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民俗旅游开发

发布 2022-09-16 22:32:28 阅读 1407

关键词:民俗旅游,民俗文化,民俗旅游活动,旅游者。

1.河南民俗旅游资源的概述。

1.1民俗旅游资源根据其存在形态和表现形式分为物质民俗、社会民俗和精神民俗。

1.1.1物质民俗旅游资源,主要包括民居建筑、民俗服饰、民俗饮食。

例如郑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保留在这块土地上的**遗址,与古罗马的竞技场和巴比伦的通天塔相比,意义不相上下还有巩义——杜甫家乡的天井式窑院;开封的小吃夜市;洛阳的水席。

1.1.2社会民俗旅游资源,主要包括村落民俗、人生礼仪民俗、社会礼仪民俗和岁时节日民俗。

例如朱仙镇的木板年画;洛阳的唐三彩、牡丹花会;开封的菊花花会;少林、太极等。

1.1.3精神民俗旅游资源,包括信仰祭祀民俗、民间艺术民俗、民间游戏娱乐民俗等。

例如二月二祭龙王、三月三黄帝祭祖、浚县正月的古庙会、淮阳太昊陵祭祖庙会、宝丰县的马街书会;春节期间的耍社火;豫西的剪纸、豫北的女红、豫南正月十五点灯盏等等。

2.河南民俗旅游资源的现状。

2.1河南物质民俗旅游资源品种丰富,但开发的深度不够。

河南的很多的手工艺品,在外来人看来都不知道,在产品开发和挖掘都深度不够,比如开封的汴绣,朱仙镇的木版年画,在市场规模化和市场商品化力度都不够。风味饮食、民居服饰和土特产等看得见摸得着的方面,其优势都未凸现出来,一个地方的物质民俗旅游资源,最能让游客直观的感觉本地的风土人情和精神面貌,而这一片市场正处于空白之中,并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这样严重制约河南民俗旅游前进的脚步。

2.2河南社会民俗旅游资源独具特色,但保护的广度不够。

在现代化的商业经济冲击的状况下,河南本来具有的一些岁时节日,特色节庆味道也变得越来越淡了。虽然具有一些传统的继承,但民间传统习俗观念,正在趋于淡薄,更不用说对自己习俗的弘扬。民间体育方面的技能者,正逐渐消失,然而他们的的技艺正消失在历史的场合中,存在即合理,民间体育不仅仅是一项百姓娱乐项目,它同时代表一种精神,这种精神能使我们人与人之间更为和谐,因此在保护的广度中应下功夫,不要让自己的孩子只有现代这个社会的浮夸气,而不具备河南民俗中所独具的质朴气。

2.3河南精神民俗旅游资源源远流长,但拓展的长度不够。

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的进程中,中原文化占很大的一块的比重,其中根文化是河南独居的文化内涵,在正到信仰祭祀活动进行的过程中,可以开发其物资民俗旅游资源,结合河南民间体育运动和特有的民间艺术,可以使旅游资源产生很大的附加值,在这期间也可以加长河南的产业链,这样不仅可以拉动河南经济增长,同时也可以让游客充分的感受河南特有的根文化和民俗的魅力。河南有很多方面的市场都不成熟,而对于中国这个发展中国家的服务业与西方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但中国具有自己的优势,拥有广阔的民俗旅游资源,因此河南如果能在民间旅游资源开发中能够有所建树,定能成为其他省份竞相模仿的对象。

2.4河南旅游路线与民俗旅游资源整合力度不够。

在河南可以开发旅游**。在这个旅游的线路过程中,可以将物质民俗旅游资源,社会民俗旅游资源和精神民俗旅游资源整合在一起,**路上设计上使其旅游产品体验具有连贯性,在不同地域领略不同的河南民俗旅游文化,这样可以让游客有深刻的旅游体验。学习中的我对整个河南市场认识不深,仅限于自己所学的知识结合自己的思考和市场的感知所得。

