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内能复习学生教案

发布 2022-08-15 04:33:28 阅读 9982

第十三章内能。

第1节分子热运动。

不同的物质互相时,会发生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物理上把这种现象叫做扩散。

扩散现象说明分子之间同时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

扩散现象的实质是。

例1. 下面一些现象中属于扩散现象的有多选)

a.金秋八月,校园里处处桂花飘香 b.将糖投入一杯水中,水变甜了。

c.烟从烟囱里冒出来d.扫地时,灰尘在空中飞舞。

e.滴在地砖上的污渍,时间越久越难擦净 f.樟脑丸放久了会变小,最后不见了。

g.擦过黑板后,粉笔灰纷纷落下。

判断扩散现象的方法:确认某种现象是否属于扩散现象时,关键是要看不同的物质彼此进入对方是形成的,还是在作用下形成的,也就是说是由于运动形成的,还是由于的机械运动形成的。由于运动而形成的属于扩散现象受作用下的宏观机械运动形成的现象就不属于扩散现象。

例2.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时间久了会明显变小,这是___现象,打开衣柜门能闻到樟脑的气味,这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___

例3. 50ml水和50ml酒精充分混合,混合后水与酒精的总体积将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00ml,上述现象说明分子之间有。

例4.把萝卜腌成咸菜需要较长时间而把萝卜炒成熟菜,使之具有相同的咸味,仅需几分钟,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是( )

a.盐分子减小了,很容易进入萝卜中 b.盐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

c.萝卜分子间有空隙,易扩散d.炒菜时温度高,分子热运动加快。

扩散现象的认识和理解。

1)扩散现象只能发生在不同的物质之间,同种物质之间不能发生扩散现象。

2)不同物质只有相互接触时,才能发生扩散现象,没有相互接触的物质,是不会发生扩散现象的。

3)扩散现象的两种物质的分别彼此进入对方,而不是单一的某种物质的分子进入另一种物质。

4)气体、液体和固体之间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不同状态的物质之间也可以发生。

当分子间的距离r=分子间平衡距离r0,引力=斥力,从而不表现力的作用。

r<r0时,引力斥力, 起主要作用。

比如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

r>r0时,引力斥力, 起主要作用。

比如固体很难被拉断,钢笔写字,胶水粘东西。

当r>10r0时,分子之间作用力十分微弱,可忽略不计。

气体分子可以到达空间中的任何位置是因为气体分子间几乎无作用力。

例5.将表面干净平整的铅压紧就在一起,而把打碎了的两块玻璃用多大的力都不能将它们拼合在一起,其原因是( )

a.铅的分子间有引力,而无斥力

b.玻璃分子间有斥力,而无引力。

c.分子之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只不过因两铅块分子之间的距离能靠近到引力。

大于斥力的程度。

d.以上说法都不对。

练习1.下列现象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的是:

a.沙尘暴来临时,漫天沙尘。

b.樟脑丸放久了会变小。

c.扫地时,室内尘土飞扬。

d.把两块表面平滑干净的铅块压紧,一段时间后不容易把它们拉开。

练习2.“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这是南宋诗人陆游《村居书喜》中的两句诗,对于前一句,从物理学的角度可以理解为:花朵分泌的芳香油分子加快,说明当时周边的气温突然。

第2节内能。

构成物体的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的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练习1.0℃的冰块有内能吗?

所以说。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

练习2.有关内能大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0℃的冰全部熔化成0℃的水,内能增大

b. 0℃的冰内能为。

c. 20ml的水的内能比200ml水的内能小

d. 高温物体一定比低温物体内能大。

内能和机械能的区别。

练习3.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分子总是在做无规则运动,所以分子具有动能

b. 当物体被举高时,其分子势能随之增加。

c. 当物体运动速度增大时,其分子动能随之增加

d. 0℃以下时,物体分子既不具有动能也不具有势能。

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1)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 和且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

热传递是热量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向低温部分传递的现象。

2)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物体间存在差。

热传递的实质是。

3)对物体做功的实质是。

温度、热量、内能的区别:

温度反映物体的冷热程度;

热量是物体得失能量的多少,是一个过程量,常说“物体吸收热量”或“物体放出热量”,不能说“物体具有或含有热量”。

内能是物体内分子所具有的能量,是一个状态量,常说“物体具有内能”;

练习4.关于温度、热量、内能,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的热量越多 b.0℃的冰没有内能。

c.一个物体吸收热量时,温度不一定升高 d.对物体做功,物体的温度一定升高。

练习5. “热”字有着多种含义,有时表示温度,有时表示热量,有时还表示内能。请说明以下例子中“热”所表示的物理量。

1)沸腾的水很热2)燃料燃烧,产生热。

3)今天天气很热4)物体吸热,温度会升高。

5)摩擦生热6)金属铁是热的良导体。

第3节比热容。

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所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温度乘机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是反映物质自身性质的物理量。不同的物质比热容不同。

水\冰\水蒸气的比热容不同,说明同种物质的比热容与物质的状态有关。

水的比热容最大,是最好的吸热材料。

比热容可以用来鉴别物质。

例1汽车发动机采用循环流动的水进行冷却,请说明其中的道理?

