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图形》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能说出名称、能正确地分辩、直观感知其特征)。2.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等学习活动中,体验“面在体上”。
3.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去思考、想象再创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
人教版教科书第34~35页的内容。教学设计。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参观“图形王国”。
a.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在认识物体一课中认识了四种图形,它们都住在图形王国里(课件演示),请大家认一认,说一说。
b.师: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都是立体图形,在图形王国里,除了立体图形家族,还有平面图形家族(课件演示──出示□△○谁认识它们?请介绍一下。2.揭示课题。
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些图形──板书课题。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观察发现,感知“面在体上”。a.观察操作。
师:你能从桌面上的这些物体上,找出这样的图形吗?请大家找一找、摸一摸、说一说。b.引导发现。
师:你们刚才找的这些图形它们的家是安在**?c.课件演示──面在体上及分离过程。2.自主探索,合作学习。
a.启发“再创造”。
师:刚才同学们通过观察发现了这些图形的家都安都在立体图形上,你能独立想办法让他们的家从立体图形上搬出来,住在纸上吗?②学生独立思考。
汇报交流(描、印、折、画)。
看书第34页,你们想的办法和书上的小朋友一样吗?
小结:同学们真聪明,想出的办法比书上的小朋友还要多,真棒!b.动手操作。①提要求。
师:你们想不想也来动手印一印或描一描?要求:
小组合作完成;a、每组至少用两种方法来制作。b、每种图形至少要有2个。c、每组都有一叠纸,每张纸只描或印一个图形。
d、请小组长先分工,再动手做。比一比哪一组合作得好。②小组合作。
③准备交流。
全班交流:我们小组采用了哪些方法……其他小组补充并给予评价。
小结:刚才同学们通过小组合作,帮助把这些平面图形的家安到纸上。b.分类(渗透图形特征的认识)。
师:现在请各小组从组内的作品中,每种选一个最漂亮的图形按要求贴到黑板上。②学生分类。
评价──他们分对了吗?
抽象。⑤变式。
师:小淘气也有3个图形,你们看它放在**比较合适?为什么?
3.小结:刚才同学们通过思考、探索、操作,把平面图形的家从立体图形上搬出来,留在纸上,还懂得通过观察各种图形的细微不同来辨析各种图形的类型。巩固深化,质疑拓展1.游戏1。
a.师说出平面图形的名称,生根据要求举起图形。
b.抢答:教师出示各种图形,学生抢答(说出图形的名称)。
c.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辨析(师分别说出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名称,学生按要求出示相应的图形。)2.游戏2。
三个人一组分角色做游戏(一人蒙眼睛,一人摸,另一个当小老师出题并作评价。)3.说出以下交通标志是什么形状的?(课件演示、渗透交通安全法规教育。)
4.找一找,说一说:在我们的教室里面,哪些物体的面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图形(学生可以离开座位去观察、去寻找)。a.学生观察,寻找。b.全班交流。
5.想一想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东西的面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或圆的吗?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说一说你最成功的是什么?想一想如果你是老师,你会给大家留什么作业?评析。
本教材的设计遵循学生认识几何图形的规律:立体→平面→立体。学生在这之前,通过“认识物体”一课已初步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球和圆柱”这四种立体图形。
同时,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或多或少地了解一些,已有初步的感性认识。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要使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让学生在具体有趣的情境中观察、操作、思考、再创造,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学生的经验和活动是他们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基础。他们对几何图形的认知是通过操作、实验而获得的。本课的教学设计,能根据数学新课标的基本理念,精心设计学生的数学活动,努力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较好地体现孔企平教授提倡的数学学习是“经验”、“活动”、“思考”、“再创造”的特点。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注意选择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材料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快的数学学习体验。这是人教版一年级实验教材的一个特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整堂课的教学设计注意在“趣”上下功夫。如:在课的导入时,教师创设情景,引领学生参观“图形王国”,巧妙地引导学生回顾前面学习的立体图形,自然地过渡到平面图形的认识;在探索阶段,让学生在真实有趣的情景中,经历、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在巩固拓展时,创设了让学生“举、辨、摸、找、说”的游戏活动,课堂上学生始终乐此不疲,兴趣盎然。
整个数学学习活动充满情趣,学生在趣中悟,乐中学。2.独立思考,有效合作。
小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思考的过程。“思考”是学生学习数学认知的过程的本质特点,是数学的本质特征。没有思考就没有真正的数学学习。
有效的学习就是激励学生勤于思考,自主地思考。本课教学中,教师注意把思考贯穿教学的全过程,将操作与思考有机的结合,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获取新知。尤其是特别注重为学生创设独立思考的时空,教学中,无论是学生“观察、发现”或是“探索创新”或是“巩固深化”或是“联系实际”,者是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进行小组合作或再组织讨论交流。
这样的交流讨论,是在学生独立思考之后进行的,因而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想说,有话能说,充分发挥了每个学生的积极性。这样的教学,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自主探索的能力,也大大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
数学学习的本质是学生的再创造。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为学生提供具有充分再创造的通道,激励了学生进行再创造的活动。具体采取了以下的策略:
第一,设计既富有童趣又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和创造的欲望。教师这样设问:“这些图形的家是安在**?
”“你利用桌上的材料想办法帮它们把家从立体图形上搬出来,单独住到纸上吗?”学生经过积极、自主地思考,创造了不少的方法,有的孩子说:“可以把这些盒子放在纸上,用铅笔沿着盒子周围画一圈。
”有的孩子说:“可以沾一些印泥,再扣在纸上。”有的孩子说:
“可以把纸包在盒子的周围,用手使劲折,就有一个图形的痕迹了。”还有的孩子说:“还可以把盒子放在纸张下面,用铅笔描”……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也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学生的创造潜能是巨大的。第二,提供材料,让学生在操作中进行“再创造”。课前教师为每组学生准备了大小不。
一、形状各异的印章,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物体,以及印泥、纸张、剪刀等学习材料。课中引导学生利用手中的材料“做数学”,在做中创新,在做中“再创造”。第三,为学生提供比较充足的探索与创造的空间,让学生尽量释放创造的潜能。
这样的教学策略促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进行“再创造”,实现了真正的数学学习。
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物体和图形》教学设计
学习必备欢迎 一年级数学上册 认识物体和图形 教学设计。认识物体和图形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认识物体和图形 第1课时 教学实录 教师 上课!学生 起立,老师您好!教师 小朋友们好,请坐!教师 今天这节课呀,邀请了一位小客人,大家想认识一下吗?学生 想。教师 那给点掌声...
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物体和图形教学设计
课中操。4 感知 长方体 1 请同学们仔细看一看,摸一 们手中的长方体,把你看到的,摸到的长方体和同学们说一说。2 汇报 你觉得长方体是什么样子?你是怎么感觉到的?预设 长长的,有平平的面。有6个平平的面。相对的两个面一样。3 介绍特例 出示普通的长方形,和两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形。5 感知 正方体 ...
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时间教学设计
精品文档。认识时间。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 情景引入 猜谜语 对了就是钟表,你们见过它吗,我们一起先去钟表超市里去看看吧,看各式各样的钟表多漂亮,无论什么样的钟表都是一个作用就是,可以提醒我们到什么时候了该做什么事情了,钟表这么重要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钟表吧。2 揭示课题1 认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