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课程作业评讲(3)
责任教师张莉。
本次主要针对**电大编制的汉语言文学本科《心理学》(必修)形成行考核册作业(3)中的部分简答题和论述题进行评讲。下文中,黑色的是问题与解答要点,兰色是说明和解释。
二、简答题。
一) 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的主要观点。
1.考核知识点: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2.解答提示: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的主要观点是:
1)马斯洛将人的需要从低向高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需要。
2)马斯洛在需要层次基础上分析了需要层次之间的关系,最基本的生理和安全需要满足之后,高层次需要才依次出现和满足;不同年龄阶段,总有一种需要处在优势地位,成为主导需要,人的需要除受年龄因素影响之外,还与其所处的社会经济状况及教育普及程度有关。
3)马斯洛特别强调自我实现需要的重要性及其实现途径。
二)什么是动机?动机和需要、诱因怎样的关系?
1.考核知识点:动机和需要、诱因的关系。
2.解答提示:
1)动机是引起和维持个体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
2)动机的产生受内在需要和外在诱因的共同影响。
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生理与心理的不平衡状态,它是有机体活动的动力和源泉。
动机产生的根本原因是需要。当需要得不到满足时,有机体内部会产生一种叫做内驱力的刺激,内驱力使机体处于紧张状态,促使机体释放出一定的能量或产生一定的冲动,作出行为反应,反应的最终结果使需要得到满足。
诱因是指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
在某些情况下,即使有机体没有特别强烈的内在需要,外在诱因也可能成为动机产生的条件。在一般情况下,诱因作为一种外在刺激物,能够吸引有机体的活动方向,有助于他寻求需要的满足,但在有些情况下,即使有机体没有特别强烈的内在需要,外在诱因也可能成为动机产生的一个条件。
在动机中,需要与诱因是紧密相连的,需要比较内在、隐蔽,是支配人们行动的内部原因。诱因是与需要相联系的外界刺激物,它吸引有机体的朝向性活动,并使需要有可能得到满足。所以,需要推动人们去活动,并使活动朝向外界的诱因,从而使活动具有目的性和方向性,当人们的需要得到满足后,诱因的吸引力降低,动机的强度也随之减弱或消失。
3.注意:首先要弄清动机和需要、诱因的概念。
三)动机强度越大,行为效果越好吗?用耶克斯---多的森定律来说明。
1.考核知识点:耶克斯---多的森定律。
2.解答提示:
是否动机越强,效果就越好呢?是否只有产生了强烈的动机,才能有上佳的行为表现呢?
根据心理学家耶克斯( yerkes)与多德森( dodson)经实验研究归纳出的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不是一种线性关系,而是倒u形曲线。他们认为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任务的完成(见示图)。
事实上,只有当任务特别简单时,动机越强,行为表现会越好,但是当任务难度增加时的情况就不同了。动机的强度需要有一个适宜的水平,动机过强或者过弱都不利于任务表现。而当任务非常难时,动机水平低一些反而有利于行为表现。
四)简述有关能力或智力的主要理论(代表人物和主要观点)
1.考核知识点:能力结构或智力的主要理论。
2.解答提示:
智力是一个复杂的概念,涉及整个的开放性动态心理系统,具有复杂的结构。分析智力的结构,对于深入理解智力的本质,合理地设计度量智力的工具,科学地拟定智力培养计划,都有重要意义。自20世纪初,心理学家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对人的智力提出假设,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形成了不同的理论。
