畲族民俗档案保护与传承

发布 2022-08-21 20:22:28 阅读 3146

档案管理。

潘玲玲。景宁畲族自治县档案局,浙江。丽水。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畲族在不断地迂徙和沿途的定居及来自外界的因素都让自己在这个过程中丢失了本民族的传统文化。这种丢失不。

是完全丢失,如房屋结构就是对民族文化的一种保护形式.在城镇化进程中,许多畲民搬离了民族聚居地,因此,畲族的传统文化出现了断层,如何对这些仍遗留下来的民族文化进行抢救性的档案保护,是当下畲族子民应该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畲族;民俗档案;保护;传承。

畲族研究概况。

畲族是我国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又是我国典型的散居民族之种非理性的认识,形塑对历史记忆和传统文化的理性认知。其次,族。

群精英的努力使民族文化个性存续的主要推动力。畲族宗族社会的形一。

原分布在闽、粤、赣三省交界处,元、明、清时期,从原住地陆续迁徙到闽东、浙南、赣东等地山区、半山区,形成了大分居,小聚居的局面。

0世纪8o年代,**为了抢救畲族的档案文化遗产,国家又派出以施联朱为代表的调查团深入安徽、江西、广东、浙江一些地区进行补充调查,如在安徽宁国县云梯公社的调查、江西铅山县太源、贵溪县樟坪畲族情况调查等。这些调查报告不仅对民族识别有着重要的意义,也为后来的畲族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文献资料,展示了一幅幅生动的畲族人民生活图像。

畲族民俗档案保护现状——以山歌为例。

畲族山歌,分布在安溪县以畲族乡为主的各个畲族居住区,包括。

邻近的本省其它畲族居住区。传说唐总章二年(公元669年),由雷万兴进入安溪后代代相传,安溪县的畲族对歌体现闽东一带畲族的风俗特点。畲民自古就喜爱唱歌。

无论是婚丧节庆,还是待客会友,都唱歌、对歌。据考证.畲族民歌起源于情歌。与春秋时期的“郑声”、汉晋时期的“乐府”、“子夜歌”和唐宋以来的“竹枝词”、“畲田调”一脉相承。

叙事歌、时政歌、劳动歌、**歌、祭祀礼仪歌与识理斗智歌等,是畲族民歌的发展。畲歌的丰富多彩,充分显示畲民的智慧,其歌词古朴自然,又清新活泼,充满山林风味,反映了畲族的风情特色。

畲歌是畲族的民间文学,传唱内容广泛,可以说无所不歌。畲族舞蹈对歌,源远流长,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安溪畲族舞蹈对歌形式种类繁多,其使用舞蹈器材有龙伞、龙旗、锣鼓、唢呐、竹竿等。

作品有《迎龙伞》、《采茶舞》、《畲山花轿》等。作品表现畲族人能歌善舞特征,以及憨厚朴实的畲山风格,保存了畲族人千年风俗,纪念畲族先祖。发展畲族风情,对歌、跳畲族舞,借助畲族舞蹈和歌舞等民俗文化活动,促进了各民族间团结。

为保护这一文化遗产,现已收集资料编成舞台戏《迎龙伞》、《畲山花轿》,并编写成剧本。还将收集资料编成有关专业书刊。同时,安溪县已将畲族山歌纳入畲乡风情游项目,**大力发展此项。

目。如何有效的开展畲族民俗档案保护与传承工作。

.1提高认同意识,促进文化发展。

首先,畲民应当在对自己的民族文化清醒、正确的认知基础上,强化文化认同以及民族认同的意识。由于认同意识作为民族存续、文化传承的必要条件,所以,畲族文化的发展是在强烈认同意识背景下实现的。畲族,身为我国多元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必须在文化自觉的前提下才可以对多元文化的融合起到推动作用,之所以这样,因为这是畲族其其他各民族文化发展的共同的追求。

