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ji:
1. 郭丽军老师在《数与代数》的讲座中以小学生建模小**《冰棍的故事》,说明“数与代数”教育价值的一个方面是( a)
a) 与现实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b) 在丰富的内容与过程中发现与创新。c) 培养学生用科学的观点认识世界。d) 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
2. 数学课程培养创新意识的关键是(d )
a) 把现实世界(数量、图形、关系)引到数学世界的抽象。b) 数学内部的发展所依赖的推理。c) 从数学回归到现实世界的模型。d) 独立思考、学会思考。
3. 下面有三项是张丹老师针对图形“从直观感知到探索特征”提出的教学建议,其中有一项不是。这一项是( c)
a) 图形经验的积累:剪辑、折纸、画图、摸、滚动、分类。b) 经历猜测性质—活动验证的过程,重视观察、操作、想象、推理、表达之间的结合。
c) 教给观察物体的方法。d) 注意图形之间的联系。
4. 《课程标准》(2011版)中的运算能力,主要是指(c )
a) 能够利用计算器正确进行运算的能力。b) 能够用竖式迅速、准确地进行计算的能力。c) 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律正确进行运算的能力。d) 能够寻找合理简便的途径进行运算的能力。
5. 下面不是“数与代数”领域核心概念的是(c )
a) 数感与运算能力。b) 符号意识。c) 数据分析观念。d) 模型思想。
6. 张丹老师在答疑中对“数据分析观念”作了深刻的解读。通过数据分析体验随机性,是指(c )
a) 从统计的角度思考与数据信息有关的问题。b) 通过数据分析作出判断,体会数据中蕴含着信息。c) 对于同样的事情每次收集到的数据可能不同,只要有足够的数据就可以从中发现规律。
d) 了解同样的数据可以有多种的分析方法。
7. 郭丽军老师在《数与代数》的讲座中,以“2.1×3”为例展示学生的算法有七种之多,郭老师引用这个案例说明( d)
a) 要鼓励算法多样化。b) 要重视操作模型的应用,使学生体验、感受和理解运算的意义。c) 在“数的运算”教学中,结合具体问题,选择算法,培养数感。
d) 提供实践、体验、交流的机会,发展数感。
8. 郭丽军教师在《数与代数》的讲座中,讲述“分数初步认识”让学生经历个性化表示“一半”的案例,是要说明(b )
a) 怎样把学生从现实世界引向数学的符号世界。b) 可以结合哪些具体的学习内容培养学生的符号感。c) 提供实践、体验、交流的机会,发展符号感d) 要培养学生几何直观的能力。
9. 下面关于归纳推理的陈述,不正确的是(c )
a) 归纳推理需要以经验或想象为前提。b) 归纳推理能只用来发现知识,不能用来验证知识。c) 归纳推理是从特殊到特殊的推理。d) 归纳推理是从经验过的东西推断未曾经验的东西。
10. 郭丽军教师在《数与代数》的讲座中,以探索“14×4”算法为例,说明(a )
a) 要重视对数与代数规律和模式的探求,留给学生思维活动的空间与时间。b) 要重视操作模型的应用,使学生体验、感受和理解运算的意义。c) 要鼓励算法多样化,培养数感。
d) 要鼓励算法多样化,发展创新意识。
11. “综合与实践”是一类以问题解决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综合与实践”的教学活动应当保证每学期至少(a )
a) 一次。b) 两次。c) 三次。d) 四次。
12. 张丹老师在《图形与几何》的讲座中,提出“图形的认识”有“从直线形到圆”、“从静态到动态”、“从定性到定量”等线索。下面有一项不是“图形的认识”线索,它是(b )
a) 从立体到平面再到立体。b) 从直接观察物体到间接观察物体。c) 从直观的感知到探索特征。d) 从生活中抽象出图形到应用于生活。
13. 学生受到良好的数学教育的标志是( d)
a) 系统地掌握“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等四个领域的系统知识。b) 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c) 增强了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d) 课程总目标的四个方面: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能得到整体的实现。
14. 张丹老师关于“图形与位置”部分的讲述,强调要理解确定平面图形位置方法的原理,这个原理是( d)
a) 必须有参照系。b) 可以建立不同的参照系。c) 从两个维度刻画平面图形的位置。d) 必须有参照系,并从两个维度刻画平面图形的位置。
15. 《课程标准》(2011版)确立了十个核心概念,比《课程标准》(2001版)增加了四个,这四个新确立的核心概念是 (a )
a) 几何直观、运算能力、模型思想、创新意识。b) 符号意识、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c) 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应用意识、创新意识。
d) 符号意识、运算能力、模型思想、创新意识。
16. 下面关于演绎推理的陈述,不正确的是(c )
a) 演绎推理是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b) 演绎推理需要以公理或假设为前提。c) 演绎推理只能用来验证知识,不能用来发现知识。d) 演绎推理是从经验过的东西推断未曾经验过的东西。
17. 下面不是数学基本思想的是(acd )
a) 抽象的思想。b) 分类的思想。c) 推理的思想。d) 模型的思想。
18. 蔡宏圣老师在“漫谈数学课堂中的数学味”的讲座中,谈到三角形稳定性的概念。下面不正确的说法是( )
a) 由三条首尾相接的线段组成的三角形,它的形状与大小是唯一确定的。b) 当三角形三边的长度确定时,这个三角形的形状与大小唯一确定。c) 如果由首尾相接的线段围成的三角形的形状不是唯一的,那么围成这个三角形的线段至少4条。
d)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19. 张丹老师在《图形与几何》的讲座中,提出“图形的认识”有“从直线形到圆”、“从静态到动态”、“从定性到定量”等线索。下面有一项不是“图形的认识”线索,它是(b )
