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秋水。
庄子》九年级第一周。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了解庄子及其基本思想。
2、掌握文中的重点词语和特殊句式,积累文言词汇。
3、理解本文的寓意。
过程与方法:讨论法,讲授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生要有自知之明,明白“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重点、难点。
1、重点:在背诵的基础上掌握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2、难点:理解本文寓意。
课型:新授课。
教具准备:讲课的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布置预习。
1、熟读成诵,对照注解,自读理解课文。
2、了解庄子及《庄子》一书,初步了解庄子思想。
二、课堂导入。
1、庄子与〈庄子〉:名周,战国时哲学家,道家代表人物。〈庄子〉道家经典之一,共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
一般认为内篇是庄子自著,外篇、杂篇是庄了的门徒所著。〈庄子〉一书想象奇幻,构思巧妙,言辞瑰奇,善用寓言与比喻,文笔汪洋姿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
2、基本思想:主张“天道无为”
三、诵读感知。
1、齐读课文。
2、正音、疏通文意。
3、解释下列短语。
秋水时至东面而视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始旋其面目莫己若少仲尼之闻见笑于大方之家。
4、特殊句式(相当于现代的固定短语),在课文中找出例句,并译成现代汉语。
1) 非……则。
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2) 见……于。
见笑于大方之家。
四、**。1、河伯在什么情况下欣然自喜?
2、河伯见了北海为什么“望洋向若而叹”?
3、 河伯为什么认为自己将“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4、这篇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五、延伸。1、归纳成语。
2、比较河伯和“坐井观天”中的“井底之蛙”有何异同点。
六、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必做)
2.练习册基础与积累(选做)
板书设计:对比手法。
启示:一个人要有自知之明,明白“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教学反思:21.愚公移山。
列子。九年级第一周。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积累文言文重要的实词、虚词,辨析一词多义。
2.理解课文深刻的寓意。
能力目标:1.反复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文章的内涵,培养文言文自读能力。
2.把握愚公这一人物形象,体会对比,衬托手法的表达效果。
德育目标:学习愚公精神,正视成长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勇往直前。让学生对于学习目标有一个明确地认识。
重难点:重点:
1.积累文言文重要的实词、虚词,辨析一词多义。
2.理解课文深刻的寓意。
3.把握愚公这一人物形象,体会对比,衬托手法的表达效果。
难点:把握愚公这一人物形象,体会对比,衬托手法的表达效果。
教学时间:两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具准备:讲课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预习。熟读课文,读准字音,看注解试译全文。
二、导入。从“杞人忧天”说起。《列子》一书,保存了不少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列子,名御寇,道家代表人物之一。
三、研读课文。
1、朗读课文。
老师范读---自由朗读---抽生比赛朗读---师生评价
2、翻译课文(小组合作讲故事,师生共同评价)
3、方法指导。
1) 加。文言词以单音节为主,而现代汉语则以双音工为主,有些文言词的基本意义保留至今,只需在原词上加一个字,变成现代的双音节词,如“方”即“方圆”指面积。
2) 改。有些文言实词至今已不用了,可以改换一个意思相近的语来代替,如。
3) 补。文言文中通常有省略主语、介词宾语和量词等,所以翻译时,必须补出,如:“二山”即两座山。
4) 调。文言文的语序有的与现代汉语不同,翻译时需要调整。如,“甚矣,汝之不惠”这是谓语提前的倒装句。
5) 省。文言文中的发语句,即句首的助词,或句中的语气助词,如果省略后的影响原意的可省去。
四、小结。1、词性活用。
险:形容词活用为名词,险峻的大山。
箕畚:名词用作状语,用箕畚。
2、通假字。
汝之不惠始一反焉一厝朔东。
五、作业。完成课后练习一。
思考课后练习二。
第二课时。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已经翻译了课文,大致理解了课文的意思,这节课,我们再来细读课文,深入分析,研究课文所蕴含的思想内容。
二、研读分析。
1、同学自己细读课文,可分角色朗读。思考下面问题。(小组合作讨论,请组长组织)
1) 愚公之妻和智者对愚公移山的态度是否相同。
2) 京城氏之子“跳往助之”这一细节有何作用。
3) 愚公移山要而对哪些困难。
4) 文中两个人物的名字以“愚”“智”对举,有什么深意。
5) 讨论本文的寓意。
2、讨论归纳。
提示:1) 愚公之妻是从献疑的角度说的,带有关心的语气,并提出了移山过程中必须解决的客观难题,但并不反对移。而智叟则是讥笑和责难,阻止其移山。
2) 体现了愚公移山的决定得到众人的拥护。
3) 两山非常大;人力有限;工具简陋,运土路途远。
4) 愚——智——
5) 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
三、写法点评。
1、对比:愚公——智者京城氏之子——智者。
2、烘托:山之高大,运土路程远——移山不易;
山神之惧,天帝之感——愚公决心之坚。
四、学生质疑。
五、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一(必做)
2、读了这则寓言,有什么感想?就本文写一篇读后感。
板书设计:对比:愚公——智者京城氏之子——智者。
烘托:山之高大,运土路程远——移山不易;
山神之惧,天帝之感——愚公决心之坚。
教学反思:22.扁鹊见蔡桓公。
韩非。九年级第一周。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学会独立读懂文言文。
2、理解本文寓意。
过程与方法:讨论法,讲授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会多角度地解读文本。
2.教育学生要听取别人的正确的建议,切记讳疾忌医。
重点、难点。
1、理解本文的寓意。
2、学会多角度地解读文本
课型:新授课。
教具准备:讲课的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预习。
1、诵读课文,读准字音。
2、看注解,试翻译课文。
二、导入。解题:本课节选自《韩非子·喻老》“喻老”,意思是用比喻来说明老子的观点。作者叙述扁鹊见桓公的故事,本意说明老子“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这一观点的。
三、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请学生注意预习中划出生字注音是否正确。
2、学生结合注释,翻译课文,教师点评。
3、课文写了扁鹊几次见桓公。试从课文中找出有关语句,说说桓公对待扁鹊的态度是怎样变化的,这样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四、研读分析。
1、诵读课文,说说从这个故事中你得到了哪些启发?
