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2 氧气。
素材一新课导入。
情景导入] 假如你去攀登喜马拉雅山,你将准备哪些用品?其中氧气瓶是必不可少的。人不吃饭能维持生命6~7天,然而人如果处在无氧气的环境中,只能维持6~7分钟。
人自从获得生命时,就与氧气结下了不解之缘,地球上的一切生命体都离不开氧气,人类的生产活动也需要氧气,所以人们曾把它叫作“养气”。氧气有哪些重要的性质呢?
素材二教学建言。
建言1] 氧气的化学性质。
1)可先利用学案中设计的**让学生了解要填写的内容,再观察实验,可避免观察的盲目性。逐个写出与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和各物质的化学式,为氧化反应和化合反应概念的引出和化学方程式的学习打下基础。
实验**] 观察老师演示实验[2-3]及[2-4],记录实验现象并完成下表:
2)教给学生一般按照“一光、二热、三生成”的顺序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即首先描述燃烧发出什么颜色的光或火焰是什么颜色;其次是放出热量;最后描述生成了一种什么样的物质。
建言2] 有关硫燃烧的实验建议。
1)硫在空气、氧气中的燃烧实验应由教师进行演示操作,这样既可以节约药品,还可减少大气污染。由于硫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很不明显,造成学生对硫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认识不深刻,因此可增加用硫在空气中燃烧的火焰点燃火柴棍的操作,火柴棍在硫的上方可以被点燃,说明硫在空气中的确在燃烧。这一操作可以很直观地让学生感知硫在空气中燃烧很微弱这一事实。
2)实验改进:改用测定空气组成的实验装置,在胶塞一侧加一个盛有氢氧化钠的胶头滴管,在反应结束后,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可将二氧化硫完全吸收,可以达到在收获知识的同时逐渐渗透环保意识的目的。
建言3] 有关铁丝燃烧的实验建议。
1)盛氧气的集气瓶底部要放一薄层细沙或少量水,目的是防止铁丝燃烧时产生的熔融物溅落炸裂集气瓶底。
2)要在火柴快燃尽时把铁丝插入集气瓶中,目的是为了防止火柴梗和氧气反应,降低氧气的浓度导致实验失败。
3)把铁丝插入集气瓶时,要注意由瓶口向下缓慢插入,而不要直接插到集气瓶底,目的是防止瓶内氧气受热膨胀,逸出瓶口。
4)铁丝插入时,要保持在集气瓶的**,而不要靠近或碰到瓶壁,以免瓶子受高热而炸裂。
素材三**资源
**1] 氧气的物理性质。
**2]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3]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4] 硫的燃烧。
**5] 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
**6] 液氧的助燃实验。
**7] 小白鼠缺氧实验。
详见光盘内容。
素材四板书设计。
素材五课后“练习与应用”变式题。
1.[1题变式] 能够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是( )
a.氧气 b.空气 c.二氧化碳 d.水蒸气。
答案] 2.[3题变式] 下列关于氧气的性质,叙述错误的是( )
a.氧气具有氧化性 b.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略大于空气。
c.氧气易溶于水 d.通常状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解析] c 氧气不易溶于水。
3.[3题变式] 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物质的是( )
a.铁丝 b.木炭 c.白磷 d.硫粉。
答案] a素材六教材参***。
教材p33 实验2-3 ·参***]
教材p34讨论·参***]
物质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更剧烈,这说明物质的燃烧主要是与氧气发生反应。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物质在空气中燃烧没有在纯氧中剧烈,这说明燃烧反应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
教材p35讨论·参***]
教材p36练习与应用·参***]
1.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如果木条复燃,证明此气体是氧气。
解析] 此题是根据物质的特性进行证明或验证的题目,关键要抓住物质的特性,氧气的特性是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2.硫+氧气二氧化硫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3.(1)c (2)c (3)d (4)c (5)d
4.家庭用来烧水做饭的燃料常见的有液化石油气或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燃烧过程中产生大量热;天然气燃烧火焰明亮并呈蓝色,燃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热。燃料燃烧是化学变化,因为在燃烧过程中产生了二氧化碳等其他物质。
素材七化学与生活。
地球上的氧气会用完吗?
在地球大气中,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的莫过于氧气。我们每天每时每刻都重复进行着吸收氧气呼出二氧化碳的生理过程。于是,有人要问了,地球上的氧气会用完吗?
