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课程纲要编写

发布 2022-08-09 02:33:28 阅读 6737

《九年级化学上册》课程纲要。

郑州市二七区马寨一中。

理化生教研组化学备课组。

2023年10月。

九年级化学上册》课程纲要。

课程类型:中学化学必修。

教学材料:人民教育出版社2023年出版的《九年级化学上册》

授课时间:48课时左右。

授课教师:马晶晶刘慧贞。

授课对象:二七区马寨一中九年级学生。

课程总目标】

1、认识身边一些常见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其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能用简单的化学语言予以描述。

2、形成一些最基本的化学概念,初步认识物质的微观构成,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初步认识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3、了解化学与社会和技术的相互关系,并能以此分析有关的简单问题。

4、初步形成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能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

5、认识科学**的意义和基本过程,能提出问题,进行初步的**活动。

6、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能用文字、图表和化学语言描述有关的信息,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7、能用变化和联系的观点分析化学现象,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8、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9、保持和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10、初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增进对“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变化的”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认识,逐步树立崇上科学、反对迷信的观点。

11、感受并赞赏化学对改善个人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12、逐步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

13、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14、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树立为民族振兴、为社会的进步学习化学的志向。

内容标准与教学安排】

课时1:学前教育:学习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第一单元:内容标准:

1.知道科学**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2.知道提出问题和作出猜想对科学**的重要性,知道猜想必须用事实来验证。

3.知道科学**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

4.认识到科学**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

5.知道科学**通常涉及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要素。

6.能从所给情景(资料)中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能比较清楚地表述所发现的问题。

7.能对问题可能的答案作出猜想或假设,能依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猜想或假设作初步论证。

8.能根据所要**的具体问题设计简单的化学实验方案。

9.能依据所给事实与实验现象进行归纳,得出正确的结论并加以解释或说明,能对所给实验方案进行评价(或改进)

或改进。10.能进行药品的取用、简单仪器的使用和连接、加热等基本的实验操作。

11.能根据实验目的选择实验药品和仪器,并能安全操作。

重点:对学生进行化操作的训练。学学习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熏陶和培养,引导学生学习科学**的方法,并进行化学实验基本。

难点: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科学**的过程和方法;对**实验的设计和理解。

课时2: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课时3: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课时4: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课时5:走进化学实验室。

课时6:走进化学实验室。

课时7:习题讲评。

课时8:单元题讲评。

第二单元:内容标准:

1、知道空气的主要成分以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认识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

2、能从组成上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

3、认识废气处理的必要性以及处理的一般原则。

4、了解典型的大气污染物的**及危害。

5、初步学会根据某些性质检验和区分一些常见的物质。

6、理解氧气的主要性质(物理性质;与常见金属、非金属的反应)。了解氧气的用途。

7、认识氧气的三态及其转化。

8、认识氧气能跟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

9、初步学习运用简单的装置和方法制取某些气体。

10、初步学会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反应原理、实验步骤、收集与检验方法等)。

11、认识催化剂的重要作用。

12、初步认识(认识)常见的化合反应、分解反应、并能根据化学反应解释与日常生活相关的一些现象。

教学重点:空气的组成及空气的环保问题,氧气的化学性质及化合反应的概念,氧气的制法及相关实验操作。

教学难点:对演示实验的观察和**,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的区别和联系,催化剂的概念。

课时9:学习课题1《空气》

课时10:学习课题2《氧气》

课时11:学习课题3《制取氧气》

课时12:学习课题3《制取氧气》

课时13:习题讲评。

课时14:单元题讲评。

第三单元:内容标准:

1、认识水的组成。知道纯水与矿泉水、硬水和软水等的区别。

2、初步学习使用过滤、蒸发的方法对混合物进行分离。

3、了解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常用方法。

4、认识水的三态及其转化。

5、能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单质和化合物、

6、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压缩、扩散、不同液体混合时体积的改变以及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等)。

7、知道水对生命活动的重大意义,认识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形成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意识。

8、认识“三废,’(废水、废气和废渣)处理的必要性以及处理的一般原则。

9、了解典型的水污染物的**及危害。

教学重点:水的电解实验,水的组成,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分子和原子的概念,原子和分子的区别,原子的结构,培养科学**的能力,解决简单的水净化处理问题,水在自然界中的储量及水体污染的**。

教学难点:水的组成,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实验的学习,用分子的观点解释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分子-原子论的应用,**水的净化的一般过程,水体污染的**及如何让防止水体污染。

