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主要知识点鲁教版

发布 2022-08-13 10:48:28 阅读 2269

第一节空气的成分。

一、空气的组成。

1、原始大气的组成:以二氧化碳(co2)、一氧化碳(co)、甲烷(ch4)和氨气(nh3)等为主。

2、绝色植物出现以后,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氧气分别与一氧化碳、甲烷、氨气作用,使它们转化为二氧化碳、水和氮气(n2)。经过数十亿年的变迁,终于形成了现在地球上以氮气和氧气为主要成分的大气层。

3、现在,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

4、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教材p61):

实验原理:铜+氧气→氧化铜(注射器中的氧气被细铜丝团消耗)

实验中的几个问题:

(1)为什么玻璃管中要装细铜丝团,而不是装一根粗铜丝?(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加快反应)

(2)实验中为什么要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使注射器中的空气都能尽快与细铜丝团接触,从而加快反应,使里面的氧气能尽快被消耗完)

(3)注射器内气体的体积减少了约1/5,这说明了什么?(空气中氧气大约占了1/5的体积)

(4)上述实验中,如果两位同学的实验结果差别较大,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有哪些?(实验结果不准确,可能是:装置漏气;加热的时间太短;细铜丝表面的杂质未除尽,影响了铜丝与氧气的反应)

(5)为什么这个实验可以证明空气是混合物?(氧气消耗完后,注射器内还有气体。这说明空气中除了氧气,还有其它气体)

(6)试推测:实验完毕(氧气被消耗完)后,注射器内剩余气体的性质(不能燃烧;不能与金属铜反应)

二、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1、工业上制氧气。

空气——→液态空气———

2、空气中各种气体的用途:

氧气的用途:供给呼吸、支持燃烧。

氮气的用途:生产硝酸和化肥;作食品的保护气(化学性质稳定);液态氮常作致冷剂。

稀有气体的用途:用保护气(化学性质稳定);作多种用途的电光源(如霓虹灯)

用氦气充气球比氢气好,为什么?

三、关注空气质量。

1、通风不畅环境中的空气与新鲜空气的比较。

采集气体的方法:排水法、针筒抽气法、气囊法等。

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方法:向集气瓶中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则证明是二氧化碳。

对比实验获得的结论:通风不畅环境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新鲜空气高。

2、空气的污染。

空气的污染物:①可吸入颗粒物,如:沙尘暴;②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等(暂时不包括二氧化碳)

空气质量**的主要内容:空气污染指数、首要污染物、空气质量级别、空气质量状况。

我国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暂定为: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等,不包括二氧化碳。

空气污染指数越大,污染越严重。

空气质量级别数字越大,污染越严重。

3、空气污染的防治措施: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将含硫的煤先脱硫再使用、开发新能源、植树造林等。

第二节物质组成的表示。

一、元素和元素符号。

1、元素: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元素符号:

表示的意义:①表示一种元素 ②表示一个原子。

元素符号也可以表示离子:如用o2-表示氧离子;用h+表示氢离子;用na+表示钠离子。

例如:h表示:①氢元素 ②一个氢原子。

2h表示:两个氢原子。

3、元素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元素是宏观概念;原子是微观概念。

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原子即讲种类,又讲个数。

元素是一个抽象概念;原子是具体的微粒。

联系: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一定相同)

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非常密切。

4、物质的分类:

物质。5、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是(按质量计算):氧、硅、铝、铁、钙……

6、元素在空气中的含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是(按质量计算):氮、氧……

二、化学式。

1、定义:用元素符号和数字表示纯净物组成的式子,叫化学式。

2、化学式表示的意义:

①表示一种物质 ②表示这种物质的组成元素 ③表示构成这种物质的基本粒子(分子、原子、离子) ④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各种原子的个数。

例如co2表示:①表示二氧化碳 ②表示二氧化碳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③表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 ④表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

三、化合价与化学式。

1、只有元素才有化合价,原子、分子、离子都没有化合价。

2、元素化合价的数值与该元素的离子所带电荷数相等,正负号也相同。但写法不同。

3、记忆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4、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

