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学科新指导

发布 2022-10-07 22:59:28 阅读 5723

(一)必修模块 1:《数据与计算》

信息技术与社会的交互融合引发了数据量的迅猛增长,大数据对社会生产和人们生活的影响日益凸显。本模块针对数据(包括大数据)在信息社会中的重要价值,分析数据与信息的关系,强调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与技能,发展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模块是信息技术课程后续学习的基础。

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能认识到数据在信息社会中的重要价值,合理处理与应用数据,掌握算法与程序设计的基本知识,根据需要运用数字化工具解决生活与学习中的问题,逐步成为信息社会的积极参与者。

本模块包括“数据与信息”“数据处理与应用”“算法与程序实现”三部分内容。

1.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及教学建议单元一:数据与信息。

教学内容及要求。

教学建议。此部分可参考高中《信息技术基础》模块第。

一、二单元教学内容,并结合新课程标准要求和地区实际情况,设计符合时代发展和学生实际的教学任务。

此单元建议 8 课时。

单元二:数据处理与应用。

教学内容及要求。

教学建议。此部分可参考高中《信息技术基础》模块第。

二、三单元教学内容,并结合新课程标。

准要求和地区实际情况设计符合时代发展和学生实际的教学任务。

此单元建议 10 课时。

单元三:算法与程序实现。

教学内容及要求。

教学建议。此部分可参考高中《算法与程序设计》模块相关教学内容,并结合新课程标准要求。

和地区实际情况设计符合时代发展和学生实际的教学任务。

此单元建议 18 课时。

考虑到大多数学生在程序设计方面的基础较为薄弱,建议教师尽可能选用学生熟悉。

而有兴趣的例子,如猜商品**游戏、破解傻瓜密码等。在学生初步了解算法的含义、

算法的表示形式等基础知识后,可用一些实例来进行算法实现的教学。

建议教师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甚至通过设计简单的游戏程序,让学生在编。

写程序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构建合理的数学模型,并选择适当的算法解决问题的。

能力。2.考试、评价建议。

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信息技术学科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实践性,学生经历的学习过程也是评价的重要依。

据,对学生的学业评价应尽量采用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过程性评价。

作品评价一般多用于信息技术课程的日常学业评价,是过程性评价的重要组成部。

分。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学科优势,采用电子作品档案袋、学习平台记录表等技术手段记录学生的学习状况,客观评估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态度,力求全面、公平、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业状况。

终结性评价。

可采用纸笔测试、上机测试相结合的形式。纸笔测试和上机测试各有所长,适合不同的评价内容和目标,应相互补充、综合运用。纸笔测试的效率较高,适于短时间内对大量学生进行集中考察,适于考察学生对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但不适于评价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信息技术的纸笔测试,要控制选择题、填空题等客观题型的比例,适度设置和增加要求学生通过理解和**来解决的开放性题目,如问题解决分析、作品设计等,以拓展纸笔测试在评价内容和评价目标等方面的广度和深度。上机测试是信息技术总结性评价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机测试可以评价学生使用技术工具的熟练程度,能够考查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

评价目标与内容。

评价目标与内容应根据课程标准中学科核心素养的水平、学业质量标准 、教学内容、教学要求等确定。

设计试题内容时,要紧紧围绕信息技术学科的四个大概念:数据、算法、信息系统、信息社会,试题的设计既要使测试内容富有时代气息,反映社会热点,也要使情境设计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问题的引出要自然贴切,渗透信息技术综合实践能力的要求;问题解决过程中要突出对重点知识与技能的考查,在情境中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对信。

息技术的理解与应用。在考查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也应融入对学习过程和方法的考。

查,判断学生综合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二)必修模块 2:《信息系统与社会》

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应该了解人、信息技术与社会的关系,认识信息系统在社会中的作用,合理使用信息系统解决生活、学习中的问题,理解信息安全对当今社会的影响,能安全、合法地应用信息系统。

在本模块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对典型信息系统的案例分析与实际体验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习信息系统知识,合理使用信息系统解决生活、学习中的问题,理解信息社会的特征,具备信息社会责任意识。此外,在教学过程中也可结合地方的实际情况,组织学生参观学校或其他机构中运行的信息系统,开展信息系统的综合实践活动,体验信息系统的行业应用,了解信息系统建设的全过程,包括设计、构建、运行、管理、维护等。

本模块的教学,要注重激发学生对网络技术和参与创造性活动的兴趣;结合实际条件,把网络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整合到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避免技术与应用、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展示网络技术与现代社会生活的相互作用。教学中应尽可能在现有教学材料的基础上体现新课程标准中四个核心素养的培养,以及学科大概念的渗透。

1.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及教学建议。

单元一:信息社会特征。

教学内容及要求。

教学建议。建议本专题教学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信息系统应用实例,引导学生认识信息社会特。

征,感受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与社会发展的影响。此部分教学可参考现行教科书《信息。

技术基础》。

教学建议。

信息技术学科德育指导纲要

大洋路小学仙渡校区信息技术学科德育指导纲要。信息技术既是一个独立的学科分支,又是其他学科发展的基础。信息技术课程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目的。信息技术课程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技能,形成个性化发展,还要使学生明确信息社会公民的权利与义务 伦理与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与责任感,...

信息技术学科的学法指导

李浪。古语说的好 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 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看似容易,其实并不那么简单。信息技术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学习方法的建立其实比掌握知识更重要。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对学习方法进行必要的指导,使学生获得科学的学习方法,从...

信息技术学科学法指导

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是以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为基础的,有利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有利于开拓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有利于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学生在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可以使学生的其他科目的学习在此课程中得到运用和练习。例如,汉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