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个性的发展。
一、个性的概念:1个性是指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点或品质的独特结合。2个性不是天生和出生后立即形成,是在心理发展到一定水平后形成的。
二、个性的心理结构:
1、个性倾向性系统:(需要、动机、兴趣、走向、世界观等要素)构成个性的核心。
2、自我意识系统: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监控。
3、个性心理特征系统:气质、能力、性格(个性最核心的特征)个性的独特性集中表现。
三、个性的特点:1、整体性2、稳定性3、独特性4、积极能动性。
四、儿童的气质。
1气质是指一个人所特有的,主要是生物决定的、相对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心理活动的速度、强度和稳定性。
2气质使人的整个心理活动带上个人独特的色彩,并直接影响性格的形成和发展。
3气质具有较突出的生物性,与生俱有。
4气质相对稳定、不易改变。环境可会掩蔽特性,但并未改变。5气质无好坏之分。(没有社会价值之分)
五、气质类型理论。
一)体液说→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四种类型。
二)高级神经活动说:**生理学家巴埔洛夫发现神经系统具有强度、平衡性和灵活性三个基本特征,四种:兴奋型、活泼型、安静型和抑郁型。
三)四种神经活动类型,恰恰与体液说的四种气质类型相对应。
六、气质类型的表现。
托马斯划分为:容易照看型(占40%)、难以照看型(占10%)、缓慢发动型(占15%)、混合型气质(占35%)
卡根受巴洛夫①行为抑制性(称:胆小孩子)
行为非抑制性(称:胆大孩子③纵向研究发现:非抑制行为的保持好于抑制行为的保持。④气质是生物性因素
七、性格与气质关系:区别又密切联系,相互制约。
区别(1)起源上看,气质先天具有,发生个体早期阶段。性格后天形成,发生人在活动中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2)可塑性看,气质相对稳定,可塑性小,即使改变,但较不易。
性格可塑性大,改变较易。(3)社会价值看,气质无好坏善恶之分。性格有好坏善恶之分。
联系:1)气质会影响个人性格的形成。
2)气质按自己的动力方式,渲染性格特征,使性格具有其气质独特的色彩。(3)气质还会影响性格特征形成或改造的速度。(4)性格可在一定程度上掩盖或改变气质,服从生活实际要求。
八、性格的分类:1、根据知、情、意三者在性格中何者占优势,将性格划分为:(1)理智型:
理智来评价,支配和控制自己的行动。(2)情绪型:言行举止易受情绪左右。
(3)意志型:行动目标明确,主动积极。2、根据心理活动倾向于外部还是内部,分外向型和内向型3、根据个体独立性程度,把性格分为独立型和顺从型。
4、根据人的社会生活方式以及由此而形成的价值观,把性格分为理论型、经济型、审美型、社会型、权利型和宗教型。5、根据人际关系,把人们的性格划分为:a、b、c、d、e五种。
九、儿童的性格特征:1、活泼好动:幼儿天性,幼儿性格明显特征之一。
2、好奇好问:主要表现探索行为,好奇好问。3、模仿性强:
幼儿期典型特点,小班尤为突出。4、好冲动:情绪易变,外露,自控力不强。
十、学前儿童性格的塑造:1、树立良好的榜样:(1)各种途径机智地提供榜样。
(2)指导学习同伴良好性格。(3)教师本人做好幼儿榜样。2、引导幼儿参加集体生活和实践活动(幼儿的性格在时间活动中形成,检验,得到称赞、鼓励而稳固)。
3、巩固良好性格,克服不良性格。
十。一、能力的特征:1能力和活动紧密联系。
2能力直接影响活动效率3完成一种活动需要多种能力的结合(能力是活动的前提)
1、一般能力(也称智力):指观察,记忆,思维,想象等能力。2、特殊能力。
1、模仿能力2、创造能力。
1、认知能力 2、操作能力: 3、社交能力儿。
十二、儿童能力的发展:
一、多种能力1、操作能力最早表现,并逐步发展(1岁开始)2、语言能力在婴儿期发展迅速,幼儿期是口语发展的关键3模仿能力的发展是随着延迟模仿一起发展起来的。延迟模仿发生在18—24个月。4、认知能力迅速发展,是幼儿学习的前提。
出生时只具备基本的感知能力5、特殊能力有所表现→**才能在学前期出现。6、创造能力萌芽→幼儿晚期出现。二、智力结构随着年龄发展趋势是越来越复杂化、复合化和抽象化。
三、出现了主导能力(优势能力)的萌芽,开始出现比较明显的类型差异。四、智力发展迅速。
十三儿童的自我意识:
一对自己身体的认识1几个月婴儿:不能自己意识存在2认识自己身体各部分—→1岁左右,婴儿逐渐认识自己身体各个部分。
1认识自己的整体形象要经过一个较长过程。2意识到身体内部状态2岁左右才开始发生。
3名字与身体练习—→
二对自己行动的意识:1岁左右能把自己动作和动作对象区分开来,并且体会到自己的动作和物体的关系。
三、对自己心理活动的意识。
1儿童从3岁左右开始,出现对自己内心活动的意识岁后,开始较清楚意识到自己的认识活动、语言、情感和行为。3、掌握“我”字是自我意识形成的主要标志。
十。四、自我评价的发展(大约2至3岁开始)
一)主要依靠**的评价:1、幼儿初期:自我评价常常依赖**对他的评价,只是**评价的重复。2、幼儿晚期:儿童开始出现独立的评价,且对**对他的评价持有批判。
二)常常主观情绪性评价:
1、幼儿往往不从具体事实出发,而从情绪出发进行自我评价。2、幼儿一般都过高评价自己。
三)受认识水平影响很大—→受整体思维、认知发展水平影响。1、自我评价比较笼统,从某个方面(局部)评价—→比较具体、细致、较全面评价发展。2、最初较多局限于外部行动评价—→内心品质评价。
3、从只有评价,无论据—→有论据评价。
十。五、自我调节的发展:是逐步发生发展的。
由不能自觉调节自己的心理与行为—→能按照**的指示,要求调节自己的行为,—→幼儿晚期)能自觉调整自己心理和行为。
中学教育心理学十一章
第十一章 心理健康教育 一 单项选择题 1.心理健康的人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 a 应有的责任感。b 积极的社会功能 c 应有的义务感。d 应有的道德面貌 2.焦虑是由紧张,不安,焦急,忧虑,恐惧交织而成的一种 a 情绪状态。b 意志状态。c 记忆状态。d 思维状态 3.学生...
学前心理学
模拟题b 一 单项选择题1 心理是人脑对 a 客观现实像镜子一样的反映b 客观现实被动的反映c 客观现实能动的反映d 客观现实原原本本的反映。2 儿童刚出生时,最发达的感觉是 a 痛觉b 听觉c 味觉d 视觉。3 儿童出生后就出现注意现象,这实质上是一种 a 选择性注意b 有意注意c 定向性注意 定...
学前心理学
第1章概述。自然观察 一 观察法 最基本 最常用。实验观察 视崖实验。二 测验法 常模参照测验 比纳 韦氏智力 标准参照测验。研究学前儿童心理 三 访谈法 结构 非结构。皮亚杰 对偶故事科尔伯格 两难故事 的方法 四 问卷法。五 实验法实验室实验自变量 要改变的条件。自然实验因变量 随着自变量而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