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选课《民俗旅游开发与保护》**。
民俗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
姓名:王宏坤。
学好:201001050217
学院:地球科学学院。
**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学生:王宏坤
摘要。民俗文化资源是民族旅游的重要资源,属于民族传统文化和民族旅游的范畴,其作为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旅游,已成为各国旅游开发的重点之一。民俗文化旅游已成为当前旅游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符合旅游者求新,求异的旅游动机。
对于民俗旅游开发保护当前面临着一个任务,就是要尽可能的恢复传统民俗,尤其是传统民俗的精华部分,来保持传统民俗的丰富性。因为恢复传统民俗在一定意义上也是重新构建农村社区的一个文化基础,能够使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源远流长的精华得以弘扬。同时对传统民俗文化进行旅游开发能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其它积极影响,但也给民族传统文化带来了不容忽视的负面作用,如民俗文化的同化、庸俗化、商品化等。
我国地域广阔,民族众多,具有丰富多样的民俗旅游资源,但我国民俗旅游的开发和保护仍处于初级阶段,本文结合我国民俗旅游开发的现状,在分析民俗文化旅游的含义、产生原因、开发形式及民族旅游对民俗文化的正负影响的基础上从民俗与旅游关系的角度**了我国民俗旅游的开发和保护,以期实现旅游与民族文化二者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民俗旅游;特色;开发与保护;
目录。1 绪论 4
2 我国民俗旅游的现状和前景 4
2.1 我国民俗旅游的现状 4
2.2 我国民俗旅游的前景 5
3 民俗旅游开发过程**现的问题 6
4 民俗旅游资源的整合与开发 7
4.1 民俗旅游资源的整合 7
4.1.1文化的推广 7
4.1.2验品牌特色 8
4.2 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 9
4.2.1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原则 9
4.2.2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模式 10
5 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 11
5.1 民俗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对策 11
6 结论 14
1.绪论。民俗是一个国家或民族中的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
其有着不可复制不可抄袭的的特点,它是一种长期生活的方式。一般民俗具有教化、规范、维系、调节、补偿功能等五大社会功能。民俗文化是广大中下层劳动人民所创造的民间文化,包括饮食、服饰、居住、节日、民间歌舞等各方面的民俗风情。
由于地理环境、历史背景的不同,各地都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民俗文化。对优势资源有效科学的整合开发,把民族文化宣扬出去形成一个品牌,便于对其更好的研究与保护。中国传统社会是以农耕生产为主业的社会,因而围绕着农耕生活累积形成的中国民俗具有一种大农业的特点。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我国民俗具有独特的民族气质。中国民俗的形成主要有经济的因素、政治的因素、地缘的因素、宗教的因素、 言的因素等四大因素。中国民俗文化特征主要包括多元性与复合性、阶层性与地方性、神秘性与实用性、稳定性与变异性等特点。
随着民俗学科的不断发展,“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指引下,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民俗学将会以其独立学科的姿态健康地发展起来,并为我国民族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移风易俗作出应有的贡献。
2 我国民俗旅游的现状和前景。
