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的性质九年级化学教案

发布 2022-08-11 08:40:28 阅读 4977

盐的性质_九年级化学教案_模板。

备课组初三化学备课时间10月27日备课地点接待室参加教师。

金水凤、王红军、赵坤缺席教师无。

备课内容。自然科学》第六册第一章第四单元:盐的性质备课过程。

学生基本知识情况分析。

1、学生在学习过第五册、第六册前面的几节后,对金属的活动性有了初步的了解,对酸、碱的分类和化学性质有一定的了解,有助于对本单元中盐的分类和化学性质的掌握。2、学生的生活常识,对课本中提到的盐和生活中吃的食盐容易混淆。

3、盐与金属反应的知识点中,盐必须是溶液、金属单质必须在盐中金属的前面,金属除钾、钙、钠、钡之外是学生较容易忽略的问题。

4、铁元素的变价问题,对于特别是中偏下的同学还需要巩固。

5、盐与酸、盐与碱、盐与盐之间的反应两者都必须符合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本单元的基本内容和教学要求(包括重点、难点、目标达成度等)一、一、基本内容。

盐的化学性质、复分解反应的条件。二、教学要求。

1、重点:1、复分解反应的条件2、盐的化学性质。

2、难点:盐的化学性质;爱国主义和辩证观的情感体验与升华;对学习方法的培养,特别是强调学习对比的实验方法。3、目标:

1)掌握根据复分解反应条件来判断盐与盐、盐与酸、盐与碱之间能否反应2)了解常见酸、碱、盐的溶解性。

3)会用金属活动性顺序来判断金属能否跟盐溶液反应。4)记住盐的化学性质,会写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认识量变到质变的具体事例,初步揭示从量变到质变的规律,同时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6)通过铁与硫酸、铜与硝酸银反应的实验的分析,使学生树立外因和内因辩证统一的观点;使学生逐步体验到物质、条件、环境之间相互制约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普遍性。重点课时的设计思路和教学方法(不够可另附纸)§盐的性质。

教学目的。知识:掌握盐的一些化学性质和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用途;可用盐溶液来制取单质的金属,巩固掌握制酸、制碱的方法。能力:培养学生阅读和自学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化学计算的能力。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用辩证的观点来认识物质的共性与个性及其它之间的区别。

培养学生依据事实解决问题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1、复分解反应的条件2、盐的化学性质。

教学过程:[提问一]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并按酸、碱、盐进行分类:

干冰、②纯碱、③氢氯酸、④氢氧化钙、⑤碳酸钙、⑥烧碱、⑦食盐、⑧氯化铁、⑨氢硫酸、⑩熟石灰、[提问二]酸的含义,酸有哪些化学性质?(主要指硫酸和盐酸)并用有关的化学方程式表示:[提问三]碱的含义,碱有哪些化学性质?

(主要指可溶性的碱)并用有关的化学方程式表示:[提问四]盐的含义。

讲解]酸中的h+决定了酸具有通性;碱中的oh—决定了碱的通性;盐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这种组成的相似性也决定了盐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提问]根据已学过的知识分析找出盐具有哪些化学性质?

1] [2] [3] [4]下一页。

第六章铁-第一节铁的性质学习目标。

1、初步了解铁的物理性质;

2、掌握铁的化学性质(跟氧气的氧化反应,跟盐酸、稀硫酸和硫酸铜溶液的置换反应)。能够分析比较铁与镁、锌、铜等金属的活动性大小,能够判断铁分别与稀硫酸和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溶液质量的变化。提高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3、初步知道铁在潮湿空气中生锈的主要原因及防锈的主要方法;

4、进一步学会对比、比较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和假设验证**的思维方式,辩证的认识外因条件对化学变化的影响;

5、参与试验**认识铁的化学性质活动,观察铁生锈的过程,体会动手试验自己获得铁的性质的知识的成功愉悦,保持学习的兴趣;

6、初步知道钢铁在人类生活生产中的运用和我国钢铁生产的发展史,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学习重点:铁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1.对铁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理解;2.反应条件对反应结果的影响的认识。教学模式:边讲边实验。

教学方法:实验**、讨论式。教学过程():引入:

展示课件1:《钢铁的广泛应用》钢(steel)并不等于铁(iron),人体里也含有铁元素,组成血红蛋白、细胞色素,人体含铁元素约0.0004%。一、铁的物理性质。

展示实物:电磁铁中的铁心、铁片、铁丝、铁块、弯曲铁丝,磁铁吸引铁片。学生观察回答:银白色金属光泽、质软、良好延展性、铁能被磁铁吸引。

阅读教材p120:密度7.86g/cm3、熔点(沸点(电和热的导体。

二、铁的化学性质。

回忆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演示实验: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学生回答实验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生成黑色固体物质。学生书写化学方程式:3fe + 2o2fe3o4板书:1.铁跟氧气的反应。

分析:3fe + 2o2fe3o4氧化反应。

讨论: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在纯氧气中剧烈燃烧。

1] [2] [3] [4] [5] [6]下一页。

学习目标:知识目标:认识二氧化碳的主要物理和化学性质;了解二氧化碳在自然界碳循环中的作用以及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的意义。

能力目标: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初步学会用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欲;发扬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精神。

学习重点:认识二氧化碳的主要物理和化学性质。

学习难点: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并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学习方法:实验**、交流讨论。

教学方法:指导**、主持讨论。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与对策。

创设情景](故事导入)一人带着一条狗走进一个山洞,走着走着,狗突然倒在地上,原来狗已经死了。……导致狗死亡的原因是什么?

