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名校九年级化学上册第2单元课题3制取氧气教案

发布 2022-08-13 02:53:28 阅读 5344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理解催化剂和分解反应等概念,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2.通过**氧气的制法,让学生初步学习实验**方法和运用比较学习法;

3.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点:氧气制法的**。

三、教学难点:催化剂的概念。

四、教学方法:分组实验**法。

五、课时:2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七、板书设计。

一、实验室制法:

1.过氧化氢水+氧气。

2.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二、催化剂。

三、分解反应。

八、教学反思。

本课题的重点是氧气的制法及实验操作,难点是催化剂的概念,本堂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在实验室里制取一种新物质,所以对于制取的基本步骤非常陌生,因此老师如何引导是这堂课的关键。

这堂课我通过“反应原理-药品-仪器-实验步骤”的基本设计思路进行教学,首先提出问题“实验室中如何获取氧气”来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和学生一起**实验室中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仪器和药品,并通过一些列问题的提出通过小组合作使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实验中获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从而上升到获取物质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再根据反应原理及仪器药品,归纳得出实验方法、步骤。课上学生能够主动的思考问题参与到学习中,小组合作充分,学习的积极性高。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

1.对于教学目标和重点的把握需要进一步提升。本节的重点氧气的制法,也就是物质获取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催化剂”是一个基本概念,是本节课的难点,但教学中未能很好的突破难点。

2.如何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课堂效率包括学生学什么,怎么学,学到多少。

在“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中就要求学生获得获取物质的一般思路的方法,而不是过多的纠结于小问题和细枝末节。在这一方面如果能够引导学生从制取氧气中提取获取物质的思路,则可以在学生头脑中形成“获取物质的思路”的一个相关图式,从而形成较强的知识网络。另外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是学生“怎么学”的关键。

新的课程理念要求学生通过合作的方式自主**感兴趣的知识。因此,在教学中要广泛的采取“自主**”和“小组合作”相结合,使学生更好的体验感悟化学的神秘和魅力。为了达到目的,教学上花时较多,易拖堂。

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模拟试卷。

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

1.化学与我们的生活、生产息息相关。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食用碱性食品可以缓解胃酸过多。

b.多喝碳酸饮料可替代饮用纯净水。

c.油锅里的火可用锅盖盖灭,或放入青菜等食材降温熄火。

d.水变成水蒸气体积变大了,因为温度升高分子间隔变大。

2.某化合物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且碳、氢元素质量比为12:1,该化合物的化学式量为26,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c2h2

b.该化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92.3%

c.3.9g该化合物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可生成13.2g二氧化碳。

d.5.2g该化合物与6.9g酒精(c2h5oh)含有等质量的碳元素。

3.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干冰升华 b.剪纸成花 c.粮食酿成酒 d.酒精挥发。

4.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长期放置后不会分层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衣服上的油污用汽油或用加了洗涤剂的水可除去。

c.一瓶合格的生理盐水密封一段时间,不会出现浑浊。

d.实验室常将固体药品配制成溶液进行化学反应,以提高反应速率。

5.下列现象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的是( )

a.蜡烛燃烧后长度越来越短,最后消失。

b.高锰酸钾受热后固体质量减少。

c.潮湿的衣服在阳光下晒干。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固体质量增加。

6.下列有关微粒的叙述错误的是。

a.金刚石由碳原子构成。

b.水蒸发,分子间隙增大。

c.氯化钠晶体由分子构成。

d.分子处于不停地运动之中。

7.化学改变世界的途径是使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干冰升华 b.酒精燃烧 c.铁丝弯曲 d.西瓜榨汁。

8.小明同学撰写的“心目中的原子”短文中,阐述了以下观点,你认为正确的是( )

a.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原子可以转化为离子。

b.原子是最小的微观粒子,原子可以构成分子,分子可以分解为原子。

c.分子是一定种类、一定数目的“原子集合”,离子是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的“带电的原子或原子集团”,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唯一粒子。

d.原子是微小的实心球体,同一类原子的质量都相同。

9.为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中国,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a.寻找新能源减少使用化石燃料 b.施用大量农药减少植物病虫害。

c.合成新型洗涤剂减少氮磷排放 d.研发易降解材料减少白色污染。

10.生活中常见的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大理石 b.自来水 c.蒸馏水 d.空气。

11.向氧化铜和铁粉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稀硫酸,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滴入稀硫酸,有气泡产生。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滤渣中不可能含有cu b.滤渣中不可能只含有fe

c.滤液中可能含有 d.滤液中可能含有。

12.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a.利用金属的年代 b.铁元素质量分数。

c.碳元素的化合价: d.金属的活动性。

13.以下是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现象,其过程主要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石蜡熔化 b.食物腐败 c.矿石粉碎 d.湿衣服晾干。

14.人们可从铁钛矿(主要成分是fetio3)制取金属钛(ti),其在一定条件下的主要反应有:

fetio3+h2=fe+tio2+h2;②tio2+2c+2cl2=x+2co:

ticl4+2mg=2mgcl2+ti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反应①中的h2被氧化 b.反应②cl2中的氯元素为-1价。

c.反应②中x为ticl4 d.反应③说明mg的金属诱动性比ti强。

15.如图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在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c.在t2℃时,n点表示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

d.在t1℃时,100g乙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25g

二、多选题。

16.一定条件下,下列物质在密闭容器内反应一段时间,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根据上表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x、z是反应物,y、w是生成物。

b.a=15

c.反应中y、w两种物质变化的质量比为22︰9

d.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17.形成化学观念是化学学习的任务之一.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离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分子间没有相互作用。

b.化学变化的过程实质上是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

c.原子得失电子变成离子后,元素的种类发生了变化。

d.化学的主要特点是原子、分子水平上认识物质,化学可以识别、改变和创造成分子。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2单元课题2《氧气》讲学稿 新版 新人教版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九年级化学上册第2单元课题2 氧气 讲学稿 新版 新人教版。撰写人。时间。学习目标 1 认识氧气能与许多物质 碳 硫 红磷等 发生化学反应,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2 认识化合反应 氧化反应。3 学会描述化学反应中的一些反应现象。模块一 温故知新。1 空气的主要成分是和 其中含量较...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2 2氧气 第2课时 》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2.2氧气 第2课时 教案。讨论 上述三个反应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学生分组讨论,并交流讨论结果 引导学生从生成物和反应物组成的角度分析,突出有没有新物质生成的特征 可能的讨论结果 反应物都是两种物质。反应物中都有氧气。生成物都只有一种物质。反应条件都是点燃。生成物都是反应前没出现...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2单元《课题3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课题3制取氧气。本课题内容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同时介绍了催化剂。这部分内容更侧重于过程,让学生学习用比较的方法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分析 学习内容分。推断,从而作出判断。第二部分是活动与 由学生来制取氧气并试验氧析。气的性质,让学生掌握进行科学 活动必须具备的化学基本实验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