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心理学

发布 2022-10-17 21:21:28 阅读 9105

感觉:人通过眼和耳感觉到来自客观对象的刺激,这一过程称为“感觉”。

认知地图:曾经感知过的事物在记忆中重现的形象称“意象”或“表象”,具体空间环境的意象称“认知地图”。

个人空间:根据人体的移动而移动,依据个人所意识到的不同情境而胀缩,是个人心理上所需要的最小空间范围,他人对这一空间侵犯会引起个人的焦虑和不安。

知觉定势:个人的知识、经验、兴趣,别人的言语指导或环境的暗示,会促使知觉判断的心理活动处于一定的准备状态而具有某种倾向性,心理学中称这种倾向性为知觉定势。

注意(及注意的广度):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的广度也叫注意到范围,指在同一时间内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

内部密度与外部密度:内密度指每一房间或每幢住宅中的居民的人数,外密度是指每英亩中居民、住宅和建筑物的数量。密度是一种客观的实际状态,可以用某种格式度量。

公共意象图:是许多人对同一环境个人认知地图的交集。反映了某一群体对特定环境的共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环境的特征,被试范围越广环境特征越有代表性。

唤醒:唤醒是指在刺激作用下通过脑干的网状结构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同时加强肌肉的紧张状态。

应激:令人不愉快的刺激所引起的紧张反应称为应激。

心理对抗:当人们觉察到对环境的控制能力丢失,首先会引起负性情绪体验,这时,个体就希望重新获取对环境的控制力,这称为心理对抗。

习得性失助:当控制环境能力的恢复失败后,可能会导致习得性失助感,也就是说,当多次努力重新获得控制环境的尝试失败后,人们会认为对于环境是无能为力的,于是放弃了努力,并且“学习”认识到对环境的限制是无力改变的。(负面影响)

人格:所谓人格,是指一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统合模式,这个模式包括了个体独具的、有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各种特质或特点的总体。反映个别看待世界和事件因果关系的方式。

领域性:它是个人或群体为满足某种需求,拥有或占用一个场所或一个区域,并对其加以人格化和防卫的行为模式。

人际距离:个体之间在进行交往时通常保持的距离。这种距离受到个体之间由于相容关系不同而产生的情感距离的影响。(密切距离个人距离社会距离公共距离)

1、简述环境心理学的特点:

1)把环境——行为关系作为一个整体加以研究,强调环境——行为关系是一种交互作用关系。

2)几乎所有的研究课题都以实际问题为取向。即都计划用来解决某些实际问题,其基础理论和内容都直接**于实际研究。

3)具有浓厚的多学科性质。

4)以现场研究为主,采用来自多学科的、富有创新精神的折中方法。

2、简述感觉的特点:

1)感觉反映的是当前直接接触到的客观事物,而不是过去的间接的事物。2)感觉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而不是事物的整体。

3)感觉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是以客观事物为源泉,以主观解释为方式和结果,是主客观联系的重要渠道,是客观事物的主观映象。

知觉的特点:

1)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产生以各种形式的感觉的存在为前提,并与感觉同时发生。2)知觉的整体性(或综合性)。

知觉的产生需要过去的经验或知识帮助进行信息整合。3)知觉的理解性。知觉是人脑对当前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是以生理机制为基础的纯粹的心理活动。

易识别环境的特点:

1)组织与结构:平面组织结构清晰、交通指示标志醒目、交通方向明确。

2)同一性:建筑群或区域内有某些共性,如统一的建筑风格、色彩、符号等等从而形成整体感并与结构一同形成韵律感。

3)意义:如环境本身含有功能意义,文化意义或者历史意义。

3、简述认知地图的五种关键维度:

1)路径:指城市的公路、铁路、水路等连续而带有方向性的交通通道。

2)标志:指具有明显特征而又充分可见的定向参照物。如建筑、雕塑、自然山川、岛屿等等。

3)节点:指观察者可以进入的具有战略地位的焦点。如交叉路口、道路起点终点、广场、车站、码头等行人集散处。

4)区域:指具有共同特征的较大空间范围。如通过空间的布局、造型、质感、色彩等特征加以组织形成的整体感、区域的同一性。

5)边界,指不同区域的分界线,如河岸、围墙等不可穿越障碍或树篱、台阶等适宜性可穿越边界。

4、简述认知地图的功能:

