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良好作业习惯的培养初探

发布 2022-08-30 08:39:28 阅读 5566

汉语言文学专业且敏。

讲之功有限,习之功无已”,清朝大学士颜元如是说。练习是教学过程中重要的一环,它起着监控、巩固、反馈的作用,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它既是复习旧知的手段,又是发现问题的方法。可现如今大半部分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实在令人忧心忡忡,字迹潦草不说,错别字也特别多,其主要表现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浮躁,做作业时思想不集中,审题不明,爱交头接耳,左顾右盼,作业做几道就不做了;二是懒散,写作业时东歪西偏,不按时完成,完不成就抄袭,甚至个别抄也懒得抄,两字“不做”!也有个别同学随便写个答案,应付检查,乱做一气;三是基本功差,审题不明,甚至个别学生连题都读不懂,表达不清,不知所云……根据以上种种情况,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确实是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发展的当务之急,我国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成为习惯,只有熟练的成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的表现。

教育就是要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下面我就作业方面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是如何培养学生良好作业习惯的。

一、 注意合理布置作业,达到最佳效果。

学生不喜欢做作业,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自身性格习惯和学习基础的是否扎实的因素,也有作业本身的问题,其中作业的内容起着重要的作用。作业过于简单或过于深难,学生都不太愿意接受,比如“抄生字五遍”这样的作业简单而机械,学生怎么有热情?“翻译课外古文”这样的作业枯燥而艰深,学生又怎么有感觉?

再加之学生各自情况不同,有的基础较好,有的基础一般,又怎能一刀切呢?我以为,教师要想提高学生作业热情,在布置作业的过程中,应做到:

1、 作业要有针对性。

何谓针对性?其既要针对教材重点又要针对学生实际,作业的布置应在一个“精”字上下功夫,不在于作业的量有多大,尤其是语文学科,应着重强调作业是否有利于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是否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拓展与延伸;是否有利于学生解题思路的开阔等等。对于学生的实际则体现为,班上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困难在**?

哪个方面的知识较为薄弱?据此布置相应的作业,既有针对性又有实效性,当然布置作业也应该注意弹性作业的设置,使上中下学生都有所得。

2、 作业适度而体现层次要求。

学生作业不宜太多,成天实行题海战术更没有意义,单纯强调多练是不行的。作业多了,学生疲于完成任务,在有限的时间里,作业完成的效率是可想而知的,而且麻木的练习也容易诱发学生的厌学情绪,只有练得准,练得巧,练得及时,练在刀刃上,才会有效果。另一方面,一个班的学生能力有差异,有的基础较强,适合做一些能力提高方面的题,有的基础一般,适合做一些巩固练习,有的基础薄弱,适合做一些强化练习,所以统一作业内容,统一作业量的做法是不科学的,我们应当承认差异,并在布置作业时充分考虑到这一点。

比如在学了《组歌》一文,我就针对班上学生的学习能力分别布置了三道题:a、根据《浪之歌》或《雨之歌》任选一事物,写一篇抒情小文;b、从文中摘选三到四个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进行仿写;c、从文中摘抄优美片段,进行诵读。分别针对上中下三类学生,这样既可使a类学生“吃得饱”,b类学生“跳一跳,够得着”,c类学生“啃得动”从而达到巩固提高的目的。

3、 作业形式要多种多样。

一味的记忆、填空或者阅读形式单一,学生容易产生疲惫,效率也会降低,因此作业的形式要做的生动活泼,有趣味性,形式新颖,比如操作练、游戏练、竞赛练、分层练等,应避免千篇一律的笔头作业,比如在学习《吆喝》这篇课文时,我让学生收集了本地常见的吆喝声,在全班交流,并体会其内在的感情,这种形式不仅考虑到了对课本上知识的巩固和延伸,还要考虑到对学生兴趣和能力的培养。

二、 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

很多的题本身并不难,学生也会做,但效果却不理想,其中审题的不明确不细致是最重要的因素。就语文题来说,审题就尤为重要,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比如在学习了《傅雷家书》这篇课文后,练习中有这么一道题:

课文中画线的两处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愉悦之情,请从语言运用的角度选择其中一处来分析,说说它何以能表达出强烈的感情?大多数学生都能够说到表达了什么感情,但是却没有注意的回答角度的选择,在题中“语言运用的角度”这几个字非常关键,只有理解了什么是语言运用的角度,并从此处着眼,才能较为正确的解答此题。从此例可看出审题的重要性。

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我认为以下两点较为重要:

1、 用笔勾画出题目中提到的关键词或重点要求。

例如:“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这样一个题干,有部分学生审题不明,又不细致,而把“没有语病”看成了“有语病”而痛失其分。如果要求学生养成在关键词,如“没有”等上作一个符号,“点”、“横线我”、“三角形”等都行,来提示自己不要看错,我想其错误率会少得多。

