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离线作业

发布 2022-10-16 03:09:28 阅读 9898

研究表明,出生只有2周的婴儿能分别红色和灰色,2个月打的能从白色中区分出红、橙、蓝、蓝绿。到24个月的时候,婴儿能说出15种颜色。

2.听觉 1)听觉辨别力的发展

人类能辨别的声音频率为16-20000赫兹。

有研究发现:

婴儿对低频率的声音(低于1000赫兹)的听觉能力高于**;

婴儿对中等频率(1000赫兹)的声音接近于**;

婴儿对于高频率(高于1000赫兹)又高于**

2)**听力的发展

婴儿喜欢轻柔、旋律优美、节奏鲜明的**曲调

3、知觉 1)方位知觉的发展

3岁能正确辨别上下方位。

4岁能正确辨认前后方位

5岁开始,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方位。

9-11岁完成对左右概念的正确理解

2)形状知觉的发展

幼儿掌握各种形状的次序为: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半圆形-梯形-菱形-平行四边形

3)时间知觉的发展

幼儿先认识时序的固定性后认识时序的相对性。

4、观察 1)观察的目的性不强

婴幼儿不能自觉地去观察,他们的观察活动常受外界的刺激所影响。

2)观察的系统性差

幼儿还不会对事物进行系统的观察,只会对事物进行零散的、孤立的观察

3)观察的持续时间短。

幼儿观察持续时间的长短,明显受其兴趣的支配,喜欢的东西观察时间长,不喜欢的则短。

3. 什么叫做个体差异?

个体在认识、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而不同于他人的心理生理特点,又称个别差异。它是个体在其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的实践活动形成的。

4. 动作技能的保持及影响因素?

大家都有经验,动作技能一经学会,便不易遗忘。如学会了游泳或骑自行车的人,虽然若干年内未经练习,但其技能基本保持如故。这是什么原因呢?

许多动作技能不易遗忘的原因是:

1.动作技能在形成与使用过程中有了大量的过度学习。

2.动作技能的保持在很大的程度上依赖于小脑等低级中枢。而低级中枢可能有更大的保持动作痕迹的能量。

3.许多连续的与不连续的动作技能比较简单,因而不容易遗忘。

二、论述题。

1. 详述婴幼儿同伴关系的发展特点?

1)婴儿期同伴关系发展

婴儿从出生后的后半年起即开始出现真正意义上的同伴社交行为。婴儿早期同伴交往经历以下三个发展过程:

“以客体为中心”阶段

此阶段婴儿的交往更多地集中在玩具或物品上,而不是婴儿本身。此时的社交行为大部分是单方面的发起,往往不能引发另一个婴儿的反应。当婴儿的社交行为成功地引发另一婴儿的反应时,就产生了婴儿之间简单的相互影响。

“简单交往”阶段

此阶段婴儿的行为有了应答的性质,婴儿已能对同伴的行为作出反应,经常企图去控制另一个婴儿的行为。“社交指向行为”是这一阶段婴儿同伴交往的重要概念。所谓“社交指向行为”是指婴儿意在指向同伴的各种具体行为,婴儿在发出这些行为时,总是伴随着对同伴的注意,也总能得到同伴的反应。

这些行为的目的都在于引起同伴的注意,与同伴取得联系。婴儿在此阶段就是通过这种社交指向行为而积极地寻找自己的同伴的,同时也对同伴的行为作出反应,相互影响。

“互补**往”阶段

此阶段婴儿同伴间的行为趋于互补,出现了更多更复杂的社交行为,相互间模仿已较为普遍,婴儿不仅能交好地控制自己的行动,而且还可以与同伴开展需要合作的游戏。同伴之间的社会性游戏数量明显增长是这个时期婴儿交往最主要的特征。

华师《幼儿教育心理学》离线作业

一 名词解释。1 幼儿教育心理学 幼儿教育心理学是在幼儿教育学和幼儿心理学的基础上形成的一门学科。它主要研究幼儿学习的规律和特征,以及教师有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揭示幼儿如何学习,即幼儿学习的规律,水平,特征 研究如何更有效,科学,合理的促进幼儿学习,即如何开展适宜性教学,特别是要...

华师《心理学》作业

名词解释。1.心理过程 心理过程相对于人格心理来说,是不断变化着的,暂时性的心理现象。它包括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个方面。2.个性心理 是指一个人身上经常地,稳定地表现的心理特点。3.个性倾向性 是人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是人格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它决定着人对认识活动的对象的趋向和选择,包括需...

《教育心理学》离线作业

北京师范大学网络教育。教育心理学 作业答案。客观题部分 一 选择题 每题1分,共15题 参 主观题部分 一 简答题 每题2.5分,共2题 1 简述记忆的主要规律。答案要点 记忆的主要规律有 目的律 记忆的目的任务越明确 越具体,记忆效果越好。操作律 当记忆材料成为学习者活动 操作的直接对象时,记忆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