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文学课程作业

发布 2022-09-16 08:40:28 阅读 3597

恋母情结在中西方文学中的反映比较。

正如孙景尧,谢天振教授主编的比较文学一书的前言所题,比较文学无疑是最引人注目的学科之一。比较文学是一门活跃富有生命力的学科。它主要包含了两重意义,一是一国文学与另一国文学之间或多国文学之间的比较。

另一重是文学与人类其他表现领域之间的比较。正因为比较文学是基于这双重意义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这使得它形成了自身的一个重要特征,也就是开放性。这种开放性,既表现在它的视野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时代的文学,都可以在可比性的条件下纳入自己的研究视野;也表现民族文学之间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吸收的人文精神。

而这种开阔的开放性,让比较文学分支庞大,内容丰富,相互研究对象之间的关系微妙复杂,也让比较文学既具有深入研究的价值,又使其研究具有较强的难度。既然这门学科具有综上的多重特性,想要一纸概述简直就是痴人说梦,不切实际。因此,我想选择其中一个小方面---文学与心理学中的恋母情结在文学中的反映,来谈谈自己对比较文学的浅薄理解,以期能了解比较文学的丰富多彩的文学魅力。

孙景尧,谢天振教授主编的比较文学中主要是从心理学对文学批评的意义的角度来论述情结这个问题的,因而此书也是从这个角度来论述恋母情结的。但是我个人对恋母情结这一心理学研究普遍存在的问题在世界文学中的反映比较感兴趣。因此,我将会从此角度,采用比较,联想,参照等方法对此作出论述。

人、心理、世界、文学之间存在着多种关系。人的心理复杂性与宇宙、世界的复杂性有着很多的相似之处。而此二者的复杂性又会在字里行间中反映出来,形成文学作品。

而在世界范围内,不少文学作品也反映文学批评中引入的概念——情结,作出了各式精彩的诠释。

在这里,首先对情结一词作出简单的阐释。所谓情结,就是一种潜意识的复合体。按照20世纪瑞典心理学家荣格的说法,情结就是人类世世代代普遍心理经验长期积累后的一种沉淀。

在文学批评中谈论的最多的情结就是弑父恋母,既通常所谓的俄狄浦斯情结。这种又为常人称为恋母的情结内容是指一种同性相拒的倾向,即女儿偏爱父亲,疏远母亲;相反,儿子则偏爱母亲,潜意识中对父亲存有一种拒斥倾向。当然,这种情结是潜意识的,在意识中,它仅表现为某种形式的亲昵,爱抚的愿望,以及与自己同性的父或母不在时的快乐表情。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超我”的逐渐形成,这种潜意识被压抑在内心深处。但这个原始的情结却在文学中不断出现、不断得到不同形式、不同程度的宣泄。并且这种宣泄是世界范围的。

早期的典型代表是古希腊悲剧中的俄狄浦斯王,无论他怎样抗争,最终还是应验了神示,他弑父娶母,只能实行自我惩罚与自我放逐。另外一个典型便是莎士比亚的名剧《哈姆雷特》中的主人公了。哈姆雷特王子之所以一味犹豫不决,迟迟不采取行动为父报仇,缘由便是他对母亲的眷恋与同情,不忍心立即除去她之所爱,并在潜意识中对父亲的死并不真正悲伤。

而在中国文学作品中同样有俄狄浦斯情结的反映。中国古代名将薛仁贵误伤其子薛丁山,后来薛丁山又误杀其父薛仁贵。,说明了薛丁山的恋母倾向。

既然世界范围内有许多的文学作品反映这一情结,对其联系区别作出比较就十分有意义。而我通过对东西方多部文学作品的阅读,分析。得出了自己的结论。

同样是反映俄狄浦斯情结。西方的文学作品的表达方式就要明显,热烈,开放许多。以早期的希腊神话俄狄浦斯为例,在这个神话中,俄狄浦斯是直接杀了父亲,并迎娶了母亲的。

在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中,虽然没有俄狄浦斯神话中的杀父娶母情节,但是王子的反复,犹豫,就以一种极为明显的方式表明了王子想维护母亲,保护母亲,爱恋母亲,甚至仿佛以极大的“包容心”默许了母亲与叔父的**关系,这种表现是开放的,热烈的。反观东方文学,对恋母情结的表达就要委婉,含蓄许多。以紫式部的《源氏物语》为例,源氏思恋母亲,就把爱转移到与母亲长相相似的藤壶妃子身上,对藤壶妃子求爱不得,就将宠爱放于与藤壶妃子神似的紫姬身上。