再如在《永恒的母亲》这篇阅读文中有这样一题:“第五段中,母亲为了她心里的爱,甘心情愿把自己锁了一辈子,你赞成母亲这种做法吗,请结合自己的体会和课文的内容谈谈理由?看这个题目,其中“结合课文”、“自己体会”应该是解题的关键词,如果不注意这个细节,那么大部分同学的回答就有可能不太完整,就有可能只从课文内容的角度来回答。

而题目设计的意图,其“结合课文”指必须要有对课文内容的阐述;而“自己的体会“则要有自己的感受或生活中的实例来相互印证,只有理解到这两点,这道题就迎刃而解了。

2、 要深入的思考题目中隐含的要求。

在有的题目中,既有非常明显具体的要求,也有暗含在题干中的要求,是以隐性的形式出现的,这个时候就要求审题时必须细致,多向思考,把其隐含的条件挖掘出来。比如这样一道题:“根据下列句子,以“友谊”为话题,仿写一个句子。

“这个题目中其显性的要求较为明显,一是题目已经确定了仿写的对象为”友谊“,在仿写中就不能写成别的事物了,二是写作的形式是”仿写“,根据例句来写。但仅仅理解了这两点还不一定能完美的解答此题,这道题目中”仿写“二字中还暗含着别的要求,比如在仿写中要注意在修辞手法、句式结构、情感价值取向等方面的要求,如果不注意这个,其仿写的结果就是只具其形而没有其神了。

三、 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策略或解题思路的习惯。

要较为完美的解答好题,光审准了题,是远远不够的,这就犹如找准了前进的方向,却找不到正确的道路一样,是达不到成功的彼岸的。要让学生对作业产生乐趣,就要让学生在作业中感受到乐趣,感受的成功的喜悦,如果做题经常出错,常常受到批评,久而久之,热情自然就没有了。古人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其中所谓的“器”就是指的是策略,正确的思路。

在平时的学习和作业中经常注意传授或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思路和策略,我认为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作业热情。在解题中常用的几种策略有:

1、排除法

这种方法特别适合选择题,选择题一般有两种方法,一是直选法,二是排除法。直选法非常强调知识的过硬掌握,一般对一些基础好的学生较为适用,但对于一些基础薄弱的学生就往往难以作出正确的判断,但学生虽然不能肯定哪一项是正确答案,但是却能够找出其中的一些错误,这就让排除错误答案成为可能。做题时不急于下结论,而是反复比较,逐一排除,其选择成功的机率就增加了。

2、联系已知法

现在语文考试中,课本上的原题基本上少之又少,多为课外知识,但这些知识却并没有超出学生的知识之外,其陌生的外壳下掩藏的往往是课本知识的迁移,课本知识的变形。特别是中考中课外文言文的阅读,学生不可能全部见过学过,得分率很低,怎么提高学生的解题效率?其实仔细研究,不难发现此类题虽然难以理解,但仍有迹可循,其知识也是课内知识的延伸,所考的实词虚词的含义基本上都在课文中学过,在课文中都能相应的例证。

如果学生在做题时能积极练习已背的已理解的相关章句,并反复推敲揣摩,理解文言文的含义也是能够做到的。比如《窃槽》中“今子以佛夸予”中“以”的含义,学生可能不能理解,但不应该马上放弃,而应该想想我们学习过的“以”字大概有哪几种用法?仔细一想不外乎就是“把”、“用”、“因为”、“凭借”等介词的一些用法。

那么在这里又该怎么理解呢?那么就一个一个的试,哪个解释的最为合理通顺,那么就选择它,或者也可以其实想想我们学过的课文中有没有想类似的句式结构,其实在《狼》中有“以刀劈狼首”一句,和此句大同小异,一比较一般也能得出正确答案。当然,要想提高正确率,还得依靠平时扎实的基本功,及时对所学过的实虚词的意义用法进行归纳记忆。

不然没有已知知识可以联系,那就只能靠蒙了。

3、 解阅读题的五步法

在语文考试中,阅读题占了很大比重,学生在此类题中失误也是比较多的。排除考察能力非常强的题目外,学生的过失性失分占大多数,其实只要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技巧再加上足够的细心,这些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要提高阅读的有效性我认为在阅读中应该注意几个方面,一是对于阅读题切忌不阅读而直接答题。

我班就有部分学生就是这样,他根本就不读文章,想当然的回答问题,这样的回答答案可想而知。那么怎样阅读才有效呢?我让学生这样做的,先仔细的看看文章所设置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再带着问题来阅读文章,在阅读中本着“无笔不读书”的原则,边读边思考,在关键性的词语或句子上勾画一下或作上符号,这样来提示自己,这样做既节省了时间又提高了效率;二是遵循“答案文中找”的原则。

初中语文阅读一般为叙事或抒情的文章,很多问题的答案在文章都有提示,只要找到了与问题相关的关键词句,在结合自己的语言进行组合或修饰,何愁回答不好题呢?三是注意语言的修饰和表达。许多学生心里是能够理解文章的,但是要把自己的心中所想变成文字,有些时候就有点力不从心了,这既需要平时的语言的语言积累,,更需要对阅读文的深刻理解,但如果这些能力暂时都相对较弱,又怎么尽可能的提高得分点呢?