保持文化的个性是文化多样性发展的基本条件,畲族与其他异质文化的融合需要建立在对本族文化个性的认同认识基础上。文化自觉意识的形塑有助于提高畲民对本族文化的认同。

其次,畲族的传统服饰、特有的山歌曲调、民族的神话传说等都是畲族文化个性的部分,如何在全球化及多元文化互动中保持文化个性也就成为了当代畲族发展的重要任务。首先,对文化的认同是文化个性保持的基本保障。畲民应该对民族文化由强烈的认同感,摒弃各。

成对本族传统文化的传播起着重要的作用,宗族社会中的精英是民族文化传承的主要力量。最后,畲民在认同文化个性的同时,也要对异。

文化的文化独特性给予合理的评价,只有这样畲族与其他多元文化的融合才能实现。

.2建立一套具有保护、传承、研究、发展的档案长效制度。

在具体实施方面,先组织专门的机构和专家开展档案普查工作,并编制出各县市的畲族民俗的总目,然后再进行针对性地制定保护措施。在国家的社会文化中,要给予畲族民俗应有的重视,鼓励青年一代投身于畲族民俗保护工作中,同时要避免打着保护畲族民俗的旗号向**要钱的事情,又要避免把它作为招商引资的文化头衔而不做具体保护工作。

.3建立畲族民俗陈列馆。

把民间收集的各种乐器、与畲族民俗生活相关的服饰和道具、以及由专业学者收集、整理、记录的民间现存的乐谱、音像资料及学著述、历史文献等资料收集到畲族民俗陈列馆。这不仅具有研究价值,还具有历史文物的收藏价值。用博物馆来保存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必要的,但需要用原生态的形式来保存,这样才能较好地突出其历史内。

涵,要保护打歌,传承舞蹈还不够,还必须挖掘畲族的生活环境、生活内容以及生活习俗。

.4打造文化产业,开展档案保护。

古代艺术形式能在其艰难的发展中引起当地文化觉悟者和相关部门的注意并努力为之作一些抢救性的工程,如及时组织人员进行访谈并搜集和整理出当下的畲族民俗“古本”,同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组织进行现场表演并全程通过现代影像设备进行记录。此外,要努力创建一个符合当地文化发展的畲族民俗传承体系,通过创建学习班或将畲族民俗搬上舞台等各种形式进行传承。

参考文献。1】陈敬玉.景宁畲族服饰的现状与保护【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

2]谭静怡,周旭.畲族婚姻礼俗的文化意蕴解读[j】文化学刊.

3】黄景强,陈鹏程.畲族文化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

4】兰国平.畲族乡村居民生活习俗变迁初探[j】怀化学院学报.

5】李艳.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一一**畲族文化的现。

状与保护【j]科技创新导报.20

6】雷法全.对畲族文化继承与创新的思考【j]丽水学院学报.

7】李筱文.广东畲族与畲族研究[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作者简介。潘玲玲(19一),女,浙江景宁畲族自治县人,职称:中级馆员,学历:本科,主要研究方向:档案管理。

民俗旅游开发与保护

公选课 民俗旅游开发与保护 民俗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姓名 王宏坤。学好 201001050217 学院 地球科学学院。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学生 王宏坤 摘要。民俗文化资源是民族旅游的重要资源,属于民族传统文化和民族旅游的范畴,其作为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旅游,已成为各国旅游开发的重点之一。民俗文...

传统档案保护与电子档案保护的措施

维普资讯。档 案 管 理。刘爽。王永华。科。传统档案保护与电子档案保护的措施。龙建路桥股份 第三工程处,黑龙江哈尔滨 摘。要 介绍了档案保护技术工作中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 档案保护技术发展的应对措施及电子档案保护的应对措施。关键词 传统档案 电子档案 保护措施。档案保护技术工作中应当注意的几个问健全,...

档案保管与保护

档案保管工作。档案保管是根据档案制成材料成分和状况所采取的存放和安全防护措施。它包括档案的库房管理和档案在流动过程中的防护管理。档案法 第十三条规定 各级各类档案馆,机关 团体 企业 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档案机构,应当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便于对档案的利用 配置必要的设施,确保档案的安全 采用先进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