5、根据化合价书写化合物的化学式:用十字交叉法。正负化合价能约分的要先约分。

6、常见单质的化学式:

金属、稀有气体、固态非金属:用元素符号本身表示(cu、fe、c、p、s、he)

常见气体单质:在元素符号右下角写上“2”来表示(h2、o2、n2、cl2)

四、物质组成的定量表示。

1、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2、根据化学式进行的计算:

计算相对分子质量:mr(nh4no3)=14+1x4+14+16x3=80

计算物质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计算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第三节性质活泼的氧气。

一、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1、反应原理:过氧化氢 → 水+氧气。

h2o2 h2o o2

还可以用高锰酸钾(kmno4)、氯酸钾(kclo3)制氧气。

2、反应装置:p76图。

长颈漏斗管口必须插入液面下。

导气管伸进锥形瓶不能太长。

导气管伸进集气瓶不能太长。

该装置中的长颈漏斗可用分液漏斗代替;锥形瓶可用大试管、广口瓶、烧瓶代替。

该装置适用于固体与液体反应,不加热制取气体。

3、收集方法。

排水法(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向上排空气法(因为氧气密度比空气略大)

4、检验方法: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到导气管口(或集气瓶里),木条复燃,则证明是氧气。

5、验满方法: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到瓶口,木条复燃,则证明已收集满(用排水法收集不需验满)

6、催化剂:“一改变”、“两不变”

“一改变”:改变(加快或减慢)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

两不变”: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改变(物理性质可能改变)

二、氧气的性质。

1、物理性质: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液态氧、固态氧是淡蓝色的。

2、化学性质:

碳+氧气 → 二氧化碳。

c o2co2

现象: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呈红热状,放热,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更旺,发出白光,放热,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结论: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产物的检验:燃烧停止,向集气瓶中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则证明生成的是二氧化碳。

铁+氧气 → 四氧化三铁。

fe o2fe3o4

现象: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黑色固体。

结论: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四氧化三铁具有磁性)

实验中注意的问题:在集气瓶中要预先装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以防生成的高温物质溅落使集气瓶炸裂。

石蜡+氧气 → 二氧化碳+水。

现象:在空气中燃烧,产生黄白色火焰,火焰分层,放热,稍有黑烟,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产生明亮火焰,放热,集气瓶内壁有水珠产生,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结论:石蜡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注意:此实验所需氧气不能用排水法收集(不利于观察燃烧生成的水)

3、为什么可燃物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更剧烈?因为氧气的浓度越大,可燃物的微粒与氧分子接触的个数就越多,相同时间内参加反应的微粒数也就越多。反应也就越剧烈。

4、氧化反应:

初中阶段的要求:物质与氧的反应叫氧化反应。

高中阶段的要求:化合价升高的反应叫氧化反应。化合价降低的反应叫还原反应。

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同时发生的。

5、氧化物:只含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氧化物是化合物中的一种。

九年级化学 含答案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考试题

班级姓名座号成绩 一 选择题 本题包括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最早得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科学家是。a.门捷列夫b.阿伏伽德罗c.拉瓦锡d.道尔顿。2.当汽车受到一定力量的撞击时,安全气囊内的物质会迅速分解,生成一种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使气囊弹出并迅速膨...

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空气

空气成分口诀 氮七八氧二一,零点九四是稀气 零点零三有两个,二氧化碳和杂气。四 物质的分类 纯净物和混合物 考点三 1 纯净物 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纯净 是相对的,绝对纯净的物质是没有的,只要杂质含量低,不至于对生产和科学研究产生影响的物质就是纯净物。2 混合物 两种或多种物质组成的,这些物质相互间没...

第三单元我们周围的水

一 选择题 本题包括8小题 1.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矿泉水 b.蒸馏水 c.硬水 d.软水。2.嫦娥二号 探月卫星于2010年10月1日成功发射。航天器所用燃料之一为液氢,下列说法中属于h2的化学性质的是 a.液氢燃烧。b.氢气是最轻的气体。c.氢气具有可燃性。d.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