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环境心理学的主要特点为:1、把环境——行为关系作为一个整体加以研究,强调环境——行为关系是一种交互作用关系。2、几乎所有的研究课题都以实际问题为取向。
即都计划用来解决某些实际问题,其基础理论和内容都直接**于实际研究。3、具有浓厚的多学科性质。4、以现场研究为主,采用来自多学科的、富有创新精神的折中研究方法。
第一章感觉、知觉与认知。
第一节感觉
感觉是意识和心理活动的重要依据,也是人脑与外部世界的直接联系。
一、 感觉的特点。
(1)感觉反映的是当前直接接触到的客观事物,而不是过去的或间接的事物。(2)感觉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而不是事物的整体。(3)感觉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二、感觉刺激的重要性。
对一个正常人来说,没有感觉的生活是不可忍受的。在缺乏刺激的环境中不仅会引起厌烦,还会产生强烈的痛苦,并有损于健康。
三、引起感觉的主客观因素。
(一)刺激作用于相应的感受器:人的感受器具有不同的形态构造,执行着各自不同的职能。它们各自具有特定的适宜刺激物,只对各自的适宜刺激产生最大的感受力,从而产生清晰的、有一定意义的感觉。
平时人们最重视的是视觉与听觉,其次是嗅觉、味觉、肤觉,事实上人的感觉不只上述五种,还有动觉与平衡觉等。
二)感觉阈值:并非任何强度的刺激都会引起感觉,例如人听不到远处微弱的声音,感觉不到飘落到**上的尘埃微粒,那种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下绝对感觉阈值。当刺激强度超过某种限度时,所引起的就不再是正常感觉而是痛觉,例如过强的听觉刺激和触觉刺激引起的效果都是痛觉,这个能引起感觉的最大刺激量称上绝对感觉阈值,从下阈值到上阈值之间的强度,就是人能产生感觉的刺激范围。
3)注意: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一般根据产生和保持注意时有无目的以及意志努力程度的不同,把注意分为三种类型:
无意注意(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作意志努力)、有意注意(有一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和有意后注意(事先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因此,客观事物是否引起人的注意,一方面取决于刺激物的特点,另一方面还取决于人自身的状态:1、刺激物的对比强度2、刺激物的状态3、刺激的新异性4、注意的广度5、个人特征。
四、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
(一)相互加强或削弱:现实生活中,人接受环境的信息常常是多通道同时进行的。某种感觉器官受到刺激时,可能对其他器官的感受性造成影响,或使其升高或使其降低。
实验发现,微弱的听觉刺激或某些嗅觉刺激都可能使视觉感受性有所提高。微弱刺激则能提高听觉的感受性,而强光刺激则会降低听觉感受性。一般规律是,弱刺激能提高另一种感觉的感受性;而强光刺激则会降低另一种感觉的感受性。
相同感觉间也存在着相互作用,如视觉的正后象、负后象等即为相同感觉间发生的作用。
(二)联觉:联觉指一种感觉引发另一种感觉的现象。1、色彩的温度感:
色彩会使人产生温暖或寒冷的感觉。2、色彩的距离感:明度高的暖色使人感到距离缩小,称为前进色。
明度低的冷色使人感到距离增大,称为后退色。3、色彩的轻重感:深色感觉重,浅色感觉轻;暗淡色感觉重,明亮色感觉轻。
明度一样时,暖色感觉重,冷色感觉轻。黑色感觉最重,白色感觉最轻。4、色彩的面积感:
面积一样大的两种色彩,明度高而色浅的有放大的感觉;反之则有缩小的感觉。线条也如此,明色的显得粗些,暗色的显得细些。5、色彩的动静感:
暖色使人兴奋,为动感色彩;冷色使人沉静,为静感色彩。明快浅淡色彩使人轻松,灰暗浓重的色彩使人抑郁。
