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下册《酸碱中和反应》教学反思

发布 2022-08-11 10:36:28 阅读 3696

九年级化学下册《酸碱中和反应》教学反思。

前两天有幸参加了县里面举行的实验优质课评选,回来以后对自己的教学设计和学生的课堂表现做了以下反思:

一、教学设计

1、刚开始**循环**,幻灯片展示了我们学校开展的一些活动以及今年我们化学组开展分组实验时的**,目的是对我们学校做一个正面的宣传,增强我校的知名度。

2、目标制定,本节课是在学习了酸的性质以后,对酸的性质进一步验证,所以目标认定为验证酸的化学性质和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和小组合作的团队意识。

3、教学流程的设计

①演示实验(一个是把水倒入浓硫酸中,装置做了改进;一个是演示浓硫酸的脱水性,把浓硫酸加入到白糖中,制作黑面包)的设计,目的是激发学生的热情,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其中第一个实验远距离观察不很清楚,不算很成功,但是考虑到弄成分组的话虽然装置经过了改进,但也存在危险性。第二个实验现象很明显,但可能是浓硫酸浓度的问题,现象好像迟了一点。

②分组实验设计,让学生稀盐酸和稀硫酸同时做实验,然后让学生对比实验现象,从而得出二者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进而给学生从化学式分子构成的角度进一步讲明不完全相同的原因。

③达标拓展的设计,一道关于醋酸的中考题,目的是让学生从盐酸和硫酸的性质拓展到醋酸,更清楚的认识到酸的性质就是h+的性质。

④课件的设计,一共有五张幻灯片,没有一味的重复导学案上的东西,最后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旨在提示学生亲手实践的重要性,在**中结束本节课。

二、 一点反思

成功之处:1、顺利完成了本节课酸的性质的教学,并通过分组实验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印象。

2、学生实验做的都很成功,能从中体会到学习化学的乐趣,为以后的化学学习做了铺垫。

不足之处:1、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酸的性质,对酸的知识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所以在实验时放手让学生去做。在描述实验现象时采用抢答的形式,成了学习好的同学表演的舞台,没有面向全体学生。

这种现象导致了课堂生成太少,好不容易回答一个错误,也随即被改过来了,不利于学生对问题的深层次理解和掌握。

2、学生学习效果不佳,学生在实验时兴高采烈,但回答时却成为个别学生的表演,从这点来说,看似热闹的课堂,实则没有调动起所有孩子的积极性,如何利用实验这个平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表现欲显然没有做好。

3、所作的两个演示实验,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第一个不够明显,学生距离较远;第二个反应慢了点,一点没有想象的学生的惊诧和惊呼的表情。

4、学生操作不够规范,老师只是做到了巡回指导,没有集中强调,仅仅在课件上要求学生要规范。

5、在课堂上酸的性质的实验时一个一个的做,还是一块放手让学生去做,课前也进行了思考。前者教师指导学生方便,学生实验可能更规范,但浪费时间,40分钟内能不能完成是问题。后者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也注重了学生实验的连贯性,但学生操作不够规范,这是在以后课堂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6、课堂设计过于传统,没有多少亮点,而三中史老师的课无论是设计还是对学生的评价方法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总之,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更深入的研究学生、研究教材和教法,力争打造属于自己的高效课堂。

九年级化学下册《酸碱中和反应》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下册 酸碱中和反应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了解酸碱中和反应酸碱性的变化和ph的变化及热量变化。1.会判断中和反应。过程与方法 1.能够通过酸与碱的反应现象,得出中和反应中和反应概念,以及酸碱性变化 能量量变化。2 通过同学间的合作 培养学生的合作 能力。3会用分析 归纳的方法...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酸碱中和反应教学设计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酸碱中和反应教学设计第四节酸碱中和反应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 认识中和反应,知道中和反应的实质。2 了解中和反应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3 了解中和反应在生产 生活和科学实验中的应用。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酸和碱反应的 提高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让学生通过实验 观察 分析获取信息...

九年级化学下册7 4酸碱中和反应学案 无答案 新版 鲁教版

第四节酸碱中和反应。学习目标 1.理解中和反应的实质,学会用中和反应来改变溶液的酸碱性 2.知道中和反应在生活中的运用 3.认识盐的组成。学习过程 一 导学自习 1 定义 跟作用生成和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2 中和反应的实质。3 特点 中和反应是 填 吸热 或 放热 反应 基本类型属于反应。4 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