在源氏与多个女子的纠葛中,我们才能发现源氏原来一直想追寻母亲的脚步,才能发现源氏的恋母情结。又正如上文提及的薛丁山的故事,虽然薛丁山杀了父亲,但是故事的作者要加上误字,以使得薛丁山的恋母情结变的朦胧不清,而其他的描述也是以暗示的方式出现,更证明了这一特点。当然,东西方文学对同一事物的表达方式不同是受到其不同的文化背景,道德观念影响的,我们不能简单地说谁好谁坏,只能尊重这种表达方式不同的特点,并在研究或阅读中采用不同的方式,作出不同的反映。

在研究东方文学中俄狄浦斯情结时,就要仔细审视、比对文本,以发现作品中的情结线索。而在研究西方文学中的恋母情结时,则要突出,亮化,升华,形成范畴,典型特征。

中西方文化中的恋母情结不仅仅是有表达方式上的不同,更有道德伦理基础的不同,在西方文学中,恋母情结似乎不是违反常伦的,而是符合原始天性的。这点从原始的希腊神话中就可以看出,在俄狄浦斯的神话中,俄狄浦斯并没有为人们丑化,相反,他被描绘成一个充满智慧,勇敢,坚强的人,他的弑父娶母似乎也是顺应天意。而在东方文学中,凡是描写恋母情结或与恋母情结沾边,似乎都有着见不得人的不光彩,人们认为恋母是违反人伦的,是不符合道德典范的,是上不了台面的。

再以源氏物语为例,藤壶妃为何频频拒绝源氏狂热的追求,因为她知道与自己的继子有不清不楚的感情纠葛是为人们所不齿的,对与平民女子如此,对与尊贵端庄的贵妃更是如此。另一曹禺先生的《雷雨》为例。周家大公子与自己的继母繁漪有染,两人百般隐藏,就是防人口舌。

但是不论如何掩饰,最后各自还是落入悲剧。这充分说明了,这种关系以及这种关系的原始情感---恋母情结不仅为作者不容,更为当时的广大人民所不容。通过以上的论述我们不难看出,西方文学对恋母情结本就抱着一种人文主义的态度,他们认为这种情结是自然的,是人的天性,甚至有赞同的情感。

与其相对,东方文学恋母情结有道德伦理的框束,微微显出强烈反对与厌恶的味道来。

但是,即便东西方文学的恋母情结的表现形式,道德基础等有千不同,万不同,但是这两方的本源却是大同小异的。对这两者的比较同样也要提及它们的共性。这两者的本源都是人类在发展过程中对自身的认知结果,是对自然规律的总结。

都说早期的神话都是虚构的,但是空穴不来风,没有自然规律,没有人类用自己的意识对这些自然规律进行总结与升华,这些瑰丽多彩的神话是不存在的。恋母从根源上来说,就是母系社会的维系,是血缘意识在人类意识中的朦胧反映,这种反映再加上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普遍规律,就产生了危险而美丽的恋母情结。而这也是恋母情结在世界文学中反映的共性。

以上就是我在学习了比较文学这门课程之后,参照自己的兴趣点,搜集资料,整理,分析,比对,在恋母情结这个课题上总结得出的不算结论的结论。即便这三个结论,也就是两个不同点,一个相同点在比较文学这个大系统,大方向面前显得渺小不堪,但是通过这个得出结论的过程,锻炼了我的逻辑思维能力,也强调了我的组织材料的能力,更为重要的是我加深了对比较文学的理解,同时对比较文学的丰富与深刻产生敬意,也产生了继续学习的兴趣。不得不再一次提及本文开头引用的那句话,比较文学无疑是最引人注目的学科之一,让我们拨开它简单朴素的面纱,去探寻它深刻丰富的内在吧。

比较文学作业

莎士比亚一首14行诗。from fairest creatures we desire increase,that thereby beauty s rose might never die,but as the riper should by time decease,his tender hei...

比较文学作业

1 李芝 芭蕉的俳句和杜甫的诗歌 j 中国比较文学,1991,01 2 曹顺庆 把握世界学术基本动向与学术前沿 跨文明研究 c 中外文化与文论 第13辑 d 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 3 布洛克 比较文学新动向 j 国外文学,1984,02 4 胡鹏林比 较文学 影响研究 平行研究与文化研究之 论2...

《比较文学》作业

2 类比 类比主要考察相互间没有关联的作家作品之间的相似之处,以期发现其共同性。3 流传学 流传学研究作家作品或一国文学在外国的声誉 成就和影响,这种研究是从放送者出发研究接受者的,是一种从源到流的探寻。4 主题学 研究文学作品中内容的某些基本问题在不同国家 不同时代文学中的表现方式,和不同国家的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