1)解决空间问题。清晰完整的认知地图利于人们充分利用和选择环境的“提供”满足自己的需要,建立起对环境的安全感和控制感。

2)接受新环境信息的基础。人们习惯把原有环境的意象作为更大环境体系认知的基本参照系,通过原有环境的认知基础减少获取新环境信息时的困惑和不适应感。

3)交往功能。人们把认知地图过程中公认的城市元素称为公共意象,环境的公共意象提供了城市交往所必需的公共符号系统。意象越突出,城市交往越活跃。

5、应激状态下三个阶段的生理反应特点:

1)警戒反应阶段。受到刺激后交感神经兴奋,帮助人进行感觉判断,分泌更多的应激激素促使身体做好应激准备。此阶段是一个迅速而又短暂的过程。

2)抗拒阶段。此阶段主体对刺激重新评价,在副交感神经作用下心率、呼吸、内分泌、食物消化恢复正常以储备大量体能维持机体高警觉状态。(同时继续为进一步状态做准备)

3)衰竭阶段。当应激状态持续时间过长后,超过了个体承载限度,导致体能衰减、感觉知觉能力下降、肌肉力量降低,最终体能消耗尽以致死亡。

6、应激物的种类和特点:

1)灾变事件:如自然灾害、战争、重大技术事故。特点:a.具有不可**性与突发性 b.冲击性强度巨大,需要付出很大努力才能应对 c.波及范围广,影响人数较多。

2)个人应激物:如应激性生活事件和一些烦人的日常琐事。特点:a.冲击性强弱不等 b.具有积累性质 c.无休止,无法摆脱。

3)背景应激物:指持续重复的日常干扰,如工作压力、噪声、空气污染。特点:

a.冲击性强度弱于灾变事件和强应激性个人应激物 b.具有稳定性和持续性特征 c.

具有不可避免性 d.通过影响个人情绪积累来影响个人心境。

7,影响噪声评价的因素:

取决于主客观两方面的因素,包括物理、生理和心理因素,具体体现为1)响度:声音越响,引起的应激水平和唤醒水平越高。

2)可预见性:无周期性、不可预见的声音使人心情烦躁

3)控制感:具有可以控制隔离噪声的感觉会缓解噪声引起的烦躁。

8、简述噪音对社会行为表现的影响:

1)噪声和助人行为。心情愉快时比不愉快时更愿意帮助人,噪声会引起不愉快的心境,因而也影响助人的行为。

2)噪声和绩效。噪声对绩效的影响取决于响度、可预见性、控制杆和个人适应水平以及任务性质,3)噪声和交往。强背景噪声可以岩壁人得谈话声而引起交往的困难。

听清谈话的困难程度一方面与背景噪声的频率和振幅有关;另一方面与说话者和听话者之间的距离有关。需要言语交往最多的场所是学校,因此最易受噪声干扰的也是学校。

4)噪声对健康的影响。人类早就认识到噪声对健康的危害,听力损伤是长期暴露于高强度噪声的直接后果之一。眼睛是继耳朵之后的又一受害器官。

9、什么是拥挤:

拥挤是对导致负性情感的密度的一个主观心理反应。当人口密度达到某种标准,个人空间的需要遭到相当长一段时间的阻碍时,就出现了拥挤感。影响人们是否产生拥挤感的最主要因素可能是密度。

拥挤对个体行为会产生哪些不利影响:

对生理的影响。 在高密度条件下的人血压偏高,个体患病的机率更高。儿茶酚胺含量升高,肾上腺分泌也提高;**的导电系数也显著增加。

对情感的影响。 高密度会导致个体消极的情感状态,在高密度空间,男性体验到的消极情感比女性更强。女性在社会交往中有更高的合群动机,所以在近距离内有更大的亲和力,男性的竞争动机更强,因而和他人距离过近会产生威胁感。