讨论归纳:拒绝忠告会招致不良的后果;不能带着有色的眼镜看人;有病早治无病早防——要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防微杜渐;要善于劝谏,善于工作,要有责任心。
2、了解课文所刻画的两个人物形象。
讨论归纳:扁鹊是个医术高明的医生,桓公是个盲目自信之人。
五、总结。本文通过扁鹊三次见桓公,指出桓公有病,应及时**,但桓公自认为“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拒绝了他的劝告,最后病后的故事,说明要正视自的缺点和错误,不能拒绝批评和帮助。
六、作业。课后练习。
板书:扁鹊是个医术高明的医生,桓公是个盲目自信之人。
教学反思:23.捕蛇者说。
柳宗元。九年级第二周。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继续学习文言文常用词。
2.认识学习本文用对比强化中心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讨论法,讲授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认识封建设会人民生活的悲惨原因。
重点、难点。
1、重点:学习和掌握文言词语。
2、难点:理解对比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
课型:新授课。
教具准备:讲课的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二课时。
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预习。1、预习课文出现的生词,读准字音。
2、参照注解,自读课文,口译课文。
二、导入。1、解题:“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这种文章往往带有杂文、杂感的性质,或因事**,或抒发感触,行文较为自由灵活。“说以感动为先”(李善),文中蕴含着感情,这是“说”的一大特点。《捕蛇者说》中就蕴含着柳宗元当时的悲愤之情。
这篇文章在写法上独具特色,我们在学习时要注意研究这点。
2、作者简介。
三、整体感知。
齐读课文,教师补充注释。请学生口译课文。
1.实词总结。
为 ①作,制成。“然得而腊之以为饵”。②做,干。“今吾嗣为之十二年”。③为了。“故为之说”。
已 ①离去,意为医治。“可以已大风”。②已经。“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赋 ①征收。“岁赋其二”。②租赋。“孰知赋敛之毒……”
疠 ①恶疮。“可以已……瘘、疠’。②疫病,疫气。“呼嘘毒疠”。
入 ①缴纳。“当其租入”。②收入。“竭其庐之入”。
岁 ①每年。“岁赋其二”。②年。“积于今六十岁矣”。
甚 ①很。“貌若甚戚者”。②厉害。“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③超过。“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若 ①好像。“貌若甚戚者”。②你。“若毒之乎?”
毒 ①怨恨。“若毒之乎?”②有毒的。“呼嘘毒疠”。③害。“孰知赋敛之毒……”
生 ①活,存活。“君将哀而生之乎?”②生活。“而乡邻之生日蹙”。
食 ①吃。“退而甘食其土之有”。②饲。“谨食之”。
观 ①看。“今以蒋氏观之”。②考察。“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2.虚词总结。
之 ①的。“永州之野多异蛇”。②取消句子独立性。
“悍吏之来吾乡”。③代词。“问之,则曰”(代人,他)“君将哀而生之乎”(代自己,我)“今吾嗣为之十二年”(代事)“以啮人,无御之者”(代物,蛇)“言之,貌若甚戚者”(代话语)
而 ①表并列。“黑质而白章”。②表承接。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③并且。“君将哀而生之乎?
”④但是,却。“而吾以捕蛇独存”。⑤连接状语和谓语。
“号呼而转徙”。
以 ①而,如果。“以啮人,无御之者”。②用,拿。
“太医以王命聚之”。③因为。“而吾以捕蛇独存”。
④根据。“今以蒋氏观之”。⑤表目的。
“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焉 ①兼词,于此。“永之人争奔走焉”。②之。“时而献焉”。③语气词。“今其室十无一焉”。
乎 ①吗。“君将哀而生之乎?”②呢。“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③句中)于,在。“叫嚣乎东西”。
于 ①在。“吾祖死于是”。②给。“余将告于莅事者”。③及于,到。“积于今六十岁矣”。④比。“苛政猛于虎也”。
四、作业: 课后练习。
第二课时。一、分析课文。
1、齐读课文,请几位同学复述课文。(小组准备---全班交流---师生总结)
语文版九年级 上 第六单元教案
语文版九年级 上 第六单元教案。语版九年级 上 第六单元教案秋水。一 学常识。庄子,名周,战国时代哲学家,散家。他继承并发扬了老子思想,和老子同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老庄。庄子 散,想像奇幻,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二 重点字词。1通假不辩牛马。同 辨 分辨...
语文版九年级 上 第六单元教案
语文版九年级 上 第六单元教案。秋水。一 文学常识庄子,名周,战国时代哲学家,散文家。他继承并发扬了老子思想,和老子同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老庄。庄子 散文,想像奇幻,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二 重点字词1.通假。不辩牛马。同 辨 分辨通假字2.活用轻伯夷...
九年级 上 第六单元语文版
九年级语文能力训练测试卷 六 班级座号姓名成绩。一 积累与应用 30分 1 完成上下句。5分 大漠孤烟直。商女不知亡国恨。无可奈何花落去。此事古难全。2 根据提示填空。8分 陈老师退休后还在为家乡公益事业奔波忙碌,这种精神真是。填入李商隐 无题 中两个诗句 陈小豪的好友张超即将出国留学,分别之际,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