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找规律》教学设计

发布 2022-08-09 10:15:28 阅读 4994

《找规律》教学设计。

墨溪小学钟志伟。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找规律》第一课时。

设计思路:本课以“感知规律——认识规律——探索规律——深化认识——创造规律”这五个环节展开教学。

指导思想:依据《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本节课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充分为学生提供开展数学活动的机会,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通过猜想、观察、探索、操作、交流等一系列的数学活动,使学生从中感知规律,认识规律,**规律,并获得相关的数学活动经验。

设计理念: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使他们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并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引导学生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式理解数学知识,引导学生“学生活中的数学,学有用的数学”。

教材分析:探索规律”是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领域内容的一部分,是新编实验教材新增设的内容之一。“找规律”在新教材中是一个独立的单元,找图形排列的简单规律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时,“找规律”作为新单元的第一课,非常重要。

本单元是从形象的图形排列规律,颜色交替规律慢慢过渡到抽象的数列规律,如果这节课没有把握好,对学生后续学习将会造成阻碍。教材给出了一幅学生举行联欢会的情景图,装饰的彩花和彩旗都是有规律地排列的,让学生观察并发现规律从而认识规律。然后教材安排学生通过观察,找到规律后接着动手往后摆规律,最后再通过涂色加深对图形排列规律的认识。

整个教材的编排由浅入深,层层递进。

学情分析:有关探索规律的内容在这里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对“规律”这一概念有初步的感性认识,但大部分学生还不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出他们发现的规律。加上这阶段的学生天性好动,注意力不持久,课堂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显得尤为重要。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经过观察、操作、欣赏等数学活动,发现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推理能力和创造能力。

2、方法与途径目标:通过引导学生“找规律”、“摆规律”、“说规律”“涂规律”等活动使学生能发现规律,创造规律。

3、情感与评价目标:体会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并感受规律带来的美。

、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利用多**辅助教学的功能,为学生提供更为生动的感性材料,使学生更直观的认识规律,加深学生对规律的认识。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操作、欣赏等数学活动,使学生能发现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

教学难点:发现一**形中隐藏的多种规律并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猜想、观察、探索、操作、交流等一系列的数学活动,使学生从中感知规律,认识规律,**规律,并获得相关的数学活动经验。

学习方法:独立观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课前准备:1、老师准备:多**课件。

两种小礼物各3个。磁性小圆片,三角形,正方形各3个。设计**圈的作业纸一人一份正方形,圆形,三角形学具每小组各6个,贴有双面胶的长纸条每小组一个。

2、学生准备:彩笔一盒。

教学过程:板书设计:

找规律。彩旗,灯笼,彩花,小朋友(简笔画)

一年级数学《找规律》教学设计

课题 找规律。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数学一年级下册第88 89页例1 例3。学情与教材分析。一年级学生年龄小,经验少,但是是乐于接受新鲜事物,思维活跃,本节课注重把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和生活经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为实施创新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找规律 ...

一年级数学《找规律》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找规律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教学重点 发现图形的简单排列规律。教学难点 课前准备 1.多 课件。教学过程 一 板书课题。师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找规律 板书课题 2 出示目标。1 出示目标。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二 齐读。三 师 要想达到目标,得靠大家的...

一年级数学《找规律》教学设计

课题 找规律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数学一年级下册第88 89页例1 例3。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通过观察 猜测 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2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感受数学的价值,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 通过教学活动,初步发展学生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