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设计方案

发布 2022-10-03 12:17:28 阅读 4130

专业方向:义务教育初中英语。

姓名:郑梨红。

准考证号:108009000193

课程开发类课程(让学生快乐成长)

初中校本课程设计方案。

为了贯彻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有关要求,进一步加强我校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整合,推动和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并为我校今后的校本课程的建设和发展奠定基础,结合我校的教育教学实际状况,制定本课程实施方案。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省教育厅的有关要求,校本活动课程以校本课程为基础,涉及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教育、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四个领域。本方案重点针对我校初。

一、初二年级。

1、课程开设的情境分析。

斯基尔贝克认为,校本课程内容的开发主要有五大步骤,学校首先必须分析情景,然后依据情境分析的结果,拟订适切的目标,同时建构适切的课程方案,最后进行解释、交付实施,并进行追踪与方案的重建。所以在情境分析时,我们应考虑到校内及校外两部分的因素。

我校现有资源的现场评估表

1)在校内因素方面,我们应分析:

a. 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兴趣、能力与需求。

b. 教师知识、能力、态度、价值观与经验。

c. 课程现状与优缺点。

d. 学校气氛与权利结构的关系。

e. 校内相关资源的整合与合作。

2)在校外因素中,我们应考虑:

a. 社会与文化的变迁,家长的期望,与社区的价值观。

b. 教育系统中教育政策的变革,考试制度的改变,教育研究的发现。

c. 学科知识内在内容与教材教法的革新。

d. 教师支持系统,如教师教育机构或研究机构的可能贡献。

e. 社会资源的现状与开发利用。

二、 课程开设的指导思想。

现代课程理论认为,课程是人才培养的基石,它是学校教育活动中最有实质性的因素,它制约着教育的培养目标、内容、方法和手段,制约着学生在学习中的地位和学习方法。初中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要体现出“以知识的综合运用”为课程形态,是以活动为主要形式,以实践为主要环节,以综合为主要特征,同时紧密结合学校的教育哲学和教育目标,以课程改革为突破口,以“实践、创新、发展”为主线,以校本课程的开发为目标指向,把学生的“校内学习”同“校外生活”以及兴趣相统一,充分利用学校周边社区的资源优势,以深入社区,贴近社区的方式创建社区文化与学校文化共建的教育理念,培育和营造学校的专有特色,着力构筑一个符合现代课程观,凸显校园文化特征的实践性课程体系。我校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基本理念是:

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为学生个性充分发展创造空间;

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生活并学以致用;

推进学生对自我、社会和自然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谋求自我、社会与自然和谐发展。

三、 课程开设的目标。

校本课程的开设是落实国家“**课程,**管理”的课程思想的具体体现,我们在课程的目标的制定与开发时,为了有效发挥各种课程的资源的育人价值,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综合学习、**学习、实践学习,培养学生主动地适应社会变化的素质和综合实践能力,依据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科学和技术发展的需要,通过学生、教师和学校共同的开发来设计和实现课程具体目标。 校本课程开发的课程总目标是:发展以**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核心的一般思维能力、形成综合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以及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促进初中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课程分年级的具体目标是:

1、增进学生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逐步形成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和能力。

走进自然,增进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理解人与自然的内在联系。

关心自然环境,自主**自然问题,具有环保意识。

参与环境保护的活动,形成初步的环境保护能力。

、主动积极地参与社会并服务社会,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并形成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

走入社会,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理解个体与社会的关系。

关心社会现实,主动**社会问题,积极参与社区活动,服务社会,发展社会实践能力。

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培养社会交往能力,学会与他人和睦共处。

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具有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初步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和劳动技术,具有自我认识能力,养成负责任的生活态度。

反省自我,增进自我认识,建立自信,树立人生理想,积极进取。

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学会适应社会生活,养成负责任的生活态度。

了解与认识现代生产和劳动技术,端正劳动态度,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提高主动获得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养成获取信息的学习习惯和主动**的态度,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能力和创新精神。

自主提出问题、制定活动方案,并组织实施活动方案。

提高自主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进行问题**,体验**过程,对感兴趣的自然问题、社会问题和自我问题进行深度**。

形成问题意识,发展**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 课程的内容选择。

校本课程内容是一个系统而有机的整体,其内容的选择应以初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规律为依据,而非是随意拼凑的若干主题的混合,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课程的内容选择需要遵循拥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线索,即围绕学生与自然、学生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学生与自我的关系三个线索来组织课程内容,同时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应以学生为核心,逐步实现三个线索的均衡与整合,并最终指向于学生个性的健全发展。

1、课程的内容确定

校本课程内容涉及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四个领域。这四大领域是国家为了帮助学校更好地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而特别指定的几个领域,而非校本课程内容的全部。四大领域在逻辑上不是并列的关系,更不是相互割裂的关系,而是以融合的形态呈现的。

具体地的讲: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形成一种积极的生动的自主合作**的学习形式,各种富有时代感的教育(环境教育、国际理解教育、价值观教育等)中途都可以不断渗透于研究性学习活动之中。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走出教室,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活动,以获取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 、增强社会责任感为主旨的学习领域,通过该学习领域,可以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不断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道德意识和能力,是学生人格不断臻于完善。

信息技术教育不仅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手段,而且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信息技术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发展适应信息时代需要的信息素养。这既包括发展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还包括发展学生对知识信息的反思与辨别能力,形成健康向上的信息伦理。

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以学生获得积极的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主的多方面发展为目标,且以操作性学习为特征的学习领域,这是一个开放性的学习领域,它强调学生通过人与物的作用、人与人的互动来从事操作性学习,强调学生动手与动脑相结合,并倡导以项目为载体从事学习活动。该领域要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要使学生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形成初步的技术意识和技术实践能力。

2、课程内容的确定与选择原则

校本课程的具体内容因社区、学校以及学生的个性差异而不同,其内容是由学校结合自身优势,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兴趣特长、爱好与特长,体现每一所学校及其所在社区的特色,并善于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选取**课题或问题而确定的,因此,课程内容的确定与选择应突出以下原则。

校本课程设计

一 校本课程概述。1 课程设计的层次。国家。州 省 市。社区。学校。教室。2 校外主导 学校执行课程的弊端。学校角色不应只是社会其他机构及力量之反射性的 者 reflexive agent 校外课程及全国统一的课程不符合学校的需求及地方和社区之特色 学校长年执行校外课程,导致学校教师丧失专业成长机会...

校本课程设计

校本课程设计 茶文化与鉴赏 09 fannie 课程开发实施背景与课程目标 中国茶文化中的 谦 美 和 敬 的文化内涵正与我校校训 崇德 博雅 弘志 信勇 相吻合。为此,我们开设了 茶文化与鉴赏 这门课程,让学生们对中国茶文化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并学会一些基本的茶艺。这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一些实用的技能...

校本课程设计

目录。一课程概述1 二课程目标1 三课程难点1 四课程时间1 五组织准备1 六活动程序2 七活动拓展3 校本课程设计 市场营销。一 课程概述。一 课程的性质。市场营销又称为市场学,市场行销或行销学,简称 营销 是指个人或集体通过交易其创造的产品或价值,以获得所需之物,实现双赢或多赢的过程。它包含两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