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语文七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班级姓名学号___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
一、文言文部分(30’)
一)默写(12’)
1寒梅著花未?(2’)(自编)
2、戎马关山北2’)(自编)
3、青树翠蔓2’)(自编)
4、移舟泊烟渚2’)(自编)
5、远芳侵古道2’)(自编)
6何人不起故园情。(2’)(自编)
二)诗歌理解(4’)
石壕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
“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7、本诗的作者是唐朝的 (人名),写作背景是“__之乱”(2’)(自编)
8、理解课文完成下列选择题(2’)(改编)
对这首诗开头前四句的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1段写捉人的差役乘着夜色向石壕村急奔而来。
b.第2段交代故事的发生,预示将有一场灾难降临。
c.第段,写老翁逃跑避难,老妇出门周旋。
d.第段反映了人民长期深受抓丁之苦,昼夜不安的情景。
三)文言文阅读一(6’)
伤仲永。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丐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混然众人矣。
9、解释下列加点字词:(自编)(2’)
未尝识书具,尝:
不能称前时之闻,称。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2’)(自编)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11、完成下列填空(2’)(改编)
仲永之所以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是因用原文回答)。这个事例告诉我们用自己的话回答)
四)文言文阅读二(8’)
鲁人身善织屦①,妻善织缟②,而欲徙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矣!
”鲁人曰:“何也?”曰:
“屦为履③之也,而越人跣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选自《韩非子说林上》)
注释】①屦:麻鞋。②缟:白绢,周人用缟做帽子。③履:鞋,这里用作动词,指穿鞋。④跣:赤脚。
12.解释句中加点字的含义。(2’) 自编)
(1)或谓之曰2)以子之长
13.翻译。
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2’)(自编)
14.这篇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4’)(自编)
二、现代文部分(30’)
一)现代文阅读一(18’)
甲: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乙:不多久,松柏林早在船后了,船行也并不慢,但周围的黑暗只是浓,可知已经到了深夜。他们一面议论着戏子,或骂,或笑,一面加紧的摇船。
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彩起来。
15、注音
蹿___2’)(自编)
16、甲、乙两段景物描写的内容各是什么?请用简洁语言概括(4’)(选用)甲。乙。
17、“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这句话用了的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呢?(4’)(自编)
18、从**《社戏》中,你能看出作者对故乡有怎样的情感吗?请你用80字左右的短文表达出你的看法。(8’)(自编)
二)现代文阅读二(12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沧海桑田。中国古代有沧海变桑田之说,现代科学证明确有其事,而非出自杜撰。
②在距今数十万年、数百万年以前,即地质学家所说的地质时期,中国北方曾有许多大湖大海,后来湖海消失,化为陆地:例如新疆南部、**北部、青海西部,在地质时期即是大海,被称作古地中海,与现在欧洲、非洲的地中海是连在一起的;后来由于青藏高原隆起,古地中海消失,变成了陆地,又如,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西部,在地质时期是一个大湖,名叫古松辽大湖;后来由于地壳隆起,古松辽大湖消失,变成了松嫩平原。
③湖底海底的泥沙,在风力作用下形成平坦的沙地和高大的沙丘。有的沙丘自形成以来始终处于裸露状态,这就是现在所见的沙漠(如塔克拉玛干、巴丹吉林)。有些沙地被后来出现的黄土或土壤所覆盖,处于潜伏状态,人们是看不见的,中国北方的草原多半如此。
④秦汉以后,有大量的军队到北部边疆驻边,从事屯垦耕种:长期耕种,破坏了地壳黄土层或土壤层,使地下处于潜伏状态的粉沙暴露出来,在大风作用下,不断飞扬扩散,将附近的耕地、草场掩埋,甚至形成沙丘,被称作“人造沙漠”或沙漠化。中国北方草原地区的沙漠,如乌兰布和沙漠、库布齐沙漠、毛乌素沙漠、科尔沁沙漠、呼伦贝尔沙漠,都属于“人造沙漠”。
⑤古代人类文明之所以深陷沙漠之中,就是由于沙漠化的结果。沧海变桑田,属于自然演变;桑田变沙漠,是人类活动与自然相互作用的结果。这是两种性质不同的演变过程。
19.选出对本文内容概括正确的一项2’)(选用)
a.中国古代有沧海变桑田之说,现代科学证明确有其事。
b.说明沙地、沙丘的形成和什么是“人造沙漠”。
c.说明古代人类文明深陷沙漠之中的原因。
d.沧海变桑田,桑田变沙漠,是两种性质不同的演变过程。
20.第②段举哪两个例子说明“沧海变桑田”确有其事? (2’)(选用)
21.第③段说明湖底海底的泥沙形成沙丘、沙地后,处于和两种状态。(2’)(选用)
22.中国北方草原变成“人造沙漠”的原因是什么?并说明其过程。(3’)(选用)
原因。过程。
23.本文提到了“沙漠化”,但没有说明如何治理,根据你的理解和认识,写出三四种治理办法。(3’)(选用)
三、作文部分(40’)
24、题目:那一刻,我含泪微笑。
写一篇左右的文章。
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不得抄袭。2024年语文七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答案)
1、来日倚窗前。
2、凭轩涕泗流。
3、蒙络摇缀。
4、日暮客愁新。
5、晴翠接荒城。
6、此夜曲中闻折柳。
7、杜甫安史之乱。
8、a、曾经2、符合,相当。
10、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作为内容。
11、父利其然也……不使学即使天赋再好,也离不开后天的培养和学习。
12、(1)有人 (2)凭。
13、你们编了麻鞋是给人穿的,可是越国人是光脚走路的。你们织了白绢是给人做帽子戴的,可是越国人是被散头发不戴帽子的。
14、要根据需要来确定行动,否则只能碰钉子。
七年级上期中练习
浙教版七上第2章有理数的运算综合测试卷。一 选择题。1.计算2 的结果是。a.1b.1c.2d.2 2.下列关于有理数 10的表述正确的是。a.1o c.102o 3.已知两数相乘大于0,两数相加小于0,则这两数的符号为。a.同正b.同负c.一正一负 d.无法确定。4.若 2减去一个有理数的差是 5...
浙教版七年级上期中练习
一 填空题。1.尽管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但我市经济依然保持了平稳增长。据统计,截止到今年4月底,我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约为1193亿元,用科学计数法应记为元。2.0的平方根是 的算术平方根是 的立方根是 3.已知与互为相反数,则x的平方根。4.若a2 5 2,b3 5 3,则a b的值为。5.单项...
七年级上期中
2013 2014学年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满分 75分考试时间 90分钟 一 选择题 共40分 1.我国境内目前已知的最早人类是 a 北京人 b 山顶洞人 c 元谋人 d 半坡人。2.世界上的农作物最早在我国开始种植的是 a.水稻 棉花 b.水稻 粟 c.水稻 玉米d.粟 烟草。3.我国神话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