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12《科学与艺术》教案语文版

发布 2022-07-27 07:34:28 阅读 5132

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12《科学与艺术》教案语文版。

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理清文章层次,理解文章中心论点。(重点)

2.学习文中举例论证的运用及其作用。(重点)

3.理解“科学”“艺术”“创造力”“真理”这些标志人类文明进步的最重要的概念及其相互间的关系。(难点)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

2023年8月12日,以“融合创新”为主题的2015上海国际科学与艺术展览中,上百件来自海内外的优秀作品,为市民奉上了科学与艺术交融的“盛宴”,将科学与艺术的交融美体现得淋漓尽致。那么,科学与艺术到底是怎样一种关系呢?让我们走进课文《科学与艺术》。

二、预习展示。

1.走近作者。

李政道,2023年出生于上海。2023年上海科学与艺术展上,李政道做了《科学与艺术》的演讲。

2.读准字音。

潜意识(qián) 婵娟(chán) 奠定(diàn)

辐射(fú)

3.理解词语。

共鸣:由别人的某种情绪而引起相同的情绪。

关联:事物相互之间发生牵连和影响。

悲欢离合:悲哀和欢乐,离别和团聚,泛指生活中经历的各种境遇和由此产生的各种心情。

三、合作**。

一)朗读课文,理清文章层次,找出并理解文章的中心论点。

1.朗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讨**章的结构。

明确:第一部分(1),开门见山,提出论点。

第二部分(2-10),具体论证论点。

第三部分),综合论述科学与艺术在“普遍性”和情感智慧方面的异同。

2.议**的三要素是什么?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明确:议**包含论点、论据、论证三个要素。

本文的论点是:艺术和科学的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它们追求的目标都是真理的普遍性。

3.为什么说“艺术和科学的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如何理解“真理的普遍性”?

明确:科学的自然定律,由人的创造性的概括和抽象而成,各种艺术品更是人的创造力的体现,没有人的创造力就谈不上科学和艺术。

二)小组讨论,把握文中举例论证的方法及其作用。

举例论证就是一种用个别、典型的具体事例证明论点的论证方法。结合本文内容,说说本文是如何运用举例论证的。

明确:本文2—4自然段中举了李白的《把酒问月》和苏轼的《水调歌头》,说明不同朝代的不同作者写同一题材——咏月,虽然有相似和不同,却同样感动着不同时代的人们。

本文第5自然段举了莎士比亚的例子,说明中外一理。

本文第10自然段举了“迈克耳孙和莫雷在2023年做的光速实验”和“普朗克在2023年发现的黑体辐射公式”的事例来论证科学技术的应用形式会不断发生新的变化,但其科学原理并不随这些应用而改变。

三)师生共同**,理解“科学”“艺术”等标志人类进步的最重要的概念及其相互间的关系。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每组自选文中一部分,围绕一个问题进行讨论分析。

1.找出点明艺术的“创造力”和“真理的普遍性”的句子,并谈谈如何来理解它们。

明确:强调艺术的创造力句子:艺术,例如诗词、绘画、**等等,用创新的手法去唤起每个人的意识或潜意识中深藏着的、已经存在的情感。

理解:就是说,只有用创新的手法,才能创造出真正的艺术珍品,也才能唤起深藏在内心的情感。

强调艺术“真理的普遍性”的句子:情感越珍贵,反响越普遍,跨越时空、社会的范围越广泛,艺术就越优秀。

理解:“情感”指的是: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反响”是指艺术接受者欣赏者的共鸣反映。

2.说说什么是科学的“创造力”和“普遍性”?如何来理解它们。

明确:科学的创造力的句子:尽管自然现象不依赖于科学家而存在,但对自然现象的抽象和总结是一种人为的,并属于人类智慧的结晶,这和艺术家的创造是一样的。

理解:这句话强调了人对于科学的“创造力”。

科学的普遍性: 科学技术的应用形式会不断发生新的变化,但其科学原理并不随这些应用而改变。

理解:这就是说原理定律一旦抽象概括出来,它的覆盖面是极广的,它的应用形式再多再发展,也只是它的应用形式,它本身是不会变的。

3.找出科学与艺术在“普遍性”方面的“异”,并谈谈它们的关系。

明确:科学与艺术在“普遍性”方面的“异”:科学的真理性植根于科学家以外的外部世界;艺术家追求的普遍真理性植根于整个人类。

理解:科学家和整个人类只是外部世界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科学的普遍性植根的范围要大于艺术家所追求的。

4.“科学和艺术的关系是同智慧和情感的二元性密切相联的”的表现。

明确:“科学和艺术的关系是同智慧和情感的二元性密切相联的”表现:艺术和科学都需要智慧,而要发挥智慧又需要情感因素。

四、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本文是李政道为自己的大型画册《科学与艺术》所做的序,是一篇议**。教学过程中,我从理清文章结构开始,引导学生把握这篇议**的三要素,重点让学生理解文中提出的标志着人类文明进步的最重要的概念及其相互间的关系。另外,理解文中举例论证的方法及其作用,不仅对学生理解这篇文章有好处,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议**阅读鉴赏水平和写作水平,真可谓一举多得。

不足: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本文还有语言简洁、用词准确的语言美没有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赏析,希望同学们课后可以就此进行**。

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12《人生》相关课外阅读 新版 新人教版

2019 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12 人生 相关课外阅读 新版 新人教版。一 作者简介 勃兰克斯,丹麦文学批评家,文学史家。出生于犹太血统的商人家庭。在哥本哈根大学攻读法律 哲学 美学,受黑格尔影响较深。大学毕业后,到欧洲各地旅行,在法国结识了泰纳。1871年回国在哥本哈根大学任教,讲授 十九世...

2023年科学九年级 上 单元练习八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全章测试。班级姓名学号。一 选择题 50分 1 如图所示的简单机械中,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a 瓶起子 b 镊子c 羊角锤 d 动滑轮。2 如图所示,杠杆处于平衡状态,若在杠杆两端的钩码下再各挂一个相同的钩码,则 a 杠杆仍保持平衡b b端下降。c a端下降d 无法判断。3 如图所示,...

2023年科学九年级 上 期末复习十一

2011年科学九年级 上 期末复习十一。代谢与平衡 全章测试。班级姓名学号。一 选择题 1 20每题1.5分,21 30每题2分 1 人患龋齿感到剧烈疼痛,说明已损伤到 a 牙冠b 牙根c 牙髓d 牙颈。2 人体消化道各段的吸收能力不同,胃能吸收 a 葡萄糖 酒精b 水 酒精。c 无机盐 酒精d 氨...