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2012~2023年第一学期本科生课程**试题。
课程名称: 环境心理学课程编号: 12080402
学院名称: 建筑与艺术学院学号。
姓名: xx成绩。
**题目:根据课堂所学内容,结合个人兴趣和外部空间的调研报告,以“环境与人及其行为”为主题,开展课后继续学习,并拟写相关**。
基本要求:1. 在课堂与课后学习的基础上,要求有新发现和新见解,不可存在剽窃和抄袭现象。若要引用,请标出并注释。
2. 务求论点明确,论证严谨,论据充实、可靠,数据准确,文字精练,字数以不超过为宜。
3. 符合科技**写作规范,应附中文提要(150—)及关键词(3—5个);**的标题层次采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如:一级标题1,二级标题1.1,**标题1.1.1。
层次逻辑关系必须清晰。
4. 行文严谨,参考文献、资料和数据要认真核对,引用他人成果要注明出处,参考文献格式规范(作者.文题/书名.期刊/出版地:出版社.发表/出版时间:页码.)。
5. 结课**要使用此页作为统一封皮。
6. 课程**提交:2023年11月16日之前交。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广场设计。
以长沙市芙蓉广场为例。
摘要:城市广场与其使用者“人”之间存在的双向互动关系的基础之上,人的行为心理是广场空间环境设计的依据和根本。随着人们对户外空间人性化设计的重视,环境心理学的理论也逐渐开始渗透到各类城市景观场所的设计当中。
针对目前广场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以长沙市芙蓉广场的规划设计为例,通过研究环境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分析人在户外空间环境中的心理需求和行为特点,**城市广场的人性化设计方法,以期使广场真正成为为人服务的公共空间。
关键词:城市广场心理学行为心理空间设计
引言:当代中国正处于城市化进程快速增长的时代,城市化程度已经超过50%,意味着我国已经有超过一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中,而城市忙碌的生活以及繁重的工作,也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喜欢在户外寻求公共空间来放松身心。城市广场作为城市户外空间和景观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的天窗,也是人们得以舒缓心灵的地方。
在广场设计过程中,“人”是其设计中的第一要素和主体要素,设计的物品就是要满足人的要求而为人设计的,不考虑人的因素的设计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有了人的活动,城市广场才会富有生气。同时,人对于空间景观的体验必须通过物质要素才能体现出来。
这些要素有地形地貌、植物、水体、景观小品等,而对于这些要素的设计,都必须要在考虑人的需求的前提下进行,都要考虑到人在这些空间中的行为活动,以及这个空间给人的景观感受和视觉形象。
1.城市广场与环境心理学。
1.1.城市广场。
“广场”起源于古希腊,由最初用于议政和市场到现代城市中人们活动焦点的变化,已经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发展变化,现如今,城市广场正在越来越深入地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在城市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对于广场的定义也越来越详细,美国现代风景园林大师西蒙兹认为“城市广场是一个主要为硬质铺装的,汽车不得进入的户外公共空间,其主要功能是漫步、闲坐、用餐或者观察周围世界。与人行道不同的是,它是一处具有自我领域的空间,而不是一个用于路过的空间 [1]。
”城市广场的设计已经受到人们的重视,为满足城市人群的基本需求,设计师更需慎之又慎。
