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教案九年级语文教学设计学案反思

发布 2022-08-12 03:17:28 阅读 6193

23 记承天寺夜游。

学习目标】1.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识记常用的文言词语。

2.诵读、品味文章描写月色的语句,体会其清幽宁静的意境。提供角度学会赏析。(重点)

3.结合文章的创作背景,品读“闲人”的含义,体会作者乐观旷达的胸怀。(难点)

学法指导】朗读法、赏析法、合作**法。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新课导入:苏东坡的一生比之常人的一生应该说是非常不幸的,但他活得十分快乐,而我们很多人平平常常的过日子,却说人生无趣。看来我们真的该好好地学一学苏东坡,问问他为什么能过得如此快乐。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苏东坡的《记承天寺夜游》,希望下课的时候大家能从东坡这里取到快乐人生的真谛。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

1.作者简介: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在诗词、散文方面都有杰出成就,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苏轼有不少随笔式的散文,大都取材于日常生活的片段,或渲染出一种情调,或表现一片心境。

本篇课文就出自苏轼的一部笔记《东坡志林》,仅83字的写景小品,看似单纯写景,实则是有寓意的,要耐心寻味。

2.有关背景。

本文是苏轼于元丰三年(2024年2月)到达黄州贬所,名义是团练副使却有职无权,无事可做。写本文之时,他在黄州贬所已近四年,但苏轼的心胸却“很坦然”。累遭贬谪,仍然乐观、旷达,并不“悲伤憔悴”。

另一方面,他有志用此,并不甘愿做“闲人”。因贬得“闲”,便“自放于山水之间”,虽在赏明月,观竹柏,自乐其乐,但并不得意,因此他的自适也包含了失意情怀的自我排遣。

1.听读录音,听准读音,听出停顿和节奏。

1)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2)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含义。

1)欣然起行:高兴的样子 (2)念无与乐者:思考、想到。

3)月色入户:门 (4)遂至承天寺:于是、就。

5)怀民亦未寝:睡 (6)积水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7)盖竹柏影也:原来是 (8)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罢了。

3.翻译下列重点句子。

1)念无与乐者: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__

2)庭下如积水空明:庭院中的月光像一泓积水一样清澈透明。__

3)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水中水藻、荇菜纵横交错,原来是绿竹和翠柏的影子。__

4)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哪个夜晚没有月色?哪个地方没有绿竹和翠柏?__

5)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不过少有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

4.默读课文,试着用四个字概括每一层次的主要内容。

寻伴夜游——中庭月色——月下感叹。

5.作者为什么要夜游承天寺?

一是因为作者被贬谪,心情郁闷、孤独,想出去走走;

二是因为月色很美。(抓住“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句分析)

合作**生成新知。

6.精读课文,与文本对话。

1)作者所见夜景如何?(用原文回答)你有何感受?

描写夜景之句: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它给人的感受是空灵、皎洁、明净……

2)此句写景仅用18个字,却创造出生动的意境,我们不妨仔细玩味,看它妙在何处?

品析语言方法指导:抓住关键词语,仔细揣摩其含义,运用增减,调换法,通过比较来体味原文的精妙。

原句: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a.添一添,品意境: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丛中蛙鸣不断,空中流萤飞舞,村中狗吠鸡鸣,几处纳凉处人笑语阵阵。)

b.改一改,品修辞:

原句: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改句:庭下月色如积水空明,竹柏影如水中藻荇交横。

你认为改了之后的句子和原句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1)添上语句后感觉不好,原文以如积水空明的月光和如藻荇交横的竹柏影来描写月色,不仅创设了一个明净悠闲、清丽淡雅的意境,而且写出了月色的皎洁与空灵。然而添加语则写夏夜的嘈杂之声,既不符合时间,也破坏了原文的清幽淡雅之意境。 (2)改了之后当然不好。

句中明喻、暗喻交错运用,以“积水空明”喻写月光的清澈透明,使人自然想起“月光如水”的名句,巧妙地把人所共知的名言作为自己笔下文字的注脚,文笔自是高出一筹。“水中”紧承上句,接着又设一喻,以水中藤蔓“藻荇”来喻陆上树木“竹柏影”,写出了竹柏月下投影的淡雅清丽,似一幅弥漫着水气的朦胧素描图画。而改了之后,就没有了原句的新意,也不够生动形象。

7.作者仅仅用18个字就为我们创造出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意境,这主要得益于作者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技巧?

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从“盖竹柏影也”能体会到作者恍然大悟的心情,原来先前所看到的“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是一种幻觉。文章先虚写,再实写,虚实相生,正侧结合,为读者描绘了一幅亦真亦幻的美妙月景。

8.面对所见夜景,苏轼生发了怎样的感慨?你是如何理解他的这种感慨的?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由于作者贬官谪居,自然不像在京城时公务缠身,“闲”是相对于“忙”来说的。它包含着作者的感慨和愤懑:眼前景色虽美,自己却壮志难酬。

这其中有贬谪的悲凉、失意的落寞、自我排遣的达观、有闲赏月的欣喜,令我们看到作者潇洒乐观的态度,旷达处世的胸襟。

当堂演练达成目标。

9.**“文人心境”。

结合本文及以下材料,请你**一下什么是“中国古代文人的心境”。

材料1:柳宗元被贬到柳州,仍然在乎山水,题词写诗,最终被后人称赞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材料2:欧阳修,即使被贬到滁州,但仍与百姓同乐,写下“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名句。

材料3:范仲淹,驰骋沙场的时候就很乐观,在变法中被贬后,居于偏僻之地,但仍然保持着他积极的人生态度,挥笔写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句子。

课后反思查漏补缺。

这节课我学会了:

教师评价:

组内评价。

记承天寺夜游八年级语文教案

记承天寺夜游 教案。林毅。教学目的 1 重点词 句的理解与翻译。2 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3 学习古人写景抒情的方法。教学重点 1 品析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 学习古人写景抒情的方法。教学过程 一 月夜图导入 在夜深人静 皓月当空的夜晚,月光如流水般洒落大地,一切都像笼着轻纱,若隐若现,...

九年级语文上册《记承天寺夜游》复习提纲

九年级语文上册专项复习提纲。记承天寺夜游 一 基础知识及运用。1.记承天寺夜游 选自 作者是 字子瞻,号 是 朝的 家。他与父亲 弟弟 合称为都被列入 唐宋古文八大家 之中。2.填空 文章描绘了苏轼在承天寺夜里见到的,同时也抒发了自己 的苦闷心情。描写承天寺优美夜景的句子是3.翻译下列句子 怀民亦未...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3 八年级语文

教学目标 1 重点 结合课文来理解一些词和句的含义。2 难点 学习古人写景抒情的方法。教学时数 一教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 作者简介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在诗词 散文方面都有杰出成就,与他的父亲苏洵 弟弟苏辙合称 三苏 均在 唐宋八大家 之列。苏轼有不少随笔式的散文,大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