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年级第十八周第35次课。
中华养生:修其德与运其智。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学习,学生知道高尚的道德和丰富的知识是增进健康、
延长寿命的必要条件。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学生能在理解的基础上熟练地说出和恰当地解释。
课文中的两句话——“大德必得其寿”、“知者不惑”;同时,能做到日行一善(天天做好事)、日增一智(天天添知识)。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学生能树立培德、增智、健体三位一体的观念,并化为行动,付诸实践。、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修其德”和“运其智”二诀的学习,阐释德与智对体的保健奇效。
难点:明确养生必须以高尚的道德为前提,以丰富的知识为指导。三、教学方法:
先学后教。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随着物质生活的改善,越来越多的人希望自己能够活得健康一点,长寿一点,这也就是养生。但是,很多人都处于一种矛盾之中,一方面希望自己能够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而另一方面却在不断地损害自己的身体。那么,我们该如何去做才能活得更健康、更长寿呢?
在这点上,我们的先辈古人给我们留下了一笔无价之宝——“中华养生”。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中华养生中的“修其德”和“运其智”两条古训,并希望同学们通过学习之后,能够自觉地把这些知识运用到实践之中。
二)出示思考题,指导学生自学。
请同学们根据思考题进行自学,并找出答案。思考题:1.“大德必得其寿”出自何书?
何人最先提出?意思是什么?2.“养德养生无二术也”出自何书?
何人最先提出?意思是什么?3.解释“智者不惑”。
4.如何理解“修德可以养生”?5.如何理解“运智可以养生”?6.如何发挥强身延年的主观能动性?
三)学生自学。
四)检查自学效果,师生讨论。思考题答案:
1.出自子思所作的《中庸》,最早由孔子提出,全文是“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大德:崇高的道德,此指道德高尚的人。
其寿:指自然寿命,古称“天年”,分为上、中、下“三寿”——下寿八十,中寿百岁,上寿百二十。2.出自《医先》,由王文禄(明代医学家、养生学家)提出。
养德;培养。
道德。养生:保养身心。无二术:没有不同之处,是一致的。
3.出自《论语》。智者:原为“知者”,有智慧的人,聪明的人。不惑;没。
有疑惑,不受迷惑。
4.修德,指努力培养(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
德,是做人的基础,更是做长寿人的基础,早在春秋时孔子就指出了“大德必得其寿”,在明代,医学家和养生学家王文禄专门从养生角度指出了“养德养生无二术也”,可见品德的健全和身心的健康是一致的,也就是“修德可以养生”或者说“修德可以增寿”。
5.运智,指运用知识,即把在学习和实践中获得的知识加以运用。
运智养生”即把在学习和实践中获得的知识运用于养生。用生理。
养生知识养生,过正常而规则的物质生活;用心理养生知识养生,过从容而乐观的精神生活;用哲理养生知识养生,过唯物而辩证的理性生活。6.在养生过程中要积极发挥强身延年的主观能动性,即病可预防,老可延。
缓,死可推迟。例如:积极预防,以防生病;过正常而规则的物质生活,减少机体的损害;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保持良好的心态,过乐观的生活(五)布置课后作业。
1.记诵“大德必得其寿”“养德养生无二术也”。2.发挥强身延年的主观能动性有什么作用?
九年级体育第22次课教案
第22次课教案。教材。难点 动作准确 协调不僵硬,重点 伸臂插球下 击球部位准,双臂夹紧前臂垫。知识目标 学生能掌握正面双手垫球技术。能力目标 进一步改进击球技术动作。通过游戏练习,提高学生动作的协调性,发展学生力量 灵敏等素质。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和团结一致的集体主义精神。教师活动...
九年级体育第7次课教案
第7次课教案。教材。难点 助跳与起跳的自然衔接。重点 助跑有节奏,踏跳有力,步点准确。知识目标 学生能记住蹲踞式跳远完整技术的概念。能力目标 学生能做到助跑有节奏,能完成起跳 空中蹲踞姿势和屈膝缓冲落地。情感目标 学生能自觉接受教师指导,乐意进行重复性练习,努力提高跳远成绩。教学目标。教学教学过程内...
一年级体育第35课时
一小实验学校高效课堂导学案。课题。踏石过河知识与能力目标。课型。新授。第课时。主备人。蒋金霞。积极参与各项游戏活动,能掌握各种 过河 方法,与同学合作开展。全面发展学生综合身体素质。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向左。过程与方法目标。转 向右转。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大家吃苦耐劳 团结协作的精神。教学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