三)不同感觉的补偿:当某种感觉受损或缺失后,其他感觉会予以补偿。例如聋哑人的视觉特别敏锐;而盲人对听觉、触觉等非视觉信息特别敏感。
不同感觉之间所以能够相互补偿,是因为在一定条件下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换。感觉的相互作用说明人的感觉系统是一个整体——各种感觉相互联系,对客观世界进行全面的反映。
第二节知觉与认知。
当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时候,人不仅能反映该事物的个别属性,而且能够通过各种感觉器官的协同活动,在大脑中根据事物的各种属性,按其相互间的联系或关系整合成事物的整体,从而形成该事物的完整映像。这种信息整合的过程就是知觉。
1、感觉与知觉的关系。
知觉的产生以各种形式感觉的存在为前提,并与感觉同时发生。但并非感觉的简单总和,因为除了以感觉为基础之外,还需要过去经验或知识的帮助。语言在知觉发展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感觉与知觉是两种既相同又相异的紧密联系的心理活动过程。其共同点在于都是人脑对当前客观事物的反映,一旦客观事物在人的感觉器官所及的范围内消失,感觉和知觉也就停止了。所不同的是,感觉是对物体个别属性的反映,是介于心理和生理之间的活动。
知觉是对物体整体的反映,是以生理机制为基础的纯粹的心理活动,表现出主观因素的参与。但是,若没有对物体个别属性反映的感觉,就不可能有反映事物整体的知觉。对某个物体感觉到的个别属性越丰富、越精确,对该事物的知觉就越完整、越清晰。
现实生活中,人们一般都是以知觉的形式直接反映客观事物,感觉只是作为组成成分存在于知觉之中,心理学为了研究的需要,才把感觉从知觉中分离出来加以讨论。感觉与知觉统称为感知,平常人所说的“感觉”往往泛指感知。
2、知觉定势。
个人的知识、经验、兴趣,别人的言语指导或环境的暗示,会促使知觉判断的心理活动处于一定的准备状态而具有某种倾向性,心理学中称这种倾向性为知觉定势。定势对知觉对象的判断,尤其是对具有某种不定性对象的判断会产生很重要的影响。把知觉的这种倾向性称为定势,也体现了它在影响个人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顽固性:
每个人都通过找出“适合”于他最初的定势并用来加强这种定势的对象和事件,用以保持甚至于加强他早年生活中的态度和价值观。心理上的这种定势常常可以帮助个人对客观事物做出迅速的判断,但也常常妨碍判断甚至引起错觉。
3、习惯化——适应。
如果感知到的刺激不随时间发生变化,人对这种刺激的反应就会越来越弱,甚至感觉不到,习惯了环境的刺激而变得适应。
4、对变化的知觉。
刺激强度的增量与原刺激强度的关系影响着人们对刺激变化的知觉。对于低强度的刺激,只要一个很小的增量就可以觉察到它的变化;而对于高强度的刺激,则需要比较大的增量才能觉察到它的变化。刺激强度的增量与原刺激强度之比为常数。
5、认知。认知指的是获得知识的过程,包括感知、表象、记忆、思维等,而思维是它的核心。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就有一些心理学家认识到研究认知、智力或思维的重要性,有的甚至发展成为学派,皮亚杰就是这方面的杰出代表,他提出了发生认识论,强调图式作为术语,最早来自德国哲学家康德的著作的作用,有关著作很多,如《发生认识论原理》、《智慧心理学》、《儿童的空间认知》、《儿童心理学》等。
在皮亚杰的理论中,动作的结构或组织,即固有的知识或经验称为“图式”,图式的形成是一个以时间为代价的内化过程,一旦形成,便在个人的思维和认知过程中形成一种顽固的定势,成为一种直觉的思维方式和习惯性行为。因此,婴幼儿早期建立的启蒙图式对日后认识世界、适应环境和举止行为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人们总是习惯于固有的图式去解释所面对的新事物,并把新的信息纳入固有的图式之中,皮亚杰称这一过程为“同化”。
