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单元测评

发布 2022-10-12 06:59:28 阅读 8523

温馨提示:

高考题库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比例,点击右上角的关闭按钮可返回目录。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为了进一步加强海峡两岸青少年的联系,增进两岸青少年的友谊,加深台湾青少年对中华文化的认识与了解,2023年7月14日,两岸万名青年大型交流活动——第六届两岸青年联欢节暨首届海内外青少年汉字夏令营活动在河南省安阳市中国文字博物馆正式启动。完成1~3题。

1.从文化的角度看,之所以要举办汉字夏令营活动,主要是因为( )

a.汉字是世界文化的基本载体。

b.汉字的文化内涵丰富。

c.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d.汉字的使用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答案] c2.共青团河南省委副书记、河南省青联副主席孙巍峰在讲话中说,希望大家以文字为媒,寻中华汉字之源,悟同文同种之道,消除陌生,拉近距离,产生共鸣,形成共识。这表明( )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健康有益的 ②两岸人民有着共同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③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

中华文化是联结两岸人民的精神纽带。

ab.②④cd.②③

答案] b3.举办这样的文化活动,目的是( )

培养青少年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②弱化各民族文化的特性,增强中华文化的共性 ③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④彰显中华文化的底蕴,弘扬中华文化。

ab.①②cd.②③

答案] a4.下列对汉字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汉字是我国各民族传统文化的记载工具。

b.汉字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重要见证。

c.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

d.汉字是人类文明的首要记载文字。

解析] 许多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字,不能说汉字是我国各民族传统文化的记载工具,a排除;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b排除,c正确;d本身说法错误。

答案] c5.公元376年,福建就有产茶文字的记载:宋元二朝,建茶、斗茶蔚然成风;明清时期,开创乌龙制茶工艺;到了现代,人们进一步将茶文化发扬光大,种茶、制茶、售茶、品茶、赛茶等成为茶乡人的主要生活内容。这说明福建茶文化( )

源远流长,一脉相承。

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

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能丰富人的精神生活。

ab.②③cd.①②

解析] 福建茶文化从古代发展到现代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一脉相承,①正确;乌龙制茶工艺体现了文化的区域特征,③正确;茶文化成为茶乡人的主要生活内容体现了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生活,④正确。②与题意不符。

答案] c6.徽州古牌坊民俗文化、淮南豆腐文化、阜阳民俗文化、滁州地方戏曲……在安徽近1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民俗,有些地方甚至只是隔着一条河、一座桥,两处的风俗习惯却迥然不同。这体现了( )

a.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b.不同区域的文化无法融合。

c.文化发展由自然条件决定。

d.中华文化独树一帜。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安徽地方文化的地域特征,故a符合题意。b、c说法有误,d不符合题意。

答案] a7.安徽的黄梅戏、京剧、花鼓戏等各种艺术门类渊源悠久,土壤肥沃。正是浓郁的文化气息,孕育了一代代勤劳聪明的安徽人,在中国历史上写下了一篇篇光彩的故事。材料印证了( )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②中华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持久深远 ④各民族共同铸就了中华文化。

abcd.①④

解析] 材料强调安徽文化种类多样、历史悠久、影响深远,故选①③组合。②④在材料中未体现。

答案] c8.每年初一天一亮,布依族的姑娘们就争着到屋外去挑水,谁先挑回第一担水,谁就是最勤劳的姑娘。而在壮族,年初一天还没亮,姑娘们就争着到河边或井旁“汲新水”,开始新一年的沸腾生活。同样是居住在西南边陲的两个民族,他们的过节习俗却是不一样的,这体现了( )

a.中华文化的区域性b.中华文化的民族性。

c.中华文化独领**d.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我国各民族文化都有自己的特色,故选b。其他选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 b9.苏州古典园林是一朵绚丽的艺术奇葩,它把中国的诗词、绘画等融为一体,造园艺术独树一帜,是江南古典园林的精髓,给人以美的精神享受。这说明( )

中华艺术对于人们情操的陶冶具有独特的作用 ②中华文化的艺术具有鲜明而独特的风格 ③中华文化的艺术具有丰富而绚丽的色彩 ④中华文化独树一帜,博大精深。

ab.①②cd.①②

解析] 本题以苏州园林为载体考查中华文化的独特性,①②入选;④为概括性表述,也是正确的。

答案] c10.著名学者余秋雨说,黄河流域80万平方千米,长江流域180万平方千米,而当时世界上所有文明流域加起来的面积也只是中国的1/15或1/20。所以,气魄、宏伟的统一文明是中华文化的一大特点。由此可见( )