尽可能的用与原文情感、体会、感受相类似的词语来表达,我认为要好些。四是注意运用换位思考法。阅读中有些问题需要对文中人物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心理活动进行理解,有些学生有时就把握不好,不是理解的角度偏了,就是体会得不太深刻。

这时如果能采用换位思考的方式来体会一下,假设自己就是文中的人物也遇到的同样的事情会怎么想怎么办?或者联想一下自己是不是也有遇到与文中人物相类似的事情,自己当时是怎么想的?人的情感都是相通的,当你把自己融入的文中的角色后,体会自然就深刻了;五是不留白。

在阅读中如果实在想不出答案了,就尽自己的体会写下自己认为最合适的答案,这样做能把失分降低到最低限度。

当然,语文的解题技巧远不止这些,这里仅是抛砖引玉,学生如果能很好的运用这些策略,其正确率会有较大提升,这既能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又能规范学生正确答题的习惯,真是一举两得。

四、 注意培养学生与坏习惯作斗争的意志力。

人们常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那么成功的另一半就是贵在坚持,学生如果缺乏持之以恒的精神,那么良好的学习习惯就难以养成。这既需要老师的随时督促,也需要学生家庭的监管。

从班级管理层面上讲,作为班主任在对学生作业的要求上应该有严格的要求,并形成班规,成为学生的作业的一条准绳;从教师的层面上讲,则应该随时观察学生的动态,从思想教育的角度、从鼓励赞扬的角度、从前后对比的角度等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心以及自己的进步,从而有坚持下去的动力;从学生家庭的层面,家长在督促学生完成作业中主动一点认真一点,我想应该会取得一定成效的。

五、 注意认真及**改作业,经常激励学生。

对学生来说,做作业不仅仅是完成学习任务,更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品质,提升学习能力的过程。所以作业不但反馈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还反馈学生对学习情感的态度。因此,教师对作业的评改就显得尤为重要。

1、 注意培养学生作错题笔记的习惯。

学生作业后,对错误较多的地方,教师应该仔细的研究,分析统计学生的错误的原因,并收集相关的一些练习加以强化训练。在评讲的时间上越及时越好,学生作业后印象还比较深刻,学生的改正的效果也越好。在评讲时有些典型的题目应该注意培养学生作错题笔记的习惯,一般使用红色的笔来作,一是要分析自己错误的原因;二是整理出正确的答案;三是总结解答此类题的方法。

以便在以后遇到类似的题能够举一反三。

2、 改变批改方式,养成良好习惯。

以前批改作业,我习惯用“×”来告诉学生正确与否,但后来一件事却惊醒了我。一次,一个学生拿到作业本后,悄悄说了句:“做啥子喔,做了也白做,满篇都是红叉叉!

”听到这样的话,我分明的感到了其极度的失望之情。的确,错得太多,满篇的红“×”对学生而言不仅仅是错误这么简单,更是对其作业信心的打击,这对其以后的发展是不利的,因此我改变了策略,在批改作业时,只改对的题目,而在出错的地方用一个 “△作出提示,并在旁边写上一些提示性的话语,以便学生能够纠正思路,找到正确答案。这样一来,效果果然要好些了,好多学生主动的把做错的题改正后,拿过来让我批改,学习的热情增加了不少。

良好作业习惯的培养

刘建民。一 树立正确的作业观。教师应该讲究所布置作业的质量,把与所学内容知识有关系的,能培养学生技能的题列为作业,而不能让学生反复做一些机械性作业,要让学生把作业看成高层次的练习,要体现知识的巩固性 系统性,使学生经过积极的思考能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能使学生认为作业是一种负担,敷衍了事。二 ...

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

作者 刘梅。课外语文 教研版 2013年第01期。摘要 课堂作业因为有老师督促检查,学生一般还比较认真,而在家庭作业中常常出现许多不良的习惯,要提高作业的正确率关键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关键词 作业习惯 学生 培养。中图分类号 g623 文献标识码 a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要重视小学生 态...

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

一 让学生善于审题。审题,一般来说就是了解题意,搞清题目中所给予的条件与问题,明确题目的要求。从心理学的观点来看,即了解题目中的条件 给予的条件 与任务 问题 从而了解题目的基本结构,在头脑中建立起题目的印象。有很多学生在做作业时不重视审题。有的表现为读过题后,在还没有确切了解题意,弄清题目的条件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