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力的应用》教案。
一、说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物理第十四章第六节,为物理课程重点内容之一。本节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浮力的基础知识之后进行的,同时又综合前面所学力、二力平衡、力和运动的关系等有关知识,可以说本节课既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一种升华和总结,又对现实生活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二)教学目标。
根据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年龄段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同时遵循整体性、主体性、层次性和可。
操作性的原则,我把本节课的目标设计为:知识与能力。
1、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2、知道浮力的应用。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分析、了解轮船是怎样浮在水面的;
2、通过收集、交流关于浮力应用的资料,了解浮力应用的社会价值。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2、初步建立应用科学知识的意识。(三)重点和难点重点:**浮沉条件难点:浮沉条件的应用。
浮沉条件的理解是解释浮力应用实例的关键,所以我把**浮沉条件作为本节的重点;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学生在比较轮船在不同水域中的浮沉情况时,往往片面根据液体密度的大小或排开液体的体积大小来判断浮力的大小出错,而仅凭推理、分析又并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这一知识点,所以把浮沉的应用实例“轮船”的相关知识点作为本节的难点。(四)教具准备:
演示用:木块、铁块、水、鸡蛋、盐水。
学生用:(1)木块、铁块、鸡蛋、水、盐水、溢水杯(含小桶)、弹簧测力计、烧杯;(2)带塞小瓶、
金属箔、水;(3)木块、酒精、盐水(以上器材,每四位学生一组)
二、说学情及设计理念:
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阿基米德原理,对浮力的方向、浮力的大小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在很多学生的潜意识里认为:重的物体一定下沉,轻的物体一定上浮。
这些来自于生活的前期经验和感性认识的错误性对很多学生有了主观想象力的干扰,为排除这种负面干扰,我特意把本节的重点和难点都设计成可操作、结论易获得的分组实验,力求体现新知识的层次和深度,让学生在亲历典型的科学研究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问题——猜测——验证——结论——创造——发现”中潜移默化地体会和感悟到其中蕴含的物理道理。这样既满足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真正主动经历科学**的各个环节的要求,又符合初中生侧重于对直观现象进行具体、形象的思维来获得知识的特点,在轻松活跃的学习氛围中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发挥。三、说教学过程。
围绕着重、难点,以学为立足点,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程序:(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问:前面我们学习了浮力的有关知识,你知道浮力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让学生交流课下收集的资料,教师利用**的**给予补充。(通过此收集交流环节让学生了解浮力应用的社会价值,开阔视野,培养学生发展获取信息的能力,体现sts教育思想。)
教师导语:这节课我们将利用已知道的浮力及力学知识来共同讨论发现这些应用中所蕴含的科学道理。
二)进行新课,探索新知1、场景再现,引出问题。
演示实验:分别将桌上的木块和铁块浸没水中、鸡蛋浸没在盐水中,然后放手,让学生观察并叙述物体在液体中的运动过程和最终情况。
教师根据学生叙述情况点拨:浸没在水中的木块在水中会上升,最终停在水面上。木块从液体中向上运动称作为上浮,最终停留在液面上(部分漏出液面)叫漂浮。
再看铁块,没入水中以后,放手,铁块向下运动,这个过程我们称作为下沉,最终停在液面下,我们称作为沉底。那么鸡蛋呢?松开手后停在盐水中某一位置,我们把这个状态称作悬浮。
(通过教师点拨可以规范科学术语)
1)提出问题:同样在液体中,为什么有的物体上浮、有的下沉、有的悬浮?(通过问题的提出,激发学生的思维,激起学习的欲望。)
2)进行猜想:大家猜想一下,物体在什么条件下漂浮、悬浮、下沉呢?分别依次请学生陈述猜想的理由,板书学生的猜想,便于同学们进行交流。
引导学生,猜想是在生活实践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不是凭空的想象,所以要从生活实践中总结寻找。)2、自主学习,实验**。
分组实验(一):按照猜想类别,把全班同学分成几个组,分别按设计进行实验,讨论交流,总结结论。
体现课程标准理念: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通过小组合作实验培养学生合作精神以及与他人交流的能力)
提供的器材:木块,铁块,水,鸡蛋,盐水,溢水杯(含小桶),弹簧测力计,烧杯。②分组实验,得出实验结论。
希望同学们分组思考、讨论实验结论与猜想是否一致,并思考猜想的正确与否。(给学生提供一定的实验器材,让学生自己设计并进行试验,是新课程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基本要求,教师应给学生提供这样的机会。)
教师在实验过程中巡视指导学生实验。3、分析交流,得出结论。
学生依据实验中现象及记录数据,分析、论证猜想后再相互交流并形成条理性结论,对于学生能说出的道理教师不必多解释,予以表扬与肯定,还要对其他同学及时鼓励,为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自信心打基础,使全体同学都有进步。(给学生以交流讨论的机会,有利于学生的能力提高,这也是新课程的理念之一。)
教师利用多**动画演示浮沉,总结规律,加深学生对浮沉条件的印象)4、拓展延伸,激发潜能。
分组实验二:1、让学生将实验桌上的小瓶和金属箔分别没入水中,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浮沉情况。
2、让学生利用浮沉条件解释看到的现象。
3、请同学们想办法改变它们的浮沉状态,并尝试思考你是通过什么办法来改变它们原来的浮沉状态的?
