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民俗旅游开发

发布 2022-09-16 22:31:28 阅读 6192

民俗旅游资源开发调研报告。

以桂林“义江缘”景区为例。

导言:桂林山水旅游资源较为丰富,开发的热点一直集中在这一块上。而应旅游市场所需,旅游资源开发正朝多极化去发展。

对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正成为桂林旅游另一个开发的热点,已开发的民俗旅游资源应怎样融合到山水旅游资源中来?是摆在旅游开发众多相关利益者面前的一个问题。本文便是以桂林“义江缘”景区为例,运用卢云亭教授的“三三六”资源分析法,对其进行解剖,并对开发模式进行**,为提出符合桂林需求的民俗旅游开发模式提出建议。

1现阶段旅游资源开发评述。

1.1“三大价值”旅游资源的历史文化价值、艺术观赏价值、科学考察价值。

义江缘”景区的建造时间较短,不足以形成历史沉淀,但是重点打造的是桂北苗、瑶、壮、侗的民俗,突出的是白裤瑶的民俗,白裤瑶具有2023年的历史,当把一个具有较长历史的民族文化应用到景区时,便可以淡化景区的历史劣势,起到以一点而盖全局的作用,但是这也决定了对白裤瑶历史文化的挖掘和呈现将决定着这个景区的历史文化价值,现阶段对白裤瑶的挖掘正处以初期,所以景区的历史文化价值很浅。纵观整个景区的园林、建筑、雕塑来看,比较普通,因这是一种体验似的旅游景区,追求原汁原味地再现民俗表演,人为加工的成分较少。开发者也并没有追求具有现代化娱乐大众性质的艺术加工,也没有追求深度提炼的艺术效果,运用的是再现生活式的表演方式,因而缺少艺术观赏价值,但是充满情切感。

因为是异地重现民俗的景点,因此科学考察价值也很浅。

1.2“三大效益”经济、社会、环境三大效益。

一个成功的景区和可持续发展的景区,就必须协调好这三大利益的关系。“义江缘”景区,拉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促进了当地的就业,把当地的农业结合旅游来开发,很好地协调了和当地的关系,据景区的工作人员叙述,整个“义江缘”旅游社区间的利益分配到位,没有和当地居民产生过较大的冲突。这个旅游点丰富了桂林西线的旅游发展,使得桂林到龙胜的旅游线路上的点更上一个层次,顺应了大桂林的旅游开发蓝图。

景区的建造因地制宜,依江而建,没有很生硬地帮建筑和环境相割离,生活垃圾也得到了妥善的处理,景区在环境方面还是有很具体的设施,但是并没有把保护环境的理念很好地传达给当地的居民,时而还有居民在义江上进行洗衣活动,不但与风景不协调,更是严重地污染了义江,不利于景区的长远发展,义江即这个景区的生命之源。

1.3“三大开发条件”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景象地域组合条件、资源环境容量、旅游客源市场、投资能力、施工难易程度等六个方面。

“义江缘”景区斥资2.2亿元来打造一个集山水风光、民俗文化、桂北风情的大型综合景区,定位清晰,对山水资源的利用也到位,因添加的是人文层面上的旅游资源,对山体破坏较小,施工方式也合理,该景区位于桂林市五通镇,在桂林到龙胜的**旅游线路上,(见附表)在桂林西线并不繁荣,景点开发较少的情况下,大力发展“义江缘”,领先地抢占了市场,交通便利,可进入性很强。桂北拥有苗、瑶、壮、侗等民俗资源,景区在景象的组合上也考虑了当地元素,巧借桂林秀丽的山水做为景区建造的本底,但是主打的白裤瑶并不是桂林的,而是南丹的,给游客第一印象便是移植的产品,应挖掘桂林本地的一个民族为主打,这样更具特色。

景区的游览方式依次为车行、船游、步行相互穿插,游览方式多样,也起到了一个间断性控制景区容量的功能,景区的旅游路线是不走回头路,游客的逗留点也比较合理,在资源环境容量上景区处理得到位。景区定位为旅游加点项目,游客大多数来此江浙、武汉一带,客源市场指向参观龙脊梯田的游客,并与龙脊温泉进行联动营销。

2景区开发模式评述。

此模式的产生首先是得益于广西地处西部欠发达省份,原生态文化有所保留,民俗旅游资源丰富,为开发提供了天然的素材,也使景区呈现民俗表演具有一定的真实性。桂林特有的地貌环境也造就了民俗开发的可行性,山水本来就是少数民俗赖以生存的的条件,“义江缘”景区恰处山水之境,为景区提供了先天的环境优势。

