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心理学研究新动态

发布 2022-10-16 16:03:28 阅读 1871

摘要创造心理学的研究是目前心理学研究中的-个新领域。文章简要介绍了创造心理学的最新研究工具,并对创造心理学的研究前景做出了展望。

关键词创造心理学;创造力;创造性思维。

创造心理学是以心理学为中心而综合文化人类学、社会学、教育学、以及生理学等对创造研究的成果的一种行为科学。创造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包括影响创造的各种因素,创造性与创造力之测量,创造过程以及创造的方法。这是国内学者郭有通在其专著中对创造心理学的定义。

创造心理学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其研究工具的更新上。

美国心理学家爱肯曾说过,心理学中再没有比“创造性”这个课题被人研究得更多却被人理解得更少的了。从创造心理学创立至今,不同的学者对创造性都有不同的定义,对于创造性的本质问题人们一直处于探索的阶段,对创造性的不同理解便导致了不同的创造力研究工具;另外现在许多的“创造力”是用各种发散思维的测验来测量的,甚至有的发散思维测验被称为创造性思维测验,这种基于发散性思维的创造性思维测验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如具有国际影响力的ttct(toance crea-tire thinking test),wcap(wiams creativity assessment pack-et),tct—dp(test for creative thinking—drawing production)都是基于发散性思维理论的。但随着人们对“发散性思维是否等于创造性思维”的质疑,许多研究明显地发现发散性思维测验的**效度不高,至少是很不稳定的。

发散性思维的这种显著弱点,使得人们重新思考创造力的评价方法。目前,基于不同理论基础的创造力测量工具主要有远程联想测验(rat)和同感评估技术(cat)。

rat测验是基于该测验的创始人mednick的远距离联想理论(theory of associative creativity)而提出的,该理论认为创造性思考是将联想得来的元素重新整合的过程,新结合的元素相互之间联想的距离越远,这个思维的过程或问题的解决就更有创造力。mednick认为有创造力的人的联想不同于一般人,一个元素可以与许多其他元素连接,而一般人的元素连接则比较少。广泛的联想则支持遥远的、原创的、令人意外的元素整合。

目前,rat因其效度较高而被广泛地用于临床,人格与认知,神经科学研究中。rat的设计与各国文化语言特征有很大相关,因此,利用国外编制rat量表的思路,结合我国的语言和文化,来编制适合中国人的创造性测验量表,无疑是非常有意义的。

cat即“同感评估技术”(consensus assessment technique)是美国哈佛大学的amabfle教授提出来的,她认为尽管人们对创造力的定义可能不完全一样,但人们,特别是同一领域的专家们对同一作品会有基本一致的看法,这就是同感,这种同感可以成为评价创造力的基础。amabile对创造力的同感定义是创造力评价的操作性定义,评价的主要依据是评价者对创造力的内隐标准,但她认为,能够采用cat技术评价的作品必须满足具有新颖性、适宜性和作品生产是开放式的两个条件。同感评价技术由于其接近于真实生活的评价方式,逐渐成为一种有效的创造力评价重要方法,被广泛地应用于社会心理学、个体差异和领域特殊性和领域一般性研究。

传统创造心理学因科学主义的影响,其研究方法也较为严谨,但随着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兴起,人文主义研究方法也逐渐有所发展,以弥补创造心理学对科学研究方法的过分偏爱造成的偏颇。学者罗玲玲从方**意义上**了最新创造力测评出现的研究视角转向:第一,从水平测量到类型区分的转变,第二,从评估主体到评估环境的转变。

她认为前者打破了对创造本性的线性理解;后者则着眼于环境,**人的创造性潜质如何从可能变成现实的发生学机制,揭示了创造发生学的文化机制,更具有重要的方**意义。

综观近几年创造心理学研究领域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出现了许多可喜的变化,如创造力内隐理论的兴起、创造性思维计算机模型的出现,这些都标志着对创造心理学的研究向更为广泛的方向发展。然而在众多的研究中,阻碍创造心理学发展的障碍还是存在的,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第一,对创造力的定义无统一的标准,致使创造力的相关研究混乱。

对于创造力的本质是什么,几乎每个研究者都有其自己不同的定义,这样就使得研究无法在统一的基础上进行,得出来的研究成果也难以进行推广。目前,人们已经开始从多角度来认识创造力,并试图将创造力看作是一种认知、人格和社会层面多因素的整合体。然而,对创造力的概念做出严格的学科定义,对创造力的本质内涵理解还需要研究者的共同努力。

第二,创造心理学的应用实践研究较少。创造心理学发展至今,大部分都基于对理论的探索,从个性特征、认知过程、社会影响因素来进行研究,而较少有对创造力的应用研究的出现。而处于当今创造能力日益被重视的社会,对创造力的功能研究,如何培养创造能力,如何创建有效的环境机制来促进创造性的发展都是值得共同探索的。

未来创造心理学的研究除解决现存的问题之外,还应在与创造力本质相关的研究问题上进行积极探索,如创造性思维与发散性思维的关系,创造力普遍性和特殊性的问题;在研究方法上,多采用纵横交叉研究,对个体或团体进行跟踪研究,以获得全面的背景资料;在研究者越来越重视从个体内外系统多层面对创造力进行研究的背景下,应提倡多学科、多视野对创造力进行协同研究。

创造心理学

创造心理学课程 题目 从儿童创造潜力的开发认识创造大脑活动的一般性条件。姓名 肖宇。所在系部 园林系。学号 200920524191 完成日期 2012年5月8日。成绩 前言。脑科学的研究表明,每一个孩子都有非常值得炫耀的才能潜力可供开发,都有足够的智力因子构建人生未来的辉煌。成才者与未成才者的区别...

创造心理学

期末作业考核。满分100分。1 名词解释 每题5分,共15分 1.再造想象再造想象是根据某以事物的图样或语言描述在头脑中产生关于这一事物的新形象,并不带有创造性成分。2.动机 激发 维持 调节人们从事某种活动,并引导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心理过程或内在动力。3.思维定势效应 是指人们在一定的环境中工...

创造心理学

2014年春季期末作业考核。满分100分。一 名词解释 每题5分,共15分 1.发散思维。发散思维又称辐射思维 放射思维 扩散思维或求异思维,是指大脑在思维时呈现的一种扩散状态的思维模式,它表现为思维视野广阔,思维呈现出多维发散状。2.开放课堂。开放课堂是一种教学模式,包括空间上的灵活性 学生对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