1.2.环境心理学。
人类行为的心理与周围环境密切相关,至于设计怎样的环境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的研究就是环境心理学。世界上关于环境心理学的研究起源于西方国家,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才开展这种研究工作。将人的心理引入引入环境中,研究入的心理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
他在研究环境对人的心理产生的影响的同时也从人的心理角度出发对环境质量提出要求。
1.3.观念融合及必要性。
如今我国城市化进程高速发展,整个社会出现了追求高效率的发展模式,许多城市在发展过程中盲目追求国际模式,产生了大量的死板单一的城市广场,缺乏文化内涵和人性化因素,假如我们在广场设计中融入环境心理学理念,就能够创造出更加宜人的社会公共环境,有助于建造真正舒适、健康、人性化的空间环境。缓解城市广场建造过程中浮躁情绪。
2.人们的行为心理需求与广场设计。
城市广场的职能多种多样,同时人群在广场上的活动方式而各有不同,我们不妨从广场设计的角度出发,结合长沙市芙蓉广场设计,**一下不同心理活动对广场设计的要求。
2.1.选址与规划。
2.1.1.广场选址。
图1.芙蓉广场周围林立的高楼图2.家乐福。
城市广场作为人们休闲活动的中心,首先在选址上要布置在主要集中**步行可及范围内,例如芙蓉广场布置在长沙市两条主要干道芙蓉路和五一路的交叉口位置,三面都是高层建筑,南面开敞,从风水学上来讲,紧靠山,背山面水,可以嘹望、可以庇护,有安全感,而且视野开阔,这种地方是最符合人类理想的 [2]。另外,广场的地下部分是家乐福超市和一些商铺,周围居住**集中,人口密度高,提高了广场的使用率。(图1、图2)
2.1.2.规划中领域性的体现。
城市广场建设出来的领域感,会给在其中的人们带来安全感[3]。例如芙蓉广场规划设计既有喷泉组景和主题雕塑,又有部分小到人体尺度的生活情趣小品;既有利用高差隔离交叉路口的交通**,又通过栏杆和植物配置来营造广场的围合感;设计内部既有明快的步行道,也有具备高差的下沉式广场和私密空间。这样人们可以轻松找到属于自己的“领域”,产生安全感,从而游历其中,轻松愉悦。
2.1.3.广场的标志性。
当一个对象有了相当的可识别性就会使人产生熟悉、亲切感[4]。芙蓉广场主题雕塑即有长沙“自由女神”之称的浏阳河雕塑有15米高,全由铸铜制成,是2023年5月经数十名中青年雕塑家历时四个月制作出来的,主创者是著名雕塑家雷宜锌、聂仕华。雕塑内容是:
一位少女陶醉在小提琴曲中,少女一头飘逸的秀发宛如浏阳河蜿蜒不断的流水,头发上隐约可见的音符正是《浏阳河》的曲子,它是湖南省目前最大的艺术铜雕,也是长沙市上镜率最高的艺术雕塑[5],位于长沙市交通要道五一大道上,具有明显的标志性和可识别性。另外,雕塑主题包含着根植于本地特色的文化内涵,能使人们轻易产生一种归宿感,使这个场所很自然地融入到市民的生活中去。
2.2.空间设置。
考虑到人们在广场上可以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心理活动自然十分丰富,我们就从常见的人群心理来对广场的规划设计进行分析。
2.2.1.亲近自然。
图3.丰富的绿色景观图4.丰富的绿色景观。
人类本身就有亲近自然的天性,这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有着很明显的表现。因此在休闲的广场设计中,我们首先不能忽略的就是人们亲近自然的基本需求。在广场中种植花草树木,设计水域,尽可能的将自然生态的原貌还原是吸引人们停留休闲的法宝。
芙蓉广场中层次丰富的绿色景观也是其设计中的一大亮点(图3、图4)。
2.2.2.边界效应。
心理学家德克·德·琼治 (derk de jonge)的边界效应理论指出:树丛、林中空地、建筑广场的边缘、建筑的凹处、柱下等,是人们喜爱停留的区域。对于一块场地来说,人们往往更多关注的是场地边缘的特征,而不是场地的**,人的活动也多集中于场地的边缘[6]。
在城市广场的空间设计过程中,我们大都会注意设计丰富的广场边缘空间,以供人们停留和休息。例如芙蓉广场中的广场周围的座椅、石景、花坛和景观墙等观赏空间就是为了满足人们在空间边缘活动的心理需求(图5、图6)。
