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培考试试卷

发布 2022-09-22 15:54:28 阅读 7532

1. 下面不是“数与代数”领域核心概念的是( )

a)数感与运算能力。

b)符号意识。

c)数据分析观念。

d)模型思想。

2. 郭丽军教师在《数与代数》的讲座中,以探索“14×4”算法为例,说明( )

a)要重视对数与代数规律和模式的探求,留给学生思维活动的空间与时间。

b)要重视操作模型的应用,使学生体验、感受和理解运算的意义。

c)要鼓励算法多样化,培养数感。

d)要鼓励算法多样化,发展创新意识。

3. 《课程标准》(2011版)确立了十个核心概念,比《课程标准》(2001版)增加了四个,这四个新确立的核心概念是 (

a)几何直观、运算能力、模型思想、创新意识。

b)符号意识、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

c)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应用意识、创新意识。

d)符号意识、运算能力、模型思想、创新意识。

4. 下面关于演绎推理的陈述,不正确的是( )

a)演绎推理是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

b)演绎推理需要以公理或假设为前提。

c)演绎推理只能用来验证知识,不能用来发现知识。

d)演绎推理是从经验过的东西推断未曾经验过的东西。

5. 郭丽军老师在《数与代数》的讲座中,以“2.1×3”为例展示学生的算法有七种之多,郭老师引用这个案例说明( )

a)要鼓励算法多样化。

b)要重视操作模型的应用,使学生体验、感受和理解运算的意义。

c)在“数的运算”教学中,结合具体问题,选择算法,培养数感。

d)提供实践、体验、交流的机会,发展数感。

6. 在郭丽军老师《数与代数》的讲座中,**了一个“分数再认识”的说课**。这个教学研究的针对性是( )

a)解决学生存在的“分数是数吗”的困惑。

b)学生存在分数是表示量还是表示率的混淆。

c)解决教师的困惑: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但是在解决如“4个苹果平均分给3个人”的问题时,为什么错误率仍然很高。

d)解决教师的困惑:分数再认识究竟“再认识”什么?

7. 关于估算或估计,下列不作为《课程标准》(2011版)具体目标的是( )

a)能结合具体情境,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简单估算。

b)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

c)养成估算的习惯。

d)会用方格纸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8. 学生具有必要的数学素养,是指( )

a)掌握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b)掌握数学基本思想和积累数学活动的基本经验。

c)具有抽象概括和逻辑推理能力。

d)具有应用意识和创新能力。

9. 郭丽军教师在《数与代数》的讲座中,以探索“14×4”算法为例,说明( )

a)要重视对数与代数规律和模式的探求,留给学生思维活动的空间与时间。

b)要重视操作模型的应用,使学生体验、感受和理解运算的意义。

c)要鼓励算法多样化,培养数感。

d)要鼓励算法多样化,发展创新意识。

10. 数学课程培养创新意识的关键是( )

a)把现实世界(数量、图形、关系)引到数学世界的抽象。

b)数学内部的发展所依赖的推理。

c)从数学回归到现实世界的模型。

d)独立思考、学会思考。

11. 郭丽军老师在《数与代数》的讲座中以小学生建模小**《冰棍的故事》,说明“数与代数”教育价值的一个方面是( )

a)与现实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b)在丰富的内容与过程中发现与创新。

c)培养学生用科学的观点认识世界。

d)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

12. 郭丽军老师在《数与代数》的讲座中,以“2.1×3”为例展示学生的算法有七种之多,郭老师引用这个案例说明( )

a)要鼓励算法多样化。

b)要重视操作模型的应用,使学生体验、感受和理解运算的意义。

c)在“数的运算”教学中,结合具体问题,选择算法,培养数感。

d)提供实践、体验、交流的机会,发展数感。

13. 下面有三项是张丹老师针对图形“从直观感知到探索特征”提出的教学建议,其中有一项不是。这一项是( )

a)图形经验的积累:剪辑、折纸、画图、摸、滚动、分类。

b)经历猜测性质—活动验证的过程,重视观察、操作、想象、推理、表达之间的结合。

c)教给观察物体的方法。

d)注意图形之间的联系。

14. 下面关于归纳推理的陈述,不正确的是( )

a)归纳推理需要以经验或想象为前提。

b)归纳推理能只用来发现知识,不能用来验证知识。

c)归纳推理是从特殊到特殊的推理。

d)归纳推理是从经验过的东西推断未曾经验的东西。

15. 张丹老师在《图形与几何》的讲座中,提出“图形的认识”有“从直线形到圆”、“从静态到动态”、“从定性到定量”等线索。下面有一项不是“图形的认识”线索,它是( )

a)从立体到平面再到立体。

b)从直接观察物体到间接观察物体。

c)从直观的感知到探索特征。

d)从生活中抽象出图形到应用于生活。

16. 郭丽军教师在《数与代数》的讲座中,讲述“分数初步认识”让学生经历个性化表示“一半”的案例,是要说明( )

a)怎样把学生从现实世界引向数学的符号世界。

b)可以结合哪些具体的学习内容培养学生的符号感。

c)提供实践、体验、交流的机会,发展符号感。

d)要培养学生几何直观的能力。

17. “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问题情境的主要成分是( )