中华文化就是中华文明 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中华文化一直走在世界前列 ④我国各族人民对中国文化有认同感和归宿感。

abcd.②④

解析] 本题考查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特点。①把中华文化与中华文明等同起来,是错误的;③说法太绝对。

答案] d11.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四大发明、汉字、戏曲、太极拳等表演让人耳目一新,把中国灿烂的文化神奇地展现在世人面前。这体现了中华文化的( )

a.包容广纳b.区域特征

c.博大精深d.源远流长。

解析]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众多体现中华古老文明的文艺节目显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故选c;a、b、d与题意不符。

答案] c12.我国许多少数民族能歌善舞,壮族山歌、侗族大歌、蒙古族舞蹈、朝鲜族舞蹈等都极具特色。这主要体现了( )

a.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b.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c.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d.中华文化的继承性。

解析] 材料强调我国许多少数民族能歌善舞,且各具特色,这体现了c;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主要是通过中华文化的独特性、民族性和区域性体现出来的,而材料只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民族性,故不选b;a、d与题意不符。

答案] c13.2023年8月4日,国防部新闻发言人耿雁生就日本2023年版《防卫***》涉华内容答记者问时表示,中国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奉行防御性国防政策。这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内涵中的( )

a.团结统一b.爱好和平。

c.自强不息d.勤劳勇敢。

解析] 材料中表述我国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以邻为善,很明显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内涵中的爱好和平。

答案] b14.右图为“三教合一图”,此图正面是佛教的代表,即释迦牟尼;左侧头戴方巾者为儒教的代表,即孔子;右侧头后挽个发髻的则是道教的图像,即老子。三教共存一碑,一片圆融。这主要说明中华文化( )

a.源远流长b.具有地域性。

c.具有包容性d.走向单一化。

解析] 儒、佛、道三教合一,这主要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答案] c15.中国有七大方言:北方方言、吴方言、闽方言、粤方言、客家方言、赣方言、湘方言。这主要说明中华文化( )

a.源远流长b.具有包容性

c.具有民族性d.具有地域性。

解析] 语言因地域、政治等原因被分化或统一,各地方言是因发展不平衡而逐渐形成的,故选d;a、b、c与题意不符。

答案] d16.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得益于它的包容性。下列对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的理解,正确的是( )

包容性能使中华文化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 ②包容性能使中华文化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 ③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实现中外文化的趋同 ④包容性是指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ab.①②cd.①③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化包容性的理解能力、辨析能力。①②概括了包容性的作用,④指出了包容性的含义。文化之间的交流可以相互吸收、借鉴,促进自身的发展,但同时保持自己的特色,不可能完全一样,所以③中的“文化趋同”表述错误,应排除。

正确选项为c。

答案] c17.《中国民族报》刊登的《走出去,民族文化展示多彩中华》一文指出:面对复杂的“全球化”浪潮以及多变的国际环境,如何从国家战略的高度,在吸纳世界优秀文化的同时,促进民族文化包括民族服饰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保持其具有中国气派、民族特点的独立品格,是民族文化交流面临的重要任务。这说明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文化时( )

要以外来文化为主。

要充分吸收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要以我为主,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

要重点学习外来文化的形式而不是内容。

abcd.①④

解析] 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①错误,③正确。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②正确。④说法错误。

本题选b。

第三单元测评

一 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3分 脸颊 xi ji 树杈 ch ch 融化 r n y n 挣扎 z zh 彼此 b b 允许 r ny n 二 看拼音,写词语。12分 y n y r n hu w iqi ng f g iningsh f m 三 选字填空。4分 戴带 穿 头领 爱 震振 奋 ...

第三单元测评

一 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3分,12小题共计36分 1 得不到友情的人将是终身可怜的孤独者。没有友情的社会只是一片繁华的沙漠。这两句话说明了 a 友情可以使孤独者得到幸福 b 友情可以使沙漠变成绿洲。c 友情可以使社会变成温馨的家园 d 生活需要友情。2.许多同学渴望自己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但有一些性格内...

人教版历史选修1 第三单元单元检测评估

一 选择题 每小题4分,共60分 5世纪中期,为我国北方创造了较为安定的社会环境,促进了社会生产发展的是 a 鲜卑族建立政权b 拓跋珪重建代国。c 北魏迁都平城 d 北魏统一黄河流域。解析 选d。在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前,北魏社会不稳定,处于迁徙与战乱中。冯太后积极推动和支持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