在学生解释的基础上,教师总结整理:
上述实验告诉我们:1、采用“空心”的办法,不仅可以增大漂浮物体可利用的浮力,还可以使下沉的物体变得上浮或漂浮。
2、物体的浮沉取决于浮力和重力的大小关系,调节物体受到的浮力或重力大小可以。
调节物体的浮沉。
通过这个**活动来挖掘教材的深度,使学生理解为实现物体的浮沉所采取的措施,为下面应用实例的学习埋下伏笔。)
分组实验三:1、将同一木块先后放入酒精和盐水中,在液面相应位置做出标记。
2、让学生对比标记的位置并利用所学知识尝试解释。
最后师生共总结:两种情况对比,因为木块始终漂浮,所以受到的浮力不变,因为液体密度的改变导致木块浮沉的改变。
通过这个**活动来突破教学的难点,让学生在体验“眼见为实”中思考和理解相应的物理道理。)5、物理生活,息息相通。
物理来自生活,又最终服务于社会。有了前面实验中对调节浮沉的理解作铺垫,浮力的几个应用实例我大胆放手让学生利用自身潜能自学,教师只适时借助多**展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各应用实例的工作原理,从而体现当今教育中“教师教是为学生学服务”的理念。(三)反馈检测,学以致用。
物理学习的重要目的,是理解社会生活中的科学技术,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基于这样的考虑,检测中提供一些结合社会生活实际的题目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中成长。(四)课堂小结,分享收获。
小结是一节课中不可缺少的环节,让学生汇报有哪些收获与大家分享来小结本节内容,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巩固理解,在课堂教学中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四、说作业与板书设计作业设计:
1、书面作业:课本第100页中的第三题是对知识及时巩固。
2、调查作业:了解我校后操场厕所的排水装置里有哪些浮力知识的应用。
3、小制作:查阅资料,自制潜水艇模型,孔明灯等利用浮力的物体,交流制作心得,体验收获,思考如何更好地利用浮力为人类服务。(以上作业的设计与生活实际联系,让学生感受物理无处不在,身边也有许多物理知识。
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物理课程理念。)
板书设计:浮力的应用。
一)物体的浮沉条件:
f浮>g物上浮最终漂浮f浮=g物f浮=g物悬浮。
f浮<g物下沉最终沉底(二)物体浮沉的调节:
1、通过调节物体受到的浮力或重力的大小,可以调节物体的浮沉。
2、对于始终漂浮的物体:所受浮力大小不变,液体密度的改变将影响物体的浮沉。(三)应用。
1.轮船:把物体作为“空心”的办法来增大浮力,使浮力等于船和货物的总重来实现漂浮。2.水艇:依靠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在水中的浮沉。
3.气球和飞艇:ρ气<ρ空气,使它受到的f浮>g物而升空。(通过条理的板书让学生对本节的知识一目了然)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浮力的应用》说课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 浮力的应用 说课教案。作者 王超。中学物理 初中 2013年第03期。1教材与目标1.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浮力的应用 有机整合了力 力与运动 二力平衡等力学的知识,使力学的知识系统化,网络化。1.2教学目标依据新课程育人理念,学习知识同时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制定如下教学三维目标。知...
九年级物理浮力的应用
浮力的应用 说课稿。轵城镇实验中学张海霞。尊敬的各位评委 老师们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级物理第十四章第六节 浮力的应用 下面我从教材分析 学情及设计理念 教学过程 作业与板书设计四个方面说说这节课。一 说教材分析。一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物理第十四章第六节...
九年级物理浮力的应用
教学内容第十四章压强和浮力六浮力的应用授课教师谭清平教学时间第十一周星期三班级c145姓名 学堂检测 小组。理解物体的沉浮条件 知道潜水艇 轮船和飞艇1 一个质量是50g的鸡蛋悬浮在盐水中不动时,它受到的浮。教学目标的沉浮原理 能应用沉浮条件解释一些简单的问力是多少?取g 10n kg 个人感悟。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