2.1嵌入文化。

加入了桂北民俗文化,采用日常生活似的呈现方式,表演比较粗糙,一是达到了节约成本的目的,二是加点型的景区,档次提升受到了限制。桂林的山水是观光型旅游产品,而景区镶嵌民俗文化石为的是添加体验型的旅游产品。世外桃源、荔江湾的开发模式也与此雷同,立足资源,加入元素,嵌入文化,这反映了现阶段桂林山水旅游发展的另一个层次,但是一个区域同时出现了几个类似的景区,均以局部市场导向为主,反映了桂林旅游开发出现了瓶颈。

2.2游览线路。

由景区游览线路图可见(见附表)。首先是车行至渡口,沿途观赏田园风光。船游为景区的主体游览方式,游船顺流直下,除了可以观赏义江两岸的风光外,还有苗、瑶、壮、侗等短暂的民俗表演,比较简洁,可参与壮族对歌,领略农事剪影。

到达盘王庙后,了解白裤瑶的文化,**他们的铜鼓舞,其后便是参观桂北风情小街,最后到达演艺厅,欣赏集中型的民俗表演,品尝长街宴,到了晚上还会定期举行篝火晚会。整个线路设计比较合理,充分地利用了景区拥有的资源,项目策划丰富,环节间的衔接也到位。

2.3市场定位。

义江缘”景区现阶段定位是加点型景区,为的是让游客开心,景区档次一般,力求避免客人投诉,关键还是迎合旅游市场,方便导游进行加点。桂林风情第一村——义江缘,此为景区的旅游宣传口号,但是并不能恰如其分地描述其景区,苗、瑶、壮、侗本来就不是仅仅属于桂林的特有民族,又何来凸显桂林风情,主打的产品是白裤瑶的文化,但是此民俗来自于广西南丹,更是标记在景区的文化长廊上,强化了此民族的外来性,没能代表桂林风情。笔者认为景区名字应改为“义江民俗缘”,囊括了景区旅游资源开发的两大支柱:

义江和民俗,含义是让来此地的游客因义江能与民俗产生一段缘分,既不夸大景区对游客的期望值,造成现实游览的落差,影响游乐质量,又恰当地营销了景区。

龙脊梯田同样充斥着浓重的民俗表演,对景区的文化营销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只有做出区别于龙脊的民俗才会体现创新性。以加点性质的景区打开市场后,就要思考怎么去巩固和发展市场,延续景区的生命力,朝一个有特色的景区方向去发展。景区采用民俗开发,字面上充实了桂林山水旅游开发,极力地增强桂林旅游的整体影响力,但是“义江缘”还没有体现桂林山水旅游文化深层次的需求,没能引起一种开发趋势,产生出和山水同台成为支撑桂林旅游发展的旅游资源开发模式,桂林现在需要一个与山水同美的旅游产品。

“义江缘”只有成为了桂林旅游精品线路中的一个点,才会不受制于旅行社,才会赢得营销的主动权,才会有利于桂林整体的旅游发展。

3结语。桂林作为一个闻名的旅游名城,对民俗旅游开发的要求必须具有独创性、特色性和本土性,对外来的民族引入性的开发需慎重,因为这样的开发不会起到提升桂林旅游整体形象的作用。现阶段当桂林的山水旅游开发遇到瓶颈的时候,是迫切的需要另一种旅游开发的方向来为其注入新的活力。

民俗旅游的开发,恰恰是注重其参与性,体验似的旅游方式,能弥补山水观光型旅游的缺陷,但是点小、档次低的结合山水的民俗旅游开发不应该在桂林这个要打造国际山水名城的地方体现,创意、代表旅游开发未来理念的东西必须在桂林得到体现,民俗旅游开发同样如此,也只要这样,桂林的旅游地位才得以维持,也只有高标准、高要求的民俗旅游开发,桂林的明天才会更光辉灿烂。

附件:义江缘”旅游区位图景区民俗图。

义江缘”景区导览图。

民俗旅游开发

河南民俗文化旅游开发之我见。摘要 目前民俗文化旅游已与自然风光 名胜古迹旅游一起构成了颇具特色的旅游三大系列产品,其对旅游业的发展非常重要。河南有着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是著名的旅游胜地。但从其旅游发展的现状来看河南民俗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的整体水平不高,文化内涵挖掘不够,没能很好的体现河南民俗文化的精髓...

河南民俗旅游开发

关键词 民俗旅游,民俗文化,民俗旅游活动,旅游者。1.河南民俗旅游资源的概述。1.1民俗旅游资源根据其存在形态和表现形式分为物质民俗 社会民俗和精神民俗。1.1.1物质民俗旅游资源,主要包括民居建筑 民俗服饰 民俗饮食。例如郑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保留在这块土地上的 遗址,与古罗马的竞技场和巴比伦的...

民俗旅游开发与保护

公选课 民俗旅游开发与保护 民俗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姓名 王宏坤。学好 201001050217 学院 地球科学学院。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学生 王宏坤 摘要。民俗文化资源是民族旅游的重要资源,属于民族传统文化和民族旅游的范畴,其作为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旅游,已成为各国旅游开发的重点之一。民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