图5.座椅图6.石景。
2.2.3.看与被看。
理论和实验都表明,人们在公共场所中普遍存在窥视的偏好,看和被看是广场上最生动的游戏,林荫中和隐蔽处、广场和草地边缘,都是最佳的窥视场所[7]。因此在广场的设计过程中应该充分尊重人们的这种心理。在公共场所中一般通过设置座椅来满足人们窥视的愿望,因为只有当人们坐着的时候,进行的活动才会显得比较自然舒适。
因此公园中往往在茂密的植物附近设置各式各样的座椅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有了观众必须要有“演员”,可在广场明处设计能够吸引人们眼球的景观元素,吸引大量**聚集,自然也就形成了观众。
2.3.细节设计。
城市公共场所是供人们休闲娱乐和进行公共活动的场所,设计人性化的基本条件要求我们深入研究场所内各个元素的设计细节。城市广场设计时尤其要注意广场内部景观小品的细节设计与处理。暂以城市广场中常见的两种小品设计为例,**心理学在细节设计中的应用。
2.3.1.座椅。
座椅是广场上人们进行休闲活动的重要的凭借物。它的作用主要有休息、谈话、赏景等。有西方学者认为每个人的身体周围都存在着一个不可见又不可分的空间范围,它是心理上个人所需要的最小的空间范围,由于这个范围的存在,每个人都会不自主的与周围的陌生人保持一定的距离,当人与人之前关系突破安全距离的时候,你就会感到不安[8]。
因此,与陌生人同坐一个座椅会保持一定的距离,几乎没有人愿意去坐在两个陌生人之间,因此座椅设计时一般都会只设计足够两个人坐的空间,太长或者太短都不利于人们的使用。同时,人们在小坐时,如果背后有依靠就会增加坐者的安全感,所以座椅一般都靠场地的边缘设置。另外,当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人有交谈愿望时,他们希望能够舒服的坐着与对方交谈,因此广场上应该注意设计一些l型或者凹型的座椅,以满足更多人的时候一般喜欢的心理需求。
当然坐椅自身的合适的工程尺度亦不可忽略,同时对于私密休闲空间的营造方面,设置的少量座椅的次坐点也十分重要,研究表明,当广场中布置太多主坐点时,人少时就会显得很空旷,而此时的次坐点却是人们的最佳选择。芙蓉广场座椅的布置就出现了这种问题 (图7、图8)。
图7.满座的次坐点图8.冷清的主坐点。
2.3.2. 草坪中的铺路。
很多情况下,人们会发现有这样一种现象:游园或草坪中铺设了各种材质的人行道,但在其周围不远的地方常常有人们踩出来的脚印。经济学家认为,人有追求低投入高产出的天性,人们也常会为了追求“经济”而随意在草地上走出一条路来,或是在围墙上敲出一个门。
因此,设计师在进行设计作业时若一味追求一些艺术的美感,违反人们的生活习惯,往往不会长久[9]。设计园中小路时,尽量沿着园中焦点为使用者营造最短距离才是实实在在的设计路径,我们应该尽量避免因忽略人的行为习惯而带来的人力和财力上的浪费。
环境心理学
第一章环境心理学导论 环境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其主要的服务对象是谁?1.设计的目的首先是保护人爱护人,进而实现人对美的需要的实现。没有人的危险而是保护人 爱护人,解决外界环境与人的冲突是所有设计分支学科的共同目标。因此环境设计师要了解服务对象的心理,以更好地为其服务。园林设计师在长期的设计思考过程...
环境心理学
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环境心理学的主要特点为 1 把环境 行为关系作为一个整体加以研究,强调环境 行为关系是一种交互作用关系。2 几乎所有的研究课题都以实际问题为取向。即都计划用来解决某些实际问题,其基础理论和内容都直接 于实际研究。3 具有浓厚的多学科性质。4 以现场研究为主,采用来自多学科的 富有...
环境心理学
2010 2011年第一学期环境心理学调研报告。人民公园游客行为习性。满意度调查 小组成员 马雪阳 080907217 潘本固080907221 王秋艳080907227 徐倩倩 080907235 杨贺军 080907236 杨鹏 080907237 杨晓丽 080907238 张帆 08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