理实验室。运动体验 就是从运动过程所提供的刺激中所获得的感受,...

运动心理学

1979 1983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 暨国外运动心理学译文汇编文章题目。少年自我时机控制能力发展初探。体育教学和训练中的感觉信号问题。高中生上体育课的学习心理研究。思维训练对跨栏教学效果的影响。试谈乒乓球比赛中的情绪体育学院管理的心理学问题 集中注意与植物神经机能测定的初步 优秀女子排球运动员场依存...

运动心理学

名词解释 1.表象 事物不在面前,人脑对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形象的反映。2.运动知觉 人脑对外界事物和人体自身运动状态的反映。3.心理训练 指运动员为完成专项运动所需要的心理因素得到稳定地加强和提高,并学会调节心理状态的各种方法,以便在训练和比赛中促进身体和技战术水平得到正常或超常地发挥。4.模拟训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