教师讲解](小结并提出学习任务)几位同学猜得很对,是由于山洞的下层充满二氧化碳气体所致。你们还知道其他有关二氧化碳气体产生和消耗的途径吗?把你知道的归纳一下,填写在学案上。

问题导入]你知道二氧化碳有哪些用途吗?引入二氧化碳的奇妙变化(液态二氧化碳,固态二氧化碳—干冰)

**录像]光合作用,温室效应、二氧化碳灭火器、“干冰”的用途。

创设问题]你知道打开汽水瓶或啤酒瓶时冒出的气体是什么吗?如何验证?通过此实验,你还能得出二氧化碳具有哪些性质?

[演示实验]在一个装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注入少量水,迅速塞上单孔橡皮塞(连有导管、橡皮管和弹簧夹)并把导管另一端放入盛水的烧杯,打开弹簧夹。

问题情景]我们同学每天都喝饮料,你对瓶子上的说明有哪些发现或有哪些疑问吗?

提供信息]紫色石蕊试液遇到酸性物质会变红,可用来检验二氧化碳和水是否会生成碳酸。[布置任务]自己设计实验方案,**二氧化碳和水是否会生成碳酸。

布置任务]按照课本p43图2-21设计一个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推测二氧化碳还有哪些性质。

演示实验]把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倒入放有燃着蜡烛的烧杯中。

1] [2] [3] [4] [5]下一页。

第2章我们身边的物质。

第一节有多种物质组成的空气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

1.能说出空气的主要成分,能用实验事实说明空气是混合物;2.了解空气成分保持相对稳定的原因;

3.了解空气中各成分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

4.了解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认识保持空气洁净的重要性;过程与方法:

1.学会实验室研究氧气在空气中含量的实验,并理解各项注意点;2.学会实验方法“捕捉”空气,采集空气样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养成关心空气质量,自觉保护大气环境的良好习惯与责任感;2.初步学会科学**的思想学习重点与难点:

1.空气的成分与**空气成分的方法;2.氮气和稀有气体的性质与用途;3.人类需要洁净的空气和空气的污染。学习内容:

一、**空气的成分。

1.测定空气(air)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方法(1)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2)实验现象:

a.点燃红磷后,打开止水夹前观察到红磷燃烧,发出黄白色火焰,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大量热;

b.待集气瓶冷却到室温后,打开止水夹,观察到白烟消失,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中,其体积约占集气瓶容积的1/5;

c.等反应结束后,用燃着的木条伸入到集气瓶中,发现立即熄灭,说明集气瓶中不含有氧气(oxygen),剩余的气体基本上都是氮气(nitrogen)了。

3)化学原理:红磷(p)+氧气(o2)点燃——→五氧化二磷(p2o5)我们选择能和空气中氧气起反应,而不跟氮气及其他气体起反应的固体物质磷,利用氧气跟磷反应生成另一固体物质五氧化二磷,使密封容器中气体的量减少,减少的量恰好是氧气的量,引起密闭容器中的气体压强减少,外面大气压将烧杯中的水压入集气瓶中。(4)思考问题:

a.实验中为什么要使用磷,而不用木炭?答:木炭燃烧生成产物是二氧化碳气体[碳(c)+氧气(o2)点燃——→二氧化碳(co2)],集气瓶内气体压强在反应前后没有改变,烧杯中的水就无法进入集气瓶。

1] [2] [3]下一页。

九年级化学教案 酸碱盐

酸碱盐。一 离子的检验。cl 在溶液中 在被测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如果生成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则原被测液中含氯离子。so42 在溶液中 在被测溶液中加入氯化钡 或硝酸钡 或氢氧化钡。溶液,如果生成不溶于硝酸 或盐酸 的白色沉淀,则原被测液中含硫酸根离子。co32 1 固体或溶液 在被测物质中加入...

九年级化学教案 酸碱盐

酸碱盐。一 离子的检验。cl 在溶液中 在被测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如果生成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则原被测液中含氯离子。so42 在溶液中 在被测溶液中加入氯化钡 或硝酸钡 或氢氧化钡。溶液,如果生成不溶于硝酸 或盐酸 的白色沉淀,则原被测液中含硫酸根离子。co32 1 固体或溶液 在被测物质中加入...

九年级化学教案 酸碱盐教案

酸碱盐教案。九年级化学教案。一 离子的检验。cl 在溶液中 在被测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如果生成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则原被测液中含氯离子。so42 在溶液中 在被测溶液中加入氯化钡 或硝酸钡 或氢氧化钡 溶液,如果生成不溶于硝酸 或盐酸 的白色沉淀,则原被测液中含硫酸根离子。co32 1 固体或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