a) 从立体到平面再到立体。b) 从直接观察物体到间接观察物体。c) 从直观的感知到探索特征。d) 从生活中抽象出图形到应用于生活。
20. 学生具有必要的数学素养,是指(a )
a) 掌握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b) 掌握数学基本思想和积累数学活动的基本经验。c) 具有抽象概括和逻辑推理能力。d) 具有应用意识和创新能力。
蓝色海洋 18:26:03
21. 小学生学习利用等式性质解方程有一定的困难,为什么小学阶段要学习等式性质解方程呢?吴正宪老师答疑时指出的原因是(d )
a) 更深刻地理解方程的意义。b) 能体现解方程方法的多样性。c) 有利于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d) 有利于正确理解等号的意义。
22. “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问题情境的主要成分是( )
a) 在问题情境中应当揭示的新的、未知的东西。新的、未知的东西反映了思维的对象——内容方面。b) 对未知东西的需要,反映了思维的动机方面。
c) 学生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既包括学生的创造能力,又包括学生已达到的知识水平。d) 以上三项,缺一不可。
23. 下面有三项是张丹老师针对图形“从直观感知到探索特征”提出的教学建议,其中有一项不是。这一项是( c)
a) 图形经验的积累:剪辑、折纸、画图、摸、滚动、分类。b) 经历猜测性质—活动验证的过程,重视观察、操作、想象、推理、表达之间的结合。
c) 教给观察物体的方法。d) 注意图形之间的联系。
24. 郭丽军教师在《数与代数》的讲座中,以探索“14×4”算法为例,说明(a )
a) 要重视对数与代数规律和模式的探求,留给学生思维活动的空间与时间。b) 要重视操作模型的应用,使学生体验、感受和理解运算的意义。c) 要鼓励算法多样化,培养数感。
d) 要鼓励算法多样化,发展创新意识。
25. 张丹老师师在《讲座》中,谈到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一个教学案例(学生**现了把平行四边形的底与斜边的积作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该案例中老师纠正学生错误所采取的策略是( d)
a) 教师讲解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纠正学生的错误。b) 教师演示教具,让学生从观察中发现自己的错误认知。c) 让学生讨论,**公式的发现与推导过程,明辨是非对错。
d) 提供大量可操作的学具,让学生在充分的操作过程产生认知冲突,由自己否定自己的错误。
26. 关于估算或估计,下列不作为《课程标准》(2011版)具体目标的是(d )
a) 能结合具体情境,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简单估算。b)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c) 养成估算的习惯。d) 会用方格纸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27. 要准确把握和定位教学目标,必须(d )
a) 读懂教材,把握教材要学生发现 (揭示或掌握)的新的、未知的东西是什么。b) 了解学生,找出学生可能的困难与障碍是什么。c) 能够挖掘教学内容可能蕴含的教育价值。
d) 以上三项,缺一不可。
28. 在郭丽军老师《数与代数》的讲座中,**了一个“分数再认识”的说课**。这个教学研究的针对性是( d)
a) 解决学生存在的“分数是数吗”的困惑。b) 学生存在分数是表示量还是表示率的混淆c) 解决教师的困惑: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但是在解决如“4个苹果平均分给3个人”的问题时,为什么错误率仍然很高。
d) 解决教师的困惑:分数再认识究竟“再认识”什么?
29. 张丹老师在答疑时谈到“分数初步认识”的案例中,有个学生质疑:“‘一半’是不确定的,它怎么能用一个数来表示呢?”张丹老师用这个案例主要说明( )
a) 要关注学生的想法。b) 三年级小学生建立数感(对数量关系的感悟)还存在困难,要帮助他们建立数感。c) 学生的质疑,有一定的合理性。d) 要帮助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
30. 郭丽军老师在《数与代数》的讲座中,以“2.1×3”为例展示学生的算法有七种之多,郭老师引用这个案例说明(c)
a) 要鼓励算法多样化。b) 要重视操作模型的应用,使学生体验、感受和理解运算的意义。c) 在“数的运算”教学中,结合具体问题,选择算法,培养数感。
d) 提供实践、体验、交流的机会,发展数感。
还有多选题下面发。
蓝色海洋 18:28:53
31. 张丹老师的《讲座》谈到学生关于平行四边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展开了热烈争论的一个案例,她用这个案例说明( )
2019秋季EDP机考试卷
1 设计一权电阻网络结构的8位数模转换电路。25分 1 画出电路原理图。15分 2 分析电路的工作原理,给出转换表达式。10分 评分参考 1 采用权电阻网络 t形电阻网络 倒t形电阻网络均可。电路组态对且电阻比例关系标注明确的给15分 电阻组态对但是电阻关系未标注清楚的11 14分,酌情给分 电路有...
国培考试2019试卷
国培计划 2011 湖北省农村骨干教师置换培训项目。物理参训学员结业考试试题。考试形式 开卷出卷教师 全体任课教师考试专业 物理考试班级 国培3班 物理 一 物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是什么?15分 二 牛顿的主要科学贡献有哪些?10分 三 写出几位著名物理学家及其贡献 三位以上 10分 四 新...
国培考试试卷
1.下面不是 数与代数 领域核心概念的是 a 数感与运算能力。b 符号意识。c 数据分析观念。d 模型思想。2.郭丽军教师在 数与代数 的讲座中,以探索 14 4 算法为例,说明 a 要重视对数与代数规律和模式的探求,留给学生思维活动的空间与时间。b 要重视操作模型的应用,使学生体验 感受和理解运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