下面介绍几种主要的理论。
1)因素说。
独立因素说。
独立因素说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
桑代克认为人的能力是有许多独立的成分或因素构成的,如抽象力、适应力。根据这种学说,不同能力和不同因素是彼此没有关系的,能力的发展只是单个能力的独立的发展。
二因素说。二因素说的代表人物是英国心理学家和统计学家斯皮尔曼(
2023年英国斯皮尔曼根据人们完成智力作业时成绩的相关程度,提出能力由两种因素组成:一种是普通能力或普遍因素,简称g因素,它是人的基本潜能(能量),是决定一个人能力高低的主要因素。正是由于这种因素,人们在完成不同智力作业时的成绩才会出现某种正相关。
另一种是特殊能力或特殊因素,简称s因素,它是保证人们完成某些特定的作业或活动所必需的。由于这些因素起作用,人们的作业成绩才没有完全的相关。许多特殊因素与某种普遍因素结合在一起,就组**的智力。
人们在完成任何一种作业时,都有g 和s两种因素参加。
智力多元理论。
智力多元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
加德纳认为,智力内涵是多元的,由7种相对独立的智力成分所构成。每种智力都是一个单独的功能系统,这些系统可以相互作用,产生外显的智力行为。
第一种,言语智力,包括阅读、写文章或**及用于日常会话的能力。第二种,逻辑—数学智力,包括数**算与逻辑思考的能力,比如做数学证明题及逻辑推理。第三种,空间智力,包括认识环境、辨别方向的能力,如查阅地图等。
第四种,**智力,包括对声音的辨别与韵律表达的能力。第五种,运动智力,包括支配肢体完成精密作业的能力,比如打篮球、跳舞等。第六种,社交智力,包括与人交往且能和睦相处的能力。
第七种,自知智力,包括认识自己并选择自己生活方向的能力。
2)三维结构模型。
三维结构模型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
吉尔福特认为,智力可以区分为三个维度,即内容、操作和产品。这三个维度的各个成分可以组成为一个三维结构模型。智力活动的内容包括听觉、视觉(所听到、看到的具体材料,如大小、形状、位置、颜色)、符号(字母、数字及其他符号)、语义(语言的意义概念)和行为(本人及别人的行为)。
它们是智力活动的对象或材料。智力操作指智力活动的过程,它是由上述种种对象引起的,包括认知(理解、再认)、记忆(保持)、发散思维(寻找各种答案或思想)、聚合思维(寻找最好、最适当、最普通的答案)和评价(做出某种决定)。智力活动的产物是指运用上述智力操作所得到的结果。
这些结果可以按单元计算(单元),可以分类处理(分类),也可以表现为关系、转换、系统和应用。由于三个维度的存在,人的智力可以在理论上区分为5×5×6=150种(见下图)。
图1 三维智力结构模型。
吉尔福特的三维智力结构模型同时考虑到智力活动的内容、过程和产品,这对推动智力测验工作起了重要的作用。2023年吉尔福特宣布,经过测验已经证明了三维智力模型中的近百种能力。这一成就对智力测验的理论与实践,无疑是巨大的鼓舞。
3)智力的三元理论。
智力的三元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斯滕伯格。
斯滕伯格认为智力包括了三个部分:成分、情境和经验。
成分性智力指个体在问题情境中,运用知识分析资料,经由思考、判断、推理以达到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类智力由三个成分构成:元成分,如预先计划的能力、监督事情进行的能力或制定策略的能力;操作成分,这种能力可以使计划付诸实现;知识获取成分,即获取知识的技能。
情境智力是指有目的地适应环境、塑造环境和选择新环境的能力。一般来说,个体总是努力适应他所处的环境,力图在个体及其环境之间达到一种和谐。
经验智力体现为在两种截然不同的情境下解决问题的能力,即新异的或者常规的问题。在任务非常熟悉时,个体的最佳表现依赖于操作成分的自动执行,如阅读、驾车等;而在任务不熟悉时,良好的成绩依赖于元成分辅助推理和问题解决的方式。斯滕伯格认为,应对新异性的能力和自动化的能力是任务经验过程的两个紧密相连的方面。
当个体初次遇到某个任务或某一情境时,应对新异性的能力就开始了,但对任务或情境多次实践后,自动化的能力就开始起作用了。在应对新异问题和自动化的过程中是最能测量智力的。
六)如何理解能力的的个体差异?