3.民俗旅游资源开发问题。

3.1观赏性差,缺乏资源整合。

河南民俗旅游资源以无形为主,在开发过程中并未体现出真正的民俗内涵,多是一些外在的表面现象,观赏性不强。中原地区的民俗目前处于分散、独立的状态,在发展中未打破地域限制,没有与相关地区共同构建起多层次、逐级推进的民俗文化旅游圈,未实现在市场产品、信息人才等多方面的优势互补与分工合作,因此造成了资源重复开发现象;同时,一些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未进行合理系统的规划、分类、收集和挖掘,整合效益差,使得中原民俗文化旅游业发展缓慢,缺乏活力。

3.2部分民俗文化后继无人、日渐萎缩。

河南民俗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既有传承性,又有变异性。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思想意识的开放,不少河南民俗文化从内容到形式都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特别是青年一代,由于受到外来异域文化的影响,传统文化的烙印在其身上越来越淡化,他们不愿继承和发展民俗文化精华,使得一些民俗文化面临着后继无人、日渐萎缩的局面。如马街书会近几年呈萎缩状态,源于新乡的马皮舞目前仅有一人能够完整表演且道具不全,而这些尚属于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行列,其他的就可想而知了。

3.3“伪民俗”文化现象泛滥。

河南民俗文化在发展过程中,一些地方在开发过程**现了很多不和谐的元素,例如各种形式的“伪民俗”现象严重泛滥。所谓“伪民俗”是指受高利益驱动发展起来的、趣味低级的、粗制滥造的“民俗”。一些景区为迎合游客的猎奇心理,不分精华与糟粕统统加以包装利用,如一些封建迷信行为被冠以文化之名成了景区卖点;一些景区民俗表演充斥着“铜臭”气;一些景区为了经济利益炮制假景点、假古迹和假民俗,让传统文化蒙尘。

实际上,这些行为并不能引起游客心灵的认同和情感的共鸣,却在某种意义上败坏了民俗文化的趣味和内在价值。

3.4周边区域竞争力强劲。

河南文化和周边地区的陕西、山西、河北、山东等地的文化同属黄河流域的文化,都是中华文明重要的发祥地,因此在渊源和历史上有着共同的文化基础,反映在民俗上也有相似的内容,甚至有些民俗比河南更具有发展潜力,因此在横向空间上存在着替代威胁,这对于中原文化民俗旅游是一种不小的压力,**必须充分认识到这种竞争力的替代关系,加大民俗文化旅游的创新性与宣传,使其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3.5缺乏民俗精品,挖掘深度不够。

有人这样形容河南民俗文化内容的博大精深、内容广泛。洛阳河洛大鼓、宝丰马街书会等历代传承的民俗已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或民族民间保护工程;古意盎然的淮阳太昊陵庙会、浚县正月庙会等在全国都具有较为广泛的影响力。但这些除了在当地造成“举城若狂”的效应外,真正迈向全国乃至世界的,仅有清明上河园、实景演出《禅宗少林**大典》、三月三黄帝故里祭祖大典等几个廖廖可数的民俗产品。

精品意识不浓、效益低下,挖掘深度和力度不够,导致更多珍贵的民俗文化未被发掘整理成真正属于自己的精品。

3.6产品雷同,缺乏体验性。

目前境外游客到河南旅游观光时,除了到常见的郑、汴、洛沿黄一线观光外,很少参与庙会、社火这类民俗旅游项目。包装粗糙、内容简单、产品雷同、缺乏参与性等“软肋”制约了河南民俗旅游业发展;大同小异的秧歌、高跷、捏面人等表演形式缺乏创新意识;而一些民俗文化如笑伞、马皮舞、新密吹歌等真正代表河南民俗产品精华的内容却未被开发利用,而且难得一见,更不用提形成专业表演团队了。同时,大多数已经开发的民俗产品呈单一观光型特征,游客无法参与其中,也制约了其长足发展。