a)在问题情境中应当揭示的新的、未知的东西。新的、未知的东西反映了思维的对象——内容方面。

b)对未知东西的需要,反映了思维的动机方面。

c)学生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既包括学生的创造能力,又包括学生已达到的知识水平。

d)以上三项,缺一不可。

18. 下面不是数学基本思想的是( )

a)抽象的思想。

b)分类的思想。

c)推理的思想。

d)模型的思想。

19. 张丹老师在答疑中对“数据分析观念”作了深刻的解读。通过数据分析体验随机性,是指( )

a)从统计的角度思考与数据信息有关的问题。

b)通过数据分析作出判断,体会数据中蕴含着信息。

c)对于同样的事情每次收集到的数据可能不同,只要有足够的数据就可以从中发现规律。

d)了解同样的数据可以有多种的分析方法。

20. “综合与实践”是一类以问题解决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综合与实践”的教学活动应当保证每学期至少( )

a)一次。b)两次。

c)三次。d)四次。

21. 蔡宏圣老师在“漫谈数学课堂中的数学味”的讲座中,谈到三角形稳定性的概念。下面不正确的说法是( )

a)由三条首尾相接的线段组成的三角形,它的形状与大小是唯一确定的。

b)当三角形三边的长度确定时,这个三角形的形状与大小唯一确定。

c)如果由首尾相接的线段围成的三角形的形状不是唯一的,那么围成这个三角形的线段至少4条。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22. 张丹老师在答疑时谈到“分数初步认识”的案例中,有个学生质疑:“‘一半’是不确定的,它怎么能用一个数来表示呢?”张丹老师用这个案例主要说明( )

a)要关注学生的想法。

b)三年级小学生建立数感(对数量关系的感悟)还存在困难,要帮助他们建立数感。

c)学生的质疑,有一定的合理性。

d)要帮助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

23. 张丹老师师在《讲座》中,谈到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一个教学案例(学生**现了把平行四边形的底与斜边的积作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该案例中老师纠正学生错误所采取的策略是( )

a)教师讲解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纠正学生的错误。

b)教师演示教具,让学生从观察中发现自己的错误认知。

c)让学生讨论,**公式的发现与推导过程,明辨是非对错。

d)提供大量可操作的学具,让学生在充分的操作过程产生认知冲突,由自己否定自己的错误。

24. 小学生学习利用等式性质解方程有一定的困难,为什么小学阶段要学习等式性质解方程呢?吴正宪老师答疑时指出的原因是( )

a)更深刻地理解方程的意义。

b)能体现解方程方法的多样性。

c)有利于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d)有利于正确理解等号的意义。

25. 要准确把握和定位教学目标,必须( )

a)读懂教材,把握教材要学生发现 (揭示或掌握)的新的、未知的东西是什么。

b)了解学生,找出学生可能的困难与障碍是什么。

c)能够挖掘教学内容可能蕴含的教育价值。

d)以上三项,缺一不可。

26. 下面有三项是张丹老师针对图形“从直观感知到探索特征”提出的教学建议,其中有一项不是。这一项是( )

a)图形经验的积累:剪辑、折纸、画图、摸、滚动、分类。

b)经历猜测性质—活动验证的过程,重视观察、操作、想象、推理、表达之间的结合。

c)教给观察物体的方法。

d)注意图形之间的联系。

27. 张丹老师在《图形与几何》的讲座中,提出“图形的认识”有“从直线形到圆”、“从静态到动态”、“从定性到定量”等线索。下面有一项不是“图形的认识”线索,它是( )

a)从立体到平面再到立体。

b)从直接观察物体到间接观察物体。

c)从直观的感知到探索特征。

d)从生活中抽象出图形到应用于生活。

28. 学生受到良好的数学教育的标志是( )

a)系统地掌握“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等四个领域的系统知识。

b)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c)增强了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d)课程总目标的四个方面: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能得到整体的实现。

29. 张丹老师关于“图形与位置”部分的讲述,强调要理解确定平面图形位置方法的原理,这个原理是( )

a)必须有参照系。

b)可以建立不同的参照系。

c)从两个维度刻画平面图形的位置。

d)必须有参照系,并从两个维度刻画平面图形的位置。

国培考试2019试卷

国培计划 2011 湖北省农村骨干教师置换培训项目。物理参训学员结业考试试题。考试形式 开卷出卷教师 全体任课教师考试专业 物理考试班级 国培3班 物理 一 物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是什么?15分 二 牛顿的主要科学贡献有哪些?10分 三 写出几位著名物理学家及其贡献 三位以上 10分 四 新...

2023年信息技术国培考试试题

1.下面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概念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d a.信息技术条件下的一些教学过程是传统教学无法完成的,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一定比传统教学效果好。b.通过整合,可以改变传统的单一辅助教学的观点,让信息技术成为学生强大的认知工具,最终达到改善学习的目的,所以一般信息技术手段越先进,整合的效果就...

2019国培机考试卷 1

biji 1.郭丽军老师在 数与代数 的讲座中以小学生建模小 冰棍的故事 说明 数与代数 教育价值的一个方面是 a a 与现实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b 在丰富的内容与过程中发现与创新。c 培养学生用科学的观点认识世界。d 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2.数学课程培养创新意识的关键是 d a 把现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