1.考核知识点: 能力的的个体差异。
2.解答提示:
能力是人们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个性心理特征。也就是说能力实际上是指个人从事相应活动的能力。每个人在能力方面都有其自己的强项和弱项,这使得每一个人在从事某项工作或活动中,既有其有利的一面,又有其不利的一面。
能力的的个体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四方面:
1)能力发展的水平差异;
2)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
3)能力结构的差异;
4)能力的性别差异。
七)简述人格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
1.考核知识点: 人格的概念及其人格特性。
2.解答提示:
1) 人格是个体在对人、对己、对事反应时所显示出的特有模式,这个模式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和行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2) 人格具有以下特征:
独特性:“人心不同,各如甚而”,这句俗语为人格独特性作了最好的解释。不现的遗传环境、生存及教育环境,形成了每个人各自独特的心理特点。
稳定性:俗话说:“江山易改,秉性难移”。
一个人的某种人格特点一旦形成,就相对稳定下来了,要想改变它,是较为困难的事情。这种稳定性表现在,人格特征在不同时空下表现出一致性的特点。
统合性:人格心理学家卡尔·荣格说:“人体发展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在已存在的遗传差异的基础上,努力保持人格的整体性。
”人格是由多种成分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受自我意识的调控。
功能性:有一位先哲说过:“一个人的性格就是他的命运。”人格是一个人生活成败、喜怒哀恨的根源。人格决定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甚至有时会决定一个人的命运。
综上所述,人格是一个具有多重属性的系统。人格的独特性、稳定性、统合性与功能行构成了人格的本质特征。
三、论述题。
一) 试述主要的工作动机理论并结合实际谈谈如何运用工作动机理论激励员工的工作动机?
1.考核知识点: 工作动机理论。
2.解答提示:
这里主要介绍的工作动机理论有x理论和y理论以及双因素理论。
1)x理论和y理论。
x理论和y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道格拉斯·麦格雷戈(douglas mcgregor)2023年在其所著《企业中人的方面》一书中提出来的。这是一对完全基于两种完全相反假设的理论,x理论认为人们有消极的工作源动力,而y理论则认为人们有积极的工作源动力。
x理论:把人看做是“经纪人”,认为人的工作动机受外在刺激所驱使,人们工作是为了获得经济报酬。
其主要观点是:人类本性懒惰,厌恶工作,尽可能逃避;多数人必须用强制办法乃至威胁、惩罚,使他们为达到组织目标而努力;激励只在生理和安全需要层次上起作用;绝大多数人只有极少的创造力。因此企业管理的唯一激励办法,就是以经济报酬来激励生产,只要增加金钱奖励,便能取得更高的产量。
所以这种理论特别重视满足职工生理及安全的需要,同时也很重视惩罚,认为惩罚是最有效的管理工具。但是以x理论为指导的管理思想带来的却是职工的敌视与反抗。
心理学》课程作业评讲
心理学 课程作业评讲 1 责任教师张莉。心理学 作业评讲 1 主要针对 心理学 平时作业 1 教材第。一 二 三章的内容 中的部分简答题和论述题进行评讲。下文中,黑色的是问题与解答要点,兰色是说明和解释。四 简答题。一 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1.考核知识点 心理学研究的对象。2.解答要点 心理学是...
心理学》课程作业评讲
心理学 作业评讲 3 主要针对 心理学 平时作业 3 教材第。八 九 十 十一章 中的部分简答题和论述题进行评讲。下文中,黑色的是问题与解答要点,兰色是说明和解释。下面的文字,黑色的是问题和答案,其他颜色是解释和说明。一 能力差异对个体的影响如何?如何理解能力的的个体差异?一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 能力...
医护心理学》作业评讲
医护心理学 作业评讲 1 一 简答题 1 请归纳 简述医护心理学的基本观念。1 心身统一的观点 2 社会对个体影响的观点 3 认知与自我评价的观点 4 主动适应与调节的观点 5 情绪因素作用的的观点 6 个性特征作用的观点。2 简要说明心理现象中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1 心理过程包括 认知过程 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