4.河南民俗旅游产品开发对策。

4.1挖掘、突出中原文化内涵的河南民俗旅游。

4.1.1中原民俗一直是中华传统民俗的主干和核心,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也是河南民俗旅游的立身之本。

在目前大多数民俗旅游景点日益走向庸俗化、企业化的时候,挖掘、突出文化内涵是提升民俗旅游景点品味的良好手段。

4.2树立鲜明的形象,打造民俗旅游品牌。

4.2.1独特性是民俗旅游资源的重要特征,俗话说“一招鲜,吃遍天”,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卖点,不致被替代。

发展民俗旅游要突出河南的“地域特色”,吸引众多游客,满足他们的“求奇、求异、求乐、求和”的心理要求。例如开封的清明上河园,实景再现了宋代画家张择端的名画《清明上河图》,游客进入园区就进入了宋代都城“汴梁”,展现出清明时节宋都繁华的民间景象;还有《大宋东京梦华》的实景演出,有七百多演员参与、运用大量的科技元素制造梦幻般的意境,把人们的思绪拉回千年前繁华的大宋帝国,这在全国都是独一无二的。

4.3理顺管理体制,加强对民俗的保护。

4.3.1在民俗旅游开发问题上,要坚持“**主导、利益带动、市场运作”的经营模式。

这样可避免盲目开发、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等现象。**有关部门要加强旅游资源的整合,打破地区之间的旅游壁垒及部门、行业、所有制相分割的文化资源管理体制,实现资源优势互补;同时还要加强对民俗文化的保护工作,因为民俗文化是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保护、发展民俗,就是在保护我民族的根脉。

4.4整合旅游资源,做大做强。

4.4.1以河南的民俗资源为依托,以大旅游观为指导,横向整合各地民俗旅游资源,做大做强河南民俗旅游业。

4.4.1.1祖根游。

联合淮阳太昊陵,新郑轩辕故里和安阳内黄二帝陵,建设祖根文化旅游区,形成常年活动的文化载体;策划大型文化活动,使祖根文化活动与节事旅游活动相结合。各地的姓氏文化节和恳亲联谊活动要通过策划提高文化档次,结合地方经济文化建设项目共享相应的常规活动载体。重点开发太昊陵和太昊文化园,黄帝故里旅游区,二帝陵园旅游区等。

4.4.1.2武术游。

联合登封少林和焦作温县打造“武术文化之都”的形象,继续办好少林国际武术节、温县国际太极拳年会,提升中原武文化在国内外的影响;对武文化资源的转化不能仅停留在术的层次,还要注重武学内涵的挖掘;针对不同的市场,开展时间长短不等的武文化健身游;建设武术博物馆或武术文化苑,集中展示河南历史上各门派武术源流和特色。

民俗旅游开发

河南民俗文化旅游开发之我见。摘要 目前民俗文化旅游已与自然风光 名胜古迹旅游一起构成了颇具特色的旅游三大系列产品,其对旅游业的发展非常重要。河南有着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是著名的旅游胜地。但从其旅游发展的现状来看河南民俗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的整体水平不高,文化内涵挖掘不够,没能很好的体现河南民俗文化的精髓...

桂林民俗旅游开发

民俗旅游资源开发调研报告。以桂林 义江缘 景区为例。导言 桂林山水旅游资源较为丰富,开发的热点一直集中在这一块上。而应旅游市场所需,旅游资源开发正朝多极化去发展。对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正成为桂林旅游另一个开发的热点,已开发的民俗旅游资源应怎样融合到山水旅游资源中来?是摆在旅游开发众多相关利益者面前的一...

民俗旅游开发与保护

公选课 民俗旅游开发与保护 民俗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姓名 王宏坤。学好 201001050217 学院 地球科学学院。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学生 王宏坤 摘要。民俗文化资源是民族旅游的重要资源,属于民族传统文化和民族旅游的范畴,其作为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旅游,已成为各国旅游开发的重点之一。民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