课时15:学习课题1《水的组成》

课时16:学习课题2《分子和原子》

课时17:学习课题2《分子和原子》

课时18:学习课题3《水的净化》

课时19:学习课题4《爱护水资源》

课时20:习题讲评。

课时21:单元题讲评。

第四单元:内容标准:

1、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2、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3、知道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同一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可以互相转化,初步认识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4、认识氢、碳、氧、氮等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常见元素。

5、记住一些常见元素符号

h,he,c,n,o,f,ne,na,mg,a1,si,p,s,cl,ar,k,ca,mn,fe,cu,zn,ag,ba,hg,au等)。

6、了解地壳中含量较大的几种元素及其存在。

7、知道元素的简单分类(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

8、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知道元素周期表的有关知识)

9、形成“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不变”的观念。

10、熟悉常见元素(h,o,n,c,s,p,c1,mg,fe,na,k,ca,ba,al,zn,cu,hg,ag等)和原子团(so42-,c032-、no3-、oh-、nh4+等)的化合价,并能根据化合价书写化学式,或根据化学式判断化合价。

11、能用化学式表示某些常见物质的组成,并能理解涵义,掌握应用。

12、能利用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进行物质组成的简单计算。

13、能看懂某些商品标签上标示的物质成分及其含量。

教学重点:原子的结构,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元素、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概念,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熟记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理解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它的原子结构的密切关系,化学式的书写和读法及意义,化学式的计算方法和格式,化合价规则及应用,常见元素的化合价,根据化合价书写化学式。

教学难点:原子的结构,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对元素概念的理解、应用和从元素的角度理解物质分类的方法,,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离子的形成过程,原子和离子二者的区别,原子和离子符号以及结构示意图的书写和绘制,化学式的书写和读法及意义,化合价概念的理解,常见元素的化合价的记忆和应用,熟练地根据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

课时22:学习课题1《原子的构成》

课时23:学习课题2《元素》

课时24:学习课题3《离子》

课时25:学习课题3《离子》

课时26:学习课题4《化学式与化合价》

课时27:学习课题4《化学式与化合价》

课时28:学习课题4《化学式与化合价》

课时29:习题讲评。

课时30:单元题讲评。

第五单元:内容标准:

1.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能用微粒的观点对质量守恒定律作出解释。

2.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并进行简单的计算。

3.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

教学重点: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能用微粒的观点对质量守恒定律作出解释;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并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难点: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并进行简单的计算。

课时31:质量守恒定律。

课时32:质量守恒定律。

课时33: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课时34: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课时35:习题讲评。

课时36:单元题讲评:

第六单元:内容标准:

1、认识(理解)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物理性质;与水、石灰水等的反应)。知道(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

2、初步学会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反应原理、实验步骤、收集与检验方法等)。

3、知道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4、初步学习运用简单的装置和方法制取某些气体。

5、认识一氧化碳的主要性质,知道一氧化碳的用途。

教学重点:1)碳及碳的氧化物的性质。

2)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及装置。

3)培养学生以发展的观点看待碳单质。

4)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和环境的责任感。

教学难点:1)二氧化碳与石灰水的反应,一氧化碳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

2)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碳酸盐间的相互联系。

3)研讨气体的实验室制法的思路和方法。

课时37:金刚石、石墨、碳60

课时38:金刚石、石墨、碳60

课时39: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课时40: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课时41: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课时42: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九年级化学课程纲要

案例三 化学课程纲要。课程类型 义务教育必修课程 教学材料 九年级化学,上海教育出版社。授课教师 符爱琴老师 授课时间 70课时 授课对象 九年级学生。课程目标。1 通过分析 类比 归纳 实验等方法,总结常见酸 碱 盐的主要化学性质 离子鉴定 用途以及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阐明中和反应...

九年级化学课程纲要精简版

课程类型 义务教育必修课程。教学材料 九年级化学上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 设计教师 王建锋。授课课时 40课时左右。授课对象 郑东新区94中毕业班学生。课程目标。1 通过分析 类比 归纳 实验等方法,总结身边常见物质如氧气 水 二氧化碳等物质的组成 性质及其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初步应用,能用简单的化学语...

九年级物理课程纲要编写

九年级物理全一册 课程纲要。郑州市二七区马寨一中物理组。九年级物理全一册 课程纲要。课程类型 中学物理必修。教学材料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出版的 九年级物理全一册 授课时间 47课时。授课教师 李跃辉杨朝伟。授课对象 二七区马寨一中九年级学生。课程总目标 1 具有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会使用简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