我们先来看看这样一个实验:将一些植物的绿叶浸在水里,放到阳光下,过一会儿,我们会发现叶子表面不断吐出一个个小气泡。如果用试管收集这些气体,并把一根点着的木条放进试管里,木条会燃烧得更旺。
我们知道氧气能够帮助燃烧,所以可以得知收集的气体是氧气。如果再往水里通进二氧化碳,那么通进去的二氧化碳越多,绿叶排出的氧气也就越多。
其秘密就在于植物的光合作用——绿色植物利用叶绿素等光合色素在可见光的照射下,把经由气孔进入叶子内部的二氧化碳和由根部吸收的水转变成为淀粉等能源物质,同时释放氧气的生化过程。植物与动物不同,它们没有消化系统,而是依靠其他的方式来进行对营养的摄取。对于绿色植物来说,在阳光充足的白天,利用太阳光能来进行光合作用,以获得生长发育必需的养分。
地球上的碳氧循环,光合作用是必不可少的。据计算,三棵大树每天所吸收的二氧化碳,约等于一个人每天所吐出的二氧化碳。每年,全世界的绿色植物,从空气中大约要吸收几百亿吨的二氧化碳。
由此可见,地球的氧资源是巨大的,自然界以它的方式维持着大气的平衡,世界也永远不会变成二氧化碳的世界。
素材八能力培优。
培优训练题】
1.(陕西初赛)食品腐败的原因之一是因为有氧气存在而发生氧化反应。因此,吸收掉密封的食品包装盒内的氧气就可以延长食品的保质期。下列哪种物质适宜封入食品包装盒中用来吸收掉盒内的氧气,延长食品的保质期的是( )
a.红磷 b.固体烧碱 c.铁粉 d.生石灰。
2.(全国复赛题) 对下列实验指定容器中的水,其解释没有体现水的主要作用的是( )
3.(浙江初赛)带火星的木条在氧气中可以复燃。那么,是不是只有纯净的氧气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呢?为此,同学们开展了相关**实验。
实验主要步骤如下:先制取一定量的氧气备用,再测得集气瓶实际容积为317 ml,然后采用某种方法得到5瓶含氧量不同的空气,最后用带火星的木条来试验,观察是否复燃。相关的数据见下表:
1)请指出得到5瓶含氧量不同的空气的具体方法。
2)试将上表空白处补充完整(保留1位小数)。
3)由该实验可得到的结论是 。
情景创新题】
4.(原创题)婴儿总是头部先娩出娘胎,为的是尽早吸入一口人间的新鲜空气而不至于窒息,死者则是随着呼出最后尚存的一息游气而告谢世,这一切均和氧的功能有关。可是人却不能长时间呼吸纯氧,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人体各组织均不能承受过多的氧,这是因为氧本身不靠酶催化就能与不饱和脂肪酸反应,并能破坏贮存这些酸的磷脂,而磷脂又是构成细胞生物膜的主要成分,从而最终造成细胞死亡,这个过程叫做脂质过氧化。
此外,氧对细胞的破坏还在于它可产生自由基,诱发癌症。下列有关氧气功效说法错误的是( )
a.人体吸入纯氧会导致脂质过氧化。
b.毁灭细胞培养物的办法就是将它置于过饱和氧的环境中。
c.氧气能燃烧,可用作燃料。
d.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氧气能支持燃烧。
参***。1.c 解析:红磷常温下不能与氧气反应;固体烧碱、生石灰都不与氧气反应;铁在常温下能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铁,所以用铁粉吸收盒内氧气。
2.a 解析:硫燃烧生成有刺激性气味二氧化硫,为了防止二氧化硫污染空气,所以用水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
3.(1)在集气瓶里预先加入一定体积的水, 再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3)当空气中氧气所占体积比达到 41.2%以上时,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解析:以编号1为例,可在瓶内预装120 ml水,然后再进行排水水法收集即可。应注意瓶内氧气体积为充入的氧气体积与空气中氧气体积之和,如2号集气瓶中氧气的体积百分比为:
×100%=44.5%;通过此实验可知,并不是氧气浓度为任意值时带火星木条都能复燃,瓶内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百分比至少在41.2%以上才行。
4.c 解析:依据题给材料可迅速判断出a、b正确;选项c氧气不具有可燃性,不能用作燃料。
九年级化学上册单元备课
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 单元分析。教材的地位作用分析 本章是初中化学课的开头一章,它带有绪言的性质。正如章名所写,通过本章的学习旨在为学生打开化学的大门,使他们在学习开始,初步了解化学这门课将要学些什么,学习了化学有什么用,怎样学习化学 此外还要让学生了解最基本的化学概念和最基本的学习方法,为化学入门学...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走进化学实验室》第一课时教案
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第一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生的初中探索和教师的引导,能进行药品的取用 加热 洗涤仪器等基本的实验操作。认识常用的化学实验仪器。认识药品放置的规范化。2 过程与方法。实验操作时能做到 眼到 手到 心到 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通过教师演示 学生演示,学生互教互学等方...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分子和原子 教学设计 作者 冯春菊 课堂教学评价技能与方法广西崇左天等课堂教学评价技能与方法四班 评论数 浏览数 2 801 发表日期 2010 12 08 22 18 52 一 教材分析。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分子和原子是本教材的一个难点,因为此年龄阶段的学生对充满神秘色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