固有图式既是接受新知识的基础,又可能成为认识新事物的障碍。皮亚杰的理论被认为是结构主义的认知心理学,他提供的是关于心理结构的设想。而现代认知心理学则企图用信息的输入、存储、检索、加工、输出等概念来说明从感觉经过表象、记忆、思维而作出反应的全过程。
认知或思维过程是在人脑内由神经细胞的活动完成的,信息加工只是一种类比或模拟。
第三节多种感觉与环境设计。
明眼人主要依靠视觉感知环境信息,但环境并非简单的图像,在视觉输入的同时,其他感觉通道(视、听、嗅、动、触等)也同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视觉研究的深化。
在多种感觉之中,视觉的穿透力最强、感觉最敏锐,所获得的信息远远大于其他感觉。研究发现,视网膜由**凹、黄斑和周围视觉组成,各自具有不同的视觉功能,它们使人以三种各不相同却又相互协同的方式观察世界。当人**对象时,**凹视觉一般沿点划式轨迹进行扫描。
所谓“划”就是扫视;而“点”就是停顿和注视。扫描可较快了解全局;注视则能深入局部。**凹的扫描方式因对象而异。
2、其他感觉与环境体验。
1、听觉:听觉接受的信息远比视觉少,除了盲人用声音作为定位手段外,一般人仅利用听觉作为语言交往、相互联系和洞察环境的手段。声音虽短暂且不集中,但无处不在,因此不仅与室内,而且与室外;不仅与局部,而且与整体环境体验密切相关。
2、嗅觉:嗅觉也能加深人对环境的体验和记忆。嗅觉信息常常成为视觉的引导,我们常常被某种气味牵着鼻子去寻找相应的视觉线索。
3、触觉:通过接触感知肌理和质感也是体验环境的重要方式之一。可以说,质感来自对不同触觉的感知和记忆。
4、动觉:动觉是对身体运动极其位置状态的感觉,它与肌肉组织、肌腱和关节活动有关。身体位置、运动方向、速度大小和支撑面性质的改变都造成动觉改变。
5、温度和气流:人对温度和气流也很敏感,盲人尤其如此,检测窗户的气流和南墙的辐射是盲人借以定向和探路的重要手段。环境设计中要尽可能为人提供夏日成阴、冬季向阳的场所,并努力消除温度和气流造成的不利影响。
三、不同感觉的相互影响。
环境体验即使主要以视觉为主,也始终涉及到其他感觉,因此环境设计中必须考虑不同感觉之间的相互影响。1、相互削弱和破坏:若处理不当,视觉以外的其他感觉信息常会削弱或破坏视觉体验。
2、相互加强或协同:简单的加强比较多见,如用动觉加强和修正视觉。协同包含两层意思:
一是某一环境(建筑)所提供的多种感觉应与所在环境性质相匹配;二是这些信息在质和量两方面应相互配合——只有当它们处于“最佳组合”时,才会产生良好的体验。3、相互补偿或替代:由于生理或心理原因,人的某种感觉能力会降低。
在环境中,不同种类的感觉还可相互替代——当视觉提供的信息令人不感兴趣时,其他感觉提供的信息就可能发挥主要作用。在环境设计中,充分重视和恰当运用上述原则,不仅能防止噪声、恶臭等不良后果的产生,而且有助于形成丰富多样和易识别的环境,从总体上改善人对环境的体验。
第二章环境知觉的理论。
环境心理学
第一章环境心理学导论 环境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其主要的服务对象是谁?1.设计的目的首先是保护人爱护人,进而实现人对美的需要的实现。没有人的危险而是保护人 爱护人,解决外界环境与人的冲突是所有设计分支学科的共同目标。因此环境设计师要了解服务对象的心理,以更好地为其服务。园林设计师在长期的设计思考过程...
环境心理学
2010 2011年第一学期环境心理学调研报告。人民公园游客行为习性。满意度调查 小组成员 马雪阳 080907217 潘本固080907221 王秋艳080907227 徐倩倩 080907235 杨贺军 080907236 杨鹏 080907237 杨晓丽 080907238 张帆 080907...
环境心理学
environment psychology 课程 学时数 总学时 理论30学分数 1.5 课程类别 必修开课学期 第五学期。适用专业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开课单位 艺术设计系。先修课程 后续课程 编写日期 2008年6月 一 课程性质和目的。课程性质 环境心理学是学科基础课程的选修课。也是设计专业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