练习1. 水的比热容较大的性质,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事例中哪个不是应用这一性质( )

a. 北方冬天, 用热水循环来供暖 b. 初春傍晚在秧田里灌水可防止秧苗冻坏。

c. 用水冷却汽车的发动机d. 夏天给教室洒水, 感觉凉爽。

例2 海陆风的成因。

比热容的计算公式为 ,放热即,令温度改变量δt=t-t0,则。

练习2.为了测定某种液体的比热容,把质量是100g的铜块从沸腾(标准大气压)的水中取出,迅速投入到质量是100g温度为10℃的待测液体中,混合后的共同温度是25℃,若不计热损失,求这种液体的比热容。

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

第1节热机及热机的效率。

第2节燃料的热值。

我们把某种燃料放出的热量与其之比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

燃料燃烧的计算公式。

它是燃料本身的一种特性,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与燃料的形态、质量、体积等均无关。

提高热机效率的途径:使燃料充分燃烧尽量减小各种热量损失机件间保持良好的润滑、减小摩擦。

第3节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凭空___也不会凭空___它只会从 __转。

化为或者从一个物体___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过程中,能量。

的总量。例1.(2012武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例2.写出下列现象中能量的转化或能量的转移关系。

木炭燃烧发出光和热冬天双手互相摩擦感觉暖和。

热水瓶中的水蒸气把瓶塞冲起风吹动帆船前进。

一杯热水慢慢变凉电动机带动水泵抽水是例3.(2012苏州)某家庭需要将℃的水加热到60℃作为生活用热水,他们利用煤气灶烧水,需燃烧0.8kg煤气.已知煤气的热值q=4.

2×107j/kg,水的比热容c=4.2×103j/(kg·℃)求:

℃的水加热到60℃需吸收的热量;

2)完全燃烧0.8kg煤气放出的热量;

3)煤气灶烧水的效率.

内能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共30分,每题3分)

1、世界上的一切物体,无论是一粒沙、一缕烟、还是一朵花……都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下列现象能说明分子在不停息运动的是( )

a.沙尘暴起,飞沙满天 b.微风拂过,炊烟袅袅。

c.阳春三月,花香袭人 d.丰收季节,麦浪起伏。

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达到0℃ 时,分子就停止运动 b.温度越高,分子运动剧烈。

c.物体机械能为零时内能也为零 d.内能是物体动能与势能之和。

3、对下列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水烧开时,看到从壶嘴喷出的“白气”就是水蒸气。

b.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固形成的。

c.冬天冰冻的衣服也会变干,是蒸发造成的。

d.夏天自来水管所“出的汗”,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4、下述各种现象中,属于热传递改变内能的是( )

a、锯条锯木头,锯条发烫。

b、擦划火柴,火柴头着火。

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内能复习教案

第13章内能复习教案。教学目标 1 知道什么是内能,物体的内能是不同于机械能的另一种形式的能量。2 知道物体温度改变时,内能随之改变 能通过 活动,认识改变物体内能的途径。3 知道热量的初步概念及热量的单位 焦耳。4 了解比热容概念 符号及单位,会根据比热容能进行热量的计算。教学重点 内能与什么有关...

人教版物理九年第十三章《内能》学案 物理知识点总结

第十三章内能。第一节分子热运动导学案。教材分析。教材首先介绍物质是由分子 原子组成的知识,并对分子大小进行讨论,使学生对分子的体积小 数量大留下深刻印象。然后,通过演示扩散现象,使学生从宏观现象出发,通过推理来感知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通过红墨水在热水和冷水中扩散快慢的比较,让学生讨...

第十三章《内能》辅导讲义,九年级物理复习

第十三章内能。模块一 知识点归纳。1.物质的构成 1 构成 常见的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构成的。如水珠是由 构成的。2 大小 人们通常以 m为单位来度量分子。2.分子热运动 1 扩散现象 定义 不同的物质在互相 时彼此进入 的现象,如荷叶飘香。发生条件 可以在间进行。2 热运动。定义 一切物质的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