2.1 我国民俗旅游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民俗旅游以独特的文化内涵、浓烈的原始气息、厚重的历史氛围、显著的地域差异、欢愉的生活情调及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吸引了大批海外游客。陈南江等人调查发现,美国来华旅游者中,以欣赏名胜古迹为目标的占26%,而对中国人的生活方式、风土人情感兴趣的却达56.7%。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民俗文化不再被贬损为“落后”、“迷信”、“愚昧”、“原始”,而是作为一种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向外来旅游者展示本土形象的旅游资源。
研究发现,民俗旅游对旅游环境的污染严重,主要体现在:民俗旅游规划滞后,缺乏人才;经营理念落后,管理方式陈旧;缺乏**有效地指导和支持;外来文化的冲击破坏了民俗地民俗文化的和谐等。这造成了旅游地社会的不和谐。
2.2 我国民俗旅游的前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已成为时尚消费的一种模式。如今单一得旅游模式已不能满足旅游者的求新求异的旅游好奇心。旅游业也在随着游客的旅游需求不断更新着旅游产品。
民俗旅游在最近几年中迅速崛起,在中国56个民族中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特色的民俗文化,不过许多已是大同小异。在少数民族中却仍然有着当地特色生活,吸引着大量旅游者前往。
图一泼水节。
图二火把节。
3 民俗旅游开发过程**现的问题。
一、过度开发使民俗旅游资源破坏严重。一些地方为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对民俗旅游资源实行掠夺式开发,结果造成许多民族文化资源遭受严重破坏,一些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在我们还未来得及认清其社会性质与作用时就已消失、解体;一些民间习俗由于缺乏有效的保护,在强大的现代文明冲击下逐渐消失;一些民族文化遗址和民族建筑物遭受严重损害,有的造成永久性破坏;一些民间艺术品和手工艺品由于过度市场化而失去了当地特有的传统艺术设计,质量和材料降级,变成大规模的机器制作、批量生产的简单工艺品,丧失了其中所蕴涵的文化价值。从某种意义上说,过度的旅游开发是以牺牲民族文化来换取部分人的经济利益。
二、过分商业化扭曲了民俗旅游资源的原始性。在民俗旅游开发中,由于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使传统文化商品化、庸俗化的现象时有出现。民俗旅游资源开发本应尊重民俗、弘扬民族文化,而个别旅游项目与个别地区却以低格调的民俗包装进行简单的文化场景模仿,人为地再造民俗节目,民俗旅游被机械地舞台化,民俗旅游项目过于艺术化,民俗文化被随意庸俗化,以至失去了民俗的本色。
这使一些民俗旅游脱离当地的社会生活,缺乏自然朴素的真情,淳朴的民俗被歪曲,甚至一些不健康的陈规陋习也被错误地当成民俗特色大加渲染。
4 民俗旅游资源的整合与开发。
4.1 民俗旅游资源的整合。
4.1.1文化的推广。
关于推广宣传工作首先还是建立品牌文化,以品牌文化提高自己形象,形象的建立,重要的还是提高群众素质。民俗,主要讲的是风气,风气正是建立在民众素质之上,一个群体的一贯做风也就成了一种文化。
有了浓厚的民俗风气,还是以自己的民俗主要特色活动推广为主,如大型的特色节庆活动,大型舞蹈演出等体现出民俗文化的规模性、轰动性,同时也会吸引大量**报道宣传出去。
图三民俗旅游的培训。
图四民俗旅游讲座。
4.1.2验品牌特色。
图五大湘西旅游开发。
图六民俗旅游会谈。
往往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条件和交通条件比较落后。课进入性的都是基础条件好些的县城,城镇,而真正活生生的民俗生活大多在乡村。这就会给旅游者一个误解,只是单纯的看表演,看博物馆,或是看些古建筑让导游讲解。
游客还是体验不到新奇性,旅游质量的下降就会导致品牌的下降。产品还得深入化,体验还是最能留住旅游者映像的。
4.2 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
4.2.1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原则。
一、因地制宜的原则。
开发民俗旅游资源必须因地制宜:一是要就地取材。民俗旅游资源开发要依靠当地固有的资源,从当地的资源特点出发,利用当地所特有的优势。
二是从当地客观实际出发。统筹规划,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条件、交通运输条件、区位条件、经济基础条件,不能不顾客观实际的“妄为”。三是重发掘,轻仿制。