⑶拥挤与疾病。 长期在高密度环境中生活,可能引发疾病或使病情加重。

10.简述建筑设计中减少拥挤感的措施:

1)空间分隔。对密度的知觉是引起拥挤感的关键,拥挤感是个体感知到个人空间受到侵犯。建筑设计中的分隔是利用各种屏障或隔断减少人们相互接触和环境信息的输入,减少拥挤感。

2)缓解交通拥挤。一方面增加交通资源,另一方面设法平衡时空供求矛盾。

13,简述拥挤和密度的区别。

拥挤是对导致负性情感的密度的一个主观心理反应。当人口密度达到某种标准,个人空间的需要遭到相当长一段时间的阻碍时,就出现了拥挤感。影响人们是否产生拥挤感的最主要因素可能是密度。

密度是指每单位面积个体数目的客观测量,具体来说,它是指个体与面积的比值。密度可以在任何单位面积里进行度量。

11,简述格式塔的组织原则及简要内容:

一)图形与背景。

1)图形与背景的关系 。图形是被包围的较小对象,清晰明确,相对较强;背景是包围着的较大对象,模糊不定,相对较弱。并且在一些特定情况下图地关系可以调换。

2)图地关系在环境设计中的意义。环境设计中强调图地之分,不仅符合视知觉需要,而且有助于突出景观和建筑的主题。反之,缺乏图地之分的环境易造成消极的视觉效果。

3)易成图形的主要条件。小面积比大面积易成图形、水平和垂直形态比斜向形态易成图形、对称形态易成图形、封闭形态比开放形态易成图形、凸点形态比凹入形态易成图形、动形态比静形态易成图形、整体性强的形态易成图形、与众不同的形态易成图形、有意义的形态易成图形。

二)群化原则。当我们观察时,具有多个刺激被感知为统一整体的规律,通常称为群化。

1)邻近原则:相互邻近的元素易被感知为有内聚力的整体。

2)相似原则:彼此相似的元素易被感知为整体。

3)连续原则:按一定规则连续排列的同种元素被感知为整体。

4)封闭原则:一个有倾向于完成而尚未闭合的图形易被看作一个完整的图形。

三)简化原则。人们在对视觉刺激进行组织时,喜欢采用减少或简化的方式,使之有序和易于理解,如简单几何体易被感知为图形。

1)良好完形原则:视觉组织中,对称、规则、简单形态的一组刺激视为一个整体。

2)简洁原则:知觉在组织空间位置相邻的视觉刺激时,具有使对象尽可能简单的倾向。

12,什么是博物馆疲劳?试举例说明在设计中怎样避免?、

博物馆疲劳:指观众在参观过程中由于长时间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以致心理上的饱和、厌倦,再加上身体上的疲劳造成逐渐的精力耗竭,注意力涣散,认识活动机能衰退和产生疲劳感的现象。

避免:1)节能原则,减少观众在非参观用途上的能量消耗。具体包括:适宜的楼层和地面材料,合理的展线安排、根据人体工程学设置陈列带和减少“视觉噪音”

环境心理学

第一章环境心理学导论 环境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其主要的服务对象是谁?1.设计的目的首先是保护人爱护人,进而实现人对美的需要的实现。没有人的危险而是保护人 爱护人,解决外界环境与人的冲突是所有设计分支学科的共同目标。因此环境设计师要了解服务对象的心理,以更好地为其服务。园林设计师在长期的设计思考过程...

环境心理学

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环境心理学的主要特点为 1 把环境 行为关系作为一个整体加以研究,强调环境 行为关系是一种交互作用关系。2 几乎所有的研究课题都以实际问题为取向。即都计划用来解决某些实际问题,其基础理论和内容都直接 于实际研究。3 具有浓厚的多学科性质。4 以现场研究为主,采用来自多学科的 富有...

环境心理学

2010 2011年第一学期环境心理学调研报告。人民公园游客行为习性。满意度调查 小组成员 马雪阳 080907217 潘本固080907221 王秋艳080907227 徐倩倩 080907235 杨贺军 080907236 杨鹏 080907237 杨晓丽 080907238 张帆 08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