对来自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游客来说,民俗的旅游价值有高有低,因此,民俗旅游资源开发要重视发掘,善于平中见奇,不能跟风模仿、造假欺世,这势必会使游客大倒胃口。
2、突出特色原则。
突出特色原则指利用“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资源优势,开发出独具个性的民俗旅游产品。这种独特个性包括民族特色、地方特色和历史特色。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色民俗,像土家族有社巴节、傣族有泼水节、汉族有春节和元宵节等等,我国少数民族民间节日就有1 200多个,汉族约有500个,这正是我国民俗文化享誉世界及发展民俗旅游的优势所在。
坚持民族特色,突出民族个性,是开发民俗旅游资源的基本方向。不同的地理环境、经济背景形成了各地不同的风俗习惯,应在保持这种民俗文化原生态的基础上,挖掘特色。
三、以游客为中心的原则。
旅游者是旅游活动的主体,是构成旅游活动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同时,旅游活动的商业性也要求在民俗旅游的开发过程中特别关注旅游者的感受,只有满足了旅游者的需求,才会产生效益,不管是对旅游者而言还是对开发商、经营商而言都是如此。
综上所述,民俗文化旅游开发要因地制宜,发掘特点,不能千篇一律,大同小异。应就地取材,深度挖掘当地的民俗资源,并展现当地的生活现实。这才是民俗文化旅游的根本之道。
4.2.2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模式。
文化的丰富内涵进行精选和加工,激发人们前来观赏民俗、了解文化的旅游开发行为,可以概括为五种模式:
一、集锦荟萃式
指将散布于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典型民俗集中于一个主题公园内表现出来,如深圳中国民俗文化村和美国佛罗里达州锦绣中华、北京中华民族村集中表现了中国的民族民俗文化,台湾九族文化村集中表现了高山族、格鲁族等分布于台湾附近的九个民族的民俗文化,云南民族文化村集中表现了云南少数民族的民俗文化。这一模式的优点是可以让游客用很短的时间,走很少的路程就领略到原本花很长时间、走很长路程才能了解到的民俗文化,其缺点是在复制加工过程中会损失很多原有的民俗文化内涵,如果建设态度不够严谨,可能会歪曲民俗文化。
二、复古再现式
它是对现已消失的民俗文化通过信息搜集、整理、建设、再现,让游客了解过去的民俗文化。如美国的“活人博物馆”中,员工作为几百年的抵美“移民”而出现,身着十七世纪美国劳动人民的服饰,向游客表演了用方形的扁担挑水,用原始农具耕作,用独轮车运输等古老的传统习俗以及各种民间舞蹈,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杭州和香港的宋城,无锡的唐城、吴文化公园,滨州市孙武公园也属此类。
优点是可以令时光“倒流”,满足游客原本不能实现的愿望,但也存在着与集锦荟萃式共同的缺点。 以上两种形式可以归并为一个大类,即博物馆类,以丰富的民俗文化知识为特征,其员工都是专门的旅游业从业人员。
民俗旅游开发
河南民俗文化旅游开发之我见。摘要 目前民俗文化旅游已与自然风光 名胜古迹旅游一起构成了颇具特色的旅游三大系列产品,其对旅游业的发展非常重要。河南有着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是著名的旅游胜地。但从其旅游发展的现状来看河南民俗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的整体水平不高,文化内涵挖掘不够,没能很好的体现河南民俗文化的精髓...
桂林民俗旅游开发
民俗旅游资源开发调研报告。以桂林 义江缘 景区为例。导言 桂林山水旅游资源较为丰富,开发的热点一直集中在这一块上。而应旅游市场所需,旅游资源开发正朝多极化去发展。对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正成为桂林旅游另一个开发的热点,已开发的民俗旅游资源应怎样融合到山水旅游资源中来?是摆在旅游开发众多相关利益者面前的一...
河南民俗旅游开发
关键词 民俗旅游,民俗文化,民俗旅游活动,旅游者。1.河南民俗旅游资源的概述。1.1民俗旅游资源根据其存在形态和表现形式分为物质民俗 社会民俗和精神民俗。1.1.1物质民俗旅游资源,主要包括民居建筑 民俗服饰 民俗饮食。例如郑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保留在这块土地上的 